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次接触林清玄,是在《读者》上看到一篇名为《清而不玄林清玄》的文章。清,说的是林清玄的文章清新淡雅;不玄,则是说他的文章明白易懂,从不故弄玄虚。从此,"林清玄"这三个字便印在我的脑海里。看他的书,轻松自然,不经意间,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在最细腻的内心感觉中把你感动;走近林清玄,书如其人,随和、亲切,无拘无束。时时读一下他的散文,会让自己的心灵有个安静的处所。  相似文献   

2.
第一次接触林清玄,是在<读者>上看到一薷名为<清而不玄林清玄>的文章.清,说的是林清玄的文章清新淡雅;不玄,则是说他的文章明白易懂,从不故弄玄虚.从此,"林清玄"这三个字便印在我的脑海里.看他的书,轻松自然,不经意间,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在最细腻的内心感觉中把你感动;走近林清玄,书如其人,随和、亲切.无拘无束.时时读一下他的散文,会让自己的心灵有个安静的处所.  相似文献   

3.
尤锡奔 《新读写》2008,(9):26-26
有些时候,我们会突然陶醉在某一种氛围里难以自拔,就像现在的我。一本《林清玄散文》已成了我爱不释手的宝贝。  相似文献   

4.
让阅读滋养心灵每一个成功的教育者谈经历时,都会首先想到读书对于自己巨大的影响,李希贵亦不例外。他说:读书,使我顿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顿悟了人生。他读《掌握人性的管理》,读《经营人生的智慧》,读《理解艺术》;他读林清玄,读叔本华,读尼采;他读散文、哲学、教育学。然后,他幡然领  相似文献   

5.
偶尔在《读者》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有风格的小偷”。这篇文章着实让我感动了一番。这篇短文的大致内容是这样的。20年前,作者林清玄刚当记者不久,面对一个手法细腻、讲求风格的小偷,竟百感交集。他回去以后写了一  相似文献   

6.
罗有岩 《云南教育》2015,(Z1):46-48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桃花心木》一文发表于1998年3月。作者林清玄,是台湾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其作品曾多次被中国台湾、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及新加坡选入大、中、小学华语课本。林清玄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他的文章常常以真诚之心,感性之笔,写出自己人生感悟的智慧精华,让读者倍感珍惜和感动。文本解读:《桃花心木》是写一个种树人种树,"移植时像爱护婴孩一样小心,移完后又像扔掉一样不去管它",让"树  相似文献   

7.
欣赏的魅力     
一天,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去一家羊肉馆用餐,老板问:“您认得我吗?”林清玄说不认识。老板拿出一张20年前的报纸给他,上面有一篇林清玄关于小偷的报道。报道说:小偷手法高超,作案上千次,屡屡得手,最后栽在反扒高手手上。文章感叹说:“像心思如此细密,  相似文献   

8.
记得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曾写过一篇关于一个小偷的报道,因折服于那个小偷的偷技"高超",他在文章的结尾写了这样几句话:心思如此细密、手法那么灵巧、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所成就的吧!令林清玄没有想到的是,那位偷技"高超"的小偷从报上看到文章后,倍受林清玄那几句话的鼓励,从那以后,小偷竟真的不再干偷盗的行当了。多年后,那位小偷经过艰苦创业,竟然成了一名成功的商人。  相似文献   

9.
台湾作家林清玄青年时代做记者时.曾报道过一个小偷.这个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细腻,犯案成千。文章的最后.林清玄情不自禁感叹道:“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那么灵巧、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的吧!”林清玄不曾想到。他20年前无心写下的这几句话.竟影响了一个青年的一生。如今.当年的小偷已经是台湾几家羊肉炉的大老板了!在一次邂逅中。这位老板诚挚地对林清玄说:“林先生写的那篇文章.打破了我生活的盲点.使我想:为什么除了做小偷,我没有想过做正当的事呢?”从此.他脱胎换骨.重新做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名家简介】林清玄(1953—),著名散文作家,台湾高雄人。笔名有秦情、林漓、林大悲等。他毕业于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  相似文献   

