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游园不值》赏析○沧县实验学校/郭呈艳《游园不值》(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十册)是南宋诗人叶绍翁的一首著名的七言绝句。诗中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幅草木茂盛、百花盛开的春景图。作者有一次去朋友家游园观花,可园内无人,园门紧闭,没能进去。在扫兴之际,一枝娇艳的...  相似文献   

2.
《游园不值》是人教版小语教材第十册第四组中的一首古诗.诗人叶绍翁记叙了自己兴致勃发地去朋友家园子欣赏春景,却因园主人不在而徘徊柴门外的所见所想.  相似文献   

3.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中的古诗《游园不值》,写了诗人春日游园时的所见所感,写得形象而富有理趣,其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更是脍炙人口。教学这首诗时,我紧扣诗人,引导学生不断深入理解、感悟诗人的情感,读出"诗"中的"人"来。  相似文献   

4.
《游园不值》是人教版小语教材第十册第四组中的一首古诗。诗人叶绍翁记叙了自己兴致勃发地去朋友家园子欣赏春景,却因园主人不在而徘徊柴门外的所见所想。诗中既涌动着对春光的无边向往,也抒发着对春天里一切新生事物蓬勃生机的赞叹之情。尤其在三四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中,诗人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极大地发挥了读者想象的余地,使诗显得婉转含蓄,耐人咀嚼。然而,苍苔到底长于何处,怜惜苍苔者到底是谁,却令人生疑。  相似文献   

5.
宋代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是一首万口传诵的七言绝句,写出了诗人游园不遂的特殊感受。“游园”而“不值”,如何写景呢?诗人以特有的敏锐,抓住了富于启发性的自然现象,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含蓄、蕴藉的笔法来表现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情趣,因而使这首诗显得意味深长,令人回味无穷。诗的艺术特色有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6.
浓郁的诗意深邃的哲理──《游园不值》的写作艺术山西吴虹,张振邦宋代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是一首万口传诵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游园不进的特殊感受。“游园”而“不值”,如何写景呢?诗人以特有的敏锐,抓住了富于启发性的自然现象,用朴素、自然的语言,...  相似文献   

7.
《游园不值》是南宋诗人叶绍翁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叙述诗人游园不遂,但还感觉到浓浓的春意。根据本诗艺术特点和高年级学生特点,我在学生理解诗意、读通全诗的基础上激疑品词,使他们感受意境。我抓住“苍苔”、“关”、“出”三词而提问:古人写春,多写春雨、柳色、杏花,这首诗写春雨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以引导学生细读全诗,体会到苍苔定是春雨绵绵所致,也许诗人游园那天就下着蒙蒙细雨呢!接着再问“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从哪些词体会出来?从“关”、“出”二词体会出什么?再想象吟诵,体验意境,利用…  相似文献   

8.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中的古诗《游园不值》,写了诗人春日游园时的所见所感,写得形象而富有理趣,其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更是脍炙人口。教学这首诗时,我紧扣诗人,引导学生不断深入理解、感悟诗人的情感,读出诗中的人来。  相似文献   

9.
教材分析:《乡愁》是一首现代诗,余光中的经典之作,是几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诗两首》的第二首。本单元一组诗歌共同的主题就是爱国思乡之情,要求能领悟诗歌中所蕴涵着诗人深沉而炽烈的感情。吟诵诗歌,欣赏诗歌是本单元的主要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东晋诗人陶渊明的《饮酒》(其五)是一首许多人都熟悉和喜爱的诗歌。这首诗最早主要是随着南朝梁萧统所主编的《文选》和他所编辑的《陶渊明集》的流传而流传的。这首诗的第六句在《陶渊明集》的不同版本中,有作“悠然见南山”的,有作“悠然望南山”的,  相似文献   

11.
《游园不值》是南宋诗人叶绍翁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叙述诗人游园不遂,但还是感受到了浓浓的春意。全诗含蓄婉转,但又不晦涩难懂,诗中有景,景中含情,情中寓理,特别是后两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成为千古绝唱,令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2.
汉魏两晋之诗人作诗之时并不曾自拟诗题,其诗题均为后人“用诗”时所加,多数诗题盖至入选《文选》而定于一尊。阮籍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最初也是没有诗题的,《陈留》是对阮诗的最早称谓。最初“咏怀”一题之于阮诗不过是指其中一类而已,后唐人作《晋书》以偏代全,遂成为阮诗的总题。《豪杰诗》并不是今本《咏怀诗》中的某一首或几首,属佚诗无疑。  相似文献   

13.
九年义务制教材初中《语》第一册《枣核》一后,有台湾诗人彭邦桢写的一首思乡诗《月之故乡》。这首短诗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表达了作思念故乡的纯真感情。诗人把浓浓的思乡情融入圣诞夜的月光夜景之中,使我们感受到了“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炽热的赤子之心。  相似文献   

14.
一、教材简析 《石灰吟》这首诗托物言志,诗人以石灰自比,在赞颂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同时,更以此来表现自己那种不畏艰险、不怕磨难的精神,抒发诗人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进而表达自己不屈不挠、坚守高洁情操的信念。这首诗语言简明、生动,通篇洋溢作者磊落刚直的英雄正气,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诗作者于谦,为明代名臣,民族英雄,虽官至少保,但仕途坎坷,命运多舛。《石灰吟》这首诗正是诗人生平、人格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5.
郑愁予的《错误》一诗是人教版高中教材的经典篇目,本文作者以诗人的目光来审视这首诗作,认为此诗不仅是一个哀而美的故事,而且里面包含了两处巧妙的倒装和三类奇而妙的喻象,以及四个无奈委婉的否定句.  相似文献   

16.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语教材第11册《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古诗。诗人王安石以平实的文字,抒写了真挚而强烈的思乡之情。但在教学过程中,有不少师生对诗中的几处内容提出疑问。为此,笔者根据查阅的有关资料,提出自己的见解,对这几处疑点进行了辨析,供同行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游园不值》是南宋诗人叶绍翁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叙述诗人游园不遂,但还是感受到了浓浓的春意。全诗含蓄婉转,但又不晦涩难懂,诗中有景,景中含情,情中寓理。特别是后两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成为千古绝唱,令人回味无穷。根据本诗艺术特点和高段学生学习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步骤:  相似文献   

18.
《橘颂》是屈原《九章》中的一篇。这是我国第一首真正的咏物言志诗。(《诗经》中的咏物只是比兴手法,如《硕鼠》,以贪得无厌的大老鼠喻统治者。)可惜,它不太引起人们的重视。而此诗最能体现诗人高尚的情操和伟大抱负,是诗人独有的人格扭力及高超的艺术手法的展现。关于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有两种说明:一种认为是早期作品,袁梅、赵速夫等先生持此说法。另一种认为晚期作品,清代落骥说:“殆已近死者之音也。”①我认为,从诗的内容和诗人的情绪可看出:此诗无悲愤消极之心情,而以昂扬向上的精神追求为主。而且,赵逸夫先生考证出《…  相似文献   

19.
唐代大诗人王维、孟浩然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意境优美、意趣盎然的山水田园诗作,千百年来,久传不衰。有意思的是,两位诗人各有一首以春景为题材的绝句,它们是王维的六绝组诗《田园乐》第六首和孟浩然的五绝《春晓》。且请看这两首小诗:  相似文献   

20.
无心插柳     
周国霞  施本银 《师道》2005,(7):29-29
《赠汪伦》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苏教版小学语第十册教材的一篇课。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一首诗,这首诗读来亲切感人,情深意浓,表达了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