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李益  昕东 《垂钓》2010,(8):40-41
说到蘸饵,让人不由得想起从前的“摇三摇”,它与悬坠钓用饵的雾化饵几乎相当。悬坠钓依靠雾化诱鱼,蘸饵也使传统钓法具备了雾化功能……  相似文献   

2.
刘定龙 《钓鱼》2008,(17):18-19
淡水钓鱼的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手竿钓、抛投钓、懒钩钓三类。手竿钓,按钓鱼的目的不同,可分为竞技钓、休闲钓和生产钓,按钓鱼的分类习惯可分为台钓和传统钓,按钓竿和线的长短比例可分为长竿短线、齐竿线、短竿长线钓,按用饵的习惯又可分为粉饵钓、虫饵钓、颗粒饵钓、包食钓、蘸粉钓等,按鱼钩的多少又可以分为单钩钓、双钩钓和多钩(组钩)钓。  相似文献   

3.
刘定龙 《钓鱼》2005,(15):44-44
野钓十几年,竞技钓两年,自我感觉钓技不差。“五·一”期间我和几位传统钓手休闲钓了两天鱼,不仅没有名列前茅,而且只钓了个中等水平,一向自信的我,从此次野钓中得到了深刻体会。下面我就冒昧地把经过和体会说出。这对高手而言,可能有点不足挂齿。相信此事对更多的钓鱼新手会有些启示。一、腥饵、香饵怎么用5月2日,和我的老徒弟——退休的胡工程师到“长河老桥”附近钓鱼。行前他介绍说:那里最好的用饵,是红蚯蚓蘸蚕豆粉,蘸粉里千万不要加早春十分好用的南极虾粉。我检点手头的饵料,十三快·腥香和十三快·纯香各1包,蛋白鲫1包,野战蓝鲫1包…  相似文献   

4.
张忠江 《钓鱼》2009,(11):46-47
说起“蘸饵”一词,广大钓友,特别是南方的钓友十分熟悉,因为它是钓鱼人(主要是广东、江苏等地的钓鱼人),在长期的垂钓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不可或缺的传统钓法之一。近几年,它在江南十分流行,不少钓友使用的粉剂红虫伴侣、猾鱼粉已是蘸饵钓法的第二、三代了。它们与悬坠钓法的鱼饵雾化几乎相当,悬坠钓依靠雾化诱鱼,蘸饵也使传统钓具备了雾化功能。  相似文献   

5.
郁文生 《钓鱼》2005,(5):31-31
蘸饵在传统钓中已广为使用,它是传统钓中不可缺少的钓法之一。因其诱钓一体,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边钓边诱的作用,使其钓获优于一般的钓法。蘸,在现代汉语中为动词,即在液体,粉末或糊状物里沾一下就拿出来。此法是钓鱼前辈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钓法。其方法简便易行,效果颇佳,被众多传统钓者所用。  相似文献   

6.
任志新 《钓鱼》2004,(4):15-15
把标准悬坠钓组的长子线钩换成虫饵钩,并在这根子线上系上一小坠,两钩相距5~7厘米,小坠距钩同样3~5厘米就成为一钩装粉饵、~钩装蚯蚓的新钓组。这个结构与《风催标移的信号把握》(详见《钓鱼周刊》百期精选79页)一文接近,只不过该文是全用粉饵,所以双钩距离小。本文一钩用虫饵,为保证鱼儿安心吃食,小坠离钩3~5厘米,所以双钩距离拉大了。  相似文献   

7.
钓一线     
张炎冰 《钓鱼》2009,(18):9-9
“台钓”从调4钓2、搓饵钓底入门,两钩状态是下钩卧底,长子线松弛;上钩触底,短子线伸直。竞技钓快鱼会遭遇鱼口越钓越小,视力差、视觉反应迟钝一点的人不是看不到动作,就是抓不住口,特别是为节省装饵时间而用拉饵的时候,饵轻了、小了,调4钓2几乎不反应鱼口。冬天,在大棚里钓鱼是一种享受,让人乐此不疲。但冬天的鲫鱼咬钩极轻,即使用1号浮标拉饵,钓底最多也就是半个黑格的动作。  相似文献   

