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传播"一直"构连"在文化研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这种"构连"既体现为"传播"在文化研究生成语境中的结构性影响,也反映在文化研究不同阶段代表人物的研究主题和研究方式中。通过运用人物图片式扫描的方法,经过对"传播"与文化研究学术渊源、文化研究经典阶段以及后续发展阶段"构连"方式的详细分析,实现对"传播"在文化研究发生发展史中历史地位的考察。  相似文献   

2.
传媒相关领域的研究与人类学的结合恰逢其时.两者在学科方法论、研究范畴等方面的表现和而不同.殊途同归的"本土契合性"、"直觉的合拍"、"用文化持有者的内部眼界"、"在地化研究"、"地方性"等概念,是媒体人类学和传媒研究在具体的研究进程上的一种探寻和思考.基于对两者的比较进而引申,旨在强调微观研究领域需重视"本土契合性".  相似文献   

3.
在古代文论及美学研究中,"历史还原"与"现代阐释"属于应当重视的原则或方法,"理论创新"则是目的.在研究中要做好沿波讨源的"历史还原"工作,同时也要加强"现代阐释"意识,通过多渠道研究,努力在"中西融通"、"古今交会"中,实现"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4.
科技论文引言部分的人称口气及其表达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贺琦  秦娟  张云扬 《编辑学报》2002,14(3):193-194
在陈述研究背景、研究理论依据时,如果不用引自参考文献中的作者姓名、不用泛指他人如"已有作者"等词语做主语、定语、状语成分,引言部分是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即口气)来写作的.在简要陈述研究目的、研究方案时,在汉语、英语科技论文中均可用"我们"作主语来表达第一人称的口气;在较多的汉语科技论文中,常常用"作者"或合理人格化的词语"本研究"、"本工作"、"本实验"等作主语来表达第一人称写作口气.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图书馆研究中,往往使用"职业道德"概念,很少使用"职业伦理"概念.但是,近年来,"职业伦理"概念开始出现在图书馆研究中.为了规范图书馆研究,促进图书馆职业的发展,建议使用"职业伦理"概念.最后,文章从四个方面论证了应该用"职业伦理"概念代替"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9,(1):60-70
在传播学的话语版图中,媒介效果研究无疑是最耀眼的坐标。作为传播学研究主流范式的经验学派与批评学派在媒介效果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诸如"皮下注射模式""第三人称假说""媒介文化",等等。但在媒介效果研究的本质归属上,两大学派的观点却发生了较大分歧:经验学派认为批判学派的效果研究只不过是借用了现象学、符号学、结构主义等其他研究范式的一些新名词,其研究成果缺乏形成"理论"的社会基础/实证调查;而批判学派认为经验学派过于推崇实证/量化研究,所谓的"研究结论"充其量只能归属于"假说"的范畴,难以建立具有普适价值的理论范式。由此,媒介效果研究到底是"假说"还是"理论"成为了一个亟待深入研讨的学术问题。本文尝试在借鉴哲学、社会学有关"假说"和"理论"界定的基础上,结合传播学现状探讨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这两大主流范式的媒介效果研究的归属问题以及二者的"可能性融合"趋势,以期为媒介效果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一种基础的、本质的话语范畴。  相似文献   

7.
借鉴美国专门图书馆界新近倡导的"实证式研究"理念,探讨了图书馆在创建学习型组织中如何处理研究与实践的关系,包括:如何认识研究活动在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角色和功能,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研究,如何开展"实证式"研究,并结合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实践状况,以"工作日志"的建立和管理为例探讨了如何在学习型组织中开展创新性思考和实践。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21,(6):21-28
"建设"一词是反映共产党执政历程的核心词汇,研究其在执政时期的意义变迁,对于探讨中国共产党角色转型、丰富当下的执政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1949-2020年《人民日报》"七一"社论为分析对象,融合批评隐喻分析和观念史的研究方法,探讨了建国以来"建设"意义的变迁。研究发现"建设"最常用的四大隐喻是战争、建筑、进程和有机体隐喻。"建设"的"建筑隐喻"意义在改革开放后得以凸显。共产党在转型后的工作重点在于全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解决国家建设过程中的实质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自上世纪末起,我国档案界对"档案文化"的研究便逐渐兴起,并保持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对这20多年的研究情况,很有必要进行一个理性的回顾,分析一下"档案文化"研究是否能够适应档案事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思考一下如何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使我们对"档案文化"在思想认识、理论建树、建设成果等诸多方面都能出现一个新的飞跃。一、"档案文化"研究的现状调研为了对"档案文化"的研究现状有一个概况式的了解,笔者以"档  相似文献   

