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以模拟含苯酚污水为研究对象,开展石墨烯-二氧化钛复合材料光催化处理水中苯酚的实验.采用改良Hummers氧化法、溶胶凝胶法、水热法制备了 rGO/TiO2复合材料,并对材料进行SEM、XRD表征.探究了苯酚质量浓度、rGO/TiO2复合比,rGO/TiO2投入量,光照时间对rGO/TiO2去除苯酚的影响,结果表明,rG...  相似文献   

2.
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和超声剥离法制备的氧化石墨烯经旋涂和滴涂工艺制备成膜,再经一步还原获得石墨烯薄膜.研究了氧化石墨烯经一步和两步还原制备出石墨烯后再经旋涂成膜的工艺.同时研究了不同分散剂对石墨烯的分散效果,分析了不同还原工艺对石墨烯薄膜方电阻的影响,并采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石墨烯薄膜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旋涂法制备的石墨烯薄膜更均匀、透光率更高;DMF对石墨烯具有良好的分散效果;两步还原得到的石墨烯薄膜的导电性能明显优于一步还原.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细胞色素c在氧化石墨烯表面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细胞色素c和氧化石墨烯之间有较强的结合趋势.均方根涨落及回转半径分析表明,部分体系的吸附构象与原始构象比较接近,但P3系统有着较大的偏离.这些结果表明,在某些构象中,氧化石墨烯可能将细胞色素c结构破坏.  相似文献   

4.
文章概述了当今电池存在的缺陷,讨论了当今电池技术发展的几个方向,介绍了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及石墨烯在电池中应用最新研究进展并进行了简要的评述,总结并展望了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在电池中应用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细胞色素c吸附在氧化石墨烯表面后会发生电子转移反应,计算二者之间的电子转移耦合矩阵元对研究二者的相互作用有重要意义。通过路径通道分析方法对8个细胞色素c-氧化石墨烯体系的电子转移耦合矩阵元的计算结果表明,P8体系的电子转移耦合矩阵元最大,细胞色素c与氧化石墨烯之间的电子相互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6.
制备了石墨烯修饰铂电极,研究了多巴胺在裸铂电极和修饰铂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并且进一步研究了电解液中存在的甘氨酸对多巴胺电化学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电解液中的甘氨酸会减弱多巴胺的给电子能力,抑制其发生氧化,这种作用主要体现为氧化还原电流明显减小和氧化还原电位差稍有增大.石墨烯修饰铂电极对多巴胺有明显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一组壳聚糖铁(Ⅱ)金属配合物,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和分析,探讨了其催化反应的条件,考察了配合物对氧分子氧化环己烯的催化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8.
壳聚糖金属络合物催化剂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然高分子壳聚糖与金属离子具有良好的螯合能力,其配合物作为氢化、氧化偶合、开环聚合、烯类单体聚合、酯化、醚化等反应的催化剂和引发剂,已经成为壳聚糖研究的重点之一.壳聚糖金属络合物在催化剂和人工模拟酶研究应用领域进展迅速并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Cu(Ⅱ)在巯基化壳聚糖(CTS-SH)共价键合修饰的金电极上的循环伏安行为。研究表明,在pH=4.9的磷酸盐体系中,离子的氧化还原过程为一准可逆过程,且Cu(Ⅱ)在0.28V处出现一氧化峰,在0.20V处出现一还原峰。  相似文献   

