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义连  黄爱珍 《宜春学院学报》2006,28(4):103-103,150
目的:探讨一次性气管套管在吸入性损伤治疗中的有效性以及患者气管切开置管后护理注意事项.方法:对吸入性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使用一次性气管套管,并针对其特点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置管后采取严密观察病情,做好心理指导;保持气道湿化,降低痰液黏弹性;护患充分配合,促进气道分泌物排出等.结果:24例置管后气道通畅,气道清理效果好,并发症少,置管时间短,气道修复快.且护理方便,省时省力.结论:一次性气管套管为吸入性损伤患者有效清理气道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针对其特点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是确保气道畅通,减少并发症,促进损伤气道恢复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
气管切开术是解除喉阻塞,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挽救病人生命的有力措施。我科3年来先后为15例胸部疾病的患者施行了气管切开术,均治愈出院。气管切开后的护理十分重要,如果护理不当,会延长住院时间,增加病人痛苦,甚至危及生命。现将笔者对15名气管切开病人的观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预防:561,饮食:540,合理安排:521,发生:454气管切开的护理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病人的预后。通过对我科60例病人的护理实践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我科自1999-06~2004-06共护理气管切开病人60例,其中重型颅脑损伤36例,脑出血24例;男40例,女20例;年  相似文献   

4.
重度吸入性损伤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重度吸入性损伤治疗中的护理要点、注意事项和重要意义。方法通过对44例重度吸入性损伤进行机械通气呼吸支持的护理与观察,对其护理工作进行总结、归纳。结果总结出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在进行机械通气中护理工作的特点与注意事项。结论呼吸机的使用、呼吸道的管理、机械通气并发症的监护和心理护理等全面的护理对于重度吸入性损伤救治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的知识结构和内容有了明显的扩展,心理护理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气管切开术的病人,同样需要心理护理。(昏迷病人除外),因为对于大多数的病人,在行气管切开前没有任何心理准备,而术后又不能通过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不适,这就需要护理人员运用沟通的技巧,了解病人的心理反应,满足其心理需要。现将对气管切开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经皮气管切开术中操作技巧、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3年12月至2016年6月103例病人采取经皮气管切开的临床资料.结果:94例一次性置入气管套管,9例患者置管不畅.结论:经皮气管切开操作简单,损伤小,值得临床推广,但操作中常出现不同问题,若不能很好应对,可能导致气管切开不成功,甚至病人死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的效果。方法按时间段将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200例分为对照组98例和观察组102例。对照组给予气管切开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多重耐药菌发生情况;比较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比较湿化效果、气管切开并发症。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20例、多重耐药菌5例,感染率及耐药菌检出率为19.6%、4.9%,低于对照组肺部感染45例、多重耐药菌20例,45.9%、2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CRP、PCT为20.29±8.33mg/L、0.55±0.18ng/L,低于对照组31.91±7.96mg/L、1.39±0.57ng/L。观察组局部感染、误吸、出血、痰痂发生均少于对照组,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对非机械通气气管切开病人实施集束化护理措施,能有效减少肺部感染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赵元秀  李玮 《鄂州大学学报》2007,14(2):54-55,62
目的:通过对吸入性损伤的临床观察,探讨有效的治疗、护理方法,以提高其治愈率。方法:选择2002年9月-2006年9月收治的吸入性损伤36例,对其死因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36例中治愈30例,死亡6例。结论:早诊断、勤观察、早处理,可提高吸入性损伤病人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头面部为人体最大的暴露部,被烧烫的机会就多,并易合并吸入性损伤。我院自1994年元月至1996年12月共收治208例小儿头面部烧烫伤,占小儿烧烫伤总数的29.7%。因小儿自制能力差,且静脉穿刺一般选用头皮静脉,特别是婴幼儿,这些都给我们护理工作带来许多困难。通过对208例头面烧伤的患儿的精心护理,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气管切开术是切开颈段前壁使病人可以经过新建立的通道进行呼吸的一种手术。主要应用于抢救喉阻塞的病人。而就手术适应症来讲,则不仅仅限于专科,而同时也涉及到内、外、小儿、传染、结核等科室。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不仅是耳鼻喉科护士必需掌握的一项护理技术,也是各科室护士都应掌握的一项护理操作。现将气管切开术后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喉癌患者术后气管切开的气道管理.方法:对42例中老年人喉癌术后气道管理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喉癌患者行气管切开后通过精心的护理,只1例患者因特殊原因套管内形成痰痂发生堵管,余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强化气道管理(有效排痰、合理湿化、减少不必要的气道刺激),加强基础护理,是预防和减少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气管切开是急性喉梗阻、深度昏迷、呼吸肌麻痹的重要抢救手段 ,也是咽及口腔手术、喉部肿瘤等疾病术前准备的重要处置手段。病房是病人入院后休养和生活的主要场所 ,是病人在治疗和休息期间的外在条件 ,对病人的生理和心理调节具有重要意义 ,要想办法为病人创造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美观、安全而又便于操作的环境 ,以利于病人的早日康复。我们从病室自然条件、卫生状况、饮食条件及医疗器械的安放等综合考虑 ,对 2 0例气管切开病人术后病室进行了合理安置 ,结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1 临床资料本组 2 0例气管切开术后病人中 ,年龄在 32…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ICU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ICU收治的10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发生下呼吸道感染6例,对照组发生下呼吸道感染23例,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进一步提高颈段气管损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颈段气管损伤的临床资料。3例开放性损伤经气管切开清创缝合,1例术后并发颈椎前及上纵隔脓肿行颈侧切开引流。2例闭合性损伤1例作气管断端吻合,1例第3气管环狭窄作T型管扩张。结果:5例均痊愈出院,随访未发生气管狭窄。结论:颈段气管损伤只要诊断及时,处理正确,预后一般良好。  相似文献   

