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彤 《传媒》2008,(10):64
2004年前后,博客在国内兴起,一些专业的博客网站如博客网、中国博客等曾经凭借先入优势,占据了博客市场主流,但在门户网站推出“名人博客”战略后,专业博客网站用户迅速流失,博客市场很快被门户网站等综合服务商所垄断。目前,新浪等门户博客的流量远远超过专业博客网站,很多个人也纷纷将自己的博客切换到门户平台上。  相似文献   

2.
博客热的冷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詹新慧 《传媒》2006,(2):46-48
2005年的博客:火! 来自博客界的行动是第一波:2005年初,博客网(当时还是"博客中国")举行研讨会,宣布并购博客动力,并融资1000万美金,将博客注册用户发展到300万.6月,腾讯QQ推出Q-zone,算是门户网站推出的第一个有影响的博客,其实在此之前,TOM已有博客,和讯转做博客,而新浪的博客1.0也已在测试中.9月8日,新浪在京宣布推出Blog2.0公测版,搜狐、网易紧跟其后,一场来自门户网站的博客大战随即拉开,战火燃烧的催化剂则是各种博客大赛和拉"客"行动.  相似文献   

3.
据百度2007年的数据显示,四大门户网站的博客(Blog)频道对该门户的流量贡献,占各自所有频道流量贡献率排名的第三位。由此看来,在网民阅读门户网站新闻的过程中,博客扮演了不容忽视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名人博客现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瑜  殷俊 《今传媒》2006,(8):14-15
对于紧跟时代发展的中国来说,2005年被称为“中国博客元年”。中国以惊人的速度进入了全民博客时代:几乎是每秒10个的博客增长速度和4000万以上的博客注册用户。作为国内领先的博客门户,博客网获得了数千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发展势头迅猛;而作为传统门户的新浪、搜狐等,则不甘心落后于潮流,在分别推出了“首届中国博客大赛”和“全球中文博客大赛”后,相继推出了门户博客。借助于门户网站的优势,新浪和搜狐博客刚一面世就受到了网民们的追捧,而新浪和搜狐的名人博客战略也起到了极大的营销效果,两大门户网站博客的人数呈几何级数不断翻番。目…  相似文献   

5.
据百度2007年的数据显示,四大门户网站的博客(Blog)频道对该门户的流量贡献,占各自所有频道流量贡献率排名的第三位。由此看来,在网民阅读门户网站新闻的过程中,博客扮演了不容忽视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陈洋 《新闻前哨》2010,(12):57-59
2005年新浪网推出博客频道,成为国内最早开发博客资源的门户网站。随后,搜狐、网易也纷纷推出各自的博客频道。博客以个人日志的方式,在内容上实现了网民的个人表达,给普通人一个巨大的信息发布平台。  相似文献   

7.
从2002年博客被方兴东引入中国开始了博客文化和理念的启蒙,到2006年各大门户网站纷纷开通博客服务,意味着博客已经成为基础性的互联网服务,到现在博客在中国已经与全球同步,实现了大众化和社会化,成为全球博客发展最活跃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8.
而今,微博几乎取代了博客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以其信息多、传播速度快的优势迅速蹿红。微博网站的新闻化发展在门户网站、社区论坛以及各即时通信相继开通微博服务以后。以前的博客网站仅仅依靠其博客服务已经不足以  相似文献   

9.
诞生于2002年的中国博客在2009年迎来了自己的“七年之痒”。从起步风光无限到掀起全民博客风潮,从知名商业门户网站、重点新闻网站普遍设立博客频道到博客先驱陷入困境,在热闹喧嚣之后,七年历程的博客如今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但这些并没有影响人们对它的认可和期待。  相似文献   

10.
正图片门户网站介绍图片门户网站要建设具有强大互动能力,集网站内容管理、社区、微博、博客、论坛于一体的大型专业化图片门户网站。主要面向媒体机构、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广告及公关公司、企业、摄影师或摄影爱好者,产品将以新闻图片、创意图片、资讯图片、泛娱乐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博客带有一些异于传统媒体、门户网站的特质与内涵:独家性、连续性、私密性、平民化、个性化,以及话题的集中和深入探讨(如博客蜂群)所带来的一种对现实社会的强烈干预等,这些为网民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创建博客和阅读博客成为越来越多网民的惯常行为.  相似文献   

