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题邮局是临时邮局在这几年延续发展而形成并赋予的新概念,主题邮局使用的邮政日戳与临时日戳是邮政部门为特定活动与重大事件设置临时邮局而专门刻制使用的钢制邮政日戳(这里不包括邮政部门刻制的纪念邮戳),戳式与普通日戳相同,仍为圆形单线无格式,只是在戳内加刻有"临"、"临时"或者主题邮局的名称,特点是具有使用地点流动性、使用时间不固定或较短暂、重复使用等特点。2014年,北京邮政新启用的主  相似文献   

2.
英国最早的销票盖戳机,1857年9月17日投入试验使用,由皮尔逊·希尔研制发明。前话1840年5月黑便士问世后,皇家邮政规定,必须使用马耳他十字戳盖销邮票,并同时再加盖表示地名、日期的收寄日戳。不过,各地邮局操作不统一,盖在封背的居多。图1为伦敦寄苏格兰西南佩斯利(Paisley)的黑便士首日封,背面盖有一个伦敦邮局"B"字母代码"MY-6/1840"圆形日戳。从1844年5月1日起各地陆续改用邮局编号戳盖销邮票。1853年6月30日,伦敦地区邮局率先启用双联戳(duplex postmark),将销票邮戳和收寄日戳合二为一。图2为无伦敦地名的编号"38"肯辛顿(Kensington)邮局第一种双联戳首日实寄封。后  相似文献   

3.
徐州邮政局代办所使用的邮戳种类可谓丰富,就笔者所见,为江苏各市之冠。民国时期,徐州邮政代办所使用的戳式有如下几种:一、实线手填日期邮戳。如图1所示,上格为"江苏"二字,中格为"年月日"字样,下格为"徐州代十六"字样。使用该邮戳时,另用条形日期戳盖于该代办所邮戳旁边。如图2所示的中式封上,贴国币4枚共12000元的邮资,"徐州代十六",经台北37.5.29寄台南37.5.30到,封上有"卅七年五月廿七日发"条戳。也有见漏盖条形日期戳的信封存世。  相似文献   

4.
1958年10月20日成立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于1960年4月1日设立军邮局(兰州市27支局),又称东风军邮局。此局成立以来,曾使用普通日戳、纪念邮戳盖在各类航天器发射纪念封上,使用专用邮戳盖在各类航天器搭载封上。现将具体邮戳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改退批条”上的邮戳通常是普通邮政日戳,如图1为四川白沙的腰框戳。图2为上海嘉定的编码戳,多为投递员或“封发分拣”部门所盖。有的邮局,刻有一些表明邮政业务类别的邮戳,所以在改退批条上亦有加盖“投递”戳(图3,吉林延吉),或“封发”戳(图4,浙江绍兴),还有的加盖相应的天干或地支代号戳。如广西南宁戳的下月牙刻有“丙1”(图5),“丙”为函件分拣代号。  相似文献   

6.
公长 《中国集邮》2001,(8):19-19
195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诞生30周年,邮电部发行了“纪9”纪念邮票一套3枚,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行的第一套建党纪念邮票。与此同时,一些邮局还刻制了纪念邮戳。本人收集的这枚纪念邮戳(戳径40毫米)(见右图)盖在当时的明信片上。解放初期,为满足通信需要,邮政部门利用原“中华邮票”邮资明信片,改名《中国人民邮政明信片》并在邮资图上加盖“原印邮资作废”字样,贴上邮票使用。看了50年前的邮品,  相似文献   

7.
"县"、"支"邮政日戳是我国邮政日戳中的一种特殊戳式。几年前,我就在屠业驰先生(曾任上海市川沙县集邮协会常务理事)所著的《解读邮戳(1949—2005)》(学林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中看到过此戳式的样图,却从未见过实物。然而不久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幸收到一枚加盖"县"、"支"日戳的包裹单残片。该包裹单残片贴有《普16革命圣地图案(第四版)普通邮票》20分"古田会议遗址"4枚。邮票上盖有三枚"上海1977.7.10(县)七宝(支)"日戳(如图)。从戳面信息来看,我认为此戳式应当系单线圆形双环(双月牙)  相似文献   

8.
邮戳和签条     
《上海集邮》2000,(1):41-42
邮戳是邮政部门使用的各种邮政戳记,邮政签条是邮政部门印制,用来粘贴在邮件上的各种标志。实寄封上的邮戳和签条与邮票同样重要,带有记录邮件收寄、分拣、封发、运输、投递过程的信息,成为邮政史集邮的研究对象。 邮戳包括日戳和副戳两个大类。日戳标有地名和日期,具有盖销邮票并认定邮资已付的功能,风景日戳、纪念邮戳、临时邮局日戳都属于日戳的范畴。副戳具有标记、指示、通知、表明责任或宣传的作用,挂号  相似文献   

9.
(4)新邮戳首日封和旧邮戳尾日封。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的邮政日戳式样曾多次变更。在旧式邮戳终止使用日前一天投寄的邮件,盖有当地旧式邮政日戳的信封,即为旧邮戳尾日封。而在次日,即新式邮政日戳使用的第一天,盖有新式邮政日戳的实寄封,就是新邮戳首日封了。如北京邮政部门自1983年8月10日开办“快信”信筒(俗称“黄帽子”信筒)以来,曾先后4次变更“黄帽子”邮政日戳中的字。最近一次是在1997年2月20日,就出现了旧邮戳尾日封和新邮戳首日封。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国家邮政部门发出了停用旧式邮戳和启用新式邮戳的通知与新戳样的件,但各地邮局换用新式邮戳的日期极不一致,相差几个月或1、2年的情况十分普遍,甚至有的邮局迟十几年才启用新式邮戳。如1957年  相似文献   

