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出一步     
“一步,二步,三步……”小时候,母亲兴奋地告诉我和弟弟:她从主屋走到厨房整好二十步,不多也不少。母亲似乎很高兴发现了这个秘密。于是,她每天一遍一遍地走,一遍一遍地数。  相似文献   

2.
从厨房到客厅是十步,从客厅到厨房也是十步。这段曾被母亲用脚量过多次的距离,在她脚步下是标准的十步。母亲在这段距离上度过许多风霜雪雨,春夏秋冬。母亲一天几次为全家的饮食在这条路上来来往往。不知过了多少岁月,母亲以往那乌黑光亮的秀发已变得暗淡无光,明净的额上也不知何时刻上了几道深深的印痕。我小时候,母亲要上班,又要照顾我,还要为我们这个家操持家务。做饭的时候,母亲一趟趟地从客厅走到厨房,又从厨房走到客厅,只是背上多了一个我。我上初中后,在校吃早餐和中餐,每天下午回家,母亲总是做好可口的东西,等着我。有一次,我中餐和…  相似文献   

3.
几十年前,一位黑人主妇带着女儿到伯明翰买衣服,却被一个白人店员挡住,不让她女儿进试衣间,还鄙夷地说:“此试衣间只有白人才能用,你们只能去储藏室里一间专供黑人用的试衣间!”可那位母亲根本不理睬,她毫不客气地对店员诡“我女儿今天如果不能进这个试衣间,我宁可不在这里买衣服!”  相似文献   

4.
慈母     
“我有一位好妈妈!”从记事起,我稚嫩的心田就播下了这自豪的种子。30个春秋过去了,我依然像个稚气的小姑娘,自豪而幸福地宣布:“我有一位好妈妈!”其实,妈妈貌不惊人,名不见经传,既没有职业妇女的奉献,更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只是4口之家的家庭妇女。正因为母亲如此“平凡”,她在我心目中才真正的越来越神圣。我越来越想歌颂母亲的伟大,歌颂像母亲一样的成千上万的普通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我脑子里没有厨房的概念。当兵前在农村,做饭是母亲的事,与小孩子无关,但母亲经常让我帮她烧火,烟熏火燎,灰土飞扬,农村的厨房可不是个好玩的地方。我不愿帮母亲烧火,但很愿看母亲收拾鱼。吃鱼的机会很少,一年也就是那么三两次。每逢母亲收拾鱼,我就蹲在旁边看,一边看,一边问,还忍不住伸手,母亲就训斥我:“腥乎乎的,动什么?”当兵之后,连队里有大伙房,里边安的锅更大。星期天,我经常到伙房里去帮厨,体验大锅里炒菜的滋味。  相似文献   

6.
我第一次发现为母亲做早餐是件幸福的事,跟给孩子做饭的感觉截然不同。 为孩子做饭,有可能会不断地被她挑剔,她说:“怎么又吃这个?妈妈,你就不能换个花样?”为母亲做饭,哪怕我依然是个蹩脚的厨房新手,也只会听到她的感叹,她说:“做的好得很,能吃到这么好吃的早饭,我这是享闺女的福啊。”  相似文献   

7.
一碗蛋炒饭     
在我的记忆中,厨房的门永远是为母亲开着的,里面的身影也总是固定的。而每当母亲在厨房接受烟熏火烤时,父亲不是坐在沙发上看报,就是坐在电视机旁欣赏精彩的电视节目,他从不问关于厨房的事,更谈不上会帮母亲什么忙了。有一天,母亲忽然进了医院,我吓得哭了,幸好只是动了个小手术。看着母亲那因刚被动完手术而包扎的手,我哭得更厉害了,她的手浮肿了,简直就像个红萝卜,我知道母亲的手灌满了淤血。母亲的叹息让我更加难过了,因为她病了,长期不能进厨房了。也许吧,在一旁的父亲意识到了什么,于是,他微笑着对母亲说:“从此孩子的三餐交给我吧。”…  相似文献   

8.
母亲节前一天,一个网友在QQ上问我,怎样为母亲过节。我答,母亲从不过这个节。她敲来一个大大的惊叹号。我苦笑而没有回答。曾经在一个母亲节,我给母亲寄去一张贺卡。暑期回家,发现那张精美的贺卡却躺在厨房地上一堆杂乱的纸中,一个老母鸡正蹲在上面产蛋。母亲淡淡地说:“这些纸能卖好几块钱呢。”那时我想,我是受了城里孩子给  相似文献   

9.
摇椅     
邓笑 《家长》2003,(10)
我和丈夫用我们积攒了多年的钱,在一个农场里新买了—幢房子。我们搬家的时候,帮忙的朋友把我们家那把旧的摇椅摆放到厨房的一角。它占了很大一块空间,使得厨房变得愈发拥挤。因此,我决定第二天就把这把摇椅搬走。但是,第二天早晨,当我走进厨房去取咖啡壶的时候,看到我那四岁的儿子米奇正坐在那把摇椅里,手里拿着一个玩具———芭比娃娃。“亲爱的,你来这儿干什么呢?”我问。“芭比在这个地方睡不着。”米奇说道。“是吗?”我轻轻地问他,“因为它刚来这儿,感到陌生,所以睡不着。”米奇庄重地点点头。我看到这个情景,就坐到摇椅里,把米奇搂在…  相似文献   

