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辰烨  彭兰 《新闻界》2023,(4):34-46
赛博格的产生、发展与技术物有着密切的关联。随着越来越多与人形成紧密关系的技术物的出现,“赛博格”得以从军事、医疗和文艺创作领域进入日常生活中,促使交往主体从“人”向“赛博格”转变。笔者立足于耳机这一具体的技术物,试图揭示出技术物作为交往主体转变的重要因素,如何对人们的日常交往行为产生影响。研究发现,当技术物作为交互对象时,能够对空间进行改造,并让人们获得一种全新的存在方式——“半在场”或“半缺席”;在人际交流中,技术物能够增加交往中的边界,以自身的媒介技术逻辑影响交往行为;而当其作为“赛博格”身体的一部分时,技术物则能够起到展示姿态和反映关系的作用,赛博格的身体得以凸显。  相似文献   

2.
研究以美形技术平台“新氧”为观察田野,使用线上、线下民族志相结合的方法,将赛博格女性主义的“技术—性别”观作为理论切入,聚焦数字时代的技术凝视如何嵌入美形技术平台,通过技术接入与设置规训女性身体,生产新的技术—性别权力关系。研究发现:数字时代技术凝视成为美形技术平台中的权力主体,借助技术逻辑以自由、科学的身体话语,遮蔽了美形技术的女性身体“负权”。男性凝视和西方凝视隐蔽地编制进平台技术规则,通过科学技术合理性和资本合法性间接制定技术的接入与设置规则。技术并未成为赋权“赛博格”的解放性力量,反而通过其复杂的凝视机制驯服了“赛博格”。  相似文献   

3.
范江怀 《军事记者》2013,(10):49-50
一体化联合作战与舆论战看上去有点不相干,一个叫军事斗争(武力战),另一个叫舆论斗争(舆论战)。不过,这两者都体现了国家的实力———一体化联合作战体现的是硬实力,舆论战彰显的则是软实力。站在军事战略的角度,对这两个看似不搭界的"战争"进行思考,还是能够揣摩出一个"三昧"来的。  相似文献   

4.
赵松 《青年记者》2021,(24):5-5
随着人类逐渐进入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能高科技时代,传统人本主义受到冲击,关于人工智能的"后人类"相关观点开始涌现,它们并不是一种政治化划分,而是以智能新技术为基础,对新的人类生存状况的思考. 1.赛博格社会:人与技术融合或超人类主义.随着机器与人的深度结合,人的边界和主体性问题成为赛博格研究主题."赛博格"被用来描述未来人类的基本生存状态,指入与技术的高度融合,"一个将自然与人为合成一个体系的、自我规范的生物体".人与技术的融合,意味着传统人文主义定义的人类物种边界变得模糊,人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人或生物人,而成了格雷所说的"后人类".在后人类社会图景中,赛博格突破了人类的硬件和软件界限,一方面可以通过生化机械技术强化机体"硬件",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神经认知科技增强心智"软件".  相似文献   

5.
南昌广播电视台创意打造的2013年度全国大型赛事——"绿地集团全城热播·南昌广播电视台(全国)主持人选拔大赛"("全城热播")于2013年5月启动,历时两个多月,较大地提升了南昌广播电视台的影响力与竞争力。从全国海选、全国20强、晋级赛、突围赛、再到总决赛诞生出南昌广电史上第一名靠全国选秀上位的新生代主持人,这一场饕餮盛宴,在流火的七月,犹如炫丽的流光划过夜空,迸发出璀璨夺目的光芒。当人们对这一场大赛津津乐道的余温渐渐退却,笔者想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读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6.
移动互联网语境下的人-物联结形塑了一种跨介质的数字交往。文章认为,人类与媒介物、数码物在感知和实践上的边界耦合,既不同于控制论传统中将信息视为一种实体来消解人类身体(碳基)与智能机器(硅基)之间的介质区别,也不同于哈拉维意义上的赛博格将人与智能机器视为一种共生合成体。跨介质数字交往在构成论意义上,以诠释、伴随以及自反性等多元维度,重构着人类与数字人工物之间的关系生态,由此延展着人类关于日常生活的认知、时空体验以及价值系统,并有助于进一步反思技术操纵/主体意志的二律背反问题。  相似文献   

