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立三路线"是中共党史上的一个重大问题,自1980年以来,学术界对其展开了多维的研究与讨论,主要观点有九个方面。主要涉及:立三"左"倾错误产生的原因、共产国际与"立三路线"的关系、对党的六届三中全会纠正"立三路线"的评价、李立三与"立三路线"的关系、毛泽东与"立三路线"的关系、周恩来在反对和纠正"立三路线"中的作用、"立三路线"的历史启示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立三路线"之前,鄂豫皖苏区的土地革命基本上遵循了"六大"确立的阶级路线。"立三路线"在鄂豫皖苏区贯彻后,主要表现为反富农和创办集体农场,但遭到地方苏维埃不同程度的抵制而沦为"口号",背后隐现的是新式地方精英的"地方主义"观念。"立三路线"的纠正,在鄂豫皖苏区表现为土地革命的进一步"左"倾和反富农政策落到实处,与之相伴随的则是"地方主义"最终被清除。  相似文献   

3.
李立三讲课     
杨余生 《学习之友》2010,(12):49-49
1946年,化名李敏然的李立三回到东北工作,有些单位请他讲党史,他便选择“立三路线”这个课题,详细分析了“立三路线”形成的原因和领导人的责任。讲完后,场上一片赞叹声。不过有人提问:“您怎么会知道犯错误的人心里想什么?”他答道:“我就是李立三。”  相似文献   

4.
李立三在 2 0世纪 30年代初代表全党充当苏联共产国际的替罪羊 ,除“立三路线”外 ,还有一条正确路线之说完全是后人杜撰 ;30 - 4 0年代居留苏联 15年的工作与生活沉浮不定 ,4 0年代中期回国热心报效祖国却被污“里通外国”。隐性、显性和虚假的“苏联背景” ,给李立三的政治生涯加上了厚重的阴影和悲剧色彩 ,一旦造神运动兴起 ,李立三即难逃厄运或灭顶之灾  相似文献   

5.
中间路线问题是个复杂的历史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含及地位作用.1946年的中间路线是一种和平民主的幻想,1947年的中间路线因走不通而破产,1948年的所谓的"中间路线"实际上是国民党御用文人的一种"和平"阴谋,本文对后一种中间路线作了详细的分析和批判.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的《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中的“鲲鹏”,历来被当作反面形象来解释,本文借助史料证明毛泽东与“鲲鹏”为“物我一体”,并进而通过分析《菩萨蛮·大柏地》和《清平乐·会昌》,探讨毛泽东当年对“立三指示”的态度。此外还提出毛诗词研究有关创作缘由及词语意蕴的若干尚未解决的“微观”问题,以期引起学术界的注意。  相似文献   

7.
在西路军的形成、西进过程中,共产国际利用其与中国共产党之间党与支部的关系,基于维护苏联的国家利益的立场,多次对西路军与中共党中央发出指示,对西路军的形成和救援具有重大影响。共产国际同意从宁夏与外蒙交界处提供援助,在西路军形成过程中起着导向作用;共产国际改变援助路线、拖延救援时间是导致西路军失败的重要原因;共产国际的救援措施没有发挥实质性的作用,最终导致西路军失败。  相似文献   

8.
"立陶创特",是人科院的办学特产和强校之宝。立陶贵在"立三论"之本,即一是立创造教育的"行知创合一"论,二是立生活教育的"教学做合一"论,三是立真人教育的"真善美合一"论;创特重在"创三强"之基,即一是强校学科特色发展,二是强师专业学术发展,三是强生学业素能发展。这"立"与"创"之合的科研成果,则就构成"固本强基"的办学硬实力。  相似文献   

9.
声音不但会"爬行",而且还会"跳跃". 如图是1921年5月9日,苏联的莫斯科近郊发生了一次大爆炸时,声音传播的路线示意图.据调查,在半径70 km范围内,人们清清楚楚地听到了"轰隆轰隆"的爆炸声;但是在半径70 km到160 km的范围内,人们却什么也没有听到.奇怪的是,从半径160 km以外一直到300 km的远方,人们又听到了爆炸的轰鸣声.  相似文献   

10.
党的基本路线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总纲.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只有坚持把"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创造性地运用于我国实际,方能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1.
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离不开毛泽东本人的革命实践和党内如“立三路线”、“王明路线”所提供的教训。我们应当以《实践论》关于规律认识的观点解读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1935年前毛泽东实践活动所达到的范围与程度,决定了中国革命理论形成于土地革命战争后期、抗日战争初期。  相似文献   

