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克服焦虑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多年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笔在课堂上经常遇到这样一些情况:学生参与英语学习的兴趣不高,课堂气氛沉闷;有的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很活跃,有的学生则萎靡不振;教师提问时,有的学生立即低下头,避免与教师的目光发生接触,惟恐被提问;有的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时,大脑一片空白,心跳加快,手心出汗,语音变调,甚至发不出声。那么,是什么因素削弱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妨碍了他们的语言学习呢?笔认为这是消极情感之一——焦虑在起作用。下面仅就英语学习中的焦虑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教学是什么?似乎是一个多余的设问。但是,如果我们翻开对于这个问题仁见仁、智见智的历史献,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恐怕就不那么理直气壮了。“教学”究竟是什么?我们且看看我国教学理论界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我国目前关于“教学”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3.
案例描述:在一节英语听力课上,学生们兴致很高,都争先恐后地抢着告诉大家自己听到了什么。在众多高高举起的小手中,我发现了那只举得最矮的小手,“彬彬,你来回答好吗?”“我听到的是小兔子跑得最快”,学生们一片哗然。我问其他同学听到的是什么,有的学生说:“老师,他说错了,您让回答的是谁跑得最慢。”有的学生还说:“他没有听讲,”此时彬  相似文献   

4.
野草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人问:世界上什么东西的气力最大?回答纷纭得很,有的说“象”,有的说“狮”,有人开玩笑似的说:是“金刚”,金刚有多少气力,当然大家全不知道。  相似文献   

5.
反问句(也叫反诘句)是用疑问的形式和语气来表达肯定或否定意思的,是一种无疑而问的疑问句,由于答案就在反问之中,因此一般用不着作回答。但有时候反问句的后面也有“回答”部分,有的修辞学著作把这种现象看作反问和设问的结合运用。例如在《粜米》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哪里有跌得这样厉害的!”“现在是什么时候,你们不知道吗?各处的米像潮水一样涌出来,隔几天还要跌呢!”此倒中的反问句“现在是什么时候,你们不知道吗?”意思是“现在是跌价的时候,你们都知道的。”但  相似文献   

6.
一些幼儿常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这时妈妈的回答往往是哄骗,例如,“你是拣来的”、“你是别人送来的”、“你是从妈妈肚脐眼里生出来的”等等,有的妈妈还责骂孩子:“真不害臊,你问什么不好,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这些回答,常会给孩子  相似文献   

7.
人的兴趣千差万别,有的人对学习和研究社会科学感兴趣;有的人则愿意学习和研究自然科学;有的人对智力操作如读书、写作、设计感兴趣;有的人则对技能操作如修理、摄影、开车等感兴趣…… 你对什么感兴趣呢?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答题方法:请你仔细阅读下面10类60个问题。对每个问题,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则在“是”一栏  相似文献   

8.
成功无捷径     
记得初次报考时,我曾经问及“考友”一个问题:“自考有无捷径可走?”“考友”回答得很含蓄:“捷径是有的,但需要胆量。”我听了似懂非懂,也无细究。直到有一天,在考场前的违纪名单上看到了那位“考友”的名字,我才醒悟他所谓的“捷径”原来如此。  相似文献   

9.
秘诀何在学习也有秘诀吗? 有的人总希望它是应该有的。古埃及皇帝波多芬梅问几何的发明者欧几里得,能不能把几何给他解释得简单点,欧几里得回答道:“几何里面没有为皇帝准备这种办法。”欧几里得难为情地说出了一句老实话。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向父亲询问学习书法的秘诀,王羲之指着家里的十八只水缸说:“写字的秘诀就在这些水缸里面,你把十八缸的水写完,就知道了。”王羲之讲得似乎太具体了,这算得上什么秘诀呢? 可是,也有把自己的“秘诀”出诸于世的。俄罗斯天才音乐家柴可夫斯基说:“全部秘诀在于我每天准确地工作,我给自己订  相似文献   

10.
一次,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我和学生们聊天,不知不觉中谈起了他们的父母,我笑问:“你们的爸爸妈妈都在做什么工作?”有的说:“我的爸爸是木匠,”有的说:“我的妈妈当老师,”也有的说:“我的爸爸做买卖。”……对面坐着一个女孩儿,眼睛亮晶晶的,她神情专注地看着我。于是,我问她:“晓雪,你爸爸是做什么的?”她望着我的眼睛,一本正经地回答:“我爸爸是卖耗子药的。”这回答的确出乎我的意料,没有任何修饰,没有丝毫犹豫。但正是这个扎着两条小辫子的8岁女孩儿的响亮回答,使我突然明白了什么是纯真。我爸爸是卖耗子药的$东港市龙王庙镇中心小学@孙…  相似文献   