15.
对52例颈椎骨折脱位及相应水平脊髓损伤并截瘫患者行前路开窗减压和取自体髂骨植骨术,针对病人的病情及手术的特点,作者总结了护理要点,认为术前应加强心理护理,指导气管推移训练,并为病人配制颈托。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颈部呈水平状,严格轴向翻身,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指导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ICU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医源性感染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的方法,对15例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气管切开76例,15例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19.7%。呼吸道的防御机能受损,病室内空气、环境的污染,各种仪器、物品的接触感染,频繁吸痰等是感染最常见的几种原因。结论:加强ICU全方位管理和感染监测,严格无菌技术和消毒隔离,掌握吸痰技巧及气道的管理,加强气管切开接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护理和勤洗手是降低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uron disease,MND)是一种影响运动神经元的慢性疾病,目前病因尚不明确,最终病人会因呼吸肌麻痹或合并肺部感染而死亡[1]。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抑制各类感染,维护病情稳定,延长存活时间。2012年4月—2014年4月我科对2例运动神经元病合并呼吸衰竭病人气管切开后给予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给予气道护理、营养管理、皮肤护理、功能锻炼等护理,并辅以中医特色治疗护理,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病人救治过程中休克期的原因、防治及护理。方法:观察并回顾性分析了实习期间护理的大面积烧伤病人的烧伤情况。结果:过半病人在救治中都发生了低血容量休克积水电解质失衡甚至导致死亡。结论:防治休克对大面积烧伤病人是至关重要的,为病人的后续治疗奠定了基础,为抢救工作赢得了时间。  相似文献   

19.
黄昕 《大连大学学报》2000,21(2):105-106
对三种危重病人,即新生儿窒息、脑出血、重度颅脑损伤,施行气管插管术时的时机、方法、注意事项等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银离子烧伤抗菌敷料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护理,为临床对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提供护理经验。方法:对20例wagner分级为Ⅰ级8例,Ⅱ级12例银离子烧伤抗菌敷料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护理,总结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结果:20例患者,Ⅰ级8例1周内溃疡均痊癒;Ⅱ级12例20天内痊愈。结论:银离子烧伤抗菌敷料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效果明显,但治疗过程中取得病人的合作和注意足部卫生等护理措施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