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感言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对母亲的思念,以及母亲对他成长的影响。莫言的母亲不识字,一生历经饥饿、疾病、战争的折磨,但她的宽容、善良和坚强,给莫言的一生留下最珍贵的精神财富。宽容、善良、坚强,这些听起来简单的做人道理,却值得当今的家长,静心思量一番。一、言传身教树榜样  相似文献   

2.
莫言曾说过:一个作家.往往一生只写一本书,只写一个人。那本书就是作家自己的生活,那个人就是作家自己。莫言被称为“草根作家”。出生在农村。从小学没毕业到成为世界著名作家,莫言走过了一条坎坷艰辛之路。他在获奖感言中觉得“这事儿就像一个童话”;他又曾说:“写小说就是过大年。”莫言一路写来,又是充满着芳香甜蜜的。痛并快乐着的莫言!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论坛》2013,(Z1):109-109
<正>北京时间2012年12月10日23时30分,2012年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于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中国作家莫言着燕尾服登台,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手上接过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证书及金质奖章。随后在晚宴上,莫言发表了主题为"讲故事的人"的获奖感言。  相似文献   

4.
2012年10月11日晚,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莫言获奖,成为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莫言获奖,是他个人的荣耀,也是中国文学界的喜事.中国有很多优秀的作家,如沈从文等作家也曾经非常接近诺贝尔文学奖.莫言获奖满足了很多国人心中的诺贝尔文学奖情结. 不过,诺贝尔文学奖也只是对莫言个人的肯定,这固然会令国人兴奋,会对中国文学起到激励作用,但是,也不妨看淡这个奖项.  相似文献   

5.
《文学教育(上)》2014,(3):158-159
在鲁迅文学院举行的2013年度茅台杯人民文学奖颁奖典礼上,毕飞宇的《大雨如注》获得了短篇小说奖。他虽未能到场,不过他发来了获奖感言。毕飞宇说自己还有一个月就50岁了,获人民文学奖为自己的50岁做一个小结,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当代学生》2013,(Z1):33-35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打开了世界读懂中国文学的一扇窗户,其对于中国文学和中国作家的激励无疑具有指标意义。诺奖给莫言的颁奖词是:他"用幻觉的现实主义(又译"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社会融为一体"。那么,莫言为何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获奖的关键因素究竟是什么?下面为您解析莫言获奖的五大关键词。  相似文献   

7.
耍帅的乌龟     
获奖感言我很荣幸地获得了第三届作文100分杯全国小学生新思路作文大赛一等奖。在这里,我要感谢一位很特别的老师,他就是我的爸爸,是他给了我帮助,谢谢他对我的指导。这次作文比赛,我和爸  相似文献   

8.
就在听说莫言将获得诺奖的当天下午,一位诗人朋友还断然表示这是不会发生的,因为莫言是一个体制内的作家,正如当时大多数人都对诺奖情结的炒作感到厌倦一样,我对于他不会获奖的判断也表示同意,但对其理由却颇感诧异,因为我一直把莫言作品视为一个"挖社会主义墙脚"的代表,但傍晚获奖消息传来.  相似文献   

9.
乔杰 《成才之路》2012,(32):34-34
201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给了中国作家莫言。莫言获奖,直接的结果是,莫言的书火了,中国文学热了。有趣的是,就在莫言获奖前一天,仍有评论家说中国十年内本土作家将无人问鼎诺奖。但预言毕竟是预言,噱头毕竟是噱头,莫言获奖那是真实的。那么,莫言获奖,带给作文教学最大的思考是什么?我的认识是:"真实是一种力量。"莫言,是山东高密人,农民出身,从贫瘠的黄土地上走出的,骨子里带着"野孩子"气息的杰出作家。《红高粱》《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蛙》等是他的长篇代表作,所有这些,结合起来又是"作家的自传"。  相似文献   

10.
获奖感言:我是第一次参加全国的作文比赛,也是头一回写获奖感言。从未写过类似的文字,当然少了几分自如,多了几分笨拙,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在看好莱坞奥斯卡年度颁奖典礼  相似文献   

