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谈“受众本位”与“迎合受众”之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新闻改革,受众本位论在我国得到确立。受众本位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是特定历史时期的必然产物。然而,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有些媒体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竟把“受众本位”等同于“迎合受众”,给新闻事业和广大受众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本文主张新闻界应厘清是非,树立理性的受众本位观念。  相似文献   

2.
论知识受众及其合法权益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知识受众”是在以往“读者”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概念。知识受众本位观是图书馆应当弘扬的现代理念。保护知识受众的合法权益 ,是知识受众本位观在实践中的具体落实 ,也是法律精神在知识活动领域的正当切入  相似文献   

3.
2008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对于新闻媒体而言,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就要调整眼光,不断强化“以受众为本”的理念。美国心理学家鲍尔在《固执的受众》一文中指出:“以往的问题是信息如何作用于受众”。而现在的问题是“受众如何使用信息”,这种强调受众在新闻传播中占主导地位的理论就是“受众本位论”。确立“受众本位”,  相似文献   

4.
传媒产业化催生了“受众即消费者或市场”的受众观念,这一观念反映了传媒活动和受众消费行为的某些特点,但在实践中容易导致传媒公共服务使命的泯灭和利润取向的张扬。尤其重要的是,这种观念背离了我国目前急剧转型的历史时期对传媒角色和传播内容的时代要求。本文认为,消费者的受众观念本质上是“受者本位”幌子下的“传者本位”。  相似文献   

5.
贾文凤 《青年记者》2007,(11):44-45
受众本位,就是指大众传播媒介在信息的传播活动中,应以最大限度地维护受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满足爱众获取多方面信息的需要为己任,以提高受众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目标,全心全意为受众服务。而现在娱乐新闻的受众本位,更多的是因为经济时代媒体生存离不开市场,而市场化的主要手段就是招揽受众,取悦受众,于是就有了“冯小刚家庭地址被公开”、“王小丫结婚”、  相似文献   

6.
就新闻媒体“人文关怀”来说,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对人的价值、尊严以及社会公平的鼓吹;二是“受众本位”的回归。所谓“回归”就是按新闻规律,还受众主体位置,尊重受众、了解受众、帮助受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始终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是我们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也是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的最高体现。  相似文献   

7.
面对日趋激烈的媒体竞争,一些业内人士再次提出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究竟是“媒体本位”还是“受众本位”的辩题,做为一种学术观点,也许本文会引发大家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邓晓梅 《新闻导刊》2006,(4):28-28,29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媒体竞争日益激烈,大众传播实践逐步遵循“受众本位”意识.电视新闻报道也一改以“理性主义”剥夺“人文关怀”的巢臼,从自上而下的“推销节目”变为以受众为中心、自下而上“争夺”受众,逐步树立人本意识.“人文关怀”逐渐作为职业内在价值尺度规范着新闻实践.  相似文献   

9.
受众与传播者这两个概念作为传播过程中的两个主体而存在,两者之间是“共生现象”,而不是传者主宰受众。随着“反馈”概念的引入,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提升。因此,对受众的研究也产生了多种多样的理论,旨在强调受众本位的回归,并在传播实践中尊重和保护受众权利。  相似文献   

10.
受众本位VS传播者本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众研究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传播学研究中逐渐兴起的。尽管人们目前对受众本位的提法还有争论,但大多数理论和实际工作者最终还是认为,从功能的单一到功能的多样化;从传播者本位到受众本位;从宣传本位到新闻本位;从仅仅把新闻事业视为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到承认新闻事业的产业性并将市场机制引入传播领域,这是我国大众传播业发展的历史轨迹和趋势。电视业要想获得大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受众研究。  相似文献   

