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9 毫秒
1.
乔姆斯基在形式语言理论中论述了人类语言的递归机制,他认为人类日常使用的语言能够作为有限手段的无限运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这种递归机制。而反映语言递归性的上下文无关语法则成为研究自然语言处理的重要路径。但处理结果上的失衡反映出研究者对语言递归性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本文结合前人研究从认知语义角度对语言递归性的归属层面进行了理论假设和推理,认为语言递归性是一种具有多维开放属性的核心的语言信息运算机制和组合规则,并进一步为自然语言处理研究提供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递归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之一,但目前对递归性的理论内涵、运转机制的认识并不清晰、准确。递归性包括语言符号横向的串合关系和纵向的套合关系两种情况.串合和套合关系有机联接和联动,形成递归性的运转机针。递归性的串合和套合关系在理论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要求在研究语言生成能力时,纳入复合关系这一重要因素,从而使生成语法更完善.更有解释力。实践上,递归性的串合和套合关系可以贯通单句和复句.使层次分析方法适用于单句和复句,拓宽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人类语言与动物交际系统的本质区别在于递归性,人类语言是一个递归系统,动物语言则缺少递归特征. 人类具有生成无限多的句子和理解无限多的句子的能力,这种语言的创造能力和解释能力分别基于句法递归程序和语义递归程序(Sauerland & Stechow,2001).句法递归程序生成句子,语义递归程序解释句子.生成语法的核心思想是有限规则无限运用,即有限的句法规则生成无限的合乎语法的句子.同样,经典逻辑语义学也有一条指导性原则,即组合性原则——句子的整体意义由句子各个组成部分及组成方式共同决定.从语言生成与语义解释来看,句法语义是两个自治的递归程序,句法表征与语义表征独立存在,正因为如此,才存在句法语义界面,句法语义界面在这两个递归程序中建立联系.  相似文献   

4.
在语言学中,递归是指相同结构成分的重复或层层嵌套。功能句法中讨论的两类递归(线性递归和嵌入递归)同样存在于语篇结构中。语篇结构的递归具有可选性和理论上的无限性两个特点,这使得实际语篇的结构既有一定的基本规律又富于变化。研究递归性可以把握语篇结构的基本模式和变化规律,有利于理解语篇和生成合乎规范的语篇。  相似文献   

5.
语言进化要回答的三个核心问题是语言的本质、语言的主人以及语言的进化方式。乔姆斯基提出合并能力说,试图用最简单的递归性操作"合并"(merge)来解释人类语言的本质和进化过程。文章详述了乔姆斯基的合并理论、其他学者对该理论的质疑以及乔姆斯基的回应。合并能力说将语言进化从复杂的现象中剥离出来,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但仍需更多实证证据的验证。此外,对语言进化的研究应区分研究的层面,同时吸纳不同的视角和方法,进而推动对语言、大脑和心灵的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在语言学中,递归是指相同结构成分的重复或层层嵌套.功能句法中讨论的两类递归(线性递归和嵌入递归)同样存在于语篇结构中.语篇结构的递归具有可选性和理论上的无限性两个特点,这使得实际语篇的结构既有一定的基本规律又富于变化.研究递归性可以把握语篇结构的基本模式和变化规律,有利于理解语篇和生成合乎规范的语篇.  相似文献   

7.
该文分四部分。首先对语言"递归"的定义作了新的探讨;其次认为语言递归应该贯穿于语言的三要素系统中,即可以分为语音递归、语义递归、语法递归三类;再次明确指出了语言递归同其他术语的差别;最后分析了语言递归机制在对外汉语教学应用过程中的特点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8.
论语言符号的八大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索绪尔曾经提出语言符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两个重要特性。自然语言处理的发展,使我们对于语言符号的这些特性的认识和理解更为丰富、更为深刻了。这是自然语言处理对传统的理论语言学提出的挑战。本文针对信息时代语言学的新发展,分析了索绪尔“线条性”的不足,并提出了语言符号应当具有层次性、非单元性、离散性、递归性、随机性、冗余性、模糊性等七个十分重要的特性。这七个特性再加上索绪尔提出的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构成了我们对语言符号特性的新认识,即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层次性、非单元性、离散性、递归性、随机性、冗余性、模糊性等共八个特性。我们应当修正索绪尔对语言符号特性研究的旧理论,而代之以反映当前人类对自然语言符号认识水平的新理论。  相似文献   

9.
在生物进化语境下对语言机能的科学研究中,豪泽、乔姆斯基和菲奇提出了唯递归性假设,杰肯道夫和平克的语言适应性假设是对他们的反驳与回应。本文是对双方立场的对比与述评。  相似文献   

