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本文利用浙江省68个国家气象站1972—2021年的年降水量和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率法、累积距平法、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滑动T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浙江省近50 a来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浙江省近50 a来,年均气温显著上升,气候倾斜率为0.39℃/10a;年降水量整体呈现小幅度的上升趋势,波动现象比较明显,气候倾斜率为38.339 mm/10a;(2)年均气温在1997年左右出现了1次明显突变,经历了1次低温到高温的转变;年降水量则在2010年左右出现明显突变,2010年是浙江省年降水量逐渐增加的开始;(3)小波分析结果显示浙江省近50 a来的气候变化的第一主周期为30 a;年均气温主要存在着24~32 a的长周期规律,短周期规律不显著;年降水量的震荡周期存在24~32 a、14~24 a、8~12 a、4~8 a的多尺度嵌套结构;(4)目前处于小波系数等值线气温高值中心及降水低值中心,等值线尚未闭合,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将继续处于年均气温偏高、降水偏低的周期内。  相似文献   

2.
利用1961~2008年黄河谷地6个气象站的气温和降水观测资料对其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初步分析,并用小波分析法、Yamamoto法和Mann-Kendall法检验了气温和降水变化的周期和突变点。结果表明:黄河谷地年度和四季各年代的平均气温呈上升的趋势,秋、冬季平均气温上升比较显著。年平均气温存在准22年和准11年的变化周期,在1996~1997年附近发生了明显增暖的突变;黄河谷地的年降水量略有减少,冷季降水量略有增加,而暖季降水量略有减少。年降水量存在准12年和3~6年的变化周期,20世纪70~80年代初期发生了增多的突变。  相似文献   

3.
基于黄河下游流域的12个国家级气象站1968-2013年的降水数据,利用Arc GIS和Matlab工具,综合采用距平、Mann-Kendall、R/S分析和Morlet小波分析等分析方法,研究东营市降水量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并对其未来趋势进行分析及预测,为研究黄河三角洲的气候水文变化提供借鉴意义。结果表明:东营地区近46年来的年降水量在总体上呈减少趋势,降幅为6.6mm/a,其年降水量的减少主要归因于夏季降水量的显著减少;预计其未来降水量一定时期内总体上呈增加的趋势。其年降水量时间序列的突变点与年降水序列及其累积距平曲线的转折点(数值变化梯度较大的点)相对应。通过小波分析周期性规律研究发现:总的来说,在降水过程中存在着19-28年、10-15年以及4-8年的三类尺度的周期变化规律,22年左右的周期震荡最强为第一主周期,其存在5个周期的波动控制着此地区降水在整个时间域内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把握煤炭需求波动规律对于预测煤炭需求趋势和保障煤炭应急供应至关重要.本文运用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我国煤炭需求波动状况进行了测度.针对年度尺度的数据,小波分析得出煤炭需求波动的主周期为6年,HP滤波方法得出波动周期平均为5.9年,BP滤波法得出的主周期为4.8年.综合比较可看出,煤炭需求波动主周期为5~6年,并且比经济波动滞后1~2年,且存在时隔30多年的大突变点.月度尺度的数据研究显示煤炭需求存在3~6个月的季节波动.基于上述分析,认为煤炭需求波动由周期长度为30~40年的长波、5~6年的中波、3~6个月的短波组合而成,其中最主要的是中波.通过进一步分析,指出导致煤炭需求波动长波、中波、短波产生的主要原因分别为国家的重大经济转折、正常的经济周期性波动、电力需求季节性波动.  相似文献   

5.