11.
葛梅 《天津教育》2006,(5):47-48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学生学习方式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暴露得越来越多。对于什么是“学习”,学生的回答多是“听课”、“做题”、“做作业”、“考试”等。从这些回答中也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学习以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存在着单一、封闭、单向度的知识接受问题,而缺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获得知识技能的其他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2.
教学中,教师的设问与学生的回答有出入是正常的。对学生的回答在教师也不能判断正误的时候,可以抓住其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转化到对文章的理解上来。例如一位教师教《桂林山水》提出的问题是:“漓江的水绿得像什么?”教师设想学生回答:“像无瑕的翡翠。”但一位学生的回答是:“绿得像青梅酒。”这位教师是这样处理的:  相似文献   

13.
我在一堂常识课上是这样引导大班幼儿初步形成弹性概念的: 我首先从幼儿常接触的松紧带入手。上课时,我双手扯起一条松紧带,边拉边问:“这是什么?”幼儿齐答:“这是松紧带。”为了让幼儿观察得更清楚些,我把白色的松紧带挂在黑板上,然后用力往下拉,问幼儿:“老师用力拉它,它就怎样了?”幼儿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松紧带变长了,有的说松紧带变细了,  相似文献   

14.
人们都很清楚“发展迟缓”的孩子需要特殊的帮助。但是许多教师都不明白,要求大家花大力气去培养资优生(giftedandtalented)有什么意思,这些比其他孩子聪明的学生自身的学业不是好好的吗?几乎所有研究资优生教育问题的专家对教师这一疑问的回答都是毫不含糊的“错”。某些资优生也许比他们的同学学得快一些,分数高一些,独立性强一些。但有时,这些资优生也得低分,在学校里也百无聊赖,也不那么安分,也不认真学习。那些表面看起来懒惰,或者行  相似文献   

15.
(一)野草夏衍有一个故事。有人问:世界上什么东西气力最大?回答纷纭得很,有的说“象”,有的说“狮子”,有人开玩笑似的说:是“金刚”。金刚有多少气力,当然大家全不知道。结果,这一切答案完全不对,世界上气力最大的,是植物的种子。一粒种子所可以显现  相似文献   

16.
我在一堂常识课上是这样引导大班幼儿初步形成弹性概念的: 我首先从幼儿常接触的松紧带入手。上课时,我双手扯起一条松紧带,边拉边问:“这是什么?”幼儿齐答:“这是松紧带。”为了让幼儿观察得更清楚些,我把白色的松紧带挂在黑板上,然后用力往下拉,问幼儿:“老师用力拉它,它就怎样了?”幼儿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松紧带变长了,有的说松紧带变细了,  相似文献   

17.
在作文教学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看到题目后,有的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有的觉得虽有东西可写,但印象模糊,总是写不清楚、写不具体。这是什么原因呢?“没有什么可写”,说明平日对事物没有留心观察,缺乏作文的材料。“印象模糊”,说明对接触的事物观察得不细致,脑子里只有一些浮光掠影。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朱景衡老师指导学生从观察入手,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这个方法好!指导学生观察事物,朱老师是有计划地  相似文献   

18.
班级:高一(5)班课时:一课时一导入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师上课时,在黑板上画了一个“·”,他问学生们这是什么。有的学生面对黑板,不知道该怎样回答。有的学生半天才低声说,这不就是一个句号嘛(当然,还得是英文里的句号)。但有的学生的回答却丰富极了:豆子...  相似文献   

19.
老妈又在给妹妹买零食了,而我,却呆呆地站在那里,不知所措。不公平 !为什么妹妹要什么老妈就给买什么 ?“因为你长大了呀 !妹妹还小 !”回答总是这样干脆。我为什么不能要,为什么不能吃 ?法律好像没有规定长大不能吃零食这一条吧 !我想没有。好了,你吃就你吃,有什么了不起,大不了我不看 !   这个妹妹吃得多干得少,她自己玩了玩具不收拾,妈妈却要我收拾。我争辩说自己又没玩,“没玩就不能收拾一下 ?”回答总是否定的,丝毫没有怜悯之心。凭什么让我收拾 ?虽然我已是初中的“大学生”了,但从小备受娇惯的我也会在暗地里偷偷抹眼…  相似文献   

20.
告诉你     
1.疑问句有的用疑问代词“谁”、“什么”、“怎么”等来提出疑问,但在表示否定的回答句中也常用到。如: ①我也不知道该谁去。 一些表示要求的祈使句中也常用。如: ②请你问问她姓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