10.
魏丹霞 《考试周刊》2011,(52):36-37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作为一个跨学科课题,目前已有很多学者对其进行了讨论,并产生了很多研究成果。有些学者采用了传统的研究方法,也有些学者从新的视角来研究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并联系对外汉语教学实际,讨论如何在教学中实现语言和文化的"双赢",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问题。本文对我国的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梳理,以对语言和文化关系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语言学领域中曾经出现过不少流派与学说,其中以乔姆斯基的语言观最为典型。文章将围绕乔姆斯基的语言观展开较为详细的讨论,主要阐述其基本内容,即语言的自治性、语言的递归性、语言的生物性、内在意义论、强调语言能力、强调解释力以及语言符号系统论等,并提出该语言观的未来发展前景,即不仅可以应用于语言学领域,还可拓展到其他领域中去。  相似文献   

12.
通常的逻辑学教材都会讲到一阶语言是一种形式语言,但是所讲的形成规则一般都是规定什么是公式,而非如何构造公式。而本文从乔姆斯基的形式文法的观点重新理解一阶语言的形成过程。首先由于一阶语言是递归的,因此它一定是递归可枚举语言,从而存在一套形式文法生成它。本文就找到了一套可以生成一阶语言的形式文法,而且这套文法是上下文无关的,因此一阶语言不止是递归可枚举语言,还是上下文无关语言。更进一步地,借助哥德尔编码还可以构造一套生成一阶语言的正则文法,从而可以得出更强的结论:一阶语言是正则语言。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70年代以来,众多的学者开始尝试研究学生的语言学习观念,究其原因有两个:一是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没有带来令人满意的效果;二是快速更新的知识给教育提出了挑战,终身教育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中外学者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对语言学习观念有了不同的定义与分类,在研究过程中也采用了不同的方式,但是问卷调查是最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4.
生成语法研究的理论意义首先在于它很好地解释了语言认识论中的两个悖论:刺激匮乏悖论和语言翻译悖论;其次,生物语言学框架下的生成语法研究揭示了语言器官与生俱来的两个基本属性:递归性与结构性。生成语言学对包括外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在内的语言教学同样会引发深刻的范式转变。  相似文献   

15.
函数递归基于分治法思想,将复杂的大规模问题转化为小规模问题进行求解,在算法设计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是C语言教学的难点。通过一组从简单到复杂的程序实例,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递归程序的编写技巧,在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指出,对语言机能的解释需要跨多学科知识的共同运用,跳出了原来语言范围的狭窄领域.HCF对语言机能(FL)做出了新的分类(FLB和FLN)和解释,提出了新的假设(仅FLN为人类特有).在此基础上,HCF进一步指出语言机能的进化可能不是出于语言的原因,递归性有可能存于动物的其他机能之中,由于其扩展而为语言所用.此观点为语言机能的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方法和领域.  相似文献   

17.
语言模糊性产生的根源一直是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他们大多从客观世界、人类认知和语言符号中的部分角度考虑,而没充分认识到认知客体、主体、体现方式这三者在语言模糊性形成过程中的根本性作用。在语义三角理论框架下的分析客观世界、人类认知和语言符号对语言模糊性形成的根本性作用,将利于完整而深刻地揭示自然语言模糊性的根源和实质,利于更好地掌握有语言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7,(85):94-95
性别是影响语言运用的重要因素之一。语言与性别之间的差异研究正成为语言学领域中一个越来越热门的话题。除了西方语言学家对此有过深入研究外,一些中国学者也在汉语语境下对语言与性别进行了一些研究。本文拟综述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以期有助于相关社会语言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 ,随着社会语言学以及语用学的建立、兴起和迅速发展 ,我国语言学界对语言的功能、语言的使用和语言与文化的研究日益重视。学者们从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语用规则、翻译、外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等不同角度对交际与文化的关系作了探讨 ,展开了多方位的研究。并从语言交际的实际出发 ,指出语言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联系以及文化在语言使用中的重要性。学者们发现 ,只懂些语言 ,并不能解决所有的交际问题 ,而文化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 ,它制约着人们的行为 ,也制约着人们的语言行为。所以 ,跨文化知识、跨文化交际已成为当前语言学…  相似文献   

20.
近三十年,学界在诗歌语言的特点、诗歌语言与其他语言的比较、诗歌语言的词汇、诗歌语言研究的角度或方法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应认识到从语言学角度研究诗歌语言的重要性,尤其是研究现代诗歌语言词汇将对现代汉语词汇及语体学研究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