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按照我国现行刑事诉讼回避制度的规定,在公诉案件中当亭人拥有申请回避权,而公诉人却没有对应的权利。这不仅违背了诉讼原理,也使司法实践中有关问题的解决陷入尴尬境地。确定有权申请回避的人员范围之基本思路应是:谁和案件的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谁就应该享有申请回避的权利。鉴此,应尽快确立公诉人的申请回避权。  相似文献   

2.
法官释明权制度源于大陆法系,在实行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国家,释明权制度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以辩论主义为基础,但是纯粹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过分强调法官的消极性,对保障当事人权利,促进诉讼公正,有效率地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具有阻碍作用。法官释明权制度设立的初衷即为弥补辩论主义和当事人处分权主义的不足,保障实质正义和当事人的程序利益。在我国民事诉讼模式转型的背景下,释明权制度具有特殊意义。文章通过对释明权制度功能、价值的分析,论述了我国构建法官释明权制度的必要性,并提出明确规定释明权的内容,完善释明权行使的方式,确立释明权救济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司法解散制度作为股东权利救济方式的一种,虽然我国新《公司法》明确赋予了立法上的肯定,特定主体可以在特定情况下请求法院判决解散公司,及时救济自己的合法权益。但由于目前我国立法规定并不完善,存在过于粗糙、可诉性不强等缺陷,尤其是对司法解散诉讼当事人资格认定方面,不仅原告的资格确定不甚明确,对于被告更是完全没有规定。由此,深入研究司法解散诉讼当事人资格认定对我国司法解散制度的适用和完善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3 名词解释题刑事诉讼 刑事诉讼法 诉讼参与人 当事人 被害人 自诉人 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 诉讼代理人 辩护 刑事诉讼基本原则 立案管辖 管辖 审判管辖 地区管辖 专门管辖 回避 自行回避 申请回避 指令回避 辩护权 自行辩护 指定辩护 委托辩护 证据 物证 书证 被害人陈述 鉴定结论 勘验笔录 检查笔录 原始证据 传来证据 言词证据 实物证据 直接证据 间接证据 证明对象 证明责任 强制措施 拘传 取保候审 监视居住 拘留 逮捕 附带民事诉讼 立案 不立案决定 侦查 勘验和检查 人身检查 侦查…  相似文献   

5.
回避制度对保障刑事诉讼的客观公正进行具有重要价值,已为当今世界各法治国家的刑事诉讼法律所确立。通过对美、法、日等国刑事回避制度特色的分析比较,在回避人员的范围、数量及申请回避的主体等方面对完善我国刑事回避制度有积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刑事诉讼中的回避是规定同刑事案件的处理有某种利害关系或其他特殊关系的司法人员不得参与处理本案的诉讼制度。世界各国的刑事诉讼法都规定了此项制度。我国刑事诉讼法也对回避作了专章规定,这对于客观公正处理案件,维护司法机关的威信,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国刑事回避制度尚有若干不够完备成熟之处,它从消极方面制约着回避制度作用的有效发挥,集中表现在应当回避的理由、范围过于狭窄,有权申请回避的人员种类尚需扩大,回避的具体程序不够健全,因此建议修改立法时应当对此加以补充完善。  相似文献   

7.
回避制度在中国传统的司法诉讼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维护正常的司法活动和保证司法的公正性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以历代典型个案为例,对中国古代的司法诉讼回避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和分析,同时对借鉴历史经验,加强当代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提出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为保障诉讼活动的公正客观,回避制度的建立是刑事诉讼法中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有因回避制度存在权利虚设的弊端,无因回避制度的设立则是对这一弊端的有效完善。  相似文献   