11.
李婷婷 《传媒》2015,(5):71-73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大力倡导并践行“受众本位”理念时,暴露出诸多误区,迎合受众,强化刻板印象;情绪化语言,难以客观引导舆论;跟风模仿,同质化严重为此,传统媒体需努力完善职业规范,提升传统媒体公信力;明确受众定位,走差异化道路;开展多元化经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适应受众多样化的需求,助推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中专业性的加强和公信力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Web3.0时代的到来,使媒体业真正实现了从“媒体本位”向“受众本位”的定位转变,媒体经营的重点从“媒体平台”转移到“关系网络”。在这种巨大的变化中,网络编辑们必须构建符合时代发展及专业要求的能力体系,才能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  相似文献   

13.
通过读者调查得到读者的信息反馈,是新闻传播界长期采用的手法,目的是为了调查新闻传播的社会效果、从而改进工作。传播学引进中国以后,新闻传播成为大众传播的一部分,“读者”的概念扩展成了受众(读者、听众、观众),传播观念也逐渐由“媒介本位”转向“受众本位”,传媒更加重视受众参与新闻活动的权益。在受众调查方面,也开始运用更加科学的现代化方法。 受众调查的做法较多,基本渠道是两条。一条是受众主动反馈渠道,主要通过受众来信、来电、来访,了解和研究受众收受新闻后的反响。另一条渠道是媒体主动“出击”,收集受众意见,方法可以有:电话访谈、个别访问、召开座谈会、实地观察、设立评报员,以及开展全国性、地区性和专题性的抽样调查。在众多的受众调查方法中,读者来信法简单、方便,长期以来在国内外的报刊、广播电视事业中  相似文献   

14.
新闻传播的受众本位,就是“指大众传播媒介在信息的传播活动中,应以最大限度地维护大多数受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满足受众获取多方面信息需要为己任,以提高受众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科学素质为目标”。  相似文献   

15.
沙笑慧 《新闻世界》2011,(11):61-62
接受美学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联邦德国出现的美学思潮,它高度肯定了读者在文艺实践中的重要地位及能动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作者中心论和文本中心论的偏差。新闻传播活动同样经历了由“注射论”到“受众本位”的转变,而受众本位与读者中心有着相似的特点。本文以(《走近科学》为例,浅谈接受美学对于新闻节目制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论新闻的民本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改革的终极目的是全方位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使我们的新闻媒体真正成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这就必须确立新闻的民本位思想。新闻的民本位,是指新闻采编过程中那种以“民”字来衡量和评判新闻价值的思想理念,亦即以民为本的思想理念。这种理念以最大限度地维护新闻受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满足新闻受众获取多方面信息的需要为己任,  相似文献   

17.
近十多年来,媒体的新闻传播理念从传者中心转向受者中心,受众本位思想逐渐确立,转向受者中心,受众本位思想逐渐确立,“三贴近”报道的声音越来越高,的确令人欣慰。但是,也有一些现象值得深思。从总体上看,在维护群众利益、反映老百姓呼声和愿望、揭露社会弊病等问题时,有些媒体  相似文献   

18.
从传者本位向受众本位转化是传媒发展的必然趋势。“传媒若要最大程度占有读者/观众,势必要最大程度上来表达读者,观众的意见,为他们所喜爱。这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交换。读者/观众的购买力,是传媒的真正‘控股者’。”最大限度地表达受众的意见,就要求传媒制定和推行合适的受众策略,而当前我国推行传媒受众策略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八大基本关系。  相似文献   

19.
张景武 《青年记者》2022,(18):85-87
本文详细阐述了海南题材纪录片“缺乏受众本位意识”和“题材类型挖掘不平衡”两方面的选题困境;并从构建全球思维、寻找陌生化选题、深挖现实题材、重视环保题材和成立选题研发中心等角度提出了突破困境的五大对策。  相似文献   

20.
受众本位:引领电视娱乐市场渐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传播理论认为:受众面对大众传媒并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地选择自己所偏爱的和所需要的媒介内容和讯息。①因此,只有当传播者掌握了受众的需求,并针对这种需求,通过恰当的形式和一定步骤来提高受众接受信息的积极性,才能与受众良性互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传播效果。“受众本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