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梦衣     
一天,毛小毛误打误撞来到了梦王国.这是一个与人类一样的世界,有高楼大厦,也有高山流水,连这里的居民——梦精灵也与人长得一模一样.只是,这个王国的路上没有那么多车辆,人们在街上悠闲地散步."瞧!那不是王小胖吗?咦!怎么我也在这里呢?"毛小毛一边自言自语,一边跑过去跟自己打招呼.不料;一个警察冲上来把他带走了. 在派出所里,一个警察问毛小毛:"你是谁啊?怎么跑到我们梦王国来了?"  相似文献   

2.
奇妙的梦     
在上二年级时,班级里流行“洛克王国”的网络游戏.对于那时的我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充满着魔幻色彩的童话世界,处处有着冒险和奇遇. 一天夜里,朦胧的月光拂过树梢。我、晨和俊杰竟然接到了一封来自洛克王国的求救信,国王在信里说:“另一个世界的三位孩子,请来救救我们吧!不然这个世界就要被恶人恩佐给毁灭啦!”读完信后,送信的小猫头鹰翅膀一挥,出现了一个闪着彩虹般光芒的洞口。跳进去后,我们就来到了洛克王国。我骑上一匹黄金独角兽,晨和俊杰则坐在一辆帅气的红色跑车里,在小猫头鹰的带领下,去拯救洛克王国。  相似文献   

3.
爱是人类一切生命的源泉,爱的延续造就了人类的永恒。但我们也发现人类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也在经历着生物进化的原则。21世纪世界发展进入了新的形式,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成了人们新的、强烈的需求。社会实践调查表明:人们尤其是儿童最喜欢听他人或长辈肯定、鼓励、表扬的话;最害怕听他人侮辱、训斥自己的话。而赏识正是满足了人类的这种需要。赏识可以引领我们看到美丽、看到幸福,是别人的亦是自己的,在这个过程中让自己也成为被他人欣赏的人,让自己成为一个感到有价值的人。在人类自己一生的道路上,懂得去发现美,去感受美,快乐的生活,已是新世纪人的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活动理念】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我们会很容易发现他人或自己犯的一个小错误,而对于他人及自己的优点却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从而不太在意甚至忽略。这使得我们在认识自己和他人时发生偏差,从而影响自我评价,形成不正确的自我概念,也影响对他人的评价,以至影响人际关系。本次心理健康活动课旨在通过行为训练,引导学生学会赞美他人、发现他人的优点,感受被他人赞美的喜悦,并学会接受赞美和欣赏自己的优点,学会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来看待生活。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生活中,公民自己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或者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他人侵犯的情况都可能发生.我们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守法的自觉性,做到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要懂得为什么要维护以及怎样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涂国文 《初中生》2018,(9):9-11
我们为什么要写作?写作当然是为了表达自己.如果在自己写的文章中竟然看不到自己,那该有多亏啊!譬如这篇《在逆境中成为更好的自己》,多好的一个题目,可是被写坏了,作者自己在文章中缺席,变成替古人打广告了.尽管文章所列举的孟子、苏轼、司马迁、李清照、左丘明、孙膑、朱元璋和曾国藩等人的事迹都十分感人,可是与作者半毛钱关系也没有.“心里永远装着他人,唯独没有自己”是做人的一种美德,却是写作的一个大忌.  相似文献   

7.
书信往来一直是我们的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见字如晤"形象地形容了书信带给双方的感觉。随着现代交流方式、手段的不断增多,书信虽然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但据了解,在中学生群体中,利用书信形式交笔友的还不少。他们身边并不是缺少朋友,只是觉得交笔友别有一番情趣——在这个世界里,帮助他人和被他人帮助,关心他人和被他人关心,同情他人和被他人同情……让两颗心共享快乐、分担痛苦。那么,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世界,"见字如晤"的感觉真的能将两个陌生的灵魂变得心照不宣吗?书信往来真的可以弥补生活中的种种缺撼吗?就此问题,本刊近日对1000名高中学生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8.
微书摘     
<正>人一生当中会有四件事能让自己感到无与伦比的幸福,那就是被爱、被赞美、被需要,和对他人的贡献。实际上,除了被爱以外的幸福,全都必须通过工作才能得到。——《做事的常识》我们当中没有一个人愿意相信,我们的痛苦都是由自己造成的。我们都认为是这个世界亏欠了我们,使我们没能得到幸福。在我们得不到幸福时,我们就把责任  相似文献   

9.
正亲爱的读者朋友,当我们这一次在这份刊物上相逢时,崭新的一年已经开启。新年伊始,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些美好的企盼。最朴实的企盼,莫过于希冀自己和世界有所改变——改变自己的形象、习惯、态度、志趣、言行,改变世界的失序、不公、丑陋、黑暗、冷漠,让一切朝着向上的、理想的方向发展。而所有的关于改变的企盼都会有一个原点,那就是将改变付诸行动之前的还不够美好的我们自己和周遭的世界。认识我们自己和周遭的世界,是改变发生的起点。然而,认识自己和世界何其难!难的地方主要在于对我们自己和他人作为"人"的认识,我们很难作为旁观者来认识自己,因为我们很难完全跳出自己的局限;而作为旁观者,我们又很难认识他人,因为我们无法完全身受他人的处境。  相似文献   

