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前赤壁赋》是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所作,因其后来还写过一篇同题的赋,故称这篇为《前赤壁赋》。全赋文字优美,将写景与抒情结合,寓哲思于写景叙事中,是古代辞赋中的优秀之作。同时《前赤壁赋》中蕴含的关于人生和自然的哲理以及苏轼乐观豁达的态度对于当代人也有着特别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文学天才苏轼命运多桀,45岁那年因"乌台诗案"而被贬至黄州,一住四年。其间苏轼多次游览赤壁矶,以此为题材,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对苏轼来说,他的盖世功业是在屡遭贬逐的逆境中建立的,而这个时期的作品,则成了苏轼最主要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3.
一、赋题应为“前赤壁赋”。从时间看苏轼谪黄州两游赤壁作两赋,如不用前、后加以区分,使人误解只写了一篇赋。《历代文选》等诸多古文选注本赋题用《前赤壁赋》;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79年版)题为《前赤壁赋》,注“他(指苏轼)曾两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赤鼻矶)去游览,写了两篇赋,这里选的是前一篇”。《大学语文》(华东师大1984年版)题是《前赤壁赋》,注“苏轼曾两游赤壁.写下两篇《赤壁赋》,此为《前赤壁赋》”。《中华活叶文选》(合订本第五卷,上海古籍1980年版)目录、总题为《前后赤壁赋》,分题为  相似文献   

4.
苏轼的《前赤壁赋》记叙了苏子与客夜游赤壁的场景。然而苏轼并非单纯的写情与景,在主客之间的问与答中苏轼还巧妙的传达出了他独到的人生哲理。笔者通过对《前赤壁赋》中作者的人生态度、写作手法和写作特色的分析,论述此作品散文诗般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前后《赤壁赋》是苏轼散文的代表,苏轼在文中寄情江渚,寻找慰藉:《前赤壁赋》在抒情中探究变与不变,寄感伤于描写之中;《后赤壁赋》在虚实之间自嘲,道出了作者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6.
苏轼被贬谪黄州期间,写下了震烁文坛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一词二赋,尽抒赤壁之情。苏轼何以对赤壁如此情有独钟呢? 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史上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人物。其诗词文赋足以令后人驻足瞩目,仰之弥  相似文献   

7.
《赤壁赋》是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所作的一篇著名文赋。作者曾两次游览赤壁,先后写了《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为了与《后赤壁赋》相区别,后人便在《赤壁赋》前冠一"前"字,因此《赤壁赋》亦称《前赤壁赋》。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  相似文献   

8.
《赤壁赋》是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所作的一篇著名文赋。作者曾两次游览赤壁,先后写了《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为了与《后赤壁赋》相区别,后人便在《赤壁赋》前冠一"前"字,因此《赤壁赋》亦称《前赤壁赋》。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哲学中儒释道三种思想融合的宗教文化思想,对苏轼的一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在他被贬黄州,人生转折时期,更是他精神的支柱,这种思想贯穿于这一时期的作品中,从《前赤壁赋》可以看出儒释道思想对苏轼人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后赤壁赋》是古代写景散文的经典之作,也是苏轼的代表作,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通过研读《后赤壁赋》的内容,结合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作者所处环境等,可以深入准确解读苏轼的内在情感。  相似文献   

11.
《前赤壁赋》是苏轼赋作名篇,赋作并未用力于景物的客观描摹,而是着力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层思考,体现了苏轼宝贵的生态思想,因而《前赤壁赋》又具有除文学价值外生态意识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读过苏轼《前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后,也许有人会感到困惑——为什么在赋和词中所描绘的赤壁江景截然不同?词中说赤壁的江景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相似文献   

13.
读过苏轼《前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后,也许有人会感到困惑——为什么在赋和词中所描绘的赤壁江景截然不同?词中说赤壁的江景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相似文献   

14.
北宋伟大的文学家、书画家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到黄州。之后,他曾两次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写下了著名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及两篇赋,即《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选入高中教材的《前赤壁赋》以泛舟赏月为题材,用画笔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借洞箫幽怨论辩人生,融感情于景物,寓悲愤于旷达,用语缜密,意在言外。清代方苞读到《赤壁赋》时说:“所见无绝殊者,而文境邈不可攀。  相似文献   

15.
人们给《前赤壁赋》定的基调,一是旷达,二是消极,于是就形成矛盾。笔者不赞成这一观点。所谓旷达在《前赤壁赋》中其实只是一种自我解嘲的牢骚话。苏轼任何时候都"坚持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所以他也从来不逃避现实,因此也就谈不上"消极",更没有什么世界观的强烈矛盾,只是我们的误解而已。  相似文献   

16.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作年新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一般依从南宋傅藻的观点,认为此词为苏轼元丰五年七月游赤壁后继《前赤壁赋》而作。比较《念奴娇》词和《前赤壁赋》描写的情境,二作当不可能因同一次赤壁之游而作;词中对英雄人物的热烈歌颂和“人间如梦”的人生悲慨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冲突,此种强烈情绪必因一非常事件之触发。考北宋史实,元丰四年十一月宋师“灵州溃败”,可能这正是本词创作的原因。因苏轼得到宋师失败消息当在该年十二月中下旬,故本词亦当作于是时。另本词的词牌、词题、词句以及形象的塑造和谋篇布局中都暗藏玄机,这些都为元丰四年说之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7.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这是国家在定员官吏之外设置的闲官。苏轼被贬黄州的诏令明文规定,“不得签书公事”,“使思过而自新焉”。这对满腹经纶、立志“兼济天下”的苏轼来说,不啻一种更沉重的打击。传说黄州是当年火烧赤壁的古战场。苏轼曾两次游览赤壁,先后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两篇精彩绝伦的散文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一首气势磅礴的千古绝唱。人教社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选编了苏轼的《赤壁赋》,《后赤壁赋》亦选入第四册读本。笔者拟对苏轼此时期的思想感情做些探究,以期…  相似文献   

18.
北宋伟大的文学家、书画家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到黄州。之后,他曾两次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写下了著名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及两篇赋,即《前赤壁赋》和  相似文献   

19.
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二月一日,苏轼来到了黄州,带着满心的疲惫和创伤。刚刚经历的“乌台诗案”中,苏轼饱受了一番折磨和凌辱,现在他真的很需要休息。不过苏轼没有沉沦下去,而是从痛苦走向了旷达。从他的大量诗文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一转变过程。的确,苏轼在黄州期间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文,其中尤为突出者,则是《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的结尾说:“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这是个充满诗意的句子。虽有…  相似文献   

20.
苏轼的《前赤壁赋》是一篇千古奇文,历来为人所称道。这篇文章中作者悲喜交融的情绪变化,体现了他超然物外的哲学观、儒释道杂糅的复杂思想。本文通过对《前赤壁赋》这篇文章的具体分析,结合相关背景资料,深入对这篇文章反映出的苏轼的情感变化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