文章利用乃东地区1980~2011年近31年的平均风速,相对湿度,降水量,大风日数,日照时数以及1960~2011年的月平均气温和旬平均气温,应用了气候学及统计学中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乃东地区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分析表明:乃东51年年平均气温8.8℃,最热的月份出现在6月,平均为16.1℃,最冷月出现在1月,平均为-0.17℃;乃东地区年平均气温51年变化总趋势是上升的;年平均温度存在12年周期变化趋势;乃东地区冬季较长,无夏季,冬季长度有减小的趋势,春秋连季达6月。冬季长达6个月以上的占样本数的90.4%,7个月以上的占样本数的的48%。生长季(≥0℃)长达6~7个月。乃东的年总降水量为389mm,乃东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6月到9月,其中7月最多,达114.9mm;降水量最少的月份是1月和12月,分别为0.5mm和0.1mm;春季(3~5月)的降水量为45.4mm,占全年的11.6%,夏季(6~8月)的降水量为274mm,占全年的70.4%,秋季(9~11月)的降水量为68.4mm,占全年的17.6%,冬季(12~2月)的降水量为1.7mm,仅占全年的0.4%;年总降水量存在13年的周期变化趋势。乃东多年平均年总日照时数为2934.8小时,阳光充足。乃东多年平均风速为2.3m/s。总的趋势是下降的。乃东地区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42.2%,各月之间相对湿度变化较大。以上研究结果可作为为当地天气预报和气象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小波分析阿里地区近34年降水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律  白珍 《西藏科技》2008,(4):49-52
运用阿里地区三个站(狮泉河、普兰、改则)近34年(1973~2006年)的年降水量资料,通过小波分析方法等对阿里地区近34年来的降水变化多尺度和跃变(突变)现象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近34年来阿里三个站的降水变化在不同尺度上存在准周期振荡现象;三个站降水也发生了明显的跃变(突变)现象,其中狮泉河共发生6次跃变(突变),改则发生了3次跃变(突变),普兰发生了2次跃变(突变).  相似文献   

7.
高阳  黄姣  王羊  冯喆  李双成 《资源科学》2011,33(4):781-788
深圳市是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的典型区域,其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0年间发生了较大改变。本文运用能值理论,对深圳市1979年-2008年城市生态经济系统资源流、货币流、人口流和信息流等进行核算,利用小波变换分解环境负载率(ELR)时间序列,并对比M-K法分析结果,测度环境负载率突变时间点及其与影响因子间协同关系。结果表明:深圳市1979年-2008年生态经济系统流入能值增加,能值产出下降,可持续发展指数大幅下降,环境负载率不断升高。M-K法验证小波变换结果与Morlet小波作为母函数的小波变换结果基本一致,环境负载率存在3年和13年的特征时间尺度,且3年特征时间尺度下波动幅度小于13年尺度,但两者突变年份基本一致,1994年为最显著突变点。政策扶持、开放的贸易形势、高外部资源依赖是深圳市环境负载率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21,(25)
本文利用1961—2010年华北地区国家基准站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一元线性方程回归、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及突变检验法、EOF正交函数分解、小波变换、MF-DFA分形理论等分析方法,研究极端干旱频率在华北地区的变化,可得到如下结论:(1)从华北地区上空的极端干旱年际变化特征上可以看到,发现年平均降水量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极端干旱发生的频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平均而言10年增加0.011次;(2)从极端干旱发生频率距平值分析得出,在90年代极端干旱发生频率距平值处在均值范围以下,在00年代中后期至20年代前期极端干旱发生频率距处在均值范围以上,可称为极端干旱期,总体而言,其年代际变化差异性较大;(3)极端干旱发生频率存在3类尺度的周期变化规律、分别为2~6年的小尺度、6~11年的中等尺度以及6~18年的大尺度演变周期,且2005年为华北地区极端干旱发生频率一个突变年;(4)运用MF-DFA法预测华北地区极端气候事件的发展方向和程度,结果表明指数会持续上升,即在接下来的十年内华北地区出现极端干旱气候事件的可能性仍在增加。  相似文献   

9.
