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洪仁玕的外交思想是留给中国人民的一笔宝贵的财富。为此,我们首先要弄清楚洪仁玕的世界观,其次要弄清楚洪仁玕的基本的外交思想,最后,还应该如何正确地评价它。  相似文献   

2.
洪秀全封洪仁玕为军师,是希望洪仁玕能够为他实现控制中央决策中枢的愿望,以遏制李秀成对朝局的影响。洪仁玕的一切施政,包括著名的《资政新篇》,都是出于维护洪秀全绝对君主专制权威的目的。但是洪仁玕不仅没有能够实现洪秀全对他的两项期望,尤其没能节制住李秀成的迅速扩张。相反,却破坏了他执政前天国中枢本来运行正常、效果良好的权力结构。  相似文献   

3.
洪仁玕的城市现代化思想主要体现在城市规划和建设、城市管理及城市保障制度三个方面,洪仁玕的这种思想与其在香港游历的经验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元末战乱阻隔,形成东南人呈地域群落分布的格局,主要有吴中、浙中、江右、岭南、闵中等五个群落,总体上看,除江右学,其他地域的学均表现出绮弱衰怨,纤细清浅的特色。明主定鼎南京,各地域的人来附,呈现了一种群落归附的现象,朱元璋推行一系列政策,并亲自创制诗、,评估论今,力图革除元末风的遗弊,最初时廷对来附的人还示以恩宠,随后则进行打击排抑,各地域的学从此中蹶,惟江右人如刘崧等,以其纯厚廉慎的素质,深得朱元璋的喜受,在政治上表现出强有力的后劲,加上其典正和平的学性质质契合了明初盛国气象的需要,后继数帝亦对江右人恩宠有加,君卧相契相得,推波助澜,使典正和平的风代表了这个时代,进而发展而笼盖坛的馆阁学。  相似文献   

5.
关于咸丰十年上海战役,学界多关注其战略意义,而忽视战役进程中李秀成和洪仁玕的意见分歧。通过梳理史料,可以发现,虽然洪仁玕与李秀成私下商定东征苏常沪,并在天京军事会议上得到洪秀全批准,但是随着太平军逼近上海,李秀成主张武力占领上海,而洪仁玕为维持与西方的议和关系,背弃初衷,甘愿放弃上海。洪仁玕态度的转变对于上海战役的失败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而学界把太平军此后一系列的失败皆归咎于李秀成未能占领上海,也有失公允。  相似文献   

6.
洪仁玕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佼佼者。一八五九年,他向洪秀全条陈《资政新篇》,提倡学习先进国家“邦法”和“技艺”,试图按照资本主义模式,改革、发展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反映了洪仁玕的多方面的进步思想。现就他的法治思想,略作探讨。一法治,即以法治国,就是统治阶级按照自己意志,通过法律制度维护自己的统治。资本主义法制理论,是德国资产阶级哲学家康德、法学家施泰因等提出,目的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统治。洪仁玕的法治思想,深受资本主义法治的影响。洪仁玕法治思想发端于一八五二年。他是洪秀全族弟,因在洪秀全金田起义后受株连,遭到清军追捕,“不能家居”而“遍游各洋避祸”(《洪仁玕自述》),  相似文献   

7.
试析洪仁玕的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仁玕是中国近代农民阶级的杰出代表,1859年到天京后,以“开新朝必颁新政”为宗旨,提出了自己系统的文化观。对其文化观的研究有助子我们把握近代社会的发展方向,基于这一认识,本文试就洪仁玕的文化观作一浅析,欢迎批评、指正。众所周知,近代社会是中西文化剧激冲突和交融的时期,面对这一动荡的局面,洪仁玕在“以有用之物为宝”思想的指导下,对中西文化进行了审视。洪仁玕认为,中国古代典籍里虽多“吟花咏柳之句”,但亦不乏治国平天下之道,不能搞虚无主义,他明确提出:  相似文献   

