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生的枷锁》是一部揭示身处社会底层的人物成长悲剧的作品。菲利普的成长过程是个摆脱各种枷锁,思索人生真谛的历程。重重枷锁使他的成长充满艰辛、困惑,然而摆脱枷锁并非一身轻松,生命有它应承受的重量。《人生的枷锁》反映了作家对人类生存意义的困惑和探究。  相似文献   

2.
《人性的枷锁》具有成长小说必备的一些要素,如直线型成长轨迹,成长的引路人及对其成长起到决定性意义的一系列顿悟。论文着重分析了主人公在其成长过程中从自卑走向成熟,从盲从走向自主,从依附走向独立,从迷茫走向觉醒等摆脱人生枷锁,思索人生真谛的历程。  相似文献   

3.
马斐 《焦作大学学报》2014,(1):46-48,53
《人生的枷锁》是英国作家毛姆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以主人公菲利普在宗教、事业及爱情等方面的经历和心路历程为主线。处处闪耀着对人类境遇思索的光芒。菲利普通过自己的理性思辨,勇敢摆脱束缚自己的多重枷锁,通过自由选择,从压抑中走向觉醒和重生。《人生的枷锁》和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中的“自欺”理论、“他者”理论、自由伦理观等均有契合,可以说是一部很好的存在主义作品。  相似文献   

4.
从《人性的枷锁》主人公菲利普生活经历的分析的基础上,可见"人性的枷锁"主要是指情感枷锁、金钱枷锁及宗教枷锁三方面。从《人性的枷锁》中可见毛姆语言犀利,风趣幽默,人物个性鲜明、独特,章节安排合理紧凑的创作思想和风格。  相似文献   

5.
良好的人格对于人的成长和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埃里克森提出了著名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埃里克森更加注重社会文化环境对个人发展的作用。随着时代发展,学生的心理发展也不断在受到重视,因此埃里克森的理论有利于学生人格健康发展。本文使用个案访谈的方式采访了三个成年人,采访他们经历的重大危机以及处理方式背后的关联,基于埃里克森的理论,倡导家庭,学校及社会共同努力为学生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6.
本文拟从介绍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入手,进而探讨其理论对于学前儿童的学习过程所能起的积极作用。理论一、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有关埃里克森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人格发展学说。他认为人的发展是—个进化的过程,它应包括机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埃里克森把人格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他认为,人格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是由一对矛盾组成  相似文献   

7.
当下的网络玄幻小说写主人公从凡界一个少年达到仙界或神界的一位至尊人物的成长历程,可视为另类的成长小说叙事。与传统成长小说的"献身伦理"和"反成长"主人公不同,网络玄幻小说主人公采用"肉灵共修"式,有着一个不断上升的人生历程。其中,主人公的自身因素、他者因素和机缘巧合成为他们修真路上最重要的成功因素,构成了一个"反讽的英雄"形象。在故事叙事中,作者往往以玄理来构筑时空背景和情节,但又融合了鲜明的时代文化因素,使小说成为融合古今、中外各种文化因素的超现实文本。网络玄幻小说叙事在小说的类型意义上推动了"尚虚"类小说在当代的发展,又在文化意义上有利于当代文化人格的生态性建构,具有重要的文学与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简爱的人生历程的五个阶段及其相对应的心路历程 ,从生命存在和马斯洛的心理学理论的角度对主人公作一番阐释 ,认为简爱在人生成长中既生成了又受制于她的独特的天性和原则性 ,而这种天性和原则性既构成了简爱的心理动力学系统 ,也构成了简爱的价值学系统。因此 ,《简爱》远不只是一部一般的爱情小说 ,而可以称之为一部人生成长教育的小说 ,一部谈论人生哲理的小说 ,从而获得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普遍喜爱 ,盛行不衰  相似文献   

9.
一、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期"人格发展理论简述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期"发展论,又称为"心理社会论",是一种人格发展理论.依照埃氏的观点,个体的自我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产生不同性质的心理危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遇到不同性质的社会适应问题.只有前一阶段的危机得以化解之后,才能顺利发展到第二阶段.他将人生全程按照危机性质的不同划分为八个时期,又称"人生八段"(见表一),个体在不同的时期学习适应不同的困难,化解不同的危机,而后逐期上升,最终完成他整体性的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埃里克.埃里克森作为美国当代著名精神分析学家,他在吸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丰富营养的同时,又对于人类人格本质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通过对《童年与社会》一书的解读,通过比较埃里克森和经典精神分析关于人格结构与动力以及人格发展阶段的不同看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埃里克森有关人格发展中生理、心理、社会三因素共同作用的理论。  相似文献   

