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管理科学理论强调人的社会属性,重视人际关系在管理中的作用。班级人际关系是指在一个班级范围内的人际关系。它主要有学生与学生个体之间的关系、班主任与学生个体之间的关系、班集体与学生  相似文献   

2.
刘镇传 《师道》2000,(1):45-46
班级学生群体心理气氛是指班级内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的交往中形成起来的比较稳定的人际关系及相互适应的心理环境。即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与学生小群体之间的关系,而学生之间的关系又受师生关系的指导和调节。班级气氛是和谐或敌意,  相似文献   

3.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善于调整班级的人际关系则是带好班级、创建班集体的重要前提。本文拟对班集体中人际关系的有关问题作一些初步探索。一、什么是班集体的人际关系中学班集体中的人际关系,是指学生在班内共同的学习、.劳动和游戏中通过交往而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包括本班的师生关系、学生相互之间的关系、学生个人与群体或集体的关系。这三种关系又都以情谊关系(非正式关系)和责任依从关系(正式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说,班主任与学生及学生组织之间的关系,学生干部与一般同学之间的关系,学…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问卷法,对415名中学生的班级环境知觉特点及其与学业自我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中学生班级环境知觉的突出特点是:融洽的人际关系、严整的纪律、浓厚的学习竞争氛围以及中度的学习负担;(2)中学生的班级环境知觉与其学业自我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中学生知觉到的人际关系越好、班级越有秩序、竞争气氛越浓厚、学习负担越轻,其学业自我发展水平亦越高;(3)中学生的班级环境知觉对其学业自我的发展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个人一生的发展不可避免地需要受环境的制约和影响。环境因素多种多样,其中人际关系环境对于个体的发展影响较大。对于学生来说,班级人际关 系对其自身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一、班级中的人际关系简析 班级中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并不像人们所想象 的那样单纯,而是极为微妙和复杂的。学生之间除正 式交往外,多表现为一种非正式的交往关系。学生之 间非正式交往不是等距离进行的,而是相互之间有所 选择的,这种相互选择的结果,便使班级形成了各种 不同性质的非正式小群体。因此,谈班级人际关系不 可忽视非正式小群体的作用与影响。 班…  相似文献   

6.
一、班级社会心理学研究回顾关于班级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有班级组成、班级人际关系、班级规范、班级凝聚力、班级结构、班级目标、班级领导和班级社会气氛等八方面 ,其中研究较多的是班级人际关系、班级社会气氛、班级规范和班级凝聚力。(一 )班级人际关系班级中存在着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 ,其中主要是师生关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1 .师生关系。最早的师生关系研究是利皮特和怀特的关于教师领导作风的分类 ,他们通过实验研究发现 ,教师的领导作风可分为三种类型 :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 ,并论述了各自的特征。我国学者在这方面作了验证性研…  相似文献   

7.
班级是学生成长生活的主要关系体,一个班级的良好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关系、同学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等。本论文主要从我国班级人际关系的现状入手,分析了现实班级人际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创建班级良好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8.
班级是学生成长生活的主要关系体,一个班级的良好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关系、同学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等.本论文从我国班级人际关系的现状入手,分析了现实班级人际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创建班级良好人际关系.创建班级良好关系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师生良好关系的创建;同学问良好关系的创建及教师与家长良好关系的创建.  相似文献   

9.
论班级与学生个体社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学校教育基层单位的班级,是由几十个年龄相仿、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学生组成的一种正式组织.班级这种特殊的组织结构,使其具有了社会体系的全部特征.班级社会体系理论认为,班级一方面要强调个体社会化发展所基于的生理因素——即自身的遗传素质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另一方面,又要强调为每一个学生要认同的共同目标,井将目标转化成个人的需要.所以,班级的社会体系既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并使之充分地发挥,又要积极地协调班级同学之间相互交往和人际关系、社会规范、社会习俗与个体需要之间的关系,促使班级成员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10.
胡麟祥 《中国德育》2007,(12):66-69
一、班集体的人际关系及其教育价值建立丰富、和谐的人际关系是现代班集体建设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无论是班级集体意识、凝聚力和自觉纪律的形成,还是学生在集体生活中个性是否健康发展,都与班集体人际关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透过班集体的人际关系,可以使我们更为深入地理解班集体与学生个性发展之间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有利于提高班集体建设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所谓班集体的人际关系,是指班级集体成员在班级生活和交往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直接关系的总  相似文献   

