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祝福》中,鲁迅先生为了塑造祥林嫂这一封建社会里受压迫被剥削的下层劳动妇女的形象,曾三次对祥林嫂的肖像进行了集中描写,其中第二次和第三次描写都对其衣着有所交代,看似简单,却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2.
郭永珍 《现代语文》2009,(10):57-57
祥林嫂是鲁迅小说《祝福》中的一个经典形象。作者通过情节的构思和环境的构造,塑造了一个受封建礼教迫害的妇女的形象。对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把握,我们可以从文中几次对祥林嫂神态的描写入手。  相似文献   

3.
彭英 《教学随笔》2013,(20):121
鲁迅在小说《祝福》中把对祥林嫂眼睛的描写作为重点,通过对祥林嫂悲剧人生中几个重要转折时期眼神变化的描写,用了类似电影中的特写镜头,突出了祥林嫂温顺的性格特征和善良的本性,生活的不幸对祥林嫂精神的打击,以及祥林嫂对不幸命运的挣扎,形象地揭示了祥林嫂在"政权、族权、夫权、神权"等传统桎梏的束缚下,逐渐被逼到绝境的过程,蕴含着丰富的意蕴。  相似文献   

4.
《祝福》成功地塑造了“祥林嫂”这样一个集好女人、穷女人、苦女人于一身的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虽然祥林嫂具有传统女性的种种优点,但却受到神权、族权、夫权的多重绞杀,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鲁迅通过这一形象,提出了劳动妇女出路的严肃命题。尽管鲁迅对此并未正面回答,而是从反面给人以警示:正确的妇女解放运动是劳动妇女的根本出路。这是《祝福》作为文学遗产的现实意义和永恒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5.
谈祥林嫂     
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用“吃人”二字深刻地概括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放的本质;他的另一篇著名小说《祝福》,则用具体的形象反映了在封建制度下,农村劳动妇女祥林嫂被封建礼教所“吃”掉的活生生的现实。《狂人日记》提出了“救救孩子”的口号;《祝福》发出了救救祥林嫂的呼喊。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完全是一个被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摧残致死的妇女形象,她在遭受封建社会各种势力的迫害时,表现得十分愚昧和麻木。读了《狂人日记》,再去读《祝福》,就会发现这两篇小说的创作意  相似文献   

6.
裴秀丹 《考试周刊》2010,(55):27-28
祥林嫂是鲁迅的《祝福》中的女性形象,其形象的典型意义揭示了封建制度对劳动妇女的经济枷锁和精神摧残.“暴露了封建礼教和家族制度的害”。我从以下几方面对祥林嫂的形象作评说。  相似文献   

7.
祥林嫂是鲁迅小说《祝福》着力刻画的人物。历来教参分析祥林嫂的形象注重眼睛。如果从色彩描写的角度对这一形象进行分析,也不失是一种良好之法。 鲁迅在《祝福》中,曾先后三次描写了祥林嫂的色彩。 她第一次来到鲁镇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第二次又在鲁镇出现时,“她仍然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  相似文献   

8.
《祝福》是鲁迅的代表作品之一。在这篇小说中,鲁迅塑造了祥林嫂这样一位20世纪初生活在中国乡镇社会底层的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小说对这一人物的塑造是极其成功的,也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典范之一,这一人物形象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她已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宝库中的一个艺术典型。读这篇小说,仿佛置身于这里描写的环境之中,自己似乎凭着所见所闻所感,成了祥林嫂悲惨  相似文献   

9.
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处于社会最低层,被压迫、被侮辱的农村劳动妇女——祥林嫂的形象。借助这个形象作者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深刻揭露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提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了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祝福》是鲁迅的代表作品之一.在这篇小说中,鲁迅塑造了祥林嫂这样一位20世纪初生活在中国乡镇社会底层的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小说对这一人物的塑造是极其成功的.也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典范之一,这一人物形象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她已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宝库中的一个艺术典型.读这篇小说,仿佛置身于这里描写的环境之中,自己似乎凭着所见所闻所感,成了祥林嫂悲惨遭遇的见证人,从而唤起了如同小说中的"我",对祥林嫂命运遭遇的无限同情和对封建社会制度的深恶痛绝.  相似文献   