11.
《一小时的故事》生动逼真地描绘了女主人公一小时内的心理变化过程,同时也展示了自由对她的重要性和婚姻对她的束缚。本文将从小说的细节来探讨婚姻对女主人公来说是枷锁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2.
简爱的出走与自我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就简爱的人生历程的五个阶段及其相对应的心路历程,从生命存在和马斯洛的心理学理论的角度对主人公作一番阐释,认为简爱在人生成长中既生成了又受制于她的独特的天性和原则性,而这种天性和原则除既构成了简爱的心理动力学系统,也构成了简爱的价值学系统。因此,《简爱》远不只是一部一般的爱情小说,而可以称之为一部人生成长教育的小说,一部谈论人生哲理的小说,从而获得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普遍喜爱,盛行不衰。  相似文献   

13.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渐成理论指出:人的生命由出生到死亡八个阶段组成。八个阶段遵循渐成原理,逐步发展,从而形成个人的品质和人格。埃里克森认为,道德是人格的一部分,个体的人格发展过程也是其品德发展过程。他的人格发展渐成理论可以很好地用来解释和说明人的道德发展问题,并给我们今天的道德教育以丰富而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布鲁克林》是科尔姆·托宾的一部著名小说,描写了主人公艾丽丝漂泊异乡,在美国生活工作的经历。小说中的心理描写极为精彩,沉默之中的心理活动塑造了人物形象、推动了情节发展。文章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角度,详细解读艾丽丝心理发展的四个阶段,从而分析艾丽丝的心灵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15.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渐成理论指出:人的生命由出生到死亡八个阶段组成.八个阶段遵循渐成原理,逐步发展,从而形成个人的品质和人格.埃里克森认为,道德是人格的一部分,个体的人格发展过程也是其品德发展过程.他的人格发展渐成理论可以很好地用来解释和说明人的道德发展问题,并给我们今天的道德教育以丰富而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一、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期”人格发展理论简述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期”发展论,又称为“心理社会论”,是一种人格发展理论。依照埃氏的观点,个体的自我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产生不同性质的心理危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遇到不同性质的社会适应问题。只有前一阶段的危机得以  相似文献   

17.
童话承载着人们对儿童的深切关怀与成长期待,也以艺术的形式反映出生命个体从婴幼儿到青少年各个阶段的心理成长节律。本文以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为指导,发掘童话对儿童发展的隐喻价值,分析世界童话中的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探寻童话对于儿童心灵成长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8.
小辞典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在每个人的人格发展过程中均是以自我渐成为中心,把个体从摇篮到坟墓的人格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面临着一个核心的心理社会危机。第一阶段:信任对不信任(0-1.5岁);第二阶段:自主对怀疑(1.5-3岁);第三阶段:主动对内疚(3-6岁);第四阶段:勤奋对自卑(6-12岁);第五阶段: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12-18岁);第六阶段:亲密对孤独(18-30岁);第七阶段:创生对停滞(31-50岁);第八阶段:自我完善对失望(51岁以后)。●仰八脚效应(出丑效应):才能平庸者固然不会受人倾慕,而全然无缺点的人,也…  相似文献   

19.
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出发分析小说《贵妇人画像》中伊莎贝尔的心理历程,可以看出伊莎贝尔的人格心理随着小说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低到高的过程。一开始伊莎贝尔的人格受"本我"支配,在这一阶段,伊莎贝尔遵循"快乐原则",先后被不同的"力比多"能量驱使而逐渐走向悲剧。之后伊莎贝尔的人格发展为由"自我"掌控,遵循"现实原则",开始认清并接受现实。在小说最后,伊莎贝尔的人格蜕变为由"超我"主导,遵循"道德原则",从而实现了人格上的升华。亨利·詹姆斯作为心理描写大师,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洞悉詹姆斯笔下的女主人公更能展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凸显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20.
各种小说都有自己的模式,女性成长小说也不例外。以《春天的二十二个夜晚》和《水与火的缠绵》为例,女性成长小说中的女性成长。作为成长对象的女性虽然各异但也有一定的共性。女性成长过程基本上都分为三个阶段:婚前的青春阶段,婚姻阶段,婚姻破裂及以后阶段。女性成长的方式主要为女主人公在与男性的关系、婚姻的关系和事业的关系中成长。成长的结果多是女主人公事业有成,心理独立,情感明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