10.
2014年9月15日,朋友送我一枚实寄的木质明信片(图1)作纪念,材质是现代三合板(红松)的,规格为150mm×100mm×3mm,实寄时间是2014年9月2日,没有落地戳。正面有凹凸版工艺的邮政标志和"邮走伊春"字样,贴有"清·兽面纹提梁卣"邮票,除销票邮政日戳外,还加盖了两枚黑龙江省第十三届运动会的纪念邮戳,一枚为圆形,另一枚为异形。背面(图2)同样是凹凸  相似文献   

11.
在邮政日戳中刻有“市”、“县”等行政区域单位类别者不难寻觅,但刻有“区”字的邮戳却很少见。如图所示的两枚带有“区”字的邮戳是笔者早年收集到的,其中图1为“浙江北仑区”柴桥邮局用戳,图2为“浙江普陀区”平阳浦邮局用戳。邮戳中的“区”,是指“市辖区”,市辖区为城市的组成部分,是为直辖市和地级市所划定的行政分区。  相似文献   

12.
黄明心同志在本刊63期谈起在法国没有盖得铁塔邮戳的事。在他赴法的前一年,我也到过巴黎,并在铁塔上找到邮局。当营业员听说我是来自中国的集邮爱好者,就主动送了我一张印有铁塔邮资图的明信片,并为加盖铁塔风景戳和有“集邮品”字样的方形指示戳(图①)。我同时另外寄发了明信片,也以同样的风景戳销票。去年9月又接友人从铁塔邮局寄来的明信片,见到风景戳已改换式样。主图缩小,周围加了12个五角  相似文献   

13.
王辉 《集邮博览》2014,(7):70-71
正邮政日戳的使用在邮政作业中有着明确的规定,不同的邮戳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对于没有盖销邮票功能的邮戳只能加盖在邮政业务单式或信封上,如电信日戳、储蓄日戳、报刊发行日戳等,是不能用于信函业务盖销邮票的,邮资已付戳、投递日戳用于信函业务但只能加盖在信封空白  相似文献   

14.
德国的邮政设备非常现代化,例如平常销票的机盖设备。机盖戳的右边与一般邮政日戳相似,只是上半环都有“Briefzentrum”(邮件处理中心)字样,后缀邮局编号,戳中是日期和钟点。这种邮戳的左边有两种内容,短波纹或是广告,为的是能较方便地盖销多枚邮票,整个邮戳的长度在不同的邮局亦有微小的差异。2004年3月1日起对初.盖戳的戳印作了小改动,即在下部增添了德国邮政徽志的图案(图1、2)。  相似文献   

15.
夜郎 《上海集邮》2010,(4):42-43
本刊2009年12期徐金德《1905年美国在沪邮局国旗图形机盖日戳》介绍了1件美国西格尔公司拍卖的机盖邮戳明信片,其中有几处需要补正。  相似文献   

16.
机盖销票日戳和宣传戳 英国邮政系统每个工作日大约投递,2000万封信函。在这些信函上,最常见的邮戳是附有宣传戳的机盖销票日戳。其日戳部分为圆形,刻有收寄局名、日期和时间,日戳旁常附有广告宣传戳(图1)。宣传戳的内容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更换。至于何时、何地、启用何种内容的宣传戳,均提前在《英国邮戳公报》双周刊上公布。  相似文献   

17.
建国之初,邮政日戳包括火车邮局戳依然沿用“三栏式”点线圆戳,直到1956年10月30日邮电部颁布“邮业字第52号通知”,决定自1957年1月1日起启用“腰框式”邮政日戳(含火车邮局戳)。“腰框式”邮政日戳由五部分组成,而规范款式的火车邮局戳占其四个部分,其布局如下: (图1) 一、上半环内刻有戳名(也称邮路区间),戳名一般是由邮路始终两站各取一字而命之,再加“火车”二字组成戳名。  相似文献   

18.
1985年,中国首次进行南极考察,为此,中国邮票总公司发行5万个“中国南极考察纪念封”(图1),每个售价30元;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办公室和中国集邮出版社共同发行10万个“中国首次南大洋和南极洲考察纪念封”(图2),每个售价5元。上述两种封上盖用的“中国南极长城站”1号邮政日戳,日期均为1985年2月。“南极临时邮局有两枚日戳(1、2号戳)。当时规定这些邮戳只能在南极邮局盖用。‘向阳红10号’返航到达上海,未靠岸,上海邮电管理局就派专人乘交通艇上船将戳取回封存上交了。”  相似文献   

19.
谭立本 《集邮博览》2013,(10):45-45
我是一位普通的集邮者,多年来,从未间断过对邮品的追求,尤其是收集明信片更是我的钟爱。在笔者收藏的明信片中,有两枚油画明信片销盖的是广州沙面邮局的日戳。如今,沙面邮局已经撤销,集邮者再也不能销盖广州沙面戳了。  相似文献   

20.
邮资已付日戳2003年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本文对建国初期的北京邮资已付日戳进行整理,也是初步探讨,抛砖引玉,供邮友补充。(因该戳年久,复印效果不好,部分戳样作了处理。) 建国初期的北京,大量的邮政业务集中在公安街邮局(原天安门广场东侧),是当时的中心局,因而邮戳几次变动,留下的邮戳也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