11.
禅宗思想善于以小见大,从平淡无奇的琐事中领悟深邃,林清玄常将此运用于自己的创作中,《水终有澄清的一天》就是这样一篇好文章,由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引发心理波动,继而顿悟出一个深刻的哲理。  相似文献   

12.
薛敏 《教学随笔》2016,(3):161-161
《可以预约的雪》是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一篇经典散文,文中并未写雪,也未描述芒花,表面看来题目与文章并无联系,实质上题目才是文章构思精妙的绝佳体现,本文就此展开论述,通过对题目中“雪”的追寻,感悟林清玄内心的坚定和对生活寄托的深情。  相似文献   

13.
《可以预约的雪》是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一篇经典散文,文中并未写雪,也未描述芒花,表面看来题目与文章并无联系,实质上题目才是文章构思精妙的绝佳体现,本文就此展开论述,通过对题目中"雪"的追寻,感悟林清玄内心的坚定和对生活寄托的深情。  相似文献   

14.
欣赏的魔力     
《中华家教》2012,(6):8
一天,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去一家羊肉馆用餐,老板问:"您认得我吗?"林清玄说不认识。老板拿出一张20年前的报纸给他,上面有一篇林清玄关于小偷的报道。报道说:小偷手法高超,作案上千次,屡屡得手,最后栽在反扒高手手上。文章感叹说:"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如此灵巧,风格如此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会有成就吧?"老板告诉林清玄,自己就是那个小偷,而正是他的这句话引导自己走上了正路成为当地有名的大老板。  相似文献   

15.
书香满径     
《流动星光》林清玄著《流动星光》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对生命真谛的诠释。作者认为,人的一生不论辉煌还是黯淡,都应该对一切美的事物进行向往与追求,尽情品尝泪的咸味, 用眼睛去呼吸生活的甘露。他说:“花像雨一般下着,每当我从花下走过,我便对自己说,花虽然落尽了,但树依然健在,它还会再次快乐地开花。想到这,我就觉得眼前豁然开朗了。”  相似文献   

16.
霍同长 《教育文汇》2014,(10):38-39
《林清玄散文集》卷首语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每天,起床的时刻,我都满怀感恩地与朝阳道早安,与晨光一起点燃内心的光明。内心一旦有了光亮,就想欢笑、想去爱、想手舞足蹈地唱歌,然后我轻轻唱着我内心的愿望。每天,我都与早上相遇的人道早安,因为我珍惜每一次相遇的机缘。在我内心里,总有这样的盼望:和大家一起打开心内的门窗。每天,我都与黄昏相会的人道晚安,因为我珍惜每一次相会的机缘……”  相似文献   

17.
活在当下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中有一篇课文,是林清玄的《桃花心木》,寓意深刻。 而“活在当下”则是林清玄在《打开内心的门窗》中的又一句妙语,这一感受,源自林清玄小时候亲历的一件有趣的事情。  相似文献   

18.
【阅读导航】林清玄,中国台湾著名散文家,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的酒》  相似文献   

19.
《温一壶月光下酒》是台湾著名学者林清玄所写的一本散文集,《温一壶月光下酒》既是书名,也是本书中的一篇同名力作。全文围绕“下酒”这一主题展开,用充满着灵性的情怀去珍藏和感悟人生。人们所珍爱的收藏往往莫过于物件,作者却善于奇思妙想,他将花香、恋情一一盛装;桂花谢了还可以细细品尝,青春过尽还可以老怀堪慰;甚而至于将无形的月光装在酒壶里,用文火一起温来喝,从中发现情趣,品味真意。  相似文献   

20.
第一板块质疑问难建构话题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散文,题目是《和时间赛跑》(板书,引导学生注意赛字的写法),作者:林清玄(板书),林中小溪的林,清清浅浅的清,有点玄的玄。有人说林清玄的散文就像林中小溪一样清清浅浅,表面上一读就懂,但是细细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