8.
刘伟 《垂钓》2001,(7):54-54
短竿、细线、小钩、香饵,再配上蚕豆粉蘸饵,保你在垂钓中事半功倍,满意而归。唾手可得的蚕豆粉是钓鲫的好帮手,用蚕豆粉作蘸饵,更会使你专攻鲫鱼时收到意想不到的惊喜,水中的蚕豆粉雾化快,不多时即可形成上下相连的白色立体鱼窝,其独特的腥香味给鱼儿带去难以抗拒的诱惑,使鲫鱼不由自主地靠拢而来。  相似文献   

9.
张炎冰 《钓鱼》2008,(2):14-15
过去,装饵是先整好型再按到钩上,台钓改变了上饵方式,改为搓饵——整型与装钩同步,后来又有了适应钓快鱼需要的拉饵。丛杰是搓饵,对拉饵有过不适应,但他很平静,很坦然,因为两者同源,在线组和浮漂调整上都是贯彻了二力平衡的原则。丛杰的杰作是1995年首届“潮流杯”上破了钓鲫鱼的亚洲纪录,6小时钓获813尾,时速136尾。  相似文献   

10.
搓饵     
张炎冰 《钓鱼》2010,(18):17-17
“台钓”和池钓竞技基础技术之一。在鱼饵为粉状时,按一定比例兑水,待吸足水分后略作搅拌,再存服一段时间后将饵合拢成团。装饵时以握竿之手卡着坠或提住子线,另一手从饵团中撮起一点饵,以中指、食指配合拇指将饵卡在食指与中指的第一关节之间,然后使钩落在饵上,转动拇指使饵将钩裹住,再三指联动搓成卵形。也可以一次撮饵,先将饵搓成长圆柱,然后以拇指指甲切成两段后再完成搓饵。  相似文献   

11.
果冻钓法     
张炎冰 《钓鱼》2009,(20):21-21
经常钓了放、放了钓的鱼咬钩轻,有的触饵就退,称为猾口鱼。钓这种鱼多用拉饵,可是拉丝粉的黏结作用是有限的,它在搅拌中形成的纤维和网络是将饵微粒黏住,入水后拉丝粉的黏性降低,饵微粒就慢慢脱落了。如果饵微粒完全脱落,钩上只剩下拉丝残余,鱼是不吃的,所以拉饵适合钓快鱼,  相似文献   

12.
蘸饵钓鲫     
沈永兴 《垂钓》2012,(12):22-23
在开始学钓鱼时,我曾在有关钓鱼杂志上看到过“蘸饵钓鱼”一说。其方法是先将钩子蘸湿,然后将蘸湿的钩子在配置好的粉料中捣摇,当粉料粘满钩子后,再将粘满粉料的钩饵蘸湿,再蘸上粉料,如此反复,蘸成枣子、甚至乒乓球大小的一粒饵团,然后下入窝点,专等大鱼上钩。  相似文献   

13.
于银富  王焕顺 《垂钓》2001,(1):47-47
在传统钓法中,钓者往往都是先打窝再垂钓,有的钓者还使用粘蘸饵,形成了立体鱼窝。鱼情好的话,整个鱼窝的中下层水域都有鱼在游动索饵。如果我们仍按“沉丝待鱼”的千年陈规老技,钓获量定然不丰。轻提、巧拖则是“主动出击”、“送货上门”、“服务到位”的钓鱼法,这种钓法使钓饵在提拖的过程中,死饵变“活饵”,活饵更活。即利用晃动、  相似文献   

14.
张炎冰 《钓鱼》2011,(12):25-13
搓饵钓底,16秒钓一尾鱼已近极限。打浮、拉饵钓离底,线组行程短,两钩到位早,6~7秒钟上一尾鱼。于是以诱鱼为前提把鱼装到"管子"里,鱼多了,诱到位了就改搓为拉。可是钓着钓着鱼散了,口乱了少了,就再开始搓饵,以守代攻。不过二度诱鱼很难如愿,钓位不同,  相似文献   

