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着手于反讽翻译方式的发展与定义,通过对反讽翻译方式在《傲慢与偏见》翻译中的运用情况进行研究,结合《傲慢与偏见》翻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因素进行探究,总结出反讽翻译方试在《傲慢与偏见》翻译中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曾艳 《海外英语》2011,(13):281-282
基于小说《傲慢与偏见》的社会文化背景,张力理论的视角中对《傲慢与偏见》中艺术与自然之间、人物之间的张力结构的分析结果认为,在某种意义上,正是这些张力结构为《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的成功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陈玲  刘玉霞  李健 《海外英语》2012,(11):237-238,252
简·奥斯丁是十九世纪初期最受欢迎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之一,《傲慢与偏见》是其代表作。该文尝试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角度来剖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会话含义的形成以探讨小说中偏见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很多人都看过《傲慢与偏见》,但我这里所说的傲慢与偏见和书里写的不太一样。  相似文献   

5.
“傲慢与偏见”是人类个性价值的两种偏执的自我取向。在《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通过一个爱情故事在行为理性方面对“傲慢与偏见”的阐释可谓深入浅出。“傲慢与偏见”产生于人类自我意识的盲点。在个体交往中,自我的盲点导致了个体实践行为的模糊性和混乱性以及危机感。简.奥斯丁从女性视角所具有的人文厚度,从日常意义上,对这人性中的两大弱点的关注不仅表现在情节的设置上,而且表现在男女主人公的话语上。  相似文献   

6.
翻译辩证观是孙致礼先生自成特色的翻译理论.孙先生将其理论运用于实践,再现了<傲慢与偏见>的艺术风格和艺术魅力.本文旨在从<傲慢与偏见>孙译本探讨其翻译辩证现.  相似文献   

7.
朱豆豆 《海外英语》2013,(23):256-257
19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必有简·奥斯汀一名,而简·奥斯汀最脍炙人口的作品也非《傲慢与偏见》莫属了。婚姻与幸福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追求,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在每个时代,每个阶层都是如此。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之所以受到世界各国人们的喜爱,也同样是因为她的这篇小说中所阐述的婚姻与幸福的联系。该文基于对《傲慢与偏见》的阅读和研究,简要探讨婚姻与幸福的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8.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丁的代表作 ,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傲慢与偏见》在布局结构、人物对话及反讽艺术几个方面体现了它的戏剧性特色  相似文献   

9.
谢丽 《英语辅导》2014,(1):191-193,197
本文采用整体细读法,从叙事学的时距角度出发,探讨小说《傲慢与偏见》的时距特点。重点讨论概述、场景、省略、停顿,这四种时距表达方式在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表现形式。值得注意的是简·奥斯丁在小说中大量使用场景的表达形式,对塑造人物起到了重要作用。时距的使用方式对《傲慢与偏见》的节奏产生重大影响,推动该小说整体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梁绮颜 《海外英语》2010,(2X):134-135
现代女性主义者认为,简·奥斯丁是最早在文学作品中反映女性主义思想的作家之一。她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被认为是女性个人反抗的最初体现。该文通过对《傲慢与偏见》中的四位女性:伊丽莎白.班纳特,夏绿蒂.卢卡斯,吉英.班纳特及彬格莱小姐的性格、命运对比,揭示当时妇女社会地位低下是造成她们不同命运的原因。同时,该文还以伊丽莎白的女性形象,班纳特先生的父亲形象及《傲慢与偏见》的女性写作立场,体现作者的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1.
<正>傲慢与偏见,两个贬义词,却让简·奥斯丁闻名遐迩,使《傲慢与偏见》成为了脍炙人口的伟大著作。《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一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在日常平凡事物中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这部小说通过班耐特五个女儿对待终身大事的不同处理,表现出乡镇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少女对婚姻爱情问题的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同为享有世界声誉的文学名著,在时爱情婚姻的描写上有诸多相似的地方,但又体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通过时《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中婚恋模式的比较,揭示了造成其结局一悲一喜迥异的社会根源和制度根源。《红楼梦》中的婚恋悲剧是由封建制度及畸形的一夫一妻多妾制造成的,而《傲慢与偏见》中的婚恋喜剧则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在一定范围内,有条件地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小说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具有很高的可读性和艺术性。采用语用学中礼貌原则对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部分人物话语进行分析,通过一些违反礼貌原则的例子,说明礼貌得体的言语是交际中的润滑剂,并对交际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形象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琼 《文学教育(上)》2008,(15):103-103
简·奥斯丁(1775—1817)是跨世纪的优秀小说家,她与夏洛蒂·勃朗特和乔治·艾略特等优秀女作家一起揭开了英国小说史上妇女创作艺术的新篇章。《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丁创作艺术的最佳典范,《傲慢与偏见》具有典型的奥斯丁情节:一位合意的单身汉来到有未婚女孩居住的乡村,  相似文献   

15.
《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形象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奥斯丁(1775-1817)是跨世纪的优秀小说家,她与夏洛蒂·勃朗特和乔治·艾略特等优秀女作家一起揭开了英国小说史上妇女创作艺术的新篇章。《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丁创作艺术的最佳典范,《傲慢与偏见》具有典型的奥斯丁情节:一位合意的单身汉来到有未婚女孩居住的乡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傲慢与偏见》一书进行简要的介绍,通过对书中人物的爱情和婚姻发展分析生态主义女性观点的阐释以及社会价值,希望本文能够为解读《傲慢与偏见》提供帮助,对现代文学鉴赏和创作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7.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小说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深受中国读者的喜爱。国内相继出现了许多翻译版本。这些中译本各具特色。本文拟运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傲慢与偏见》常见的三个中译本进行比较,以便拓宽翻译研究的途径,探讨翻译的标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讽刺手法入手,对英国小说家简·奥斯丁的名著<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进行了分析,解读了存在于小说主人公和其他角色身上的各种傲慢和偏见,并且指出了对现代社会和个人的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陈茜 《考试周刊》2010,(54):45-46
反讽可以达到戏谑、嘲弄及讽刺的效果,使作品生动幽默,富有艺术感染力,反讽在《傲慢与偏见》中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使作品妙趣横生,令读者百读不厌,它是《傲慢与偏见》的艺术精髓之所在。本文以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两个中文译本中的反讽翻译为例,指出不同译本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假象等值"现象,本文认为,将文学文体学方法运用于小说中的反讽翻译中,可以提高译者对小说中反讽语言形式的美学功能的感知,促使译者使用风格对等的语言形式,从而提高小说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20.
随处可见、犀利辛辣的反讽是奥斯汀小说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在她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奥斯汀更是将这一艺术手法发挥到了极致。笔者是从《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塑造入手,就奥斯汀这一特殊的艺术方法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有助于大家对奥斯汀作品语言和艺术特色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