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陈忠实《白鹿原》塑造了田小娥这一具有丰富解读性的女性人物,对其形象的解读众说纷纭。目前,学界已经注意到了田小娥这一形象的女性意识,但是对其自发的觉醒路径关照不足,没有突显田小娥这一自我觉醒的女性形象与以往被启蒙者、启蒙话语觉醒的女性形象的不同。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批评的视阈下,把三重人格理论和升华防御机制理论结合起来分析小说人物田小娥,展现其女性主体意识从觉醒、实践到升华的完整路径。  相似文献   

2.
周婉如是晚清贵州诗坛上一位杰出的女诗人。在她的诗作中,她站在主体的位置上,写世界、写他人、写自己,表现出倔强的个性意识、超前的情爱意识和母性意识,体现了她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在封建礼教重重压迫下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3.
周婉如是晚清贵州诗坛上一位杰出的女诗人.在她的诗作中,她站在主体的位置上,写世界、写他人、写自己,表现出倔强的个性意识、超前的情爱意识和母性意识,体现了她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在封建礼教重重压迫下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4.
铁凝在塑造鲜活的女性形象的时候,描绘出了一个个让人赞叹的女性健美的躯体,同时也切入到女性的原欲世界,表现女性肉体的觉醒.这种身体自觉意识显示出作者鲜明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5.
施蛰存的短篇小说<蝴蝶夫人>并不停留在对家庭女性精神出轨的简单揭露.透过对"蝴蝶夫人"的三重阐释,进入文本深层,女主人公主体意识逐渐上升的心理变化轨迹,暗含其不甘附庸为男性玩物的思想觉醒.而作者对这一情节的描绘,也体现了他对女性的关怀,对女性意识觉醒的赞同.  相似文献   

6.
台湾女性文学自50年代以来,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50年代的中国传统型女性文学,着重表现对传统意识的屈从;60年代的受西方现代派影响的女性文学,着重表现性意识的反叛;70年代的新女性主义高扬的女性文学,着重表现主体意识的觉醒。近年来,新生代中的女性作家,又突破叛逆者模式,走向自我意识的独立  相似文献   

7.
中唐女诗人薛涛的诗歌表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在一定意义上颠覆了传统的男女性别定位,在文学史上,尤其是女性文学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价值。其女性意识主要体现在:平等爱情观、独特女性视角,以及女性创作主体的自觉意识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从女性主义视角比较分析叛逆的艾德娜与安娜如何摆脱传统女性角色的心路历程,以深入认识已婚女性寻求爱情和实现自我所面临的困境.艾德娜与安娜叛逆女性形象的塑造体现了作者凯特·肖邦和列夫·托尔斯泰对女性博大的人文关怀和深切的期待.  相似文献   

9.
董倩 《文教资料》2010,(33):15-16
现代社会中,“出轨”到底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本身弱点的体现?其实,不论是精神的不忠还是肉体的出轨,都不仅仅是当下才发生的情况。本文作者就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安娜·卡列尼娜》,从人性弱点的角度探析安娜的“出轨”。  相似文献   

10.
畲族传统文化渗透着浓厚的女性意识,在畲族传统文化中,他们用自己民族的独特的道德观、审美观、价值观展现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展现出畲族女性的魅力,是畲族人民对女性个体价值和人格尊严的肯定。文中从传统文化的视角,探究畲族独特的女性意识,对当今女性文化的兴起与发展,女性意识的觉醒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传统和社会对中国古代女性的身份界定是“贤妻良母”,生活于理学之风日益浓厚的宋代女性在词作中塑造的却是“情人身份”。女词人的这种身份意识与传统的差异表现了女性性别意识和主体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2.
安娜·卡列尼娜形象剖析杨欣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在同名小说中创造的一个悲剧性的叛逆女性的艺术形象。关于安娜形象,无论在俄国还是在世界各国,也不论在当时还是今天,拥有不同的评价,这主要跟评价者的思想观点和思想方法有很大的...  相似文献   

13.
汤显祖笔下的杜丽娘是个性意识、情感意识的自我觉醒者。肯定人的欲望、人的情感存在的合理性正是其形象的独特性与价值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周喜俊作为女性作家在其作品中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乡村女性形象。她的作品是对当代中国乡村妇女生存境遇的书写,透露出浓郁的女性意识内涵。她笔下的乡村女性坚忍不拔,自强自立,精神独立,表现出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觉醒。这种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与周喜俊的生活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也确定了其在当下文学创作中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15.
作为曹雪芹笔下最具诗意且悲剧气息浓厚的女性形象,林黛玉短暂的一生中表现出了新奇而独特的生命意识,从女性主义这一视角反观来看,她的女性独立自省意识对她的人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以封建男权为核心的社会掀起了女性主体觉醒的波澜。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证探春的女性价值观之新质:一、女性性别意识的复苏。二、女性个体意识的觉醒和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l)男女平等之要求;(2)敬业精神;(3)开创性和超越性。三、女性亚群体意识的萌发,这是性别意识和个体意识觉醒之后,女性向理性自醒发展的必然体现。  相似文献   

17.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塑造的极为震撼人心的一个悲剧女性形象,在作者视界里安娜既是一个大胆追求爱情自由与婚姻幸福的新女性,又是一个应受到谴责的有罪的抛夫弃子的坏女人,这反映了托尔斯泰对觉醒了的女性意识既有认同的一面亦有拒斥的一面,作者的创作心态是矛盾的、复杂的。从托尔斯泰对安娜的塑造中也流露出他的文化效忠从属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当代都市女性的性别写作其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取向,在于对女性性别主体意识的积极建构和大力促动。一般而言,女性的性别主体意识主要指在男权文化制约下的各种性别关系中,女性已不甘于传统性别文化派给自己的各种屈辱性别身份,而力图通过性别抗争和文化重建,恢复与男性同等的主体地位和人格尊严。都市女性写作对女性性别主体意识的凸显和张扬,昭示了当代新潮女性具有性别革命意义的精神觉醒和思想成长。  相似文献   

19.
《邢台学院学报》2020,(1):137-142
唐代作为我国古代诗歌最为繁盛的时期,诗人群体汹涌庞大,而女性诗人的女性意识也开始散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其中以薛涛和鱼玄机为代表,她们凭借自身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方式,展现出爱情中女性细腻的生活图景,为后世女性意识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女性意识的觉醒引发了女性诗人自主抒发爱情的社会契机和自身要求,薛涛和鱼玄机的爱情诗创作中蕴含着二人不同的女性意识,表现了唐代女性诗人爱情诗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转换。  相似文献   

20.
《聊斋志异》塑造了一大批前所未有的女性形象,这些女子超越了当时社会礼教的束缚,她们聪明美丽可爱又不似世俗女子。然而文本中的这些女子形象都是在男性的观察和叙述中呈现的,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对比文本中体现出的女性意识,会发现女性意识的觉醒始终没有离开男性视角的观察和男性意愿的表达。这一悖论在《聊斋志异》中多处呈现,作者对历史上女性意识和女权意识的发展作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