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中国的“两会”多年来为国外媒体所关注。2007年,根据新近实施的《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外国记者在“两会”新闻中心报名后便可直接上会采访,而不必像以前那样要办理烦琐的手续,此举大大便利了国外媒体的采访报道。据不完全统计,来自世界135家新闻机构的560名外国记者采访了今年的“两会”,共发表报道3331篇。  相似文献   

2.
近日,一个偶然的机会在网上看到一家民营文化传播机构,用8种外国语言,9个频道为外国媒体提供中国新闻素材和在华采访服务。民间机构为何要进入这块市场?贴近外国媒体人的服务是否更能发现“三贴近”的路径?为此,记者采访了这家外媒服务机构的负责人彭新良……  相似文献   

3.
《对外大传播》2007,(3):14-15
开放的中国,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两会”本来是中国国内的会议.但已为世界所关注。越来越多的境外媒体竞相来华报道“两会”,其中很多外国记者在华时间不长.中文不算流利,却是新闻业界的“老手”,捕捉中国新闻的敏感度很高,提问犀利老到。随着传媒技术手段的日新月异,境外媒体向所在国总部发稿也更加便捷。面对重大新闻他们的发稿速度也毫不逊于中国媒体。那么,外国媒体记者在“两会”报道中有何难忘的经历?他们对今年“两会”的新闻发布会有何期待?他们惯用何种方式捕捉“两会”的新闻线索?这些都是我们极为关注的问题。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即将开幕之际,我们走访了两家外国媒体驻京记者。下面刊发的是他们眼中的中国“两会”。  相似文献   

4.
《对外大传播》2008,(9):14-16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之后,外国媒体对北京奥运会的关注达到顶点。据对Factiva数据库搜索统计,自2008年8月8日至8月24日,30家境外媒体涉及北京奥运会的英文报道除1天周末为400多篇,其余每天都超过600篇,最多的一天达到1000多篇。从总体上看,相比于之前对中国"施压"的舆论态势,奥运会开幕后外国媒体的报道相对客观。英国《金融时报》2008年8月18日发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们每年都邀请并接待一些外国驻京记者来辽宁采访,在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到,利用外国驻京记者的笔和镜头进行对外报道是一件大有可为的事情。因为他们的报道不仅可以进入西方主流社会,也易于为西方受众接受。同时,外国驻京记者又熟悉中国国情,一般都熟练掌握汉语,到各地采访比较便利。但是外  相似文献   

6.
《对外大传播》2006,(10):4-5
中国政府对外国新闻媒体开放的政策没有变化;外交部否认中国对媒体报道设限欢迎外国媒体进行报道;新闻出版部署:不会使新华社成为外电领域垄断者;北京外国语大学庆祝65周年华诞。  相似文献   

7.
北京奥运邻近,国际媒体将如何报道此次盛会?中外媒体的新闻视角有何差异?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些差异?围绕这些问题,2008年6月10日,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新闻系和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举办"北京奥运:新闻与视角"国际传播论坛,邀请外国著名通讯社驻京的领导、新华社资深记者、中外媒体专家学者,同北外国际新闻专业的师生进行了坦率激烈的对话讨论。现将部分会议内容翻译整理,希望能对中外媒体的奥运报道及认识这些报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叶晓楠 《对外大传播》2009,(3):19-20,10
每年3月,全国“两会”都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一场新闻盛宴,十几天的会期,从中央到地方的媒体上,铺天盖地的全是“两会”新闻,声势浩大。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云集京城,十八般武艺各显神通。仅2008年,报名采访“两会”的记者就达3000多名,包括400多名港澳台记者和800多名外国记者,众多媒体在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大显身手。  相似文献   

9.
《对外大传播》2009,(1):14-14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8年12月16日在京举行2009年新年招待会。外国和国际组织驻华使节、外国和港澳台驻京记者、中央和国家机关新闻发言人、中央有关新闻单位负责人、中央重点新闻网站负责人等共300多人出席。  相似文献   

