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星期六上午,四岁的儿子把玩具弄得满地都是,我气得真想把他狠狠地揍一顿。可转念一想,揍他并不能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我就说:“寅寅,假如你是个好孩子,你就应该主动地把玩具收拾好。”他选择了做好孩子,自己把玩具全部码放到玩具箱中去了。下午,我带他去超市买东西。儿子走到玩具柜前就不肯再动一步了。我一看便知他准是又看中了哪个玩具。我“先发制人”说:“寅寅是个好孩子,好孩子是不会随便要大人买玩具的。”“假如你不是个坏妈妈,你就应该主动地给我买个‘奥特曼’。”儿子说。“山”有几种写法?儿子在念幼儿园,老师教他识写了汉字:“…  相似文献   

2.
沙晓付 《贵州教育》2010,(10):21-22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孩子的母亲因孩子把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成新鲜的玩具给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不料,这位老师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这位母亲不解其意,这位老师给她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从小就有动手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有个母亲,因为孩子把她刚买回家的一块名表当做新鲜玩具给摆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他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陶行知。不料陶先生却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就这么被你‘枪毙’了。"这个母亲不解其意。陶先生给她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一种  相似文献   

4.
儿子三岁半,能说会道,活泼可爱,唯一不足的是时不时地会冒点“傻气”。有一天,他将一辆价值80多元的高级玩具轿车与比他大的孩子换了一支价格不足5元钱的玩具手枪,而且把手枪当宝贝一样,无论你怎么说,他都不肯把玩具轿车换回来。一气之下,我狠狠揍了他两下。丈夫回来弄清原委后,十分不悦,说:“孩子这么小,怎么能这样训斥他。这样会伤害他的自尊心的。孩子懂事总得有个过程,何必过早给他灌输这些成人的东西,不要让孩子提前长大。”  相似文献   

5.
《中华家教》2011,(7):33
有位母亲,因为孩子把她刚刚买来的一块金表当成玩具拆卸摆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老师。老师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枪毙了。"接着这位老师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表现,您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从小有动手的机会。""那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6.
一个孩子的母亲,因孩子把她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成新鲜玩具给摆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  相似文献   

7.
一次,孩子玩好了玩具一点没有要整理玩具的意思,我原想说“你不要乱丢玩具,把它整理好”,但话到嘴边突然灵机一动改了口:“我们一起来把玩具整理好。”孩子听了感到很奇怪,看看我。这时,我平静地说:“玩具理整齐了多好看啊,下次玩就不用东找西找了,大家都会夸宝宝爱整洁。”这时孩子用询问的目光看着我说:“我们一起来。”我微笑着点点头。于是两人一起理,很快就把玩具理好了。我抓住时机,又和孩子一起分析玩具玩好后是整理好还是不整理好,让他懂得整理玩具的好处。后来,每逢玩玩具结束,我总是主动说:“我们一起把玩具整理好。”孩子也跟着我说,几次下来,孩子养成了收拾玩具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8.
事例——放学了,家长都来接自己的孩子。明明的爸爸一进教室,小朋友就把他团团围住,并七嘴八舌地告起状来:“明明今天打我了”,“明明今天把我推倒在地上”,“明明把我的玩具扔破了”,爸爸一把拉过明明……父母不当的话——“你怎么又打小朋友,这么不听话!你看,这么多小朋友告状,看爸爸回去怎么揍你,把你关到小房间去!”《纲要》链接——儿童攻击性行为是由于同伴交往方式不当而产生的。社会目标领域指出,要帮助幼儿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各种形式的同伴交往,有助于幼儿民主、平等、公正、协商等社会品质的发展。老师…  相似文献   

9.
经典智慧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故事:有个母亲,因孩子把她刚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成新鲜玩具拆卸摆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老师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  相似文献   

10.
从前,一个孩子在街头和小朋友打架打败了,他哭着回家告诉爸爸。爸爸听了之后不仅没有安慰他,反而狠狠揍了儿子一顿,爸爸揍他的理由,说出来令人惊讶:我们家容不得失败者,下次打架一定要把对方打败,如果再哭着回来,你就不是我的儿子!在这样的家教下,这个出身贫寒的孩子长大了。他  相似文献   

11.
王松梅 《山东教育》2002,(27):61-61
孩子从家庭走向幼儿园,是他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在幼儿园里,孩子在和其他小朋友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摩擦、矛盾,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对此,家长要理智地对待,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矛盾。事实上,许多孩子能够自行解决他们之间出现的矛盾。如,你的孩子玩的一种汽车玩具,别的孩子也想玩,他不给,这时,那个小朋友可能会因得不到玩具而难过得哭,嘴里还会不停地说:“你不给我玩,我要走了,不跟你玩了。”这时,你的孩子会慢慢地说:“你不要走,我给你玩还不行吗?”这样,矛盾也就很顺利地解决了。然而,在孩子的交际世界里,孩…  相似文献   

12.
常常有这样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做了错事后,会咬牙切齿地说:“这一次饶过你,下一次再这样,我非揍死你不可!”而等到孩子再次犯了错误后,家长还是那一套。一而再,再而三,孩子看出了家长的弱点,不但改不了错误,反而变本加厉。我的一个外甥就是这样,他上初一的时候就迷上了游戏机,以至于不思学习,经常旷课,偷拿家里的钱,甚至哄骗父母,以学校收费为名,把要到的钱拿去玩游戏机。父母对他毫无办法。在一次交谈中,我问他:“你最初是怎样迷上游戏机的?”他向我作了“坦白交待”:“开始我并不敢去玩,恐怕被爸妈知道。后来试着玩…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故事:有个孩子的母亲,因孩子把她刚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成新鲜玩具拆卸摆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老师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枪毙了。”接着,这位老师进一步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表现,您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从小有动手机会。”“那我现在该怎么办呢?”这位母亲听了老师的话,觉得很有道理,再仔细想想自己的行为,感到有些后悔。“补救的办法还是有的。”老师接着说道:“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钟表铺,让孩子站在一旁看修…  相似文献   

