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会》是《逸周书》里很重要的一篇文献,其中提到了稷慎、秽、良夷、扬州、解、发、俞、青丘、高夷、独鹿、孤竹、不令支、不屠何、东胡、山戎共计十五个东北古国。本文对《逸用书·王会篇》中提到的这十五个东北古国进行了逐一梳理,力求勾勒出西周时期东北古国概括。  相似文献   

2.
《逸周书》考辨四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逸周书》史料价值颇高,然存在问题不少。亟待弄清的问题主要有:汲冢到底有没有出土《逸周书》?《逸周书》的篇名有没有“解”字?两篇《大匡》究竟哪篇篇题有错?注孔晃的时代与述情况怎样?弄清这些问题,对深入研究《逸周书》与先秦史,无疑都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3.
《逸周书》的异名《周志》、《周书》、《汲冢周书》在献中被录、引用的时间不同,说明《周志》是《逸周书》的底本,编成于春秋早期;《周书》编成于战国早期;《汲冢周书》编成于东晋时期。今天《逸周书》保留了《汲冢周书》的面貌。  相似文献   

4.
《逸周书》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籍,随着近年来研究方法和视野的累进,其中蕴含的学术思想及意义越来越多地得到学者的重视。《大匡》是《逸周书》中重要的一篇,其内容主要记载了周文王对大荒的匡助救赈措施。首先从其篇名、字词及语义内容方面考释了此篇的成文年代,认为《大匡》当成篇于战国后至秦汉时期。其次探讨了本篇所蕴含的思想,可以发现《大匡》篇已透视出早期中国文明的集权色彩。  相似文献   

5.
逸周书     
说起《逸周书》这本古籍,倒是颇有几分神秘色彩。为什么这样说呢?它为什么被称为《逸周书》呢?这一个“逸”字正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以唐朝人赵蕤所著《长短经》引用的《逸周书·官人》的文句,删补改乙今本《逸周书》的数十处衍夺讹倒及脱简错简。  相似文献   

7.
《逸周书》本名《周书》,称今名始于东汉,而非晋代。《逸周书》本为先秦古籍,并非出自汲冢。本书各篇篇名之末原来没有“解”字,我们引用时,应该去掉“解”字。本书卷《大匡》当是《文匡》之误。  相似文献   

8.
长沙是座古城,列为全国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现是湖南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市总面积1,2503平方公里,市区约占57平方公里。一、长沙名称溯源“长沙”名称,最早见于《逸周书·王会解》。《逸周书》为初汉时撰写,主要内容属于周代,共十卷七十一篇。宋代后,经历代学者注释校正,所载事物较为可信、该书在献物栏目中就有“长沙鳖”的名目,可见公元前1027年就有“长  相似文献   

9.
《尚书·周书·无逸》篇与《国语·鲁语下·公父文伯之母论劳逸》篇从内容到形式颇有共同点,可对读比较。两文均富含文化意蕴,包括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儒家传统思想内容,文中“不逸”对历代君民的无奢、勤劳是很好的规范,可从中管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0.
高句丽是中国东北古老少数民族,高句丽民族的历史,有史载当自西周始,其先人即是《逸周书·王会篇》所记之高夷。追根朔源,高句丽人本为五帝系统高阳氏帝喾的后代,商人入主中原前后东迁的一支,周秦之际,崛起于浑江流域,后不断接受中原和东北各民族先进文化影响,社会进步较快,势力扩大到辽东和鸭绿江流域。  相似文献   

11.
长沙是座古城,列为全国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现是湖南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市总面积1,2503平方公里,市区约占57平方公里。一、长沙名称溯源“长沙”名称,最早见于《逸周书·王会解》。《逸周书》为初汉时撰写,主要内容属于周代,共十卷七十一篇。宋代后,经历代学者注释校正,所载事物较为可信。该书在献物栏目中就有“长沙鳖”的名目,可见公元前1027年就有“长沙”的记载。在《战国策》一书中,正式有长沙的地名”。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西汉帛书  相似文献   