10.
李作昕 《老年教育》2006,(11):18-18
有个人每年都定期到教堂祈祷,每次都十分虔诚地向主许愿。一天,一位老婆婆在教堂门口拦住他问道:“这么多年,你许了那么多愿,究竟实现了多少呢?” 这个人回答:“第一年,我向主许愿,希望母亲的病能够尽快痊愈,但母亲还是离开了人世;第二年,我向主许愿,希望自己能够顺利地考上大学,但一场突然的疾患使我误了考期;第三年,我向主许愿,希望娶一个漂亮妻子,后来却娶了个相貌平平的女人;第四年,我向主许愿,希望能有一个儿子,但妻子却生了一个女儿。”  相似文献   

11.
有一个老师.她是我小学一年级的老师。我清楚地记得我发蒙的那天,母亲带着我去报名,这位老师见我不停地咳嗽.就到学校厨房为我用棉籽油煎了一个鸡蛋。让我吃下去,据说这是可以治咳嗽的。这个漂亮的女老师姓杨.  相似文献   

12.
母亲的厨房     
正最后,日子还是得一日三餐地过下去,便只好走进母亲的厨房,虽然母亲1987年就从厨房退役,但她在世和刚刚走开的日子里,我总觉得厨房还是母亲的。每一家的厨房,只要有母亲还在,就一定是母亲的。我站在厨房里,为从老厨房带过来的一刀、一铲、一瓢、一碗、一筷、一勺伤情。这些东西,没有一样不是母亲用过的。也为母亲没能见到这新厨房和新厨房里的每一样新东西而嘴里发苦,心里发灰。为新厨房置办这四个火眼带烤箱炉子的时候,母亲还健在,我曾夸下海口:"妈,等咱们搬进新家,我给您烤蛋糕,烤鸡吃。"  相似文献   

13.
瞬间的发现     
“妈,我回来了!”婷刚刚到屋门外就大声叫道。“噢,你回来了。”母亲连忙放下手中的东西,把手在围裙上擦了几下为婷开门。“妈,你知道吗,我这一次期末考试得了第一名,校长还为我颁了奖呢。”婷兴奋地叫道。“真的吗?过来让我亲亲。嗯,这真得庆祝一下,自己到冰箱里拿冰淇淋吧,我到厨房做菜为你接风洗  相似文献   

14.
韩春梅 《学习之友》2009,(11):13-13
“叭!”一声脆响从厨房里传来。我和母亲都下意识地站了起来,一起向厨房走去。  相似文献   

15.
人鼠之战     
“哎呀,好大的老鼠,快来打呀!”在厨房做清洁的妈妈突然大叫起来。正悠闲地喝着茶的爸爸,“砰”地一声放下茶杯,腾地跳了起来,闪电般地跑到了厨房。我听了,也不由自主地冲到厨房去凑热闹。奶奶在一旁大叫:“快打死它,这个坏家伙!”“呼”的一声,老鼠一下子窜到我家的封闭凉台上,  相似文献   

16.
<正>在《我与地坛(节选)》中,作者多次提到母亲从没有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而当母亲去世后,“我才想到”自己曾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由“我”没有“想到”的母亲到“我”“想到”的母亲,再想到未来自己的难题,构成了理解《我与地坛(节选)》的一条新的线索。在这个“难题”中隐伏的普遍爱和个体爱以及“道路唯一性”等难题是我们解读《我与地坛(节选)》时容易忽视的一个面向。对史铁生而言,如何去面对这些难题,将是我们再次阅读《我与地坛(节选)》时需要重新关注的问题。因此,从这一角度出发,  相似文献   

17.
“叮叮……哐哐……锵锵……”是哪里这么热闹? 啊,原来是学校食堂里的厨房正在评比“厨房劳模奖”!煮饭的大铁锅将自己的肚皮敲得哐哐响:“要我说啊,这个厨房劳模奖根本不用选,明眼人都知道,我大铁锅本领最强!学校几百号师生的伙食就得靠我大铁锅,我要是罢工一天啊,他们就会饿得慌!”  相似文献   

18.
初中语文第五册《回忆我的母亲》一文开头第二句说道:“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我认为这个句子有提出来商榷的必要。“我爱……特别是……”这一类句子,我以为后一分句加上的“特别”这个表示程度的副词,是应该在上一句中心意思的基础上,提出更为具体的内容进一步加以突出、强调的,但它仍要承接上一句话的中心意思说下去。即上一句说“我爱……”,下一句则要承接“爱”这个中心说“特别是爱……”象这一句话,上一句说“我爱我母亲”,下一句加上“特别”便应该以“爱母亲”为基础承接这个意思这样说:“特别是爱母亲一生勤劳俭朴(或用“宽厚仁慈”、“坚韧顽强”之类的文字)的高贵品质。”可是课文里的这句话虽然在下一句里  相似文献   

19.
周礼 《家长》2010,(8):76-76
我从小就喜欢喝粥,因此,一日三餐母亲总会不厌其烦地为我熬上一碗红枣粥。每天早上,我还在睡梦中,母亲就轻手轻脚地披衣下床,然后来到厨房,舀米、淘米、洗枣、生火。粥熬好后,母亲就隔着房门喊道:“孩子,快起床吃早饭了!”在母亲的催促声中,  相似文献   

20.
    
母亲说,我是随着霏霏春雨飘落到这个世界的。于是,“雨”便成了我的名字。每天,都有人深情地呼唤我——“雨!”。不知不觉中,我对雨有了无限的情意。我会写的第一个字便是“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