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章根据Lakoff and Johnson的时间理论分析了汉语时间中的空间隐喻,主要对汉语时间词中的"前"和"后"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讨论。并指出:汉语中,未来的时间在人们的前面,过去的时间在人们的后面;"前途"不是时间,只是在位置上处于未来。汉语时间词中的"前"、"后"按照时间流向和序列来确定。  相似文献   

2.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经·陈风·月出》);"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古诗十九首);"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好诗多在月明中。"(黄宗羲《花朝宿石井》)。  相似文献   

3.
"夜来"一词具有"昨天"义,"来"具有"往昔,过去"之义,这在《汉语大词典》中已有收录。"夜来"一词无论是表示"昨天"义还是非"昨天"义,都应视为主谓结构的复合词。"夜来"三个主要义项"入夜"、"夜间;夜晚"、"昨天"均与时间有关,三个义项之间具有其内在关联。"夜来"在表"昨天"义时是派生词,"来"为时间词后缀的说法有待商榷。"夜来"表示"昨天"义这一用法至今仍保留在山东方言中。  相似文献   

4.
一轮皓月,吐辉播明。月落月出,月盈月亏,留给人们无限遐想,寄托人们无限情思。历代文人墨客更是对月吟诵不己,写下了浩如烟海的咏月诗篇,让后人传咏不绝。以月写乡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对"我打算六月左右回国"内词语搭配接受度的思考入手,在进行相关的语感调查及现实语料分析的基础上,探究人们对"前后"与"左右"与时间词搭配的可接受性产生疑义的语言学解释,分析其内在的语法、认知机制及人们在解读这类结果时使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历时层面的考察,提出"自来"的词汇化①经历了"自……来→所自来→自来"的历程:由于句法操作,"自来"实现了跨层连用,这为二者在空间方面的组合与融合创造了条件;同时指出类推作用和指称化作用在"自来"的词汇化进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促使"自来"逐步完成了词汇化,由原先的句式短语变成了时间词"自来"。  相似文献   

7.
李白作为一位伟大的诗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在这些诗中",明月"意象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其写到"明月"的地方多达300余处。我们从这些咏月诗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李白内心深处的精神世界,孤独和苦闷正是其中的主旋律。因此他借明月来寄托自己的理想、失望以及乡情和友情,在诗歌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时间词+(的)+中心语”定心结构中.中心语可能是另外一个时间词或者名词.作定语的时间词都是对中心语在时间范围上加以修饰或者限定。能够在这个结构中作中心语的时间词必须来自一个不同于同时间词定语的系列,即时间词定语表示的时间范围要大于时间词中心语表示的时间范围、这个结构中的助词“的”是非强制性的,但是“的”的出现与否有时候会影响到一个句子的句法结构或者意义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总是先朗读再解释最后背诵。有没有不一样的古诗词教学呢?笔者最近观摩了北京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陈丽老师《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组)的教学后,感触颇深。陈丽老师在四个方面对古诗词教学给予了关注。现结合其教学片段加以阐述。一、关注"读"——不读技巧,读出感受片段一师: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明月别枝惊鹊"。这是什么意思呀?生:惊动了喜鹊。师:什么惊动了喜鹊?生:明月惊动了喜鹊飞离树枝。师:噢,明月惊动了喜鹊飞离树枝。  相似文献   

10.
张君香 《生活教育》2012,(14):58-60
"月亮"在李白的诗歌中有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李白把他对月亮的真切感受和自己的主观情绪、愿望有机统一,融入了诗歌中,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李白的一生与明月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在李白的诗中,明月意象有着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也是李白内心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时间词"将来"来源于古代汉语中同形的动词性短语"将来"。通过指称化这一语言运用机制,"将来"实现了从动词性短语到名词的转变,并为其最终演变成词创造了条件;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由于句法位置和功能的不断变化,"将来"最终演变成现代汉语的时间词。指称化对"将来"的词汇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句法环境的改变则是其词汇化进程的直接推动力。  相似文献   