徐泽华  韩美  朱继前  田立鑫 《科技通报》2019,35(8):46-53,102
基于青岛气象台站1961-2010年50年逐月降水资料,计算青岛市降雨侵蚀力。利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和累积距平等方法,对青岛市年降雨侵蚀力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运用连续小波变换(CWT)、交叉小波变化(XWT)和小波相干谱(WTC)分析降雨侵蚀力与ENSO相关指数的周期及其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青岛市年降雨侵蚀力呈下降趋势,变化倾向率为5. 3 MJ·mm/(hm~2·h·a~2),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降雨侵蚀力下降较为显著;分月看,降雨侵蚀力8月最大,为1190. 1 MJ·mm/(hm~2·h·a),12月最小,仅13. 1 MJ·mm/(hm~2·h·a),月际差异明显。累积距平得出,年降雨侵蚀力与ENSO相关指数的突变点位置基本一致,但变化趋势存在差异。青岛市年降雨侵蚀力存在4~5 a的变化周期,与ENSO相关指数呈现出相似的震荡特征;侵蚀力与ENSO相关指数存在显著相关性,在高能量区,降雨侵蚀力和SOI、SST距平值和MEI共振周期是一致的,但分布的时间段不同,且位相变化相反;在低能量区,降雨侵蚀力与SOI有0~0. 5 a呈同位相的共振周期,与SST距平值有4. 5~5 a和5~5. 5a呈负位相的共振周期,与MEI存在0~1 a的共振周期。  相似文献   

10.
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对该区域1998-2008年以及2000-2010年SPOT遥感影像和13个气象站点观测的气候数据(温度、降水)进行分析,探究NDVI的变化及其与主要气候因子的关系,采用MVC最大值合成法、趋势分析以及相关分析等方法对相应数据分别进行时间、空间尺度的分析。结果表明:(1)近十多年来,江苏省NDVI总体呈缓慢波动上升趋势,变化幅度在±0.04;(2)江苏省大部分地区夏季ND-VI值达到最大,冬季降到最小,全年表现出较强的季节变化特征;(3)苏北地区多年平均NDVI值明显偏高,而苏南地区NDVI值则显著偏低,并且苏北地区NDVI的变化幅度较苏南地区的小;(4)江苏省NDVI值与气温呈正相关性,在春、夏和秋季表现明显,而NDVI与降水具有弱正相关性,仅在秋季显著相关,降水量不超过阈值,对NDVI产生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依据2001年-2010年的空气污染指数(API)日报数据和相应时段的地面气象要素数据,从季节平均和月平均、空气污染等级和空气污染过程3个角度出发,分别研究北京、天津和石家庄3市的空气污染指数(API)与气象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北京、天津、石家庄3市的空气污染状况在2001年-2010年期间逐步改善,夏季空气质量最好;北京春季受沙尘的影响、天津和石家庄冬季受取暖的影响导致对应季节的空气质量最差;②气象要素对空气污染的影响存在较大时空差异,北京、天津和石家庄3市的月均尺度的API与气温(平均、最高和最低)、最高气压、水汽压和最大风速4类气象要素存在一致的相关关系,大部分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天津〉石家庄〉ag京;季均值尺度下,北京、天津和石家庄3市的API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差异性较大,但3市的API与水汽压存在一致的相关关系;和季节与月份均值处理分析的相关性相比,基于空气污染不同级别分析的相关系数明显偏低,可能与较大的样本量和气象要素对空气污染影响机制的复杂性有关;基于空气污染过程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介于均值和级别分析结果的中间,但是3个城市气象要素对空气污染的影响相关系数仍显不足;③根据不同风向上污染日数的分布统计分析,北京、天津和石家庄分别主要受西南和南西南、北西北和北以及东南和东东南方向上极大风速和最大风速的影响。为了使研究结果更具机理性和普适性,更好的服务于空气污染未来预报,仍需进一步开展包括上述多种方式的联合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赵玉萍  张宪洲  王景升  沈振西 《资源科学》2009,31(11):1988-1998
本文利用1982年~2003年GIMMS每15d合成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Index,NDVI)数据集和藏北高原8个气象站1981年~2003年逐月气象资料,用相关分析研究了NDVI与6个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及其时气候因子的时滞响应情况,同时计算了气温、降水和风速3个气候因子与NDVI的偏相关系数.