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概述了有关人民公社化运动产生原因的研究状况,并对其做了详细的归纳、梳理和总结,以便更深层次的对人民公社化运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怎样理解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不同版本的高中历史教材在介绍它的影响时,往往用"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影响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之类的语言一提而过,加之一些老师在上课时,过分渲染集体劳动,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等现象,使许多同学感到人民公社化运动  相似文献   

3.
有学者认为,1960年在继续“大跃进”背景下兴起的城市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一个“插曲”。此论甚为不妥。城市人民公社是人民公社题中应有之义,城市中的公社化理应“不可避免”;暂缓普及城市人民公社仍属“先农村,后城市”的范畴,并非另辟蹊径;城市人民公社试办成功,为城市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提供了充分依据。所以,城市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出现并非“插曲”,而是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倪杰孔 《考试》2008,(Z2):79-81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农村先后实行过四次生产关系的调整或变革——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其中有的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也有的脱离了生产力发展的实际,进而阻碍了生产力发展,但除了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外,大都促进了新中国经济的发展,体现了党和政府领导经济建设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包括<红旗>杂志在内的各种舆论宣传工具对人民公社及其美好前景进行精心建构,这是推动人民公社化迅速实现的重要原因之一.<红旗>杂志根据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进程,主要从两个方面建构人民公社:在小社并大社过程中积极建构人民公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基本组织形式"的想象;在人民公社化运动高潮中,以"还是办人民公社好"为主题对人民公社进行宣传.  相似文献   

6.
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我国人民经历了长达三年之久的“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之后,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张闻天同志,从社会主义建设空想论的重大理论失误中,从我国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边缘”的事实中,对在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刻地理论思考。尽  相似文献   

7.
吴巧燕 《学子》2013,(1):37-37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教学案例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教学。师:建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农业合作化运动—一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相似文献   

8.
一、选择题1.1958年,我国掀起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根本原因是A.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B.没有认清我国基本国情C.急于求成D.苏联背信弃义,撕毁合同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五十年代发生在中国“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指导思想。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全党和全国人民要求尽快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状况的愿望。但它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忽视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教训是十分深刻的。  相似文献   

10.
城市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大跃进”和“左”倾思想的产物,是落实毛泽东“组织起来”思想的重要步骤。它经历了试验、整顿、大发展三个阶段。城市人民公社化运动从整体上应该否定,但有些东西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乃至现在都是有积极意义的,应当肯定  相似文献   

11.
“两个务必”凝结着深刻的历史经验。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思想上重视“两个务必”,实践上秉承“两个务必”,理论上升华“两个务必”,对“两个务必”做了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12.
主观愿望的传递过程包含施承两种角色。对于这两种角色的不同突显,造成了"希望"和"愿意"两种愿望表达模式,即突显施加者的愿望施加模式和突显承担者的愿望承担模式。施承两种角色不对等的权势关系,即施加者的权势地位和承担者的服从地位,使得主观愿望的两种模式所表达的主观愿望在主动性、积极性、强度、可控性上都具有不同表现。  相似文献   

13.
陈婧 《培训与研究》2006,23(4):15-17
曹雪芹、高鹗的《红楼梦》和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各自的女主人公有着相似的反抗性格和女性意识的觉醒, 这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难能可贵的。横向比较不同国度的两部作品中旧礼教束缚下的新女性,对我们进一步分析理解当时时代背景下两位作者对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娥皇、女英为帝尧二女、虞舜二妃,其事迹载在今传最古老的经典《尚书》、《山海经》、《孟子》、《楚辞》、《史记》、《列女传》六大文献系统及其他多种古书中。二妃与虞舜的感情故事,被称为"中国恋爱文学之祖"。文章谨对古书所见二妃名字、称号略作梳理。  相似文献   

15.
五型合一:高校和谐社团管理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共青团组织要指导学生社团通过实施“双师、双制、双化、双比、双转”,着力建设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活力型、服务型“五型合一”的和谐组织。  相似文献   

16.
The comparison/contrast shows the reader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wo persons or things to help the reader understand or evaluate them, and adds powerful persuasion and effectiveness to the essay. A comparison/contrast essay usually follows one of these two patterns: the subject-by-subject pattern or the point-by-point pattern; or a combination of the two. The two items being compared/contrasted should be balanced and given equal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7.
刑事实证学派与刑事古典学派的基础理论并不总是处于对立状态,刑事实证学派理论产生的原因体现出两种理论的共生性;理论研究目的的一致性又决定了两种理论并行存在的可能性;两大学派的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价值观的双重属性而非单一性与犯罪学、刑法学科的交融而非绝对排斥的理论内涵再次验证了其统一的一面。  相似文献   

18.
相似在认识中是一个应用很广的概念,有一般的相似应用和形象思维中的相似应用。相似和相似剩余是形象思维的一对主要思维范畴。相似剩余包括两个事物形象的不相似部分;两个事物形象相比较观察到的“似又不似”现象;两个事物形象未被观察到的部分。二物的相似可能表征二物的同一或类同,也可能并不表征二物的同一或类同。当二物是否同一并不取决于二者整体的相似幅度的大小时,则需要应用相似剩余方法,特别是要判明二物有无质态相似剩余。事物类同程度和相似程度的不一致是导致思维判定错误的常见原因,是假冒欺骗能够得逞、上当受骗所以发生的思维陷阱。相似和相似剩余范畴的作用还可以迁移到创造思维中。  相似文献   

19.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交流活动,由于两种语言形成的历史环境,人们的信仰、价值观、风俗习惯等的不同,使中西方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文章通过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分析,提出了异化和归化两种策略以解决因文化差异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蒲松龄<聊斋志异·霍女>中的霍女与西班牙作家卡·索洛沙诺<塞维利亚的石貂女>中的鲁菲拉是两个颇具共性又各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本文对她们的共性及个性进行了梳理,并从二位作家身后的历史文化背景及他们创作这两篇小说的动机及方法入手,分别挖掘了这两个人物形象共性及个性形成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