11.
白雪 《学语文》2004,(11):1-4
鲁迅先生在小说《祝福》中,巧妙地把祥林嫂性格的几次重大变化,集中在“祝福”这个特定环境里;并通过人物的肖像描写,尤其是眼睛的刻画,揭示了祥林嫂的悲惨 命运及其社会根源。细读《祝福》,不难发现,小说冠以“祝福”这个标题,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先生用饱蘸血与泪的笔真实地再现了封建礼教桎梏下的悲惨女性世界,塑造了旧中国的妇女形象,祥林嫂(《祝福》)、子君(《伤逝》)、单四嫂子(《明天》)、爱姑(《离婚》)……,无不倾注了鲁迅先生对女性命运的深层思考,而《离婚》一文围绕着爱姑的离婚风波折射出作者一以贯之的民族国家之思。  相似文献   

13.
(一)“自觉反抗”之类论调有多少?小说《祝福》是鲁迅传世名作,祥林嫂是世界“文学画廊”中一个鲜明生动、永存不朽的艺术形象。祥林嫂是怎样一个典型呢?不少《祝福》研究者认为,祥林嫂是自觉清醒的反抗者,她是劳动妇女“抗击和搏斗”“封建制度”的典型。例如林非在《鲁迅小说  相似文献   

14.
鲁迅在《祝福》中三次描写到了祥林嫂的外貌形态,这三次外貌描写暗含了事情发展的三个时间节点,同时也代表了祥林嫂三种不同的生存状态。本文就将从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写入手进行人物形象再解读,从人生状态、劳动能力和精神状况等方面分析其貌相背后的"生死存亡"。  相似文献   

15.
在古代,最不幸的是妇女,凡是女人做的都是错的,全世界都给予咒骂。--鲁迅鲁迅的《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祝福》中祥林嫂的被奴役感、屈辱感和依附感就是妇女命运的历史积淀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产物,可见中国历史上对妇女的歧视渊源深重。祥林嫂深受族权、神权、政权、夫权四大绳索的束缚,是旧中国封建制度残害的典型,她比牛马的命运更为不幸。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在小说《祝福》中塑造了祥林嫂这个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她的一生是惨遭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摧残的一生。传统分析一直认为,祥林嫂死于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这固然不错,但笔者以为,如果要全面认识其悲剧的原因,仅此一点,是远远不够的。  相似文献   

17.
(一)“自觉反抗”之类论调有多少? 小说《祝福》是鲁迅传世名作,祥林嫂是世界“文学画廊”中一个鲜明生动、永存不朽的艺术形象。祥林嫂是怎样一个典型呢?不少《祝福》研究者认为。祥林嫂是自觉清醒的反抗者.她是劳动妇女“抗击和搏斗”“封建制度”的典型。例如林非在《鲁迅小说论稿中》写道:“祥林嫂以自己全部的精神力量,默默地抗击着封建制度对她的摧残。  相似文献   

18.
张振朝 《现代语文》2010,(2):134-135
鲁迅的《祝福》是选入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之一,由于鲁迅的深刻描绘,使得祥林嫂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形象,祥林嫂的悲剧故事引起了诸多读者的同情怜悯,然而在平常的阅读中,我们往往只是注意到封建礼教对祥林嫂的戕害,  相似文献   

19.
夏四奶奶与祥林嫂是鲁迅笔下两个下层劳动妇女的形象。一个是《药》中次要人物,一个是《祝福》中的中心人物。小说中两人生活的社会背景也不一样,一个生活在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一个在辛亥革命以后。但仔细分析,便可发现这两个人物有许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20.
鲁迅的小说《祝福》写了一个苦命的女人祥林嫂 ,她四十岁上下便在祝福的鞭炮声中 ,在灵魂与地狱的有无的质问与怀疑中走向天国抑或地狱。 2 0世纪的中国 ,鲁迅及鲁迅作品研究是“显学” ,面对那么多研究文字 ,关于《祝福》与祥林嫂的内容也几乎多得让人没话可说 ,但重新解读 ,或许还会有些新东西吧。是谁害死了祥林嫂 ?以前的教材认为祥林嫂是被压迫、被侮辱的劳动妇女的典型。她深受封建政权、族权、神权和夫权的压迫 ,成为封建礼教、鬼神迷信和宗法制度吞噬的牺牲品。诚然不错。问题是在提倡与呼唤走近鲁迅的今天 ,我们怎样看待鲁迅和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