10.
2007年“两会”首次准许境外媒体记者在征得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本人同意后,可进行直接采采访,在他们看来,这是《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实施后的第一次演练,并把“两会”采访视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前中国对国际媒体的透明度越来越高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1.
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由于奥运新闻中心里的某些互联网网站(如“大赦国际”、“人权观察”、一些外国媒体以及法轮功和“藏独”组织的网站)无法打开,引起部分外国记者不满,同时一些外国体育官员、政治家及人权组织等也纷纷对此进行抨击。  相似文献   

12.
《对外大传播》2018,(1):67-68
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北京外语广播倾力打造的“我看北京这五年——老社长的故事”境外媒体驻京机构负责人系列访谈节目上线播出。该节目是北京市外宣办支持打造的品牌外宣栏目,通过对境外媒体驻京机构负责人访谈形式,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科技创新、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民生改善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强化北京的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力。来自土耳其国家电视台、德国《世界报》、意大利安莎通讯社、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德国电视一台的五位媒体人参加首批访谈。  相似文献   

13.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2010年的中国给世界留下了什么样的第一印象?外国记者是如何描述中国形象的?涉华报道在国际舆论中占据什么位置?新华社中国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对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德新社、共同社、美国《纽约时报》、美国《新闻周刊》、英国《金融时报》等国际主流媒体1月份的涉华报道进行了综合分析,勾勒出境外媒体关注的涉华热点领域的大致轮廓。  相似文献   

14.
英国《每日电讯报》驻中国的记者Malcolm Moore写道,“作为一名在上海工作的记者,我经常被当地官员鼓励‘报道更多世博会的故事’。毕竟,上海斥资450亿美元举办世博会,它渴望让世界知道。”  相似文献   

15.
2008年,也许没有哪一个外国媒体像CNN一样为中国人所熟知。由于在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的报道中,出现了CNN主持人卡夫蒂的辱华报道,随着上千万网民的抗议及“做人不能太CNN”等网络流行语的出现,CNN在中国的名气大增。  相似文献   

16.
中国媒体报道国际新闻的困境,不仅是记者层面的问题,也是生产常规、媒介环境维度的问题。提升中国新闻媒体的国际报道力要从微观层面提升从业者职业素养,通过思维转变与职业认同建构完成从驻外记者到全球记者的转型;从中观层面完善报道机制,优化国际报道的管理机制与模式,从从业者与机构制度两个维度探讨完善中国媒体的国际报道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朱珏  双林 《文化交流》2010,(4):58-60
2009年年底,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等36个国家的500多名留学生齐聚杭城,在浙江大学永谦剧场内阵阵“洋腔洋调”的精彩表演中,揭开了“梦行浙江”全省第三届外国留学生系列活动的序幕。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媒体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领域之一,对外视频报道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今年7月新华社CNC英语台开播3周年,人民网、《中国日报》和中新社等媒体也在不断加大对视频业务的投入。在这些传统新闻机构向全媒体转型的过程中,很多文字记者开始投身视频业务,一个显著的例子是,新华社CNC电视的创始人员便主要由文字记者转型而来。这些记者文字采编经验丰富,但是大多缺少视频专业训练,如何深入理解文字报道与视频报道的“视角”差异,避免进入经验“误区”,成为一项挑战。  相似文献   

19.
英国泽得出版社(Zed Books),2012年12月出版汤姆·米勒是《中国经济季刊》总编辑,曾任香港《南华早报》驻京记者,在中国学习、工作和生活达10年之久。作者根据中国国内公开报道和最新调查,走访了85个城市,深入考察了中国在城镇化道路上的种种做法和存在的问  相似文献   

20.
《对外大传播》2008,(5):48-49
本文是《环球时报》驻联合国、瑞士、加拿大、英国、德国、俄罗斯特派特约记者联合报道,内容主要有:一、西方人不了解西藏种种现象;二、造成西方对西藏存有偏见的原因;三、外国部分媒体对西藏事件的看法。文章事例具体,提供了许多我们不知道的信息,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