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名幼儿英语教师,每天都和一群活泼可爱、求知欲很强的孩子们在~起。天真的孩子们常常会问我一些的问题:“小乌龟用英语怎么说?”“刺猬用英语怎么说?”“小草用英语怎么说?”当我清楚地告诉他们这些单词的发音时,小朋友们往往很难牢固地记住这些读音。我开始了不断的尝试,运用各种体态语言,让孩子们跟着我动起来,让孩子们爱说英语,爱唱英语歌曲,爱表演英语童话剧……  相似文献   

2.
乍一听这个话题,人们一定会认为我是个不思进取、不要学习的人,恰恰相反,今天的我,是个把学习当成生活的人。但对儿童来说,我以为还是少谈论一些学习,多给一些宽松为好,君不见,今天的减负,要从幼儿开始呢!我之所以提出不要过多谈论幼儿的学习,是因为这个问题已经谈滥了,天天谈、家家谈,量如倾盆大雨———翻开报纸,打开电视,上了网络,劈头盖脑而来的是“幼儿英语学习光盘”、“幼儿学习软件”、“幼儿如何学习电脑”、“幼儿学习拼音教材”、“幼儿学习网”、“幼儿电脑游戏”、“幼儿学钢琴”、“幼儿学绘画”、“幼儿学武术”、“幼儿学科…  相似文献   

3.
当幼儿面对某些具体的事物或现象时.常常会问一些“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的问题,这种随机产生的对科学的好奇现象我认为是偶发性科学活动信息。如何让幼儿偶发的科学兴趣成为有效的科学探索活动呢?教师的指导是关键。  相似文献   

4.
<正>户外活动结束时,幼儿在走廊遇见了王老师,发现原本身材苗条的王老师肚子变得越来越大了,便开始讨论起来:“王老师的肚子为什么变大了?”“我知道,王老师是怀小宝宝了。”“为什么会有宝宝?”“宝宝是男生还是女生?”“宝宝是怎么生出来的呢?”一连串的问题引起了幼儿的探究兴趣。《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指出:“善于发现各种偶发的教育契机,能抓住活动中幼儿感兴趣或有意义的问题和情境,能识别幼儿以新的方式主动学习,及时给予有效支持。”  相似文献   

5.
大班下学期,幼儿即将进入小学,在一日生活中教师开始有意识地引导幼儿留意各个活动环节的时间安排。比如,每天12点进餐时提醒幼儿:“到午餐时间了,你们知道几点了吗?”最近,有的幼儿会主动问:“老师,现在几点了,我妈妈怎么还没来接我?”有的幼儿问得令人忍俊不禁:“老师,她玩那个布娃娃好久了,是不是有1个小时了?”实际上,“她”只玩了10分钟。  相似文献   

6.
一个活动开始前,老师们会不停地追问自己:“我要创设怎样的环境?”“我要在活动中提供哪些材料?”“这些环境和材料对幼儿的发展到底有什么意义?”  相似文献   

7.
“教师要敢于放手,给孩子创造自由表现的空间”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从理论上讲,我能够理解,也乐于接受。可真要实施起来,我的心里还真是没谱:教师一旦“放手”,孩子会不会过于“自由”?活动秩序会不会很乱?活动目标能顺利完成吗?但事实证明,传统保守的教育方法已经成为阻碍幼儿发展的“绊脚石”,课程改革必须要付诸于实际行动。于是,我决定尝试一下“放手”的效果。就从美术活动“喷刷画”开始吧。在教育观念上,我打破了以往“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传统模式,尝试运用“发现式”教学方法。创设问题的情境,鼓励幼儿自己动…  相似文献   

8.
设计意图 孩子们正在喝水,我拿着自己的杯子喝着泡的红茶,这时,悦悦走过来指着我的杯子说:“老师,你的水怎么是红的?”“你来猜一猜吧。”我反问道。“我不知道。”孩子坦然的说。这一句话引发了我的思考,孩子们开始对水感兴趣了,水是怎么样的?老师的水怎么是红的?这不正是引导幼儿去探索,去发现的切入点吗?于是我紧紧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猜猜哪杯是清水》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9.
这学期我接小班。刚开始管理幼儿午睡期间,常有睡不着或睡一会儿就醒了的幼儿说:“刘老师,我要尿尿。”我遵循“不能限制幼儿大小便时间,次数”的原则,说声:“你去吧。”这一说不要紧,所有醒着的幼儿都起来“啪哒啪哒”地往厕所跑,看到卧室里只剩下了少数几个熟睡的幼儿,我傻眼了:多数幼儿分明是尿“假尿”,想借此来回走走,免受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对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视,儿童早期的智力开发倍受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当前流行的“手指速算”、“快速阅读”、“快乐英语”等等,使我们许多老师和家长出现了“重智轻德”的现象,忽视了对幼儿早期的品德教育。幼儿期是一个人个性品质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错过这个时期,许多良好的品性难以形成。幼儿良好品德的培养,我们应该像智力启蒙一样从早期开始,并利用多方位的资源,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扩大幼儿的道德认识,培养丰富健康的道德情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锻炼坚强的道德意志。如何来做好品德教育这项工作呢?下面我就具体来谈谈我在工作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1.
我教幼儿认识磁铁青铜峡市一幼汪秀珍在幼儿教学中,如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一些直观形象的教具和演示,把知识传授给幼儿呢?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下面介绍一下我怎样教幼儿认识“磁铁”。首先,我给幼儿变小魔术──“赶小鸭出窝”。我在桌子上支起一块玻璃板,一...  相似文献   