12.
教育研究方法不同于实体性工具,追问其对世界本体、知识确证以及研究者的设定,有助于理解其合法性。根据“设定”可划分三种不同的方法路线。实证路线将教育世界分裂为现象与本质、事实与规律,研究者以教育本质、规律为知识追求,置身事外观察、静思;理念路线关注“人为世界”,研究者以理念构建为知识生产旨趣,超然于现实绘制理想图景;意义路线打破“分裂”、“静态”的世界本体设定,着眼流动、变化的真实世界,研究者即实践者,他们处身现实世界,以自身为镜探询教育意义。实证路线与理念路线的设定并行不悖,可共同开展研究;意义路线与其他二者的设定多有冲突,研究中难以联用。  相似文献   

13.
土地革命战争期间,在三次“左”倾路线占统治地位时,周恩来在理论上和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失误,这是中国共产党在特定历史阶段艰苦探索的直接反映,也是过分依赖共产国际的必然结果。我们应从周恩来面对失误的态度与行为中吸取他留给后人最宝贵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西音乐文化的进一步交流与融合,在钢琴音乐创作方面,作曲家们大胆借鉴西方的作曲技巧并融合本民族及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立足于对新风格的大胆探索,创作了许多有价值的钢琴音乐作品,其中汪立三先生创作的<东山魁夷画意钢琴组曲>凭借音乐与绘画,诗歌相结合的新思路,新方法而引起众人的瞩目.本文选取了这部作品的其中两个乐章<森林的秋装>及<湖>,通过对两章进行音乐本体分析和研究,以求从音乐的角度去诠释其与诗歌,绘画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5.
周瑜的军事战略路线体系内容完整而脉络清晰,周瑜军事战略路线集中体现在他的军事战略计划中,周瑜军事战略路线的形成与发展分为产生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周瑜军事战略路线的内核是提出了中国古代社会中"尧舜禅让"、"少康中兴"和"汤武革命"等三者之外的第四种建国理论——"汉高创业"的政治模式,建构了一种以秦岭-江汉-江淮一线为界、守可以中分天下、攻可以全取天下的军事战略行动模式。周瑜军事战略路线的这两个思想基点对三国之后的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印冲突是由印度挑起的领土之争,“三和”路线是苏共二十大制定的苏联对外政策的总方针。尽管“三和”路线客观上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但其在本质上还是为苏联的国家利益服务的。苏联对中印冲突采取的偏袒印度的态度,是其执行“三和”路线的恶果,破坏了中苏间的友好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一个游者,如果要想旅途愉快,除了在出发前作好旅游路线、时间的安排,还有一件事他一定要做,就是关注旅游地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如果有雨,则出门就要带好雨具;如果降温,则要准备好添加的衣服;如果气温高,则要准备好防暑的药物.这是我们生活中典型的未雨绸缪的例子.同样,如果我们要想几年大学毕业后能顺利就业,我们在专业选择时,也要未雨绸缪,即提前感知"专业就业变化".  相似文献   

18.
再析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的历史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问题 ,史学界对其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但多数学者认为 ,它的成立是当时“左”倾路线的产物。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是晚清政府跨台后 ,国家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是当时土地革命蓬勃发展和抗日救亡的客观要求 ,同时也是共产国际政策转变和党内“左“倾错误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随着"底层写作"研究的火热,对"打工文学"的研究也日渐引人注目.但是,"打工文学"之前的研究存在诸多问题,难以触及问题的实质.本文试图提出"打工文学"研究的六个核心问题,打破以往研究的僵局.具体包括:关于"打工文学"的历史地位与文学价值问题、关于"打工文学"与"底层写作"的关系问题、关于"打工文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的关系问题、关于"打工文学"的服务对象与作者身份改变的问题、关于"打工文学"的"血性"表达问题、关于"后打工文学"的诸多可能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曹阳飞 《文教资料》2009,(21):128-129
中共八大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但由于思想方法上的经验主义,八大路线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迷雾;受"军事共产主义"生活经验的影响,社会主义认识和实践陷入理想主义的误区:新中国所处的复杂的国际环境诱发了争于求成的"赶超思想"等原因,中共八大路线发生了中断.探究其原因,对更好地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