14.
“他有小红花,为什么我就没有呢?我也要……”“他在比赛里赢了我,其实,我也玩得很好的,为什么我就会输呢?我也要赢……”“她今天的衣服好漂亮,一朵一朵粉粉的花,我也要穿……”你的孩子是否也会常常这样哭着对你说:“亮亮的新玩具很漂亮,我也要。大家为了玩亮亮的新玩具,都对他可好了。我也要大家对我一样好,我也要新玩具!”接下来,你的孩子可能会对亮亮不太搭理,总是有意无意地躲着他。但如果你给孩子买了新玩具,他就会对亮亮又友好起来。所以,孩子针对的并不是亮亮这个人,而是嫉妒他的新玩具。是的,孩子也会嫉妒!别人有小红花他没有,别…  相似文献   

15.
面对孩子的过激行为,该不该用激将法 “教育诊断”栏目:您好。我是一名大班的教研员,最近一次替班的经历给了我很大的感触。 那天早晨,因大三班的王老师请病假,我暂时去替班。孩子们都在活动区安静地玩着游戏,一个叫政政的男孩突然跑到我身边,用力地推了我一下,说要“离家出走”,边说边往外跑。我一下慌了,仔细想想,我从进教室后还没有和他交流过,怎么可能“惹”着他呢?见他马上就要推门出去,我来不及细想,紧追两步想把他拦下,但经验告诉我不能追,这只能助长他的“嚣张”气焰。于是我停下脚步说道:“好啊,你走吧,外面正有个抓小孩的大坏蛋等着你呢!以后你就再也见不到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了。”这两句激将的话还真管用,政政站在那儿有些犹豫。我趁机走近他询问原因。他气愤地说:“康康抢我的玩具。”听了他的话我心里暗暗好笑,都大班的孩子了,还遇到一点问题就又哭又闹的。想归想,我还是和他一起把问题解决了。玩具要回来了,这时他反而很大方地把玩具让给了康康。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半个世纪以前:有个母亲,因孩子把她刚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成新鲜玩具拆卸摆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老师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枪毙了。”接着,这位老师进一步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表现,您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从小有动手机会。”“那我现在该怎么办呢?”这位母亲听了老师的话,觉得很有道理。  相似文献   

17.
一次,游戏结束后,我照例催促孩子:“快点,把玩具整理好。”这时,我发现双胞胎兄弟丁丁和豆豆没有整理玩具,而是躲在一边嘻嘻哈哈地嘀咕着什么。我生气地走过去:“你们在说什么?”面对我突如其来的问话,胆小的丁丁如实地交代了:“豆豆叫我跟他一起骂你。”“骂我什么?”“老师是条大懒虫!”“大懒虫?”我转身看豆豆,这个调皮小子全然不理我的生气,眼珠转了转,理直气壮地说:“王老师,你平时说我们不整理玩具,是条小懒虫,而你也不整理玩具,你难道不是大懒虫吗?”我猛地醒悟过来。对呀,平时我把整理玩具看成是孩子们的事…  相似文献   

18.
成人在着意培养孩子宽厚大方这种品质时,教育的方法应该慎重。既不能生硬地强迫孩子拿出心爱的东西与别的孩子分享;又不能脱离其认知水平空洞地说教;更不能因为孩子不愿与别人分享玩具而打骂孩子或没收玩具,那只能激起孩子对别人的憎恨。要达到教育的目的,最好的方法是启发和引导。一、用商量的口吻解决孩子间因抢玩具或其他物品而发生的争执。妮莎因吉森没有借给她玩具就打吉森。母亲问妮莎:“你认为打了吉森他就会把玩具借给你吗?”妮莎回答:“不。”母亲又说:“吉森玩好后你再向他借,他肯定会借给你的。吉森,你愿意得到一声谢谢吗?”吉森爽快地点点头:“当  相似文献   

19.
日常生活中,孩子容易无止境地要这买那,面对他的“贪得无厌”,你是否经常束手无策?其实孩子的世界很简单,关键在于如何引导。来一点小仪式当孩子有了一个新玩具后,你可以安排一个小小的拆礼物仪式:让孩子把玩具给爷爷看,爷爷再传给其他的家人。当孩子看着大人们把玩着他的玩具,作出各种赞赏的评价,心里的珍惜程度会更强烈。列一张“愿望清单”“妈妈,我要……”孩子的要求通常非常直接,你可以这样从容应对:“先把你要的东西画在你的‘愿望清单’上。”有了这个“缓冲”时间,孩子的愿望就不那么急切了。你还可以教他看货架上的标价,告诉他怎…  相似文献   

20.
男孩和树     
很久以前,有一棵高大的苹果树。一个小男孩每天喜欢来到这里,在大树周围玩耍。他爬上树顶采摘苹果,在树荫下打瞌睡……他爱这棵树,树也愿意和他玩。时间一天天地过去,孩子一天天地长大;他不再来树旁游玩。有一天,孩子来了,神色黯淡。“我们来一起玩吧。”树对男孩说。“我已不是一个小孩儿了,不再需要在你身边玩耍,”孩子回答说,“我现在要的是玩具,要的是买玩具的钱。”“真对不起,我没有钱,但你可以摘走我身上所有的果子,把它们变卖成钱,这样,你就有钱买玩具了。”男孩高兴万分,他采下树上的全部果子,兴高采烈地走了。从此,孩子再也没有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