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松娴鹂 《中华家教》2012,(10):44-45
最近,看到一篇直抵内心最柔软地方的文字,它让我反思了许久,内容是关于孩子和上帝的对话,文字不多,在揭示出人间的至情至爱的同时,更让每一位母亲铭记住自己的责任与使命。第一部分孩子的担心有一个婴儿即将出生。一天这个小孩问上帝:"他们告诉我明天你要把我送到地球上去,不过为什么我在那里会那么弱小和无助呢?"  相似文献   

2.
吕冉 《新作文》2013,(4):57-59
艺术与生活,彼此依存,又充满矛盾,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因为有了艺术,人类的生活才有了色彩。过去,现在,未来,那些有幸以艺术为生的人是幸运的,他们的爱好与职业不曾分离,就像人们说的:"艺术家是坐在上帝身边的孩子,从上帝口袋中掏出糖果分享。"果分享。  相似文献   

3.
上帝很忙忙!忙!上帝真的很忙!忙得晕头转向,忙得连他最爱的人类的祷告都无暇顾及。事事忙,一事无成!"不行!"上帝想,"得找两个心灵手巧品德高尚的孩子来当助手。"忙啊!上帝没有多想,便  相似文献   

4.
正孩子不是父母的,而是上帝赐予的,我们只是有机会照顾而已。孩子有自己的人生,我们也有我们的人生。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如果我们看透了,很多东西就容易放下。最近有网友咨询:"我的女儿刚上一年级,非常粗心,每次的大小考试总是会犯些小错误,我非常头痛。有时我生气时还会打她,但就是没有效果,比如某天的英文单元考试,她本来应当是100分的,但是老师扣了她10分,就因为没有写名字。  相似文献   

5.
上帝很健忘,对做过的事从不放在心上,所以,尽管上帝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但真正能记住的没有几件.很久以前,地球上的人们就流传着一种"上帝造人说"的理论,说人类是由万物之主上帝制造的.上帝不清楚自己是否做过这样一件事,他竭力回忆还是记不起来,于是他想自己可能已忘得一干二净了.他感到高兴的是,人类竟能把他的功劳记在心里并流传下来.为此,他给了地球上的人们不少赏赐.上帝给自己准备了一本小册子,专门用来记录自己的功劳,其中,"上帝造人"被列为头等功劳记录在案.上帝没事时常常翻看,一边还沾沾自喜:"我真伟大,我…  相似文献   

6.
这是我教育生涯中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起因是班上一位同学因为科任老师拖课而引发的争执。我教育这位学生时,被动地阅读了《上帝为谁流泪》一文,从而生发出很多感触:身为教师,我们应该学会解读儿童语言的"密码"。在教育学生时,时刻记住——先让孩子学会做人。孩子的学习态度比获得知识更重要,尊重是双方的,要想赢得别人的尊重,首先得尊重别人。别再让上帝为人类的不会思考而哭泣了,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们,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努力做一个会思考的教师,争取教出更多会思考的学生,别让上帝为我们的孩子而流泪了。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会发笑。"笑什么?笑人类的愚蠢,笑人类的无知,笑人类的可怜,笑人类的狂妄。为什么笑?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世上的一切,都在上帝的掌握中,一切都有定数,思考是这样,不思考也这样。一切离不开数,离不开命,离不开逻各斯。为什么要思考,做无用功?  相似文献   

8.
地球的诉说     
曾晓琳 《辅导员》2012,(Z1):107
一天晚上,我梦到了我们的地球妈妈。梦里,地球妈妈正在向我诉说她的痛苦。她哭着对我说:"孩子,我真是太痛苦了,以前的我,如花似玉,可是现在的我,开始变老了,病毒逐渐入侵我的身体。使我非常痛苦。"说完,地球妈妈递给我一张纸,纸上写着——病人:地球。病情:得了严重的咳嗽。病因:人类把工厂里的废气排出来,污染了环境……我看得出来,这是诊断书。我觉得,  相似文献   

9.
人类与上帝     
人类自从偷吃了上帝的智慧果,忽然变得聪明起来。一日,亚当的子孙发明了克隆术,欣然将灭绝了多日的地球生物统统复活。上帝闻之大悦,决定把诺亚方舟重新归还人类,以此奖赏。 然而,人类毓子孕孙竟然幻想着怎样去克隆一个上帝。后来,人类的这一梦想果然变成了现实。 上帝按照自己的模样创造了人,人又按照自己的模样克隆了上帝。上帝谓之长叹: “我的羊,你犯了个大错!” 两个上帝在天空相觑分外眼红。为争金銮宝座,捋袖揎拳打在一起。霎时银河滚浪,星光倒转,九霄雷鸣电掣,恍若星球大战。 人类昂首天外,跌足瞠目,联合国急慌慌召开紧急会议,置言…  相似文献   

10.
《圣经》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上帝即将用洪水毁灭世界,在此之前,上帝显灵让信徒诺亚建造了一艘巨大的方舟,因为有了方舟,人类和各种飞禽走兽最后才逃脱了灭绝的命运,得以在地球上继续生存繁衍。  相似文献   

