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渝西儿歌的主导思想是寓教于乐,渝西儿歌的艺术特色是童趣盎然。一些缺乏童趣的所谓儿歌,其实不是真正的儿歌,也不能真正为儿童所接受。当然,我们这里说的儿歌,是那种有别于儿童诗的,由民间创作并且主要在口头流传的儿童歌谣。儿童诗的发展方兴未艾,儿歌却和别的民间歌谣一样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相似文献   

2.
渝西地区的劳动歌谣是渝西人民千百年来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它们在多姿多彩、风格各异的同时,具有亦庄亦谐、精粹自然的共同特点,值得专家学者去作更深入的研究与发掘;与此同时,由于众所周知的一些原因,它们也亟需我们大家的抢救和保护。  相似文献   

3.
渝西方言谚语所承栽的渝西社交文化之精华,概括起来就是“倡导团结互助,强调自力更生,主张慎重交友,嗟叹知己难求”四句话,其中既凸显了渝西人民自己的生活态度和入世思想,又闪现出他们在世俗面前的几分无奈。  相似文献   

4.
所有渝西生活歌谣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理想和虚构的成分极少,非常地贴近生活实际,并且是酸、甜、苦、辣、成五味俱全,反映了寻常百姓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5.
徽州歌谣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徽州歌谣内容丰富,具有深厚的文化含量,主要类别有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生活歌、儿歌。这些歌谣具有鲜明的江南色彩与浓郁的古山越气息,反映了徽州固有的风俗习惯和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6.
渝西地区是重庆经济的腹地,在重庆市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渝西地区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全市发展的大局。但目前渝西地区经济总量偏小,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区域内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集聚度不高,特色不够明显。为了解决渝西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必须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本文拟就渝西地区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7.
河南是中华明的发祥地,夏商以来直到宋金为止,河南几乎一直是历代帝王建都之地。身处天子脚下的河南人创作了大量的时政歌谣。河南时政歌谣富有传统特色:一、敢于把柔头直指最高统治,公开揭帝后之短、之丑、之劣、之毒;二、对宦官、外戚、奸臣把持朝政、祸国殃民现象深恶痛绝,大胆谴责;三、对清官廉吏的歌颂总是发自肺腑由衷赞美,流露出无比的敬爱之情;四、富于现实性、政治性和斗争性,感情强烈,爱憎分明,语言形象生动,简短有力。  相似文献   

8.
渝西地区战略地位重要,旅游业发展潜力大。要加快渝西旅游业发展,必须运用新思路,采用新举措,要找准市场,突出特色;坚持5个结合,挖掘新资源,寻求新突破;创立新品牌,形成新优势;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增强和提升渝西旅游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渝西情歌是渝西山歌中极重要的一部分。从总体上讲,渝西情歌具有清新隽永、情意深长的共同特点;从具体内容看,它们或含蓄、委婉,或坦诚、热烈,异彩纷呈,而最终则落实到一个“情”字上。这里的“情”,不是矫情或者虚情,而是渝西人民千百年来凝结的爱生活、重情义的一片真情。  相似文献   

10.
从歌谣的题材内容来看,德化民间歌谣主要可分为劳动歌谣、时政歌谣、仪式歌谣、爱情歌谣、世情歌谣、历史传说歌谣和儿童歌谣7类.德化民间歌谣是德化历史社会的真实写照和不可多得的乡土文化载体,其特点在.于:历史悠久,至今活跃;地方特色浓郁;文学特色鲜明.德化民间歌谣在文艺审美、文化传承、文化产业开发等方面具有多重价值.当前须认识和维护新的歌谣生态环境,使德化民间歌谣仍从艺术的沃土中不断展示生命;同时,在传承保护措施上也应当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使德化民间歌谣艺术发展获得更多的助力.  相似文献   

11.
2002年11月30日,重庆市现当代文学研究会第三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渝西学院召开。会议由学会主席吕进教授主持。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翁杰明、市社科联副主席王作芝、渝西学院党委书记牟延林以及市社科联学会学术部负责人黄启等领导同志对学会近两年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出了殷切希望,表示愿意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学会工作。他们一致认为,重庆市现当代文学研究会在学术成果、人员构成、会员规模、学会建设等方面都走在我市学会工作的前列,显示了学会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重庆市现当代文学研究会有关专家学者和研究生近百…  相似文献   

12.
渝东南乌江、酉水构成重庆东南部少数民族独特的“两河流域”,此地少数民族人民创作才情丰富干练,他们对本区域山川地理、风光景物、风俗民情等耳濡目染,充满感情,体会独特,创作出许多神奇的神话故事和传说,他们可能根本没到过某些地方,却能根据这些地方的自然或社会现象创作出神话故事、传说、歌谣,其“走龙”崇拜就突显出渝东南“两河流域”的民族特色,此少数民族民间文化现象相当神奇,值得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等方法,对重庆渝西地区的农村体育现状进行研究发现:渝西农村地区体育事业在开展过程中受到了农民缺乏主观体育运动参与意识等问题影响,发展较为缓慢.根据城乡统筹与渝西农村地区的情况提出充分发挥城市带头作用、调动农民体育参与积极性、充分利用学校体育资源、打造村落竞赛模式等对策,为渝西农村地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个科学、具有时代性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钓鱼城屹立在渝西明珠合川区东城半岛的钓鱼山上,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汇流,南、北、西三面环水,地势险要,文物众多,风景优美,  相似文献   

15.
重庆市面积8.24万平方公里,人口3107万。按照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总体要求,市政府提出了构建都市发达经济圈(简称主城区,人口约550万)、渝西经济走廊(简称渝西地区.人口约  相似文献   

16.
渝西地区农村家庭教育缺失的现状、危害性、以及解决的措施等问题,是关系到渝西地区家庭教育发展方向和渝西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问题,必须加以重视和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7.
渝西人民热爱生活也懂得生活,渝西衣食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渝西方言谚语所承栽的渝西衣食文化之精华,可以用“向往丰农足食,主张勤俭节约,强调精打细算,突出本土特色”四句话来加以概括。  相似文献   

18.
福建民间歌谣包括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生活歌、儿歌等方面内容;其主要特点为地域差异大、方言俚语极多、与民俗关系密切等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师专学报》2007,26(6):F0002-F0002
由“渝西画派”掌门人、重庆文理学院美术系教授张咏清编著的《渝西画派第二届展览作品集》一书,已于近日由辽宁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作品集共刊载堪称渝西画派主力的重庆文理学院美术系师生的优秀版画作品120余幅,还刊登了数十位国内外美术名家对“渝西画派”的祝词。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吴长江先生题词说:“……令人可喜的是,年轻的‘渝西画派’通过地域性题材和风格鲜明的木刻版画样式,展示出了不俗的整体面貌和创作潜力,看得出,张咏清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和劳动,成绩可喜可贺。”  相似文献   

20.
李德全     
《重庆师专学报》2005,4(2):F003-F003
李德全(1969-),男,重庆北碚人,研究生,副教授,渝西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副教授、副研究员学科评议组成员,渝西学院学生工作部部长,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会员,《当代青年研究》(大学生卷)编委。先后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出版著作1部,主编、合作主编著作各1部,参编著作两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