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一方圣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摇篮,党在延安的13年是群众路线成熟和发展的13年,不仅铸就了伟大的延安精神,而且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由局部执政到全国执政。群众路线不仅是我党的"传家宝",更是我们的根本路线,它将为当下我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经验指导。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领导下开辟的闽西革命根据地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发源地。在闽西革命根据地时期,"群众路线"概念不仅正式提出和使用,而且党的群众观点与群众工作方法都纳入了群众路线的内涵,形成了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雏形。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毛泽东群众思想的理论来源。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同中国革命、建设的实践相结合,最终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主旨的群众路线思想。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中,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仍具有重大价值。从理论意义上讲,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从现实意义上讲,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既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做好群众工作、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方法借鉴,同时也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同志首创了党的群众路线,揭示它是党领导革命和建设力量的源泉。邓小平坚持改革开放,用"三个有利于"标准来衡量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的得失、是非、成败。以毛泽东、邓小平为核心党中央领导集体科学诠释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时代内涵,不断传承、丰富、发展和创新群众路线的深刻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党的群众路线的表述是"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党的群众路线为各级党组织的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在抓好党建工作的同时,要正确、深刻地认识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意义,要正视出现的问题,把握矛盾本质,不断地丰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在实践中探索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新方法。贯彻群众路线,既是党加强自身建设成功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更是推进党的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原理 ,系统地运用于党的全部生活 ,形成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群众路线。邓小平在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 ,不仅继承了毛泽东所创立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而且赋予了它新的时代特征 ,使其更加具体、更加科学化了。  相似文献   

7.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运用唯物史观的方法,梳理和分析了群众路线的发展历史和经验教训,提出党在新时期必须坚持群众路线的时代化、民主化和制度化。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把马克思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科学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形成并确立了群众路线的思想,并将其运用于我们党的一切实际活动中,使其发展成为一种认识论、工作方法、工作作风、组织原则和价值取向。在新的形势下,全面把握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本质和内涵,对于做好党的群众工作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毛泽东群众思想的理论来源。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同中国革命、建设的实践相结合。最终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主旨的群众路线思想。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中,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仍具有重大价值。从理论意义上讲,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从现实意义上讲,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既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做好群众工作、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方法借鉴。同时也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0.
<正>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把马列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党的群众路线过毛泽东对党长期在敌我力量悬殊的艰难环境里进行革命活动的无比宝贵的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党的一整套科学的领导方法,同时,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新的历史时期里,我们坚持和发扬党的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原理,系统地运用于党的全部生活,形成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群众路线。邓小平在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不仅继承了毛泽东所创立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而且赋予了它新的时代特征,使其更加具体、更加科学化了。  相似文献   

12.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既是贯彻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重要途径,更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选择。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和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必须贯彻好党的群众路线,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3.
所谓党的生命线,指的是党生存和发展所需的最基本因素,而群众路线就是党的生命线。中国共产党利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原理,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在毛泽东等领导人的带领下创立了党的群众路线。基于广大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真正的主人,这也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灵魂所在,是党工作的根本路线。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同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创立了群众路线,使中国革命事业历尽千难万险,战胜种种困难,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本文阐述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密切联系。在此基础上也分析了毛泽东同志在某些决策上的失误,正是他背离自己创立的群众路线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正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新时期、新阶段推进和加强党的建设、改进工作作风、密切干群关系的重要举措。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工作的深入开展,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群众路线既是法宝,又是目标;既是源头,又是大海;群众路线走彻底了,各项工作才能取得更大发展。群众路线既是法宝,又是目标"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历史经验证明,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法宝,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我们党多次强调,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换言之,如果我们党离开了群众,就丧失了执政基础,也没有了执政理由。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十分明确指出: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问题,除了核心是党以外,关键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党的理论和路线,一是党同人民的。团结奋斗。可见,当前研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和群众路线在现代化社会主义事业中的指导地位与作用何等重要。 无论在我国的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同志都反复论述、强调实行群众路线的重要性。把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作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历史唯物论的根本问题;把是否为中国革命和世界大多数人谋利益,作为共产党员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和  相似文献   

17.
群众路线是由伟大的民族领袖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提出来的一项重要指导思想,它也是毛泽东思想理论中的一项重要根本思想,群众路线思想无论是在中国革命的过程中,还是当今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发挥着巨大的积极作用。它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的发展不仅具有传统的历史意义,更具有现实的发展意义。本文主要是对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内涵、起源、特点、及其在当今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现实价值作了详细的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8.
井冈革命根据地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创建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在艰苦卓绝的岁月里,党领导根据地军民缔造和铸就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这就是坚定信念、矢志不移的精神,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精神,百折不挠、无私奉献的精神,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精神.井冈山精神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激情奋发的精神风貌,是党团结带领人民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新时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要以弘扬井冈山精神为出发点,准确把握井冈山精神与党的群众路线的关系,在实践中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  相似文献   

19.
群众路线讲的是党与群众的关系问题。它伴随着党的发展而不断成熟、完善。我们党通过贯彻群众路线,先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但也有过未能认真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甚至背离党的群众路线,以致革命遭受严重挫折的教训。我们要加强制度建设以保障群众路线,并在制度建设中坚持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在几十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活动中,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群众观,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更对如何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进行了深刻而详细的论述.邓小平对于群众路线的理解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他的群众观,即认为人民群众是力量的源泉,要依靠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另一方面是党的工作方法,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重温邓小平的群众观和群众路线,对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具有重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