11.
生命诞生于一场"宇宙烧烤"?构建地球生命的模块是由陨石带到地球上来的上来的?"上帝创世说"不攻自破地球生命的起源一直是个未解的谜。关于生命在何时、何地、如何起源,人们提出了各种猜测和假说,并一直争论不休。在所有猜测、假说中,最无聊的就是"上帝创世说";即上帝在七天之内创造了世间之万物。还有人煞有介事地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人的观念里,人都是有原罪的,这种罪是由人类始祖亚当夏娃"遗传"而来,他们罪孽深重,所以他们的后代也就理所当然继承了这种罪。既然有罪就应当向上帝忏悔,奥古斯丁是向上帝忏悔并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的第一人,他用《忏悔录》向上帝进行忏悔,也提出问题并试着自己解答。我们要找寻上帝,找寻让上帝降临我们自身的方法,达到对上帝的信仰,使身体与灵魂都成为上帝的宜居之所,实现个人的精神升华。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阅读》2007,(5):29-29
设计意图 在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态环境的今天,让孩子了解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地球是非常有必要的,地球是孩子们既熟悉又陌生的话题,怎样把复杂的地球话题用易于孩子理解吸收的方式展开呢?最近,我班的孩子们热衷于哼唱《西游记》中的主题曲《白龙马》,全班孩子几乎都会唱,只是记不全那有点拗口的歌词。而我班的孩子绘画基础很好,那何不让他们以画画与唱歌相结合的方式来展开活动呢?因此我设计了这个“画地球唱地球”的艺术综合活动,让孩子们在画画唱唱中体验艺术创作带来的快乐,同时更进一步增进幼儿对地球的认识,增强热爱地球、保护地球的意识。  相似文献   

14.
最近阅读了《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中旬·初中)》2014年第4期第37~38页的一篇文章——《对苏人版〈思想品德〉一则寓言故事的探讨》。看完后,突然想起曾经读过的一则外国故事:父亲让孩子餐前祈祷,5岁的孩子问父亲:为什么上帝长得和我们一样?他也有嘴巴,也会吃饭吗?父亲觉得应当回答"是"。孩子又问:既然吃饭,他一定也吃到肚子里去了,也就是说他有肠子,对吗?父亲想了想,也说"有的"。孩子接着问:既然有肠子,那就不可能没有屁眼,对吗?父亲很惶恐,但也承认"上帝有屁眼"。孩子说:我懂了,上帝和我们一样,也会拉屎,也会放屁。一个5岁孩子很容易便推论出"上帝和我们一样"!奇怪的是,成人却不敢这样想。  相似文献   

15.
喜欢与爱     
有人问上帝,喜欢与爱有什么不同呢?上帝指了指一个孩子,只见孩子站在花前,久久不肯离开,最后,孩子被花的美丽所迷醉,不由伸出了手,把花摘了下来。上帝说,这就是喜欢。接着,上帝指了指另一边的一个孩子,只见孩子满头是汗  相似文献   

16.
<正>有一场比赛,结果只有"你死我活"。那就是——人类VS地球!人类有1 000滴血,而地球只有960滴血。还未等裁判喊开始,双方已投入到战争中。第一回合开始了!首先夺得攻击权的是人类。只见他优哉游哉地用了一招普通的攻击法——"砍树百棵"来试探一下地球的实力。果然,这招简单的攻击就减掉了地球32滴血,人类不屑地看着地球,说:"原来是一个无名小卒,真是不堪一击!"地球并没有被人类这番话所激怒,而是很淡然地笑了笑,便也使  相似文献   

17.
访谈     
锄禾 《课外阅读》2013,(17):44-45
<正>"进来吧。"上帝对我说,"你要采访我?""如果你有时间的话。"我说。他笑了,好像连胡子都在笑,他说:"我的名字叫‘永恒',而且无所不能,你有什么问题要问我?""对你来说,我的问题毫不陌生:人类的哪一点最让你感到惊讶?"他回答说:"人类厌烦做孩子,急于长大成人,但过后又渴望返老还童;人类用健康换取金钱,但过后又用金钱来修复  相似文献   

18.
正有一个流传已久的西方小故事。一个双目失明的小孩沮丧地问妈妈:"你不是说我们都是上帝喜爱的苹果吗?可他却让我什么都看不见,难道我不是上帝的苹果吗?"妈妈急忙告诉他:"不不不,你当然是。因为你太可爱了,上帝忍不住轻轻咬了你一下。"于是,他把失明看做上帝对他的特别钟爱,开始振作起来。若干年后,他成为了一名出色的盲人按摩师。相信每位幼儿教师在工作生涯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被"上帝咬过"的孩子。他们有的是在生理方面,有的是在心理方面相比其他孩子会有些特别。大部分有责任感的教师都会对他们倾注一份特别的关爱。  相似文献   

19.
有一个婴儿即将出生。在他即将赶往地球时,上帝告诉他:"你不要担心,也不要害怕,我已经在所有的天使中给你选定了一位,她已经在地球上等候你多时了。她会细心照顾你,给你呵护,有她在,你就不会感到迷茫和无  相似文献   

20.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小男孩的母亲身患重病,奄奄一息。医生告诉他,只有上帝才能救他妈妈。年幼的男孩信以为真,他每天拿着一美元的硬币,挨家挨户敲门购买"上帝"。一天,他来到一家杂货店,老板走了出来。"孩子,你要买什么?"老板和蔼地问。"叔叔,我要买上帝。""哦?为什么你要买上帝呢?""因为妈妈生病了,医生说,只有上帝才能救好妈妈。"老板感动了,他收下了小男孩的一美元,对他说:"孩子,回去吧,你买到了‘上帝’了,你的母亲会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