15.
台钓不论是搓饵钓底,还是拉饵钓底,尤其是拉饵钓浮,都离不开拉丝粉。拉丝粉就是俗称的面筋,是将小麦面粉,经过揉洗,去掉淀粉,剩下小麦蛋白,经过进一步加工,就成为我们钓鱼所用的拉丝粉。拉丝粉黏性极强,在我们掺对饵料时,拉丝粉起着黏和作用,钓饵里掺对上拉丝粉,抛竿时饵料不散,入水后饵料开始雾化散落,最后拉丝粉和少数饵料残留在钩上,在水的作用下,漂漂荡荡,既能诱鱼,又便于鱼儿吸食入口。  相似文献   

16.
有4年多我钓鲫不用红蚯蚓了,倒也免去了许多麻烦和不便,出钓前的准备时间也不再忙碌了。我的做法是采用老鬼鱼饵系列产品进行适当配伍,具体配方是:1 取2克“摇三摇”仿虾粉。2.取2克鲫红饵(1号)。3.取4克白面粉。将上述粉放入一塑料杯内,干着搅拌混合均匀,随身带到垂钓地点,再从垂钓鱼塘取适量水拌和此粉即可。但要注意不要拌得太干,拌到柔软、不粘手为宜。若拌得太稀可适当加入面粉,然后提成绿豆大小颗粒挂钩,蘸粉,入窝垂钓。用量可根据需要随时配伍。 我每到一个新的垂钓点时.开始连续五六次蘸粉入窝,让其形成立…  相似文献   

17.
华连洪 《钓鱼》2006,(21):16-17
在自然水域悬坠钓中我经常使用鸳鸯钩垂钓。我这里所说的鸳鸯钩是指在两只钧上挂不同的饵料:一钩挂商品饵,一钩挂蚯蚓等荤饵。鸳鸯钩的妙用1、在鱼儿不开口时可有效地刺激鱼儿开口。2006年2月17日.我在四里棚办事处区艾庙村一野塘垂钓.用疯钓鲫1号60% 疯钓鲫2号30% 拉丝粉10%开饵,钓了大约一个小时.窝里鱼星直冒.  相似文献   

18.
沈瑞虎 《钓鱼》2006,(1):38-39
把面团捏下一点,搓成细条,捻在钩上,使面团象一条蛆虫挂在钩上,然后把坠、饵放进蜂糖水做成的蘸饵内蘸一下,再放入蚕豆、糯米炒熟后磨成的粘饵内摇动。反复摇粉子3 ̄4次,让粉子挂在三截坠子上和钩上,有个花生米大小就行。  相似文献   

19.
刘定龙 《钓鱼》2011,(7):16-17
过去人们钓鱼,以蚯蚓为代表的虫饵占绝大多数。现在台钓发展迅速,很多钓鱼比赛排斥使用虫饵,这其实是一种思想观念上的倒退。虫饵是环保健康饵,虫饵有粉饵无法替代的优势,永远会有相当大的使用人群。当然,虫饵的劣势也非常明显:诱饵和钓饵不同,闹小鱼,体积大、皮实、难入口。认识到这些,休闲钓者完全不应该厚此薄彼,过于强调使用粉饵而忽视了虫饵的使用。  相似文献   

20.
郝德泉 《垂钓》2006,6(4):42-42
现在竞技比赛钓鲫鱼,选手一般都使用商品粉饵,使用蚯蚓等虫饵者很少。究其原因很简单:商品粉饵卫生,使用方便,上饵速度快,可以适应竞技比赛的需要。但我认为这并不意味着蚯蚓等虫饵在竞技比赛中派不上用场,特别是素有“万能钓饵”之称的蚯蚓,不仅广大钓友休闲钓离不了,竞技比赛中也同样有用处,运用好了甚至还会钓出比粉饵更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