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7,(40):33-34
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运用语言与社会共变的理论分析近来兴起的"被××"新用法的成因、特点和发展趋势。本文认为,"被××"新用法的产生是特定时期社会现象和大众社会心态的反映,属于语言变异的范畴,这种用法最终是消失还是延伸或泛化使用还需要等待语言实践的检验。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新时期是急剧变革的时期,在这场史无前例的大变革中,新事物、新观念如雨后春笋,新词新语新用法更是层出不穷。“老师”和“老板”这两个称谓词语的泛化用法就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点。“老师”一词的理性义是专指传授文化和技术的人,这个称谓本身含有尊敬和文雅的附加色彩。正是基于这个原因,人们把“老师”当作一种尊称、雅称来使用,从而使它扩大了指称的范围,成为新时期社会称谓中的“后起之秀”。演员歌手可以称老师,相声小品表演者可以称老师,节目主持人可以称老师,编辑和记者更是可以称老师,真是“三人行必有我师”了!总之,只要…  相似文献   

3.
初中记叙文写作要写出个性风采,要有写"新"人、写"新"事、表"新"情的写作意识,写出属于自己的作文,写出赏心悦目的佳作。具体来说,要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写作。一、选择特定情境的人,写出"新"样子初中生写记叙文习惯于写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同学,这使得初中生的记叙文人物往  相似文献   

4.
教室是个小天地,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的确能使人想到电闪与雷鸣!但,出色的好老师并不因此而困顿不安,他们不仅不慌不乱,而且总能抓住机遇,力挽狂澜,趁机树立自己的威信!请看两个成功的例子。有一天,新来的年轻女教师刚走进教室,正要讲课,突然发现讲桌上钉着一只屎克螂,显然,这是一群淘气的学生干的,意思是想"考考"新老师的胆量。好在老师非常从容,她不仅没生气,还灿烂地笑笑。然后再有声有色地对大家说:"我认识这个小宝贝,这是屎克螂!"就这一句,大家立刻开心地笑出了声。女教师笑笑,接着说:"请大家千万别低估了它…  相似文献   

5.
根据《史记》《三国志》中副词"便"的全部用例,来动态的认识副词"便"在中古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使用与发展,从而进一步了解其发展轨迹,并为研究同类的其它副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一般校与重点校并存的局面,起码已经30年了.在当时百废待兴的形势下,重点校的确功不可没,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断然取消了这一特定学段的重点校,也是非常必要且非常及时的.似乎这是教育领域由过于强调"效益"优先转向更加关注"公平"的一项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7.
“圈套”     
"大家好,我就是你们的新老师,我姓刘,以后你们就叫我刘老师吧!"开学第一天,学校就给了我们一个巨大的惊喜。新老师,哇!不会吧?新老师!真新鲜,但愿这个新来的刘老师,可以管我们松一点。谁知,事与愿违。这新老师还没来几天,就让我们感受到了她的不一般。她精通"兵法",一个个"圈套",把我们"耍"得团团转。简直就是管学生的"穆桂英"!不信,我举一个例子,你就知道刘老师的"厉害"了。  相似文献   

8.
在历史的特定时期来看,最少在20世纪来临之前,"西方"这一历史观点是有其地理范围的,就是西欧与中北欧。抛开特定的历史时空,想从地理和文化上去区分的话,东西方都只能是一个概念",东方"与"西方"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线。  相似文献   

9.
“现代性”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中国文化、中国文学的"现代性"正式形成于五四新文化、新文学运动,与那时所说的"新"是基本相同的一个文化概念。迄今为止,它仍然是体现中国社会、中国文化、中国文学整体社会历史特征的一个文化概念。它主要活跃于中国社会、中国文化、中国文学即将发生整体历史变化前夕的个别历史时期,例如五四新文化、新文学运动时期和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新时期,而在更多的时候,人们关注的是当时社会发展的一些更具体的追求目标,但"现代性"对于有分析性地感受和理解其他具体的文化概念仍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有着"狂狮"绰号的小潘同学可谓"战绩"不俗--在五年级时,就因为老师的批评而掀桌怒吼,让全班师生瞠目结舌.尽管新接手的老师小心翼翼地与他相处,还是不可避免地与其"闹翻"了,并且是小潘同学的"旧病复发"所致.  相似文献   

11.
《高中生》2007,(22)
语文老师在培学生讲"把"和"被"的区别。突然一位学生问道:"老师,‘把’和‘被’能连用吗?"老师答:"当然不能!"学生很困惑地说:"可我妈妈就常把这两个字连用,每天早上她都对我说:‘把被子叠起来!’"  相似文献   

