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理清内容,把握结构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题目是什么?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师:我悄悄地问一声,这篇课文是写什么的文章?写人还是写事?生:这篇文章是写人的。师:那没写事吗?生:写了,但那是想通过写事来表现人。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5课文本解读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位南非黑人男孩恩科西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  相似文献   

3.
<正>《艾滋病小斗士》是苏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写的是一位南非黑人男孩恩科西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从文体上看,这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作者通过典型的事例以及小恩科西的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本课教学的切入点在哪里呢?"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2011版语文新课标的这段话引起了我的思考。在认真地解读教材,充分地阅读搜集的资料后,教学思路渐渐在我眼前清晰起  相似文献   

4.
《艾滋病小斗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记叙了南非黑人男孩恩科西身患艾滋病,却能坦然面对、不断呼吁、梦想未来的感人事迹,赞扬了恩科西顽强抗争的精神÷文本语言平实.似乎没有“嚼头”,而且学生不了解艾滋病儿童的生活,难以在情感上与文本产生认同、共鸣、同应等,所以这篇课文很容易上成思品课。那么,怎样通过挖掘文字、  相似文献   

5.
师:大家喜欢这篇课文吗?生:喜欢。师:老师也很喜欢。我被课文讲的几件事深深地感动了。你们呢?你最喜欢课文中哪件事,为什么喜欢?仔细读一读课文,然后跟同桌说说你的读书感受。生:(读文,同桌交流)师:谁愿意跟大家谈一谈?生:我喜欢第2自然段写的这件事。(读第二自然段)我感觉到作者的家长能告诉孩子实情,而不是欺骗他,说明他的父母很尊重孩子。这里的“欺骗”我认为是“哄骗”的  相似文献   

6.
曾云 《江西教育》2012,(35):40-41
【教学片段】……师:这节课几件事?生:四件事。师:第一件——生:作者。师:知道吗?生:知道。师:谁?生:冯友兰。师:他是哪儿的人?生:河南唐河人师:他的身份,是干什么的?生:哲学家。师:我们知道这些也就够了,在家里家长问你:魏老师讲了什么呀?讲的哪课书?生:《人生的境界》。师:这篇课文谁写的?生:冯友兰。师:噢,冯友兰是干什么的呀?生:哲学家。师:他是哪儿的人呀?生:河南唐河。师:都会了,有没有不会的?生:没有。师:我看他低头了,会吗?生:会。  相似文献   

7.
以"写"促"读",激兴趣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生:学会看病。师:如果让同学们自己写这篇命题作文,可以写什么?生:我会写怎样去看病。生:我会写看病过程中发生的事情。生:还可以写看病过程中碰到了哪些人。师:这是你们笔下的"学会看病"。作者笔下的"学会看病"又是怎样的呢?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重点写了什么。(生快速默读课文)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说说课文重点写了什么。生:文章写了儿子出去看病后,母亲心里很着急。师:文中多处写到母亲的心理活动——这是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8.
曾云 《江西教育》2012,(12):40-41
<正>【教学片段】……师:这节课几件事?生:四件事。师:第一件——生:作者。师:知道吗?生:知道。师:谁?生:冯友兰。师:他是哪儿的人?生:河南唐河人师:他的身份,是干什么的?生:哲学家。师:我们知道这些也就够了,在家里家长问你:魏老师讲了什么呀?讲的哪课书?生:《人生的境界》。师:这篇课文谁写的?生:冯友兰。师:噢,冯友兰是干什么的呀?生:哲学家。师:他是哪儿的人呀?生:河南唐河。师:都会了,有没有不会的?生:没有。师:我看他低头了,会吗?生:会。  相似文献   

9.
情景再现:第一次质疑:针对课题的质疑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块儿学习17课——生(全体学生齐读):地震中的父与子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生1:地震是怎么回事?课文写的是哪里的地震?生2:课文写了父与子的什么事?生3:这对父与子最后怎么样了?这是一对怎样的父  相似文献   

10.
课堂回放师:课文没有写缺水生活的"苦",而是写了缺水的"乐"。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快乐的事?(生默读课文)师:用一句话概括,说说这是一件什么事?(生答)师:课文中有专门描写小孩子快乐的一句话,请标出来。(生标句子)师:如果你一个月没洗澡,遇到这么一场雨,你会做些什么?想象一下。(生想象说话)师:阅读第4~6自然段,说一说,这又是一件怎样快乐的事?生:一勺水洗澡。  相似文献   

