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一段时间,早上我总是被鸡鸣声唤醒。住在钢筋水泥浇铸的五楼上,我是不可能养一只司晨打鸣的鸡的。那是我新购置的一部手机,妻子总喜欢把叫醒的方式定为鸡鸣声。  相似文献   

2.
金鸡五咏     
钟琴 《中国德育》2005,(2):79-79
“雄鸡一唱天下白”。鸡是曙光、朝霞、太阳的引导者:在茫茫的黑夜,在岑寂的荒郊,一声鸡鸣,给多少焦灼苦涩的旅人带来温暖与希望!于是,有了“晨鸡唱不绝”的欢愉,有了“鸡鸣茅店月”的诗情,有了“鸡唱千门晓”的兴奋,有了策马扬鞭的精神,有了直闯“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勇气!鸡是有生命的号角哟,以不绝的强音鼓舞开拓进取的人们。  相似文献   

3.
熬夜小能手——更夫作为“打工人”的更夫,必备技能之一就是能熬夜。古代把戌时到寅时这段时间分为了五更,每两小时为一更,每更报时的人就叫作更夫。早在周朝时,更夫的主要工作就是负责报时,所以那时候,更夫被叫作“鸡人”——工作职责等同于公鸡清晨打鸣。  相似文献   

4.
时间是语言表达上的一个重要范畴。动词作为句子的核心,其表达的行为动作总是以时间为背景的。对比《水浒传》、《红楼梦》两书中的时间表达,我们发现,由于时代的局限,《水浒传》一书所涉及的报时工具无非就是更鼓、漏刻①以及报晓鸡(书中曾多次提到“报晓鸡”,如四十六、四十七回),这同《红楼梦》中出现十五次之多的“钟”、“表”概念存在一定的距离。贾府的钟以及宝玉等上层人物怀揣的金表在当时虽然使用得极不普遍,但它却是向计时精确化迈出的一大步。(虽然《红楼梦》主要写的是上流社会,而《水浒传》则写了社会各阶层的生…  相似文献   

5.
词的全名应该是“曲子词”。“曲子”是指曲调,即唱谱;“词”则是与这些曲调相谐和的唱辞。唐宋时,无一定定称,或称“曲子”,或称“曲子词”,或简称作“词”。由于这些“曲子词”的曲谱已失传,现在我们所能欣赏到的就只剩下词了,故“曲子词”今通行省称为“词”。  相似文献   

6.
金鸡咏     
李琳 《天津教育》2005,(2):55-55
鸡,“头戴冠,文也。守夜不失时,信也。”故鸡有“德禽”之美誉。于是,鸡活跃在诗人的神韵里,画家的线条里,音乐家的旋律里,儿童的追逐嬉戏中。“雄鸡一唱天下白”。鸡是曙光,朝霞的引导者,给人们带来温暖和希望。鸡是号角,以不绝的强音鼓舞开拓进取的人们。一声引颈长鸣,惊破茫茫夜色。闻鸡起舞、极力奋进的岂止是古人!“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已成为当今无数有志者的座右铭。已逝的著名作家路遥,居陕北农舍,鸡鸣则起,勤奋写作,留下辉煌的《平凡的世界》;华西村富裕起来的农民,闻鸡而奋起,在黄土地上致力改革,创造了闻名中外的亿…  相似文献   

7.
制度和人是一个组织成立的前提条件,同样的,组织的发展必须以制度的完善和人的发展作为前提。但制度变迁与人的发展之间存在着逻辑上类似于“鸡生蛋”与“蛋生鸡”的循环关系。我们到底应该从提高人的素质、还是从改进制度的角度去着手制度建设呢?着重分析“重视制度建设与重视人的素质提高”的思路及其这一思路下制度建设对人的素质提高的优先性。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从先秦两汉到魏晋南北朝,诗歌创作发生了关键性变化:诗歌形式,从四言发展到了五言;诗歌创作主体,从以民间集体创作为主,转变到以人个体创作为主;诗歌主题、风格也都发生相应变化,并由此引领唐宋诗歌主流。在这个嬗变过程中,至关重要的转折点,当是《古诗十九首》的出现。  相似文献   

9.
一、世界科技中心的五次转移 (一)中国(以唐宋为例)1.表现:从秦汉开始,中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古代世界的科技中心。唐宋时期的科技成就发展到顶峰,如隋唐时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宋代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划时代发展、天文历法的高度成就(唐僧一行《大衍历》及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沈括与《梦溪笔谈》等。  相似文献   

10.
从发展到造钟美国斯坦福大学著名教授柯林斯主张:人的管理"不在于报时,而在于造钟""。报时"是一种管理行为,是一种如同要求教师"讲普通话、写规范字"一样的管理规范。"造钟"是一种管理机制,是一种催人奋进的管理文化。  相似文献   

