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闫伟 《兰台世界》2012,(3):17-18
陆游存诗九千多首,是我国诗歌作品存世量最多的诗人.陆游的许多诗词大多风格雄奇奔放、悲愤激昂,贯穿着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不仅仅是南宋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非常崇高,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  相似文献   

2.
陈与义作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同样以杜为祖,但在学杜角度上,却有了新的变化,即完成了由表面学杜到内质同杜的飞跃,造成了后期诗歌与杜诗风神的逼近,显得悲慨雄浑,奇壮沉郁,在最大程度上改造、丰富了江西诗风.使诗歌回复了反映现实,关注政治的优秀传统,并开启了范陆爱国诗的先河.  相似文献   

3.
崔晓红 《大观周刊》2012,(48):252-252
唐代是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不仅作家作品众多,风格多样,流派纷呈.而且诗体齐备,题材丰富,诗歌艺术也日臻完善,达到了后代无法企及的高度。在诸多的唐诗作品中,借写景来传情达意的抒情诗较多.这是由于诗歌的抒情性决定的。也有一些诗或片段.是通过选取生活场景、细节或动作等表现生活,抒发感情,这类诗有一定的情节场景.人物形象也较生动鲜明,但并不主要是为了叙事或刻画人物.这就形成了唐代叙事诗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4.
阮仁菊 《新闻世界》2009,(9):169-170
漫步诗歌的海洋.我们往往惊叹于诗歌的华美和动情。也往往苦恼于诗歌的深邃和晦涩。诗歌如此,高考的诗歌鉴赏题亦是如此。由于诗歌鉴赏题的出题范围越来越广,从前些年的唐宋诗、唐宋词、元曲这些常见诗歌到近几年来的秦汉诗、元明清诗、元明清词等不常见、不出名的诗歌,从知名诗人的诗歌,到不知名诗人的诗歌,  相似文献   

5.
李商隐的诗向来被认为玄妙难解,如同谜语一般,千百年来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引发着历代读者的美好猜想。叶嘉莹先生在解读李商隐诗时,除了导引读者进入诗文情境中,认识李商隐充满悲剧的一生,及其诗歌独特的表现方法外,还特别提出如何欣赏诗歌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在求学时期,广泛地阅读了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爱国大诗人屈原的《离骚》和《楚辞》,汉代的乐府诗,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历代的诗、词、曲、赋,乃至鲁迅先生的诗作。而且还阅读过诗话、词话、章韵、词律以及他的战友朱德、  相似文献   

7.
陆游诗被后人传诵,其诗流传之广,往往是因其热忱的爱国情怀和激昂的英雄气概,其诗中也常常暗含有一些养生之道的语句,这些诗中所传达的养生之道是我们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8.
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其送别诗更是唐代诗歌中的重头戏,唐代送别诗不仅艺术手法巧妙.写法高明,而且思想内容的丰富性与深刻性也远远超出了以前各代的送别诗。本文试图对唐代送别诗的思想意义略作评析,由此展现唐代诗人在送别诗中所蕴含的人生观、社会观及人格之美。  相似文献   

9.
向秀清 《大观周刊》2011,(37):22-22
中国一向被称作是诗的国度,从先秦开始,到辉煌的唐诗、宋词、元曲,再到当下的现代诗。我们在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沉醉了上千年。那么中国.古典诗歌是如何生成的呢?中国诗歌从劳动中产生,而文字的发明推动了诗歌的发展,诗为一心一声,诗歌从来就是人们对自己心灵的呐喊,诗歌的繁荣和发展又与一定的社会风气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人咏千山的诗歌十分丰富,其诗歌内涵也很深广。其中“天人合一”的和谐追求、崇高的爱国情感蕴藉与深切的忧患意识,构成了千山诗歌的人文主义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人咏千山的诗歌十分丰富,其诗歌内涵也很深广。其中"天人合一"的和谐追求、崇高的爱国情感蕴藉与深切的忧患意识,构成了千山诗歌的人文主义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2.
诗歌与电视──关于“电视诗”的思索黄辉小说与电影联姻,音乐与电视结合,使得电影故事片、音乐电视(MTV)异彩纷呈,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需求品。相形之下,被喻为“文学中的文学”的诗歌作品被拍摄成为电视作品──“电视诗”,却显得十分的单薄与苍...  相似文献   

