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师生互动"已成为研究课堂教学过程的热点话题。而要真正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每位教师必须深刻地理解其内涵和意义,准确地把握其所具有的一些特点,体会到它的重要性。在课堂中积极主动地创设一些教学情境,从各个方面着手,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成效。本文主要分析了师生互动的特点,提出了四种途径,并结合数学案例进行了简单的说明。  相似文献   

2.
正一、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是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体在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它突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是数学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设计教学目标、选择课程资源、组织教学活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参与研制开发学校课程等方面,必须围绕实施素质教育这个中心,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创造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交往是否有利于学生发展是教学过程能否按照新课程标准来运行的前提和保证。  相似文献   

4.
面对新课程,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要树立新形象,把握新方法,适应新课程,把握新课程,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在新课程下,数学教学过程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它突出对学生刨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是数学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新课程标准认为教材是数学教学过程的重要介质,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依据课程标准,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利用包括教科书、校本资源在内的多样化课程资源,拓展学生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根本的变化,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的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相似文献   

6.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因此,课程不再是“跑道”(即规定好的目标与内容),而是“跑”的过程本身,教学成为师生共同创造过程中的探险。然而,课堂教学按照教案预设亦步亦趋,或一问一答的现象还大量存在,课堂教学未能在精彩的师生互动中得到提升。如何让课堂精彩纷呈,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吴敏 《考试周刊》2014,(37):52-52
<正>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呼唤教育教学改革。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已无法完成新课标的各项任务。新课标强调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学本质是"交往、互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教学过程"的明确要求。那么,如何师生、生生"互动",激活  相似文献   

8.
蒋雪梅 《广西教育》2006,(3B):21-21,26
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进,传统的师生关系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这对构建新师生的关系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在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互相沟通的互动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丰富课程的过程。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新历史条件下,应摒弃传统的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关系,进而构建师生相互合作学习的合作关系。让教师与学生共同交流和探究,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和学习目标。简单地说。就是构建合作关系。实现师生双赢。本文试图从历史教学的角度来探讨这种合作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刘发光 《农村教育》2005,(7):117-118
我们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也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人人平等,共同在教学过程中汲取新知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同时也是教学相长中的学者,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引导和参与,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师生关系的交往带有朋友对话的特点,是双向和交互作用的而不仅仅是单项的信息传递,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一个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站在这次改革的前沿,教师应改变自己的角色,改革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开拓学生视野,使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更加适应社会大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标准下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活的思维的活动,是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良好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充满智力挑战、怡人性情、益人心智、变化气质、滋养人生的精神漫游,只有这样的教学过程,才有益于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在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角色变了,课堂变得更加丰富了,它是师生双方在数学教学概念指引下,以数学教材为中介,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在新课程标准大力实施的今天,有效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就显得尤为重要。整合不是机械地把信息技术强加在课程内容之上,而应考虑课程的具体内容、学生特点和媒体特点,以实现课程的最优化为目的。因此,  相似文献   

13.
万敏 《南昌教育》2007,(8):24-24
一、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是师生相互沟通和交流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是加强师生相互沟通和交流,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因此,数学教学过程不是单向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讨论是情感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方法。教师与学生的讨论、学生与学生的讨论,是学生参与数学教学过程、主动探索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依照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并以积极的心态互相评价、相互反馈、互相激励,这样才能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开展合作学习,从而获得好的教学效果。使客体变为主体,积极地、目的明确地、主动热情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上来,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应成为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  相似文献   

15.
张红 《云南教育》2003,(14):31-32
国家教育部新制定的《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如何做到这一点,我的做法和体会是:  相似文献   

16.
<正>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是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中的生成资源.动态生成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以学生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和想法等为契机,及时调整或改变预设的计划,遵循学生的学习问题展开教学."动态生成"既是教师课堂应变能力和素质的表现,又是对教师教学机智的考验.有生成的课堂就是高效的课堂,  相似文献   

17.
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师只有正确地理解数学教学过程,树立正确的数学教学观念,才能更好地促进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课程标准和《科学》教材以新的教学理念给我们教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当前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是如何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拓展课堂教学空间,使教学内容与学习方法最优化,使教学产生更大的潜能。显然,教学过程不只是课程的实施过程,更应该是课程的创生与开发过程;教师不只是课程的实施者,更应当是课程的创生与开发者。  相似文献   

19.
林琼红 《广西教育》2007,(11A):35-35
实施新课程标准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推进素质教育,已全面铺开,但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说,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师生之间只有灌输,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还普遍存在。我们如何才能让课堂教学“活”起来,让学生充满激情,思维活跃,勇于探索,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呢?下面以小学英语教学为例,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20.
<正>一、背景分析众所周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师生互动在于解决问题,而数学问题是沟通师生互动的载体。这里的问题,就学生的学习内容而言就是学习材料,即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掌握新知、更好地提高数学思维、更好地完善自我价值观而选择与创设的数学学习材料,包括数学课堂提问、数学活动、数学例题和试题。要使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