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七颗钻石》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根据西班牙民间故事改编的一则童话,讲的是一个小姑娘和她的母亲出于爱心多次让水而感动上帝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几天前我听了一位语文老师执教的《七颗钻石》一课,很有感触。《七颗钻石》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的一篇童话。该文作者是19世纪俄国文学巨匠托尔斯泰.他为我们描述了一位小姑娘和她的母亲出于爱心而让出了生命般珍贵的水,她们的爱心感动了上天,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最终升腾到空中.化为七颗钻石般的星星。  相似文献   

3.
《七颗钻石》是一篇充满爱的童话,老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向学生进行爱的教育,让爱的种子轻轻洒入学生心田。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童话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在于:读关于爱心…  相似文献   

4.
文本解读《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故事讲述地球上发生了一次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跳出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篇课文情节比较简单,但内涵比较深刻。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是本课的重点,同时引导学  相似文献   

5.
《七颗钻石》是19世纪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关心青少年教育问题的童话。根据童话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抓住让学生感悟爱心的神奇力量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两个重点,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调  相似文献   

6.
安徒生说:“我用我的一切感情和思想来写童话,但是我也没有忘记成年人,当我在为孩子写一篇故事的时候,我永远记住他们的父亲和母亲也会在旁边听。”此话道出了童话的三个特征:第一,童话的创作来源是作者的一切感情和思想;第二,童话的阅读主体是孩子;第三,童话的文学价值是对儿童的价值引领和对成年人的价值讽喻。  相似文献   

7.
《七颗钻石》是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短文没有什么文字障碍,其思想内涵也十分清楚.教学这篇课文,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想象能力.引导学生体会爱心的巨大力量,感知童话在写作上丰富的想象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而又清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童话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  相似文献   

9.
《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而又清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童话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  相似文献   

10.
《七颗钻石》是19世纪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关心青少年教育问题的童话。根据童话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抓住让学生感悟爱心的神奇力量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两个重点,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自主参与阅读、品悟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马维华 《考试周刊》2013,(81):46-46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有一篇课文《七颗钻石》,这篇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课文首先写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地球上的一次大旱灾,使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突出了水在当时的重要性;然后写小姑娘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随着一次次地让水。水罐也一次次地发生神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真爱:1998年的《七颗钻石》教学我是1996年参加工作的,两年后,在所教的教材中发现了《七颗钻石》这篇课文。作者以丰富的联想和大胆的想象,讲述了一位小姑娘出于爱心,把象征着生命和希望的水奉献给别人,使水罐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神奇的变化。虽然童话的  相似文献   

13.
童话是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孩子们的童话世界至多也只是一种拟物化的人的生活,童话的象征意蕴其实是孩于们难以理解和接受的。只有当大人们有兴趣阅读童话的时候,才可能从“有形的具象”中去抽绎其“无形的理念”的。不少优美的童话孩子们喜爱,大人们也喜欢。世界著名的童话大师安徒生就说过:“我用我的一切感情和思想来写童话,但是同时我也没有忘记成年人。当我为孩子们写一篇故事的时候,我永远记住他们的父亲和母亲也会在  相似文献   

14.
1898年对幼儿童话是个吉利的年份,作为母亲的班纳曼给自己幼小的儿子写了这篇童话,为我们留下了一件童话传世名作。这是由母性激发起来的一份超常想象力。仔细读来,会发现这篇童话的想象与一般职业童话作家的想象有所不同:它从男孩的衣着上去展开童话想象。而孩子的衣着母亲总是特别关注的。桑波的出现,除了介绍衣着和伞,再不介绍什么了。而童话想象和展开,用得着的就是这四样东西。只带一把伞的桑波何以对付遇上的老虎———而且是先后有四只?把老虎幼儿化,把老虎写成幼儿。“你给我那件漂亮的红衣继可给用?”了服,我就饶了…  相似文献   

15.
《七颗钻石》是笔者在江苏南通初中语文优课比赛中执教的一篇童话。这是一篇浅显易懂的童话故事,本着浅文深教的原则,在执教这篇童话时以"大作家写的一篇小童话,小童话反映一个大主题"为突破口,在带领学生逐步深入地阅读这篇小小的童话时,通过不断品味、叩击文字,体会到小小的篇幅中所蕴含的辽阔和波澜。唤起学生心中对这份爱的惊诧、共鸣,体会大作家的这份伟大的心愿。在教学中,笔者重点培养学生倾听、想象、深悟三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一片树叶》是小学语文第四册一个美丽的童话,文中小兔子、小猴子等小动物都喜欢小椿树翠绿的叶子。你摘一片,他采一片,小椿树最后光秃秃的一片叶子也不剩。这篇洋溢着爱心的童话是对学生进行爱护树木、爱护环境、进行社会公德教育的好教材,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  相似文献   

17.
《丑小鸭》是一篇什么课文?是一篇童话,是安徒生创作的一篇经典童话,是一篇带有自传性质的美丽童话,是一篇用了多种手法写“人物”之丑的童话,是一篇反复写“人物”经受痛苦的童话,是一篇写命运转折的童话,是一篇有生动的叙述与描写的童话,是一篇表现“人物”对美的向往与追求的童话,是一篇意蕴丰厚的童话……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堂以“与新课改一起成长”为主题的初一语文公开课。年轻的女教师正和学生们一起品读列夫&;#183;托尔斯泰的著名童话《七颗钻石》。童话写的是干旱之年一个小姑娘为母亲找水,小姑娘和母亲几次让水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国庆节女儿下课回家,说到老师讲了一篇课文《一颗小豌豆》,是安徒生写的。我听了很感疑惑。我不记得安徒生写过这篇童话,我只记得有《豌豆公主》。我太太本科时专门写过安徒生童话的论文,她也没有印象。我家有一套叶君健先生翻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四卷本《安徒生童话》,翻找后,才发现这篇课文改编自《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相似文献   

20.
《七颗钻石》这篇童话讲述的是在干旱的年岁里,一个小姑娘去给母亲找水喝,然后小姑娘把找到的水给母亲喝,母亲则把水省给女儿喝,最后小姑娘把水让给一个过路人喝的故事。在整个寻水让水的过程中,水罐发生了几次神奇的变化。一般的解读认为,是小姑娘"崇高的爱心"致使水罐发生了如此神奇的变化。但是通过对几次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