12.
慈利楚简整理者将简文内容分为两类:一是传世文献典籍可资对勘的,如《国语.吴语》和《逸周书.大武》;一是《管子》、《宁越子》等书的佚文或古佚书。有的学者不同意整理者的意见,认为这批楚简极有可能为铎椒所作的《铎氏微》。其实从简文及《铎氏微》文体的比较来看,整理者的观点更切合简文实际。慈利楚简对于理解《国语》的编纂来说提供重要的材料,但是《国语》和《逸周书》并非像整理者所言可能是同一部书。  相似文献   

13.
随着赵本山、黄宏等东北演员的崛起,《刘老根》、《马大帅》、《乡村爱情》等东北电视剧的热播,《同桌的你》、《不差钱》等东北小品的广受欢迎,以及《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等东北歌曲的高度传唱,东北方言呈现出其大热的趋势。本文通过收集资料,采用比较归纳的方法来着重探讨东北方言大热的原因,并加入了前人未探讨的角度不仅从东北方言的自身魅力加以探讨,更是从外在的传播媒介来进行分析,让人们更加清晰明确地了解东北方言的流行原因。  相似文献   

14.
《逸周书》中的《武寤》篇是歌颂武王伐纣事迹的《大武》乐辞的第二乐章“再成而灭商”,即《宿夜》。《武寤》是诗歌,描写的是武王伐纣前夕的情景,与《书传》记载的《宿夜》的内容相同,而且《武寤》全诗18句72字,比现在已经确定的《大武》各乐章的字句都多,与《宿夜》在《大武》中的重要地位相当。  相似文献   

15.
《逸周书》作为一部先秦古籍,和《尚书》一样,有点来历不明。但没有被卷入那场延续了近两千年之久的今古文之争。也正因为如此,它一直不大为学者们重视。颜师古注《汉书·艺文志》引刘向语,认为它是孔子整理《尚书》时所淘汰的篇章;后来又有人认为它是战国处土们的缀辑杂凑之作。在经学统治文化的封建时代,《逸周书》则多被看作“杂史”或“别史”。时至近世,该书被冷落的命运渐有改变。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古史研究者认识到该书的史料价值,开始对它刮目相看了。但该书淹蹇既久,断简残篇、句脱字讹之处比比皆是,许多篇章难以卒读。该书的产生及流传尚未得到认真  相似文献   

16.
在东北现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穆儒丐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他不但在主编《盛京时报》的文艺栏目《神皋杂俎》时带动了东北现代文学的发展,而且他的长篇小说《香粉夜叉》也被一些评论者认为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长篇小说,对东北现代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6,(55):19-20
本文以《诗经》、《周易》、《逸周书》中的已被证实确实为西周所作的篇章为语料,对西周"从"的义项进行详细的分类。西周时期"从"的基本义项是"跟随"和"听从"义。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很多引申义项。  相似文献   

18.
张懋镕、黄怀信、田旭东三位先生合撰的《逸周书汇校集注》集众家之校释,为功甚巨,嘉惠士林.今以阅读之偶见,见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9.
《东北通史》出版后,有批评者提出15个问题指出该书史料运用不严谨,对重要地名的考证失之模糊,对重要事件的记载存在遗漏,尤其缺少记述东北社会经济文化演进真相,以及东北与全国铸为一体的内容。金毓黻先生撰文予以回击。他指出学术批评的态度应是抱持善意,备列优点之后再举其不足,在方法上应观其大。《东北通史》解决了数十个东北史地纠结难解的问题,将会成为研究东北史的参考书。这场学术争论涉及东北史研究的史料甄别、材料取舍、东北史的写作方法以及学术批评的态度等问题,对于我们研究东北史学学术史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铸叔皮父簋铭文出发,首先论述了作为月名的一月和正月在甲骨文中的更替过程,再论证从西周之后,金文中没有以一月为月名者,由此证明铸叔皮父簋之“一月”在很多著录中旧释不确,当释作“二月”。并以此推断传世文献《逸周书》和《伪古文尚书》中出现的几个“一月”亦当释作“二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