9.
我国还没有独立的小额诉讼程序,用简易程序来解决小额诉讼问题,可能会使当事人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让小额诉讼当事人产生诉讼可能会导致“入不敷出”的心理,使很多小额标的受侵害的当事人不愿意通过诉讼来解决问题.目前,我国小额诉讼制度并不健全,需要不断的完善小额诉讼制度,才能达到公平正义、高效便捷的司法目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司法实践中,经常出现一些行政公益诉讼的案件。这些诉讼的结局大部分是一样的,既法院以原告不享有诉权被裁定驳回起诉或判决驳回诉讼请求。虽然公众和媒体对这些公益诉讼给了很多的掌声,却无法回避这样一个事实:我国目前从立法方面没有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本文在对行政公益诉讼作出明确界定的同时,理性地分析了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审判流程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相关制度的完善和改革的推进,还有赖于相关理论基础研究的深入展开,更取决于司法主体法治理念的更新和民众法律感情的培养。在综合运用比较分析、实证分析、价值分析等研究方法,以程序正义为视角揭示审判流程管理制度的理论基础和内在价值的基础上,明确实行审判流程制度的核心在于权力的分离与整合。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归纳了国内学术界对于弃权票的态度,并做简要的评述。接着在对弃权票背后理论依据作充分的辨析之后,明确了本文所依据的理论基础,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后认为:全国人大代表投弃权票会破坏全国人大代表的先进性和广泛性,不利于真实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不利于全国人大会议做出科学合理、符合全民利益的决策,从而破坏了人大会议特有功效的发挥。因而得出"应该取消全国人大代表投弃权票的权利"的结论,并希冀从这个角度为我国人大制度的改革提供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民事诉权是当事人请求司法保护自己合法民事权益的一种权利。在民事诉权观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中,出现过许多学说,但都存在不足,我们今天认识民事诉权,需要认真评析这些民事诉权观,树立正确的民事诉权观,为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限定继承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限定继承制度的立法宗旨在于公平地保护继承人和遗产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我国继承法借鉴前苏联的立法经验,规定了限定继承制度,但在操作过程中存在很大的缺陷。应结合我国社会生活实际,确立遗产管理人,建立财产分离和遗产清册制度,增加催告遗产债权人申报债权的程序,对遗产分配的时间加以限制,并规定相应的诉讼程序,以有效发挥限定继承制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我国的涉诉上访问题一直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法治进程的健康推进。引起涉诉上访的原因很多,我们将其概括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其中,主观原因包括司法人员和上访民众两方面;客观原因包括司法不独立和经济社会转型两方面;主客观原因之间又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对于涉诉上访问题的有效解决,首先致力于挖掘问题发生的各种主客观成因,然后有针对性地从源头找出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6.
当前,大量应通过诉讼途径救济的纠纷涌入信访渠道,对法治实践构成很大冲击。群众信“访”不信“法”的重要原因,在于司法的公信力不足。因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司法公信建设”。而要提高司法的公信力,就必须重新塑造法官的职业形象,积极推进司法的公开进程。具体建议有:科学考核,建立法官的淘汰机制;重视品行,完善法官的选任程序;深化改革,推进司法的公开进程。  相似文献   

17.
一般而言,各个民法基本原则间是相互协调的,但是在司法实践中,一些基本原则间也存在冲突的情形,通过分析比较国内外法理学家、民法学家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归纳出协调民法基本原则的冲突存在可能的三种途径。通过科学的立法安排、司法实践中法益衡量及程序制度的重构等多种途径,探索符合我国法律传统和社会生活实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家事案件在司法实践中所占比例不小,其产生于特定的家庭环境之中,一般都牵涉到身份关系的认定,而对此类案件的处理方式应有别于普通民事案件。在借鉴域外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应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强制性调解程序以更有效地解决家事纠纷,也即将此调解程序前置于审判程序之前,强制予以调解。强制性调解程序的性质应为以合意性为主、强制性为补充的特性。此项制度的构建可以从调解程序的启动、调解机关、调解范围、调解方式等方面作出一些程序的设计。  相似文献   

19.
2005年1月5日国务院第76次常务会议通过了新的《信访条例》,新信访制度的构建成为焦点。本文从信访制度的概念、新信访制度构建的必要性、新《信访条例》五大亮点以及对新信访制度的法治化构建的设想四个方面对我国新信访制度的构建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试论我国刑事审判前程序构造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审判前程序构造是指刑事案件由侦查机关立案侦查至人民检察院起诉到法院审判之前这一过程中控诉、辩护、裁判三方的法律地位和相互关系。我国的刑事审判前程序由侦查机关主导 ,缺乏必要的程序制约措施 ,往往发生侵犯公民权利的行为。因而需要引入刑事审判前司法审查等机制 ,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刑事审判前程序构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