12.
幼儿午睡情况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然而,我班有些孩子却总是睡不着觉。如何解决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呢?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首先,要抓住他们的兴趣点;其次,将兴趣点转移;第三,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动作用。我尝试这样做:在幼儿上床之后,我问他们:“你们喜欢动画片吗?”“喜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最喜欢的是哪一部?”“《猫和老鼠》”“《海尔兄弟》”“《恐龙战队》”……近年来较受孩子们欢迎的动画片的名称此起彼伏地响在我的耳边。“你们…  相似文献   

13.
常听一些老师议论:“某某班纪律真好,吃饭时鸦雀无声。”“某某班的幼儿好听话,上课规规矩矩,下课特别安静。”开始,我也挺羡慕这些班级有着良好的秩序,于是对自己班上的幼儿严加管束。可是随后发生的一件事使我很快改变了自己的看法。自从我对幼儿严加管束后,孩子的屎尿特别多,三三两两老爱上厕所,而且久久不肯回来。这是为什么呢?有一天,我偷偷跟在他们身后,刚走到厕所边,就看见孩子们三五成群在厕所里大声交谈着,欢笑着。我问:“你们怎么喜欢在厕所里聊天呀?”“厕所里没老师,做什么都不会挨骂。”听了孩子的道白,我心…  相似文献   

14.
4~5岁的儿童最喜欢玩角色游戏,但是每次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时,我都会觉得很累。主要原因是每次游戏开始和结束时幼儿总将一大堆积木推来推去,一些调皮幼儿甚至还睡在积木上面。孩子们搭一个“家”的时间比真正游戏的时间还要长,“娃娃”也没时间照看,“家”里总是乱糟糟的。每次游戏结束收拾时,孩子们又总喊没玩够,于是常常边玩边收,收得很慢。所以我不得不从这“家”窜到那“家”,帮幼儿搭、收,十分累人。如何既让幼儿玩得尽兴,又让他们遵守时间和整理上的要求呢?为此我尝试了一些解决办法。第一种方法是:先提要求。在游…  相似文献   

15.
李凤霞 《成才之路》2014,(36):64-65
我经常发现大班幼儿在角色游戏时间游荡,问及原因,回答说是:“不好玩。”“这个游戏我玩过了。”……怎样才能改变现状,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呢?我开始尝试大班几个班级中开展同年龄段的串联游戏,使大班年级组的角色游戏焕发出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16.
“节奏”在音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奥尔夫音乐教育中指出“节奏就是音乐的感觉”.而“节奏”也正是最容易引起幼儿兴趣和感受的音乐要素。要想让幼儿更好地进入音乐,理解和感受音乐,首先要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对于小班幼儿来讲,如何培养其节奏感呢?以下是我在一些尝试活动中得到的一些收获和体会。  相似文献   

17.
“哎!大祺,这是我上午插了一半的汽车,我想明天接着插,你怎么拿着插了?”“圆圆,这个纸浆气球是你做的吗?我想把它涂上颜色,行吗?”“不行,这是我做的气球,我想自己把它装饰好。”……前段时间,在活动区游戏开始时,我经常能听到幼儿之间类似这样的对话。  相似文献   

18.
在一次“认识磁铁”的活动中,我打破了以往的教师演示幼儿看、教师讲解幼儿听的模式,从幼儿的兴趣出发,采用让幼儿亲自参与活动,自由探索、自由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方法,组织幼儿认识磁铁。幼儿在玩磁铁的过程中,开始了解磁铁,然后教师再让幼儿说出磁铁能吸什么?幼儿争先恐后地说:“能吸铁钉”,“能吸住铁片”,“磁铁能吸曲别针”,“能吸所有铁做的东西”。大家七嘴八舌,在玩中发现了磁铁的第一个特性。这时,一个小朋友来到我面前,举着手中的磁铁说:“王老师,您看,我能吸起一串曲别针,一个接一个的,掉不下来。”其他孩…  相似文献   

19.
宋菲燕 《福建教育》2014,(7):106-107
班级近期开展了以“有趣的瓶子”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家长和幼儿积极地帮忙搜集瓶子,美工区的瓶瓶罐罐越来越多。于是,我们开始思考:这些瓶子、罐子除了可以做成幼儿的手工作品外,它们还能怎么玩?怎么玩幼儿才会喜欢?幼儿从中能得到什么样的发展?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发现有几名幼儿拿着一只筷子一会儿塞进瓶子里,一会儿又倒出来,有的还在比赛看谁掷得准。由此,我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创设了活动区“投投乐”。  相似文献   

20.
王蕙 《少年世界》2014,(2):37-37
两位教师提着两袋新鲜的草莓来到办公室,说是“亲子活动——摘草莓”的收获,让大家尝尝。吃着甜甜的草莓,我忽然想到:他们可是托班的幼儿呀!两岁左右的幼儿,能亲自采摘吗?在类似的亲子活动中,幼儿又能获得哪些方面的发展呢?利用丰富的家长资源,拓展幼儿园的课程,一直是我园的一大特色。在利用丰富的家长资源来拓展幼儿园的课程时应注意什么?每一次活动的开展,教师的教育目的明确吗?“摘草莓”活动是否适宜所有年龄段的幼儿?开展活动时考虑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吗?……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我脑海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