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教学片断】师:刚才大家理解了诗意,体会到诗人通过“喜欲狂”来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在我们课内外学过的古诗中,常有借事、借景来抒发心头之“喜”的诗句。像这首诗中的“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这是欣喜若狂。  相似文献   

2.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目标]1.朗读诗文,能读正确,读出节奏,读出心境,读出情怀。2.自主探究,品读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后的"喜欲狂"。3.拓展阅读,通过了解"安史之乱",对比阅读杜甫的诗作,体悟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读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后的"喜欲狂"。以读为主线,指导学生把古诗读正确,读出节奏,读出心境,读出情怀。  相似文献   

4.
正【第164题】两条直线相交时,得到几个角?此时,要考虑平角吗?(福建教育杂志社庄小城整理)【解答综述】儒家《学记》提出四个教学原则,其中一条是教学内容要"当其可",不要"失之过早",另一条是"不陵节而施"。用这两个原则来检验这道题,我们会发现,小学数学教学素材需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从定义看,角可以看作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  相似文献   

5.
正【故事一】"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春游,终于在望穿秋水一般的等待中来临了,孩子们整装待发,快乐溢于言表。老师走进教室,宣布:"上级领导突然来校检查,春游临时取消!"惊讶,困惑,悲伤,恼怒……孩子们从快乐的云端重重地摔下。老师呢?"轻轻地走了,正如他轻轻地来。"孩子们正伤心欲绝时,老师又喜笑颜开地出现在教室里,"激动"地宣布:"上级领导去别的学校检查啦,春游照常进行!"顿时,教室里一片欢腾,孩子们"漫卷诗书喜欲狂"。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组第29课。【教材分析】本文是学生第三次接触寓言故事。本则寓言故事浅显易懂,而且人物形象突出,学生容易理解。教学这则寓言故事时,应该从"言"入手,由"言"及"意",推"言"达"意",以达到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习作4"。【教学目标】1.学习例文,掌握写游记的方法。2.回忆游览过的"尚湖风景区",写出该景区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教学准备】课前让学生自学本次习作例文,并尝试自主写作。【教学过程】一、回顾课文,导入课题师:今天,我们学习写一篇游记。所谓游记,就是对一次游览的记录,描写在游览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通过"变"与"不变",初步掌握人物形象。2.通过"信",把握人物性格的无助与卑微。3.还原小说本相,从叙事者角度揣摩作者的讽刺与同情。【教学方法】话题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有这样一个人,他曾经是一个败家子。父母去世时给他留下过一笔钱,他不但花光了自己的一份,就连哥嫂的那份也不放过。于是,按照当时的惯例,他被送去了美洲。他就是“我”的叔叔于勒。  相似文献   

9.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传世之作《琵琶行》中有"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两句。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2004年6月第1版)注释为:【暗】这里是"轻声"的意思。【欲语迟】要回答,又有些迟疑。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六册(1995年6月第2版)注释为:【暗】这里是"轻声"的意思。【欲语迟】要回答,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思考】"让学习真正发生",从某个程度上来讲就是处理好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用叶澜教授的话来讲就是——教师不再是放任学生自发生长的"牧羊人",而是用人类文明使得学生成人的"养正者":更不是学生成长路线与模式的"规定者",而是学生才情、智慧、人格发展不可替代的"协助者"。的确,教学过程中不单单只有"教师",也不单单只有"学生",真正好的教学要从"我"到"我们",重建教师的  相似文献   

11.
闵宽宏 《考试周刊》2013,(96):39-39
<正>新的学期又开始了,我们又将迎来新的挑战,要对提高教学质量这一永恒的话题给予足够的关注,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将提高教学质量的行为贯穿于平时教学工作中,否则,教学质量的提高就会成为不可实现的梦想,回顾每次考试后的情形,我都会有更深的体会。无论哪次考试,无论是哪一学科考试,其结果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漫卷试卷喜欲狂"者有之,抚摸试卷扼腕叹息  相似文献   

12.
【群文议题】寓言中的对比【教学选文】《群文阅读1+X》第五册第五单元文本:《龟兔赛跑》《寒号鸟》《驮盐的驴》《叶公好龙》【文本价值】感知寓言中对比的精妙,知道对比分"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对比"和"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的对比",明辨是非,学习语用。【教学理念】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借助求同思维,互文印证,在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全面开放的基础上,在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上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13.
【设计简介】"直抒胸臆"是"情动而辞发",直发胸中之情。怎样"直抒胸臆",是学生写作文时应该掌握的一种重要的表达方法。以趣造境,以境激情,让学生在认知与情感共振中感受、体会、探索这一表达方法,让实践与体验说话,是这一教学设计的基点。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38~39页例1,例2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九第1、2题。【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学会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2.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5.
【文题】请以"我忧我思"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写作导引】这是一道命题作文。"命题作文",一般审题要明确两点:一是"写作对象",二是"写作题眼",即文章的写作重心。从短语结构分析来看,这个标题是  相似文献   

16.
<正>案例教学在实践操作中有励欲、励志、励行三个价值选择,会产生"欲""志""行"三种不同结果。厘清教师在案例教学实践过程中欲、志、行的操作状态,有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片断一】教学人教版八年级"诚信是金",为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诚信的意义,教师是这样操作的:师:同学们,诚信有用吗?我们来看几个例子。(PPT1)战国时期,商鞅在城南门外立下一根三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1、比较鉴赏相同意象营造的不同意境,及其体现的不同情感。2、结合时代,对词人的情感进行合理评价。【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词意境,感悟词人"愁"情。【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诗句,并进行古诗背诵。2.抓住重点词句,诗文结合,理解课文的内涵。品读古诗的意境,重点理解"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含义。3.初步了解文包诗的特点。【教学重点、难点】抓住重点词句,诗文结合,理解课文内涵,品读古诗意境。【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文本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  相似文献   

19.
何建军 《广西教育》2013,(17):44-45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5单元第20课(略读课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作者感情的变化及其原因,在品味课文语言精妙的过程中感悟"花的勇气",学习阅读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组第2课。【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词。2.了解翠鸟的外形,学习按"顺序、抓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教学重点、难点】了解翠鸟的外形,抓重点词句品读课文;学习按顺序、抓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阅读训练的同时,有效渗透习作方法的指导。【教学过程】一、颜色导入,感受鲜艳,渗透语言训练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老师姓什么吗?出示"朱",学生进行扩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