11.
人际交往问题是困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而依恋是个体最早的人际关系体验。本研究将深入探讨地方院校大学生成人依恋和人际关系之间的具体相关性。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从地方院校本科学生中抽取300名大学生被试,以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亲密关系问卷(ECR)、关系问卷(RQ)作为测量工具,调查了地方院校大学生的成人依恋、人际现状,并探讨了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人际关系模式是纪律管理的一种模式。纪律管理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与联系的关系实现的。人际关系构成纪律管理的基础。人际关系好,纪律管理就好。反之,人际关系紧张,例如班级师生关系紧张,则内耗丛生,矛盾重重,学生势必以违纪行为表示自己的抗拒态度。人际关系发展具有三种可能倾向:A、向心倾向:由于个体归属于学校与班级集体,所以,学校的荣誉感、班级的荣誉感在一般情况下都是很强烈的。学校风气、教育质量越高,班级集体的水平越发展,这种集体荣誉感越强烈,那么,它产生的向心倾向,即所有成员  相似文献   

13.
高校班级人际关系是指高等院校班集体的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社会关系。高校班级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组成部分,它受社会关系的影响,而又具有本身的特殊性。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它是在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人际关系,它的主体只是在校的大学生和教师。它的形成包括社会、心理、环境因素等。了解高校班级人际关系的基本状况及形成因素,探讨班集体和骨干力量在高校班级人际关系中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培养互助友爱、积极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有利于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因此,这项工作具有不可忽视的现…  相似文献   

14.
在班级中建立一种和谐的气氛,使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和睦融洽,心心相印,能有效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能在令人愉悦的教育情境中消除学生中诸多的不健康心理因素,能在班级中形成一种协调的人际关系。进而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发展。因此,在班级建设的众多目标中,建立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是一个重要方面。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一个和谐的班集体,首先要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很难设想,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疏远或紧张,班级气氛会融洽和睦,有资料表明:一个人的学生时代,  相似文献   

15.
乙从德 《班主任》2014,(11):5-7
在同一个班级里,学生之间的关系因远近亲疏各不同,会形成不同性质的学生团体。对个体而言,有的学生威信高、人缘好,有的则威信低、被嫌弃。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凭直觉基本都能发现,并且也常常根据这种分析和判断来管理学生和开展班级工作。但是,时常也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判断失误,造成班级管理或学生心理辅导的低效或失效。能不能用量化的方法,把每个学生在班里的人际关系情况测量出来呢?回答是肯定的。社会关系测量法能为班级管理和学生心理辅导工作提供较为科学、合理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6.
班级工作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级凝聚力的强弱,班级凝聚力的强弱又依赖于班主任、班干、学生三者之间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否。增强班级凝聚力,需要在科学价值观的指引下加强班主任、班干、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实现班级人际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7.
班主任日常工作中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努力营造良好、宽松的人际环境,构建班级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了,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之间的关系和谐了,才能和睦共处,合作发展。既然如此,班主任如何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呢?  相似文献   

18.
人际关系是指在一定的群体背景中,在交往基础上形成的,由个体的个性进行调节,并伴随有情感上的满意或不满意状态的人与人之间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例如,在学校集体中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等等都是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9.
教育社会心理学认为,班级管理的重要条件是形成班级教育气氛。”教育气氛是指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育群体表现出的稳定的心理气氛”,而心理气氛就是人际关系的氛围,它对班级教育活动和学生个体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建立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班级气氛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提出长期以来,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所形成的班级王国,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同年龄学生之间的共生关系,但却阻碍了异年龄、异质集团人际关系的形成。打破班级王国的壁垒,促进同年龄、异年龄、异质团体之间的联系性、开放性,是现代学校学生与学生之间人际关系的典型特点,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丰富的主体性和社会性的基本前提。因此,课堂情绪管理不应该囿于课堂这一特定情境的局限性,而是应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