12.
"共变"这个词,是我从陈原的《社会语言学》中学来的。作者说,"共变是现代语言学常用的一个新术语","语言是一个变数,社会也是一个变数,语言和社会这两变数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互相接触而引起的互相变化。"社会语言学就是研究这两个变数的互相关系的。我不懂语言学,但是对"共变"却多有体会。比如,近十年来,"老师"的称呼泛滥成灾。不管干什么  相似文献   

13.
别人都说"七品芝麻官"小,我却是连"七品芝麻官"都不是的"小小芝麻官",说起我的"小小芝麻官",我却总是兴奋不已。这学期,我们换了位新老师,这位新老师可谓是与众不同。她一开学就将全班分成了八个小组,每两个小组为一大组,采取小组长负责制,小组之间开展竞赛,每月评出一个先进小组,给予奖励。而我很荣幸地当选了六人小组的"小小芝麻官"。  相似文献   

14.
李斯特的"炫技"表演是人们早已熟知的现象,但是,人们的关注点更多地体现为"炫技"的技巧分析,或是作为一种风格来进行定位某个特定历史时期,对于悄然诞生的"炫技"现象背后的社会因素较少剖析。一种现象的产生必然是种种社会因素综合的结果,因此,在研究过程中跳出惯性思维是十分重要的。笔者试图着眼于李斯特的"炫技"现象,从外围出发,解读其隐含的社会因素,为更好的理解李斯特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蚁族"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受个人理想追求、综合素质高低、专业特长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也是我国社会城市化、人口结构转变、劳动力市场转型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等一系列变化叠加效果的综合表现。从"蚁族"社会价值功能来看,"蚁族"对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但客观来讲,"蚁族"作为社会"并发症"产生的一个社会弱势群体,又可能对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大学生"蚁族"是社会发展特定时期出现的一个社会问题,我们必须正视这个问题,全面规划,综合整治,这也将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社会工程。  相似文献   

16.
说“老师”     
徐梓 《中国教师》2007,(9):25-26
<正>"老师"是现实生活中流传最广泛、使用频率最高的对于教师的称呼。据说早在唐尧时期,"老师"一词就出现了:"襄陵人姓席氏,其名未闻,即古之席公。以播种耕稼为事,每击壤而歌于路曰:‘耕而食,凿而饮,出  相似文献   

17.
一天,班里的傅老师新烫了时髦的"玉米烫"发型,孩子们都好奇地围着她,兴致勃勃地看着、摸着、讨论着。有的赞美很直接:"傅老师,你的头发烫得真漂亮!"有的则有些含蓄:"老师头发的颜色好看,我让妈妈也去烫一个!"傅老师正沉浸在不绝于耳的赞美声中,婷婷走了过来,瞄了两眼傅老师的新形象,"咯咯"笑起来。我问她:"傅老师的头发烫得怎么  相似文献   

18.
"啊,集体养水晶宝宝?"我们不敢相信这就是老师布置的新作业。"对,你们可要非常仔细地观察哦。"洪老师提醒我们。我打开装着水晶宝宝的瓶子,拿出一颗,它就像晶莹剔透的粉红色小珍珠,可爱极了。闻闻,有一股淡淡的清香。我又轻轻摸  相似文献   

19.
正"亢老师,给你两张纸条。"下午放学后,担任我们班数学课的郭老师走进办公室。我伸手接过纸条。"这是我上数学课从你们班学生手上抢过来的纸条。"郭老师接着说。"谁这么调皮,这么不遵守课堂纪律呀?一定要严厉批评一下。"这时我看到一张纸条上用两种笔迹写着"我的玩具车不要了,卖给你40元,30元也行。""我不要,偷不着。""这是谁写的?还偷不着?"我向郭老师询问。"上面是赵乐写的,下面是钱小春写的。"郭老师说。"我一定得找他谈谈,什么叫偷不着,肯定是想偷家长钱,一定要把学生这种想法扼杀在萌芽时期。""这张纸条呢?还大哥,难道我们班还有小团体?""这是孙玉写的。"我仔细一看,只见上面清晰地写着:"大哥,你把朱可顺叫出来,他不听话,我们打他。"不敢置信,这句话竟然出自大家公认为忠厚老实、好学的学生之手。  相似文献   

20.
"盛世"近年来已成为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现代汉语词典》中把它笼统地解释为"兴盛的时代".其精准的解释应该是指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特定的阶段,是国家由大乱走向大治,并且在较长时间内出现并保持繁荣昌盛的时期.中国历史上被称作"盛世"的时期到底有多少?有人粗略地做过统计,不下20个.当然这些"盛世"中,有正直历史学家笔下描绘的,也有封建帝王们自封的,还有御用史学家所杜撰的.总之,"盛世"的标准不一,必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盛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