13.
陈祥谦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7):139-142
《古今类序诗苑》是唐人操诗歌专门之选的最早总集之一,因从未有过具体研究,故在梳理南朝及初唐诗歌总集的基础上,从编纂目的、体例、时间、集名等方面入手,以廓清刘孝孙《古今类序诗苑》是为续刘孝绰《诗苑》,慧净《诗英华》是再选《古今类序诗苑》及《诗苑》与萧统《诗苑英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文爱艺现象     
文爱艺的诗创作,在诗歌园地里是一种独特的现象。当前,人们都在感叹诗歌的衰落,诗,越来越不为读者所理解,也越来越被文坛所忽视,形成了诗刊以外的报刊发诗难,诗评少、承认诗人的地位荣誉者更少,诗人已难与其他作家一样有出入社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诗的国度,有着几千年的诗歌传统。曾几何时,诗歌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从《诗经》《离骚》到唐诗宋词,到现当代戴望舒的《雨巷》、臧克家的《有的人》、舒婷的《致橡树》等诗歌名篇被人们一遍遍地诵读……但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大多数人似乎遗忘了诗歌。中国诗歌的现状如何?写诗、读诗、评诗的人还有多少?诗歌是不是真的衰落了?在近日举行的第一届中国诗歌节上,诗人、诗评家和爱诗者一起探讨了这个问题。作者多了,名家少了诗歌界权威人士告诉记者,我国的诗歌作者队伍人数在增多。据不完全统计,在省级以…  相似文献   

16.
诗最本质的东西不是别的,而是诗的语言。然而在对诗歌的研究中,长期以来恰恰就缺乏对于诗歌的这种本质的研究。这种遗憾在研究领域又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对诗歌语言的分析确有难度,把握不易,分析起来又极易流于烦琐,而且对于语言、文化的素养要求也不同一般。它不像从政治、宗教、社会、诗人心理、情感态度等来分析那样可以套用一些现存的模式。王德明先生的《中国古代诗歌句法理论的发展》,作为对中国古代诗歌语言艺术理论所作的一次有益尝试,无疑使我们从中看到了这种研究偏颇的逐步改变。此书的选题应该说是富有创意的。在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17.
陈邦彦是南明抗清官员,同时还是一名诗人,他的作品中对国家的耿耿忠心贯穿始终,从他的作品中能够清楚的看出诗人的爱国情怀,文章就从诗歌的"耿耿忠心"来看民族英雄陈邦彦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18.
梁志祥 《大观周刊》2012,(38):239-239
诗歌是中国文学的重要内容,是开放在中华文化百花园的一枝奇葩。诗歌也是环保教育、爱国教育、感恩教育、情感教育、励志教育等的重要范本。我们的教育是育人的,在诗歌教学中,也要抓好"美育"这个切入口。我结合自己多年从教的经验,从诗歌语言的审美情操入手,谈谈美育策略研究的若干想法。  相似文献   

19.
陈邦彦是南明抗清官员,同时还是一名诗人,他的作品中对国家的耿耿忠心贯穿始终,从他的作品中能够清楚的看出诗人的爱国情怀,文章就从诗歌的"耿耿忠心"来看民族英雄陈邦彦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诗的国度,而地处偏远的云南,因缺乏和中原地区的文化交流,其本土诗歌大抵要到唐朝才陆续出现,而诗人和诗歌作品的大量涌现则一直要等到明清时期。唐朝以前在这片土地上生息了几千年的民族,他们的诗歌创作没能流传下来,即使少数流传下来,也因史料的缺乏而年代不可考。因此,史载最早的关于云南的诗歌,是在中原文化中找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