12.
明月承载李白的梦想,承载李白的情思,承载李白的人生。明月只属于李白,永远属于李白。从李白有关写明月的诗中,我们能体会到,诗人与明月视对方为知音、挚友。人与明月共喜,明月与人同忧。  相似文献   

13.
董超 《成才之路》2011,(5):56-56
历史是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学习方法也是千变万化的,历史就是要将"死"的历史知识讲活、教活、学活,以激发兴趣,挑起激情来活跃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气氛能够寓教于乐,乐中解惑,  相似文献   

14.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是《赤壁赋》里的名句。如何理解?课本这样解释:“朗诵‘明月’诗里‘窈窕’这一章。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月出》。这首诗的第一章,有‘舒窈纠兮’一语(古时‘窈纠’与‘窈窕’音相近),所以称为‘窈窕之章’。”意思很清楚,“明月之诗”就是指《陈风·月出》,“窈窕之章”是指“舒窈纠兮”那一章。吴小如先生在《读苏轼〈赤壁赋〉》中亦作如此解。吴先生在文中说:“此处写月未出而先用《诗经·陈风·月出》作引子,‘诵明月之诗’两句是互文见义,但有时这种互文见义的句子是不能前后互换的。因为‘窈窕之章’…  相似文献   

15.
以时间词“年、月、周、星期、天(日)、小时、分钟”为例,从词类划分、句法功能和语用文化等方面对汉、泰时间词进行对比分析。分析显示,汉语时间词词类、语义功能、句法功能、语用文化都较泰语丰富,汉语和泰语虽有一些意义相近的时问词,但在用法上却不尽相同。汉语时间词和相关表达,是泰国人学习汉语的难点,在教学中应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区分汉、泰时间词的差异,使其掌握好汉语时问词的使用。  相似文献   

16.
肖丽 《考试周刊》2014,(90):27-27
<正>"蟾宫深处,情绵千古",中国颂月亮就像外国颂上帝一样,"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嫦娥奔月、吴刚砍桂、月兔捣药……多少美丽的传说让我们赞叹不已。一、天涯共明月,国人数第一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中国人最爱君子,也很想做君子。"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月代表着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意象,因为"天涯共明月",都想共婵娟,所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女性与母性的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通讯》1984年第三期《〈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问答》专号,是全面解释《提要》的长篇文章,读后颇受教益。但对照《提要》审订一番,不难发现该文颇有疏漏之处。现举出数端以就正。一、“昨天来了一位客人”的句型如何处理。此句的句首词“昨天”是个时间词。动词性的语法单位里的句首词定为什么成分,至今语法学界没有一致的认识。《提要》3、2、4认为时间词在动词短语中“常作状语”是妥当的。如是,此句若无句号,便是动词短语,那么句首的时间词应视为状语。《“提要”问答》中也指出“时间词、处所词常常作状语、补语。”然而,《“提要”问答》却  相似文献   

18.
宋秋芬 《华章》2007,(11):191
现代汉语的时间观念不是在句法中通过形态变化来表达的,而是直接用时间词来表达的.在现代汉语里时间词是一个独立的词类.现代汉语名词很少独立作状语.时间词作状语有两种情况,一是作谓语状语直接修饰谓语动词,一是作句首状语修饰全句.  相似文献   

19.
钟彩虹 《鸡西大学学报》2013,(10):127-128,134
运用语言学理论,从句法和语义两个角度对出现在单句中的时间词“刚”、“刚才”和“刚刚”进行对比。主要对“刚”与“刚才”对谓语的要求,与“了”、“在”、否定词、时间词的共现情况及二者能互换的语境进行考察,并从语义上进行解释。其次分别对“刚刚”与“刚”、“刚才”与“刚刚”的异同进行考察,揭示这三个时间词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古代诗人中最擅长借月抒怀的当属李白,他笔下的月融汇了诗人的许多情感因素。李白将自己的主观感受投入“月”中,借月来抒发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抒发内心郁郁不得志的悲苦,并把自己的理想也寄托给明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