8.
《资政新篇》是洪仁玕于一八五九年到达天京后,提出的一个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代替小农经济的太平天国革新政纲。在这个纲领性文献中,洪仁玕以远大的政治眼光观察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形势,总结革命经验教训,冲破落后狭隘的思想窠臼,大胆地提出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生产技术(?)在中国建立近代新式工业和全面开发地下宝藏的积极主张。他不辞劳苦,“自粤来京”,“备陈方策”,目的是为了给太平国谋求新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语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阳明心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化的今天,研究阳明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阳明先生逝世之后,阳明学发生了分化,主要后学流派有江右学派、泰州学派和浙中学派等,其中以江右学派最得王学真传。本期就以江右学派的三个人物为例,来分析其思想及其对王学的实践:《阳明学派佛儒调和论的发展困境》主要通过对邓元锡《论儒释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月5日,韩国浦项1大学国际教育开发院院长金济玕,在辽宁抚顺市满族联谊会副会长关毅、秘书长王金锁等陪同下来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交流访问。访问期间,金济玕院长等参观了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实验实训场地和文化生活设施,并代表韩国浦项1大学与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领导进行了办学合作洽谈,签署了《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韩国浦项1大学合作办学意向书》。  相似文献   

11.
耿元骊博士所著《唐宋土地制度与政策演变研究》,对唐宋土地制度与政策的演变作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作者对唐代"均田制"和宋代"田制不立"两个旧问题做了新的研究,不仅使用经济学的理论对概念进行剖析,而且还贯彻了历史学的精神。作者通过对唐宋土地制度,以及相应的农民身份问题的分析,最后认为"唐宋变革"没有发生。该书虽然立足唐宋,但却是将唐宋放在中国古史的这一个范围内来思考,体现出作者的开阔视野和宏大的学术胸怀。因此,说该书是一部高水平的经济史及唐宋史著作,当实至名归。  相似文献   

12.
入世进取、建功立业,是中国古代学中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主题。先秦是它的形成期,汉魏六期是它的发展期,唐宋是它的鼎盛期,元明清是它的变勒期,这个主题的产生与发展,是与社会的变化密切相联的。  相似文献   

13.
宋人对黄巢起义以前的唐代藩镇割据与唐末五代藩镇割据的认识不同。对黄巢起义以前的藩镇割据多持肯定态度,认为其具有保卫京师、抵御外辱的积极作用,并且是宋人解决边疆危机、改造地方军事体制的借鉴对象。但对唐末五代藩镇的历史作用基本上是持否定态度的,认为其是唐朝灭亡、五代动乱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梁《律》、《令》的修订在南齐立法的基础上完成,实为齐、梁两代的立法成果。梁《律》、《令》以晋《律》、《令》为蓝本制成,但在篇目上有一些改制,有关内容也较晋《律》、《令》完备。梁《律》、《令》对陈、北周、隋、唐《律》、《令》都有重要影响,是隋、唐《律》、《令》的重要渊源,其中梁《令》是隋、唐《令》的主要渊源。梁《律》、《令》是汉、魏、晋《律》、《令》向隋、唐《律》、《令》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5.
苦吟诗风源于中晚唐的孟郊、贾岛,历唐末五代、两宋,至明季而至于湮没;诗人们穷搜苦求,着意雕琢,形成幽僻孤峭、凄怆寒苦的艺术风格;然较之同时代诗歌创作的主流,其成就要逊色得多。  相似文献   

16.
吴澄是元代著名理学家、文学家,在文学理论上面也卓有建树,其“唐宋七子“说对唐宋七位古文代表作家予以高度评价,确认了从西汉到唐宋的古文传承线索,体现了复古而不泥古、在继承中提倡个性的创作追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唐宋七子“说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将唐宋古文代表作家予以整体性概括,是唐宋八大家概念形成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柳永是北宋第一位专业词人。他不仅在思想上没有看轻看贱词,而且在创作中大大改变了从晚唐五代到北宋以来词的狭小格局和境界,在对士大夫情感的抒发和词境开拓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对苏轼等北宋中后期词人的创作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作用,在词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是一个“继汉开唐”的时期。它突破了儒学独尊的教育局面,专科教育得到了较大发展;地方教育制度正式确立,教育行政管理制度初步形成。以及昌盛发达的私学教育和自由博涉的学风、民族教育的融合与国际文化教育的交流等,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唐代,佛教的发展达到鼎盛,并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佛教的发展给本就式微的儒学带来了更大危机,为了恢复儒学的权威地位,这一时期的士人知识分子进行了不懈努力,柳宗元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他积极吸收佛学精义,主张儒佛融会,使儒学在唐代有了新的发展,并对两宋时期程朱理学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对六朝及唐五代时期文言小说佚文的整理,从两宋时期就已开始,但真正取得较大成就是在明清时期及建国前后。同时也留下了不足之处,如版本的选择、前人辑佚成果的运用和误辑等。并且辑佚工作中在求备、求真、对佚文的校勘注释和对与辑佚相关的文献考索等方面都还需要进一步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