10.
女王老师     
童话世界中,国王无疑是一个国家最大的官了。在我们眼里,六年级一班就像一个小王国,何巧妙老师就是这个王国的国王,因为她像自己的名字那样,以巧  相似文献   

11.
心灵日记     
3月12日生活中真正有价值的珍宝是那些在不同时期、无条件地爱过我们的人。虽然这些精神领路人在不停地变换着,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不论我们是什么样子,他们都能够接受。今天我们把接受自我作为珍宝,同时也把他人给予我们的爱珍藏在心。我们需要接受自己,应该认为我们是世界财富的组成部分,因为如果世界没有了我们,人类的精神家园就失去了美丽的色彩。这种美是一种能  相似文献   

12.
堵车     
紫貂先生是森林里小有名气的萨克斯手,几天前,他接到了王国歌剧院的演出邀请函。在王国歌剧院演出对每一位音乐家来说都是至高无上的荣耀。紫貂先生收到邀请函后,激动万分,把自己的萨克斯擦得闪亮,还去燕子姑娘那里定制了一套礼服。如果这次演出成功,他一定会感动更多的人。  相似文献   

13.
内尔·诺丁斯的《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深深地打动了我。联系成功教育的理论,我迫不及待地要写下我的感受,记录下阅读中那些自然流淌出来的发自内心的每一个细微的感觉。“关心”是这本书的主题。作者在引言中说:“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我们需要被他人关心。我们接受关心,生活在关心所营造的一种氛围之中。没有这种关心,我们就无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都需要被他人关心,随时需要被理解,被接受,被认同。同样,我们也需要关心他人。但是,并非所有人都学会了关心他人。有些人真诚地关心知识,关心伟大…  相似文献   

14.
存在主义有句名言,“人以他人为地狱”,其精辟之处是概括了世界对个体的影响——即人们是通过他人“看到”自己的,既可以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批评,异化出他人画出的地狱般的自己,也可以通过他人的肯定,变成美好而智慧的自己。所以,我们也可以说“人以他人为天堂”。  相似文献   

15.
留点空白     
人与人在交往中应留点空白,为他人留点空白,才能友好相处;给自己留点空白,才会快乐度日。为他人留点空白,遇事就让出三分,自己多一份爱心;为他人留下三分宽恕,人际关系就不会紧张;为他人留下设想的空白,世界就会多一分美好。一个肯为他人留下空白的人,自己便能舒坦安乐。不要忘了,你留给他人的空白,也是留给自己的出路。人生舞  相似文献   

16.
让自己的生命为他人开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一次受伤后的求助是一朵花,一次大度的让贤举荐是一朵花……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的缤纷而赞美是真挚的情,能为别人的生活绚丽而付出的人是不寻常的人.我们在实践中成长,在成长中成熟,别人曾多次为你绽放花朵,也许是一个灿烂的微笑,也许是一个会意的眼神,也许是一句轻声的问候……都给予你继续前进的信心和动力.我们为他人开一朵花,不仅给予他人继续走自己理想之路的信心和动力,而且自己心中也得到了快慰。平凡的生活就会多一份色彩.  相似文献   

17.
在这个世界上,其实我们都活在他者中。他者不仅指他人,还应包括外物。我们或主动或被动地为了他者而活着,活得卑微或者活得高贵,其实高贵未尝不是另一种卑微,主动也未尝不是另一种被动;总之,我们成了他者的奴隶。我们不由自主地接受着他者的奴役,不自觉地沦为了异己的人或物的奴仆。我们以为自己是生活的主人,其实我们都是生活的奴仆;我们以为自己主宰了生活,其实我们早已被生活所吞没。  相似文献   

18.
毛伟霞 《中国教师》2005,(12):11-13
教师要关心自己的学生,这是我们对教育的基本期待。我们也相信绝大多数老师愿意并且正在关心着自己的学生。我这里将要介绍的是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哲学家、关心教育模式倡导人内尔·诺丁斯(NelNoddings)的关心理论,看看她的以培养学生学会关心的教育模式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是什么样的,希望借此能丰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在诺丁斯看来,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的基本需要。我们对关心有一种自然而深刻的渴望。我们需要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被爱,需要在一个稍大的范围内被认识、被尊重,需要在一个更大的环境里感到安全。总之,我们需要被他人关心。同样的,被…  相似文献   

19.
李程 《中文自修》2007,(11):21-21
一个孩子的心灵从小被播撒了博爱的种子,并按照自己的个性长出一棵姿影婆娑的小树时,它的幸福无与伦比。由此让我们思考什么是最理想的教育:一方面学校、社会应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个性发展的广阔空间,另一方面也要靠自己不懈的努力、创造——以致不平凡的经历成为人生的财富,最保值的是闪亮的那一刻!  相似文献   

20.
谢彦辉 《广东教育》2006,(4):63-63,72
一、学会提问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作为老师,我们先要告诉学生不要为“提问题”而“提问题”,而是要把自己的想法大胆说出来.你的想法可以是面对问题无从下手时,想知道该如何“破冰”;可以是对他人方法的质疑;你还可以探讨定理的来由;可以追究他人的解题思路,质询推理的合理性;也可以说出自己的困惑和猜想,以及对他人观点的好奇、共鸣、延伸……总之,先学会发表看法,再在交流中学会沟通,往往你的想法会给他人提供思考的方向,而他人的提问又为你展示了一个新的平台.此时,你会发现提问也是一门学问,它能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