10.
由于生物柴油的氧化安定性较差,导致其无法大规模应用。为找出生物柴油氧化后成分变化及其对油液润滑性的影响,对体积分数为5%、10%、20%、50%和100%的B5、B10、B20、B50、B100生物柴油进行氧化,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和四球机摩擦磨损实验对生物柴油的氧化产物及氧化后油液的润滑性进行检测。实验结果显示,在生物柴油氧化过程中CC不饱和键和酯基中的CO羰基含量下降,但是氢过氧化物以及羧酸、醛、酮类含氧化物含量增加。随着氧化实验的进行,生物柴油的氧化促进了油液润滑性的提高,且在氧化8 h时测试出的磨斑直径最小即润滑性最好;超过8 h后,生物柴油的酸值对油膜的破坏导致其润滑性能下降。因此,生物柴油短时间内氧化有助于提高油液的润滑性,但长时间氧化会导致酸值过高降低其润滑性。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Cu(Ⅱ)在巯基化壳聚糖(CTS-SH)共价键合修饰的金电极上的循环伏安行为.研究表明,在pH=4.9的磷酸盐体系中,离子的氧化还原过程为一准可逆过程,且Cu(Ⅱ)在0.28V处出现一氧化峰,在0.20V处出现一还原峰.  相似文献   

12.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发现不同孔径的钻孔石墨烯对氢气和氮气有很好的分离性. 当挖去了10个碳原子,孔径为0.3725 nm时,分离效率可以达到100%. 由结果可以预见,钻孔石墨烯将会在气体分离和纯化方面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人体组织修复材料由最初单纯取代的单一材料向具有诱导骨组织再生功能的生物活性材料发展,其中复合材料能够最大程度实现物质间的优势互补和相互优化而备受关注.采用共混法制备的丝素蛋白(SF)/壳聚糖(CS)复合凝胶材料,对皮肤的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因石墨烯其独特的结构及优异的性能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介绍了石墨烯力学性能、电学性能、导热性能等特点并列举了石墨烯在薄膜、传感器、超级电容器、储能等各方面的实际应用,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分析了石墨烯材料的研究和开发过程在人与自然共存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锐孔法,以羧甲基壳聚糖、阿拉伯胶和海藻酸钠为基质材料制备了啶虫脒缓释微胶囊,以微球的药物包封率为制备工艺优化指标,通过L9(34)正交实验得出微球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啶虫脒与羧甲基壳聚糖质量比为1∶1、海藻酸钠溶液质量分数为3.00%、氯化钙溶液质量分数为3.00%、质量分数为3.00%的阿拉伯胶溶液25.00 mL.所得微球对啶虫脒的释放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6.
壳聚糖分子存在大量游离的羟基和氨基,能与金属离子发生螯合作用,因此在金属离子吸附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近年来冠醚、杯芳烃改性壳聚糖以及改性后的壳聚糖作金属离子吸附剂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阐述了冠醚、杯芳烃通过醛基、烯丙基、卤代基、环氧基等基团与壳聚糖进行的接枝交联反应以及交联后的壳聚糖对多种金属离子的吸附情况.  相似文献   

17.
壳聚糖在医药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壳聚糖作为一种资源丰富的新型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在医药领域显示了其优越的应用价值。本文对壳聚糖生物活性和医药学方面的研究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能球磨法制备了纳米CeO2/Zn复合粉末,用粉末冶金真空热压烧结制备了纳米CeO2/Zn复合材料块体,利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等测试分析手段,对复合粉末、块体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并研究比较了不同纳米CeO2含量的锌复合材料的耐蚀性和硬度,找出了耐蚀性和硬度最好时CeO2的最佳含量范围。结果表明,纳米CeO2颗粒的加入能显著提高金属的耐蚀性、硬度和金属结构的致密均匀性。并于纳米CeO2含量在1%时显示了最佳的耐蚀性、硬度和微观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9.
基于有限元软件ANSYS对复合材料的凝固过程的应力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复合材料在凝固过程中不同时刻的应力场,以及在凝固过程中热应力集中的区域,之后将模拟的工艺参数运用到实际的铸造实验,实验的结果比较良好,说明数值模拟技术对复合材料的凝固过程工艺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复合材料的构成与力学特性出发,系统地分析了影响复合材料结构构件刚度的因素。围绕板构件的刚度设计,对板壳结构进行讨论。最后用有限元程序对板壳平板两种结构作了位移计算,从而提出了提高复合材料构件刚度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