结果表明:①除噶尔和改则之外,6个站的NDVI与同期月均气温、月均最高气温、月均最低气温、月均相对湿度和月降水量都呈高度正相关(P<0.001),其中与月均最低气温的相关性最好,NDVI与当月降水量的相关系数为那曲>索县>安多>当雄>班戈>申扎;月均风速与藏北高原草地NDVI呈高度负相关(P<0.001;当雄除外,为D<0.05);②NDVI对气温和降水的响应有滞后效应:改则和噶尔NDVI对气温滞后3个月,其它6个站滞后1个月;噶尔NDVI对降水的滞后期为2个月,其它7个站均滞后1个月;申扎和改则(噶尔)NDVI对空气湿度分别滞后1和2个月,其它5个站无滞后;那曲、安多、班戈和申扎NDVI对降水的累积滞后期为1个月,当雄和索县为2个月,改则和噶尔为4个月,NDVI对降水响应的累积滞后相关系数从东到西呈降低趋势;③除改则和噶尔之外的6个站NDVI变化受气温的影响大于降水;在气温-降水-风速组合下,除改则和噶尔之外的6个站NDVI第一相关因子仍是气温,但索县、那曲、班戈和申扎属于气温-风速-降水驱动型,安多和当雄属于气温-降水-风速驱动型.藏北草地NDVI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受植被类型、海拔、年降水量和年平均风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西南地区旱涝演变与ENSO事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琳  徐宗学  杨晓静 《资源科学》2019,41(11):2144-2153
在气候变化大背景下,西南地区旱涝频发,而ENSO(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是气候变化的重要指示性因子。本文利用海表温度距平(SSTA)、南方涛动指数(SOI)、西南地区近57年的降水和气温数据,运用小波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ENSO事件与降水、气温及旱涝指数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①ENSO事件存在9 a、24 a和3~4 a左右的准周期变化。②降水量、气温与ENSO事件强度存在比较明显的相关关系,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在EI Nino(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年份,西南地区的降水、气温与SSTA在滞后2~4个月时呈显著负相关;在La Nina(拉尼娜)事件发生的年份,西南地区的降水、气温与SSTA在滞后2~4个月时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气温同ENSO事件相关关系更为明显。③ENSO事件强度与旱涝等级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当EI Nino事件强度增大时对应西南地区的干旱事件增多;当La Nina事件强度增大时,西南地区洪涝事件增多;旱涝指数SPI和SOI也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SOI对旱涝的影响存在1~4个月的滞后期,并且在滞后3个月时影响最大。因此,西南地区在强ENSO事件发生的当年或次年易发生旱涝灾害,需要提高对旱涝事件的警惕,加强防汛抗旱工作。本文结果可为西南地区防汛抗旱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嫩江流域径流量多时间尺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东霞  章光新  冯夏清 《资源科学》2009,31(9):1592-1598
目前在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陆地水文循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近50年来,嫩江流域径流过程发生了巨大变化,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和时空变异性,并带来一系列突出的水与生态环境问题.本文根据嫩江、石灰窑、同盟、江桥、大赉水文站1956年~2006年51a的径流资料,采用Morlet小波对嫩江流域径流序列进行了多时间尺度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径流演变过程存在明显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具有8a、20a、45a多尺度的周期变化规律,且以45a尺度的年代周期信号最强,表明45a尺度的年代周期变化最为明显;嫩江、江桥气象站的降水周期与上述径流资料基本一致,说明降水的变化是流域径流演变过程的重要自然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5.
刘嘉毅  陈玉萍  夏鑫 《资源科学》2018,40(7):1473-1482
基于2001—2015年中国大陆31个省区(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采用sys-GMM与GIS自然断裂法等研究方法,就空气污染对入境旅游发展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空气污染对中国入境旅游发展有显著负向影响,在样本时间段,空气污染程度每提升1个百分点,入境旅游发展程度就随之下降0.309个百分点;在2001—2005年、2006—2010年、2011—2015年三个时段中,空气污染对入境旅游发展的负向影响效应都显著存在,随时间推进,空气污染对入境旅游发展的边际负向影响呈现阶梯式递增态势;政府干预、旅游资源禀赋在抑制空气污染对入境旅游发展的影响强度;将各省区分为高污染区、较高污染区、较低污染区与低污染区,发现无论处在何种空气污染区中,空气污染都对其入境旅游发展有显著负向影响,污染程度越高的区域,空气污染对入境旅游发展的负向影响效应也越强。  相似文献   

16.
