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为在课堂上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就一定要“活”,课堂上学生要“心”动,更要“行”动。在执教《平行四边行面积的计算》时,我是这样做的:一、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使教学内容“活”起来教科书中的例题,是提供给学生学习的材料,也是教师施教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动起来。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倡导“活”教“活”学,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让学生学习语文。一、用新理念,让学生思维“活”起来小学生思想范围比较狭窄,思维具有单一性,学习的方式、方法也比较单调,因此,教师在授课和组织活动时,要改掉过去那种堂堂一个调儿、节节一个样儿的陈旧落后的的教学方法,以新…  相似文献   

3.
学校为了强化高中基础年级课外阅读,特意给语文教师安排每周一节“课外阅读课”。语文教师对这节课的安排往往有三种方式:一是带着学生到阅览室里读指定书目,如沈从文的《边城》、郭沫若的《女神》等;二是让学生在教室里读自己购置的书籍如鲁迅的《呐喊》、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等;三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曹雪芹的《红楼梦》、巴金的《家》、钱钟书的《围城》等,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有研究成果汇报课。在“课外阅读课”上,教师各显神通。  相似文献   

4.
《课程教学研究》2019,(6):95-95
教育部正式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重新确认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地位,这无疑是一件好事。要将这件好事办好,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不要把综合实践活动课当成综合知识普及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本质是实践与活动,因此,这门课就不能仅仅止于书本知识的学习,还要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接触社会、亲近自然。  相似文献   

5.
过去在上《勾股定理》的第一课时,我总会发愁。原因是教学内容繁难,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的学习方式单调。整课堂是教师讲,学生听,缺少互动,是一节典型的“授受”课。有的专家也这样认为:我们的教师无法在课堂上让学生发现勾股定理,也无法让学生想出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因此只能是教师讲,学生听。2006年看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中的《勾股定理》  相似文献   

6.
大同十一中的张宏老师在《窗》(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的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中,构建了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浸润着人文精神,真正体现了课改的新理念。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要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共振,最根本的一条是教师要热爱学生。一上课,张宏老师就面带微笑谦和诚恳地和学生交心;学生的眼神中分明流露着对张老师的认同。在“导课”引发学生阅读期待、激发其学习兴趣时,张老师引用迪卡尔的“我思故我在”,让学生认真阅读、积极思考、热烈发言。他说:“用你的声音证明你的存在——我言故我在。”然后用钱钟书的话——“春天是可以在窗子…  相似文献   

7.
《羚羊木雕》是一篇传统篇目。教学实施过程中,为落实大纲要求,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参与,使这堂课充满了理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该课既定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8.
一堂好课,就学生来说,应是听得专心,思考得认真,活动得积极。教师最难过的事情,莫过于讲课时有些学生恹恹欲睡。怎样让课堂“活”起来,《小学青年教师》在焦作举办的专家报告会上,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孙建峰作的《最大的麦穗》一课给了我们很好的示范。一、建立“平等互尊”的师生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即教师要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积极的学习探究:通过有价值的提问.启发学生思考、讨论领悟新知;通过指导多种训练,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调控,让课堂“活”起来.使学生动起来。要真正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10.
一、课前精研课文,找准突破点 真正行之有效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应该是经过精心筹备的既定教学内容。教师课前关键是要精研课文,找准突破点。我在课前设计《出师表》一文的创造性思维训练时,将辩证思考诸葛亮的忠诚拟定为“多元化思考的突破点”,启发学生思考“诸葛亮硬扶阿斗的做法是否合适”。同样,在设计《陋室铭》一文时,我将思考“安贫”与“乐道”的内在联系拟定为“多元化思考的突破点”,启发学生思考二者是否根本对立。通常情况下,价值可观的“可突破点”往往以隐性的居多,这就需要教师在训练前精研课文,以敏锐的眼光和缜密的思维寻找、遴选。  相似文献   

11.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改变以前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对于每一堂课都要精心设计,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下面是我对《遗传的物质基础》这节课的教学设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1教学设计思想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种子的结构”这节课应该以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来实施,才能很好地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本节课希望能够突破传统,进行创新。“种子的结构”这节课其实是一节传统的以讲授法为主的课,这么多年来就只有两种教学模式:一种是教师先讲清楚种子的基本结构,然后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另一种是教师边讲解学生边实验,通过讲授法和实验法来完成这节课的教学。这两种教学模式其实都是以教师为主导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没有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在设计这节课时我摒弃了传统的教学设计思路,提出…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数学课堂中要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让每个学生有机会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14.
<正>要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就要彻底摒弃教师机械训练,学生被动学习,让学生在新教材的实验中,在课堂中获得更多的自由空间使他们有更多的表现机会。浙江省上虞市阳光学校的郑百苗老师,她所设计并施教的《鸬鹚》一课  相似文献   

15.
李平 《新课程研究》2009,(11):167-168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探索新知时,课前要精心设计,课中要细心引导,用心组织,课后应静心反思,力争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实现“动”有所获,“动”有所思,“动”有所悟,从而提升探索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范学贤 《考试周刊》2011,(7):160-161
新课标强调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方式之一,在《探究自由落体运动》一课中,物理教师要让学生知道逻辑思维、控制变量、记录运动过程一些探究学习的科学方法,从而进行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17.
张凝翔 《小学生》2010,(2):40-40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把语文这一门课同大干世界的方方面面联系起来,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引入语文课堂,近而再把学生拉到大干世界中去学习、理解并且真正地运用语文,从而真正做到让学生“读”进书去,“学”出书来。而这样的理念就要求教师要有全新的视野,创造性地使用课文这个例子,用好例子,用足例子,用活例子。在“活”上主要体现在这几点:  相似文献   

18.
李茜 《陕西教育》2008,(7):58-58
一、让学生充分活动 新的《语文课程标;隹》与旧的《语文教学大纲》最大的区别之一就在于《课标》强调“由学科知识本位走向学生发展本位”,进而提出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体验,让学生掌握接受、探究、质疑、模仿、讨论、体验等各种学习方式,使语文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的理论。就教学评价而言,新《课标》非常重视学生发展的过程评价,而不是强调学生的学习结果。  相似文献   

19.
新大纲指出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指导他们掌握基本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并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 ,逐步提高自学能力。”新大纲强调了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自读自悟 ,教师则是学生的导航人。我在教学《峨眉道上》时采用“让学生参与板书设计”的教学方法 ,体现了大纲的精神。具体是这样设计的 :一、边读边思 ,拟定板书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像《峨眉道上》这样的文章 ,它的故事情节比较简单 ,但寓意较为深刻 ,只有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读 ,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 ,…  相似文献   

20.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提醒语文教师耍注意的问题。教师要动脑筋、想办法,让学生在语文课这个天地里自由自在地活动起来,不但要“心动”,还要“会动”,并最终落实于“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