11.
一 紧扣课题,整体把握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读课题:天鹅的故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天鹅的什么故事呢?谁能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 (师根据生回答整理板书:老天鹅、群天鹅——破冰)二赏词析句,初悟表达 师:老天鹅是怎样破冰的呢?谁能用一个词来表达? 生:老天鹅是勇敢地破冰. (师板书:勇敢) 生:老天鹅是顽强地破冰. (师板书:顽强) 师:还有吗? 生:老天鹅是竭尽全力地破冰. 师:同学们读出了这么多,那么作者是怎样把老天鹅破冰的勇敢、顽强等写出来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第5自然段,抓住关键字词说一说.  相似文献   

12.
案例:《三顾茅庐》。[片断一]师:你觉得这篇课文中最关键的人是谁?生:刘备。(课件出示电视剧《三国演义》刘备剧照)师:认识他吗?……[片断二]师:课文中还有一个人物也写得非常生动,他就是——生:张飞。(课件出示电视剧《三国演义》张飞剧照)师:这是一个怎  相似文献   

13.
师 :小朋友已经知道了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 ,你们最佩服司马光的什么?谁能从课文中找一个句子来回答老师的问题。(学生迅速翻看课文 ,小声交流)生1:司马光没有慌。生2:司马光没有慌。生3:司马光没有慌。师 :其他小朋友赞成吗?生 :(齐答)赞成。师 :面对这危急万分的事情 ,从什么地方能看出司马光没有慌呢?生 :(读课文)他搬起一块大石头 ,使劲砸那口缸。师 :请小朋友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 ,司马光如果慌了 ,能这样做吗?生 :如果慌了 ,那石头就搬不起来。生 :如果慌了 ,手就抖个不停 ,就没有法子使上劲。生 :一慌 ,浑身就…  相似文献   

14.
曹海永 《江苏教育》2008,(18):15-16
《艾滋病小斗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课文,记叙了南非黑人男孩恩科西身患艾滋病,却能坦然面对、不断呼吁、梦想未来的动人事迹,赞颂了恩科西顽强抗争的精神。在教学“坦然面对”这部分时,我先让学生读了一遍课文.找出最能体现恩科西顽强抗争精神的一个词语,即“坦然面对”。接着请学生说说“坦然面对”的意思,并从文中找出恩科西“坦然面对”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15.
教学片断:师:初读课文我们知道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那么,你发现课文写了什么时候的景吗?(生再读课文交流)生1:课文写了松坊溪的雪景。生2:课文写了松坊溪雪后的景色。我是从“雪止了”看出的。师:你讲得更明确,而且有理有据,不错。生3:我发现课文还写了雪中的景色。我是从“下雪了”看出的。师:你能举一反三,有新发现。所以我们说雪景包括——生:(齐)雪中景色和雪后景色。师:还写了别的时候的景色吗?生4:课文还写了深秋时节的景色。师:(不作评价,追问)课文中哪些段落是写深秋景色的?生4:第6~8自然段。师:为什么你说是深秋的景色呢?生4:因…  相似文献   

16.
[案例1]一位教师执教《将相和》教学片段: 师: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 生1:我喜欢蔺相如,因为他机智、勇敢、聪明。师:(语气平淡)嗯,还有吗? 生2:我喜欢廉颇,因为他知错就改。  相似文献   

17.
一、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斜塔上的实验》.这是一篇关于伽利略的人物小传.请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概括这篇人物小传的内容. (生浏览课文,陆续举手.) 生:这句话是“伽利略用实验证明了他的理论”. 师:同学们找的也是这句话吗? 生:是的.  相似文献   

18.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一起告诉听课的老师,课题是什么? 生:《林冲棒打洪教头》。(师板书课题)师:能看见吗?(边写边说)洪教头,教头是他从事的工作,也可以说旱个职务。他从事什么?生:他从事教头。  相似文献   

19.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童话故事《狐狸和乌鸦》。(板书课题)(指导学生观察放大插图,了解狐狸和乌鸦的特点。) 师: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听老师读课文。要注意听准生字的读音;想一想:课文讲了狐狸和乌鸦之间的什么事? 生:这篇课文写乌鸦找到一片肉,高兴地站在树杈上…… 师:能用一、两句话简单地说一说吗?[初步训练  相似文献   

20.
一、单元专题导读,指导学习策略师:大家一定听过、看过孙悟空的故事,你知道孙悟空的故事出自哪本书吗?生:《西游记》。师:请大家翻到课文目录看第五组。我们将要学习的这一组有4篇课文,其中一篇课文选自《西游记》。你知道是哪篇课文吗?生:《猴王出世》。师:让我们再来看看其他三篇课文的出处。(出示课件:课文出处)师:本组的课文全部出自名著,你对这几部名著有哪些了解?生简略介绍对四大名著及《史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