近40年浙江省梅雨的年际与年代际演变规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应用东亚季风指数与浙江省各个站点的梅雨降水进行相关分析 ,选出浙江省梅雨代表站 ,然后将各个梅雨代表站的梅雨降水总和得到一个时间序列 ,对该序列进行趋势分析和小波分析 .结果表明 ,90年代是气候多雨期和洪涝多发年代 .浙江省梅雨降水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 ,而年代际变化则表现得比较稳定 .因梅雨持续天数的周期振荡具有较强的规律性 ,这给浙江省梅雨总量的预报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采暖季北京大气PM10中硫酸盐与硫氧化率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O42-是PM10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形成过程受到多个因子的影响。本文利用高频的自动在线分析系统连续观测了采暖季北京大气中的SO42-与硫氧化率,并探讨了它们与气态前体物、氧化剂、气象因子等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采暖季SO42-仍然是PM10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与SO2显著线性相关,燃煤仍然是采暖季的主要污染来源;非污染期的SO42-来源于远距离输送的老化气团,硫氧化率高,O3浓度的增加对SO2的转化有促进作用;污染期SO42-来源于局地的一次排放,硫氧化率低;整个观测期内风速对颗粒物中SO42-浓度影响较大,温度、相对湿度与SO42-和硫氧化率无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曹永强  曹阳  徐丹 《资源科学》2015,37(10):2068-2077
本文选取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以黄淮海流域145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逐日降水资料为基础,选取旱涝频率和旱涝范围作为评价指标,结合morlet小波分析法和经验正交分解函数(EOF),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对黄淮海流域旱涝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研究时段内,黄淮海流域气候总体呈暖干化趋势,除中度干旱主周期为10年外,其余各级干旱、洪涝范围的主周期分别为20~25年、25~33年,另外除极度洪涝外,其余各级旱涝的突变年份均在1977-1978年左右;空间上,流域内洪涝频率总体上低于干旱频率,在大尺度气候异常影响下,黄河、海河流域旱涝变化基本同步,淮河流域与其它两流域旱涝变化相反。此外,受纬度和季风气候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流域内旱涝变化呈纬向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9.
基于CI指数的河北省近50 年干旱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河北省1961年-2010年64个气象站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计算近50年逐日CI值,分析了河北省气象干旱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河北省近50年降水量以16.5mm/10年的速度递减,近10年中有7年降水量不足历年均值;各级干旱年均出现日数均为南多北少,其中冀南平原地区最多,张家口北部最少;四季中春旱最重,夏旱最轻,除夏旱为东北低、西南高外,其他时段均为北低南高的特点;近20年中有16年出现重、特旱覆盖率为100%,夏季出现大范围重、特旱的年份最多、冬季最少;秋季大范围干旱增长趋势较其他季节明显。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年楚河1961年至2000年的径流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青藏高原河流年楚河1961年-2000年天然径流量资料,选用Mann-Kendal分析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年楚河径流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年楚河流域径流量年际变化相对平稳,年内分配极不均衡,丰水季节与枯水季节径流量相差悬殊,6月-9月径流量占全年65%,最大月径流量占全年24.56%;在1961年-2000年中,年楚河径流量呈现显著增加趋势,在1985年左右径流量发生突变性增加;日喀则和江孜两站5~8年左右时间尺度的周期震荡最显著,其次10~15年左右时间尺度的周期震荡也较为显著,两站径流量变化的主周期分别为5年和7年,次周期分别为13年和12年。年楚河流域气温升高引起冰川融水增加可能是年楚河径流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具体尚有待于进一步分析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