11.
我国电化教育理论研究重心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电化教育事业重新起步至今,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以媒体为核心的阶段;2.人与媒体并重的阶段;3.以人为核心的阶段。由重视物到人、物并重,再到重视人,以人为核心,这就是我国电化教育理论研究重心嬗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12.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魏永生有一位“名不见经传”的音乐教师。她训练的一年级小学生,竟能唱二部合唱;三年级的竟能唱三部合唱。她的学生.在哈尔滨市少年音乐比赛中捧回了合唱一等奖,独唱二等奖,独奏二等奖的奖状;还屡次到电视台演出。她的学生演唱的《故乡》,竟唱得...  相似文献   

13.
驴叫     
驴叫是红色的。全村的驴齐鸣时,村子覆盖在声音的红色拱顶里。驴叫把鸡呜压在草垛下,把狗吠压在树荫下,把人声和牛哞压在屋檐下。狗吠是黑色的,狗在夜里对着月亮长吠,声音悠远飘忽,仿佛月亮在叫。羊咩是绿色的,在羊绵长的叫声里,草木忍不住生发出翠绿嫩芽。鸡鸣是白色的,鸡把天叫亮以后,就静悄悄了,除非母鸡下蛋叫一阵,公鸡踩蛋时叫一阵。人的声音不黑不白。人有时候说黑话,有时候说白话。  相似文献   

14.
杨剑  朱敏 《大学时代》2006,(1):4-10
2005,多事之秋——崇尚独立的大学学者,向传统教育体制说“不”;追逐梦想的超级女生,向普通大众诠释“想唱就唱”。饱受诟病的英语考试制度,驶向改革的艰难试水;你的地盘你做主的博客,实现从量到质的流变,动漫王国的发烧友,将虚拟的游戏主角搬上了现实的街头;大大小小的业余掌柜,将现实的店铺转为了虚拟的网络地摊……80后、网生代、web2.0,平民造星或者草根民主,你一定也洞察到了些什么。这个急剧发生变革的时代,社会转型的宏大叙事正落实为升斗小民的日常生活。这里。我们从青年大学生的角度。撷取相关国事、现象、人物、风尚等篇章,以为记。  相似文献   

15.
天文历法是我国古代天文学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包括年、月、日、时、节气的安排,还包括日、月、行星的运行、交食、晷影、漏刻、恒星出没和天空分区等。它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不少成语就是从中演化出来的。古人根据天色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段,即夜半、鸡鸣、昧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昃、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夜半三更”指深夜时光。“鸡鸣而起”形容勤奋不怠。“日中必彗”是说中午的时候一定要将东西拿出来晒,比喻做事要抓紧良机。“日中则昃”常比喻事物盛极则衰或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走向反面。“日昃忘食”形容专心…  相似文献   

16.
二O O五年农历是乙酉(鸡年)。与“鸡”有关的古诗、楹联,不乏佳作,现将笔者搜集到的一些古诗妙联推荐如下,以餐读者。我国第一本诗集《诗经》中就有“鸡鸣喈喈、鸡栖于树”的诗句。唐代诗人李贺《致酒行》诗云:“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雄鸡一唱,光明顿开。写得何等有气势。《东老陈传》载:唐“玄宗在潘邸时,乐民间清明斗鸡戏。治鸡坊于两宫间,索长安雄鸡、金毫、铁距、高冠、昂尾千数、养于鸡坊。”罗隐“鸡窗夜静开房院,书槛春深展钓丝”的诗句,至今仍脍灸人口。“头上红冠不用栽,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  相似文献   

17.
三公 周代三公有两种说法。一说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一说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西汉时,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合称三公;东汉时太尉、司徒、司空合称三公,又称三司。为共同负责军政的最高长官。唐宋时仍沿用此称,但已无实际职务。明清也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但只用作大臣的最高荣誉。  相似文献   

18.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最早的五言叙事长诗,女主人公刘兰芝是—位勤劳善良的女性。诗中两处提到“鸡鸣”即“鸡鸣入机织,夜放不得息”和“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提起“鸡鸣”现在的人们往往会想起“鸡叫”,但这里的两处“鸡鸣”都不是主谓短语“鸡叫”,而都是时间名词,指的是“夜间一点到三点”这一具体时段。  相似文献   

19.
亲情.是一个人拥有的物质财富与精神动力。有了它,看海能感知大海的波澜壮阔,观山能体悟高山的崇高险峻。柔情时.它如涓涓细流,在心灵的田野上轻唱;豪放时,如烈火奔涌,在灵魂的天空里翱翔。[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世界各主要民族在向国家过渡的道路上,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和特点,而这对后来这些国家不同形式的政治体制的建立起了一定的导向作用。中国在从氏族社会向国家过渡时,中间经历了“酋邦制”,这对形式导致中国政体趋向君主专制;日本则经历了“农村公社”,在此基础上建立的部落联合体不会趋向君主专制.西方的雅典国家是从氏族社会本身内部发展起来的阶级对立中产生的;罗马国家则是在“因平民的胜利而被炸毁了的氏族制度的废墟上建立的”;德意志人国家则是以军事征服的方式建立的.这三种形式的共同特点,就是它们或多或少地都保留了氏族制度所特有的民主性质.正是这一点使西方的社会发展趋于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