10.
西北"花儿"在没有任何大众传媒介入的状态下,从"花儿"的中心区到"花儿"的传唱区,跨越几千公里,传唱于八个少数民族地区。国内对西北"花儿"的研究由来已久,但对于西北"花儿"的传播学角度研究尚是空白。本文依据美国学者拉斯韦尔提出五个w模式的经验功能主义学派经验研究理论,研究西北"花儿"的传播特点,并分析其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11.
"媒介与怀旧"研究是跨学科的交叉领域,研究分布在传媒研究、记忆研究和文化研究等多个领域.本文将媒介与怀旧研究置于更为广泛的媒介记忆研究范畴中,在梳理现有理论取向和局限的基础上,追溯"怀旧"概念的起源、情感表征和社会再生产过程,以不同"媒介"实践的类型为划分依据,将媒介与怀旧研究分为作为中介化的媒介怀旧生产、物质性的媒介...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制度国内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小燕 《图书馆》2011,(1):81-84
从论文"时间分布"、"期刊分布"、"作者分布"、"合著率"、"核心作者"、"主题"等角度对国内图书馆制度研究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在剖析我国图书馆制度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图书馆制度研究存在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质性研究 关于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学术界素有"量的研究"(quantitative research)和"质的研究"(quaitae research)之分,"量的研究"从特定假设出发将社会现象量化,计算出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由此得出"科学的"、"客观的"的研究成果;而"质的研究"强调研究者深入到社会现象之中,通过亲身体验了解研究对象的思维方式,在收集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建立"情境化的"、"主体间性的(intersujective)"的意义解释.  相似文献   

14.
《凤凰文库》是凤凰传媒内容生产的标志性产品、凤凰传媒社科人文图书最重要的出版平台。从2007年文库启动以来,围绕"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学前沿"、"纯粹哲学"、"宗教研究"、"人文与社会"、"海外中国研究"、"历史研究"等七个系列,相关出版单位完成了253种图书的出版任务,每个品种首印5000册,销售情况良好,部分品种已陆续加印,尚有107种待出版的选题,在国内学术界、理论界、思想界和出版界产生了较大较好的影响。为了在新时期使文库出版持续稳定发展,凤凰传媒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十二五"凤凰文库  相似文献   

15.
有关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体系、学科性质等基础理论研究领域的研究,尤其是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问题,多年来一直是图书馆学的研究热点,然而对它们的抽象概念和抽象方法研究上却有着过度抽象的倾向。因此适度"去抽象概念"研究很有必要,适度"去抽象方法"的研究也很有必要。在研究中要兼顾"抽象原则"的具体性和实践性,这是对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抽象概念和抽象方法,进行适度"去抽象化"研究的一个必要的参考点。  相似文献   

16.
2000-2011十年间是范长江研究高潮迭起,极具研究价值的历史阶段,"CNKI"则是其较为典型的研究截面。新世纪初,范长江研究在"史实记述"、"报道内容""、新闻思想""、历史评价"、"技巧与特色"和"争鸣"等方面有了诸多探索,尤其是争鸣的高涨有利于研究的推陈出新。但是,范长江作为一种跨越历史的新闻现象,其研究有流于固化的趋向。突破束缚,深入本质,当是范长江研究的要义所在。  相似文献   

17.
在"大视频时代","视像化"传播处于绝对的霸权"中心"地位,但与此同时Clubhouse在全球的火爆使社交传播呈现"听觉转向"的趋势。"语音社交媒介"的历史性"回溯"正潜移默化地打破"视像化"传播的"中心"地位,在感官平衡方面做出创新性发展。本研究以Clubhouse为例,研究其特质,同时探究语音社交媒介的价值。研究发现,语音社交是人类的潜在需求,满足了个人社交的现实需要,它的兴起实现了群体间交往模式类型化的欲求,并在一定程度上催生"公共人"的复苏。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厘清库恩反思科学的两个重要概念——科学共同体和范式,并将这种"库恩式"的思考引入传播研究领域,对该领域的"学术共同体"和范式进行考察和分析。由于长期以来传播研究领域主要存在着两个分立的"亚学术"传统——人际传播研究和大众传播研究,且多种流派(学派)共存于传播研究领域,因此整个传播研究领域不存在一个相对统一的"学术共同体"及其共同范式。尽管如此,在大众传播研究的"亚学术"分支里却孕育出了一种以效果研究为重心的"主导范式"。  相似文献   

19.
金萍华 《新闻大学》2013,(6):123-130
本研究在梳理社交媒体中政治话语争斗背景的基础上,基于"污名"理论提出"互为污名者"概念并进一步提出研究假设:社交媒体中政治话语争斗中的"污名"是"政治认同"的重要意义来源,"污名"不会如某些传统污名研究所指出的导致"认同危机","污名"促进"政治认同"的形成。本研究采用"污名"研究的"互动"方法论范式分析孔庆东三次"粗骂"事件,得出"孔庆东采用互为污名化方式以呈现自身政治认同"之结论,此结论证成研究假设。本研究认为,以语言暴力获取的话语权力无以证成政治认同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图书馆自由与图书馆权利"、"信息公平与图书馆制度研究"、"图书馆立法与法治环境研究"、"图书馆人文与图书馆精神研究"和"总分馆与图书馆服务体系"五大主题领域研究态势的研究与揭示,全面展现了新世纪以来我国现代图书馆基本理念重建的历程。研究表明,进入新世纪后,在我国现代图书馆基本理念重建的过程中,学术界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转向了公共图书馆研究领域和当今国际图书馆界公认的普遍价值观念,共同完成了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史上最为重要的一次理论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