12.
三年前,为了保存点文章,在一家门户网站上,注册了一个博客,平常更新不辍。一不小心,熬成个小“名博”,位列博客首页,顿时也多了是非。  相似文献   

13.
莫凡 《网络传播》2009,(7):52-53
2009年第5期《网络传播》刊发的文章《博客,踏入七年之痒?》指出,从起步风光无限到掀起全民博客风潮,从知名商业门户网站、重点新闻网站普遍设立博客频道到博客先驱陷入困境,在热闹喧嚣之后,诞生于2002年的中国博客在2009年迎来了自己的“七年之痒”,七年历程的博客如今面临着盈利模式模糊等困境。对于较之盈利模式模糊而言,  相似文献   

14.
“名人开博客”的传播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9月8日,中国三大门户网站之一新浪网推出了博客业务。这一业务一经推出,便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轰动。新浪网的博客中名人博客占据了很大一部分。这些博客中,有演艺界的徐静蕾、齐秦、戴军、巩俐、范冰冰等,超女张靓颖;其他的有房地产界、体育界、传媒界、文学界等一些知名人士,如潘石屹,李大双、李小双,吴小莉、闾丘露薇等也都在新浪网站开了自己的博客。  相似文献   

15.
杨娟 《网络传播》2007,(11):60-60
见面语从“吃饭了吗”到“今天你博了吗”昭示着博客文化在中国的流行和深人人心。自“博客教父”方兴东发现商机,踏进这一领域之后,许多门户网站如新浪、搜狐都想分一杯互联网的羹,纷纷开设博客专栏。据统计,我国平均每秒诞生1.4个博客,新增博客文章17篇。数目如此庞大的博客队伍及博客文章当然需要大量的网站作为依托,从建立网站到维护维护网站无疑都需要大量的资金。  相似文献   

16.
《当代图书馆》2006,(2):79-79
2006年被人预言为博客出版年,这种预测的根据来自博客的迅猛发展。百度去年底的报告说,在中文互联网领域,博客站点已达到3682个,博客人数达到1600万。在中国,博客已成为一种越来越不可忽视的声音,尽管这种声音嘈杂各异,但是汇到一起就似乎成了部分社会群体的呼吸,它来自民间,常被称为大众或草根。而2005年之前的博客还只是一种圈子内的游戏,一种兴趣相投的人在网上聚集、联络和彰显的工具。但是随着新浪等门户网站推出博客服务,建立名人博客,博客逐渐从小众走向大众,博客的影响也在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博客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改…  相似文献   

17.
罗攀 《网络传播》2006,(6):57-57
当前的中国,最流行的网络概念不是BBS、QQ,也不是MSN,而是“Blog”(博客)。回眸2005年的博客世界可谓异彩纷呈:专业博客网站如“博客网”的并购及融资;各大门户网站如新浪网、搜狐网等纷纷举行的各种博客大赛;以及学术理论界在中国网络传播学年会上专门开设研究专题对博客进行研讨等等。这些都表明:“博客”,这种以网络日志和超文本链接作为基本构成要素的个人网页,正在成为一种以燎原之势发展的社会现象与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8.
以新锐著称的《新周刊》3月份版的头条赫然写着:古有徐霞客,今有徐博客。说的是中国“四小花旦”之一的徐静蕾在继演员、导演之后又多出一重身份——博客。而在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开列出来的名人博客的名单里。徐静蕾只不过是璀璨群星中的一颗,吴小莉、韩寒、潘石屹,这些电视界、写作界、地产界的大腕名角,也纷纷加入到新浪博客的阵营之中,大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天下名人皆博客的势头。  相似文献   

19.
钟瑛  黄琪 《网络传播》2010,(6):54-56
自Twitter在美国兴起之后,我国微博客网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新浪、腾讯等门户网站也纷纷开始试水微博,大有赶超博客之势。微博到底有多火,从很多地方可见一斑。“今天,你微博了吗?”已经成为新的网络流行语。在门户网站新浪,李开复、黄健翔、姚晨、易中天、俞敏洪、郭敬明、  相似文献   

20.
《中国广播》2010,(4):I0002-I0002
中国广播网博客频道开设《博在两会》专栏.推出有声手机报《新闻和报纸摘要》.扩大与商业门户网站的合作范围,两会直播页面全部嵌套在新浪、网易、腾讯三家门户网站.中广网两会专题和50多家国家重点网站、商业网站、地方网站互换友情链接,真正实现了两会报道多渠道接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