11.
<正>故事因情节而引人入胜,因细节而感人至深,因通俗易懂而让人理解接受。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在纳扎尔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用冼星海大道、寻母瓦莲金娜、无偿贡献"熊猫血"三个故事来印证中哈人民之间的友谊。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获奖感言时,也讲了八个自己生命过程中的故事。莫言说,自己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一位文学大师  相似文献   

12.
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是近百年来中国新文学传统发展演进的题中应有之义.莫言的获奖,主要原因在于其创作的独特性和超越性.无论对获奖者本人,对中国文学界,还是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莫言获奖都是一件包含深刻启示、具有广泛意义的事件.  相似文献   

13.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中国文坛的一件大事。主要从莫言的创作本身、从文学史的角度以及从获奖后的影响三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力求比较全面地探讨这一问题。认为莫言创作的丰富性、独特性可以说奠定了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基础,莫言通过欲望描写表现了人在具体社会历史背景下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莫言的获奖说明中国文学已经走向世界,已经具有了国际性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央视网消息:莫言终获诺贝尔文学奖,引发全球各大媒体的高度关注。这也成为世界关注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契机。1、《纽约时报》:中国作家莫言获奖是为期一周的诺贝尔颁奖的文化高点。该报评论称,过去10年,莫言是被出版商所偏爱的三个作家之一,他的获奖也打破  相似文献   

15.
芳华 《当代学生》2013,(Z1):64-65
2012年11月5日,"第三届世界汉学大会"在北京闭幕。在大会举办的"中外文学获奖者论坛"上,作家刘震云说:"莫言获奖之后,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好多人问我的感受。这就像我哥娶了嫂子,洞房花烛夜,别人问我感觉怎么样。我说,祝他愉快。莫言能获奖,表明中国至少有十个人,也可以获奖。莫言获奖,很正常,如果是阎连科获奖,也很正常。"  相似文献   

16.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圆了中国人百年的诺贝尔梦,而莫言也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作家.综合各种因素来看,这次的获奖是诺贝尔奖选择了莫言;在一定程度上来看,也是莫言对于诺贝尔奖的一种积极主动的“选择”.本文从后殖民主义的角度出发,结合莫言获奖的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来分析莫言与诺贝尔奖的“双向选择”关系.  相似文献   

17.
葛浩文是汉学家,同时也是一名硕果累累的翻译家,他翻译的莫言小说促生了中国百年缺失的诺贝尔文学奖。《生死疲劳》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其获奖最多的小说,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分析葛浩文对莫言小说之《生死疲劳》的翻译活动及剖析翻译背后译者的翻译观。  相似文献   

18.
中国作家莫言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引起国人热烈反响。一时街谈巷议,人人争说。以往,也曾听说有些作品获得某某国际大奖,如电影、戏曲之类,然而,由于受众面小,有的作品在国内甚至鲜为人知,影响十分有限。而此次莫言不同,在获奖前,他的作品已广受关注。不仅国内多部现当代文学史论著论及,他的作品还入选多种大中学文科教材。莫言获奖是实至名归,也是众望所归。它标志着中国当代文学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9.
那天一上班,同事小李就告诉我:"莫言去瑞典领奖了,你知道吗?"我笑着说,这是全国乃至全球性的文化事件,作为莫言忠实的书迷,我又怎能错过呢?小李笑了,说现在不光你这文学青年是莫言的书迷,我现在也成莫言的粉丝了呢!这两天,我正在手机上看他的《生死疲劳》,看着真过瘾!我点点头,心里充满着感激和欣慰,她一个平时只关注衣服美食和化妆品的小姑娘,现在也读起莫言的书来,这不能不说,是莫言获诺奖的功劳。如果不是此次获奖,她恐怕连  相似文献   

20.
    
获奖感言记得上学期老师通知我们几个写作高手准备一篇作文参加全国小学生作文竞赛,当时我一点信心都没有,不知道写什么好。回到家,我便把心中的想法告诉爸爸、妈妈,没想到爸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