7.
杨辉 《新闻实践》2013,(9):38-40
一、新闻摄影“浙江现象”令人瞩目 今年2月15日,最被全球新闻界看重的第56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揭晓,中国新闻摄影人在本届荷赛中获得了4个奖项,其中浙江作者就占了3个,分别是浙报集团图片中心储永志的《热身》(二等奖)、温州日报郑晓群的《牢笼》(二等奖)、都市快报傅拥军的《爸爸妈妈好想你》(三等奖)。自1988年中国摄影师杨绍明以《退下来的邓小平》在第31届荷赛上取得了中国新闻摄影获奖零的突破以来(图1),25年问,中国一共只有27位摄影师出现在荷赛名单上。这不得不让全国新闻同行对浙江新闻摄影群体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8.
今年2月15日晚,第56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揭晓,我的作品《牢笼》获得了自然类组照二等奖。《牢笼》由12张照片组成,拍摄的是动物园里被关在笼子里的孤独、忧伤、无助的动物。在动物园里,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动物虽然过着寝食无忧、饱食终日的日子,却因此失去了自身最宝贵的自由和野性。《牢笼》试图通过镜头来阐释人与动物之间那种微妙、矛盾和纠结的关系。画面里,那一个个形单影只的身影,一双双忧伤无助的眼睛,一个个狭小拥挤的空间,传递出对非原生态和谐的无声控诉。  相似文献   

9.
微博对“公共领域”复兴的解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晓冬 《新闻窗》2011,(2):61-62
一、公共领域的承担功能和形成要义 尤根·哈贝马斯(Jurgen Habermas)创立的"公共领域",指的是"介乎于国家与社会(即国家所不能触及的私人或民间活动范围)之间、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地方"。它是一种公共话语空间(dialogic),至少应承担两个功能:培养个体认同,批判性地检验政府的政策。"公共领域"功能实现的保证在于:一、  相似文献   

10.
一 年一次的世界上参与范围最广、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有摄影界“奥运会”之称的“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简称“荷赛”)备受摄影界的广泛关注。去年年底 ,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与世界新闻摄影基金会联合举办的中国第一个“荷赛”讲习班更是撩拨着国内众多青年摄影记者们跃跃欲试的心。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也好 ,还是举办大师讲习班也罢 ,业内人士都渴望认识“荷赛”的价值、探究“荷赛”的规则、融入“荷赛”主流。显而易见 ,“荷赛”已经成为中国摄影走向世界的一个平台。研究近年来国内摄影作品获“荷赛”奖成功秘密 ,人们会发现 ,民族的亦是…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在新闻领域的运用,智能化新闻已成为未来发展趋势,而新技术的运用必将带来新的伦理风险,包括“赛博格”危机、新闻叙事“悖论”、监管风险“黑箱”等。这些风险的背后是一种“技术拜物教”,即对大数据与算法等智能技术的大量运用、崇拜追捧与代码狂欢。  相似文献   

12.
客里空(Крикун)是苏联剧作家科尔内楚克(Корнейчу?к)的话剧《前线》(Фронт)中的一个战地特派记者的名字,中文音译为"客里空",俄文意为"乱嚷的人"、"好吹嘘的人"或"绕舌者"。在剧中,客里空被塑造成一个阿谀奉承、不到实地采访、编造新闻的记者形象。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动态平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引言 通常说,"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然而,何为"生长着的有机体"?缘何图书馆能够成为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对此,阮冈纳赞的解释是不能令人满意的,他的解释更多的是一种直觉,"第五定律指出,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生长着的有机体能独自生存,停止生长的有机体将会僵化,直到死亡,这是公认的生物学事实.  相似文献   

14.
荣欣 《新闻世界》2011,(1):133-134
"剩女"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词语,与一定的社会文化密切相关。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媒介(报纸)是如何构建"剩女"这一群体的,并进一步分析报纸如何运用媒介话语权塑造"未婚大龄女青年"的刻板印象,将她们这一群体转换成"剩女"形象。  相似文献   

15.
(2012年9月5日)同志们:大家好!上午和大家一起参加了两个重要活动:一个是湖北省档案馆首届"档案馆日"活动,标志着档案的开发利用、服务"五个湖北"建设拉开了序幕,影响很好;第二个是纪念《档案法》颁布25周年,对促进我们档案事  相似文献   

16.
三网融合是个"大融合"的概念,它不仅是传播网络的融合(相互兼容与渗透),而且还包含技术平台的融合(跨平台的运行)、终端屏幕的融合(一个屏幕览天下)以及业务和服务的融合(内容资源和服务的共享)。说到底,三网融合只是个手段,其最终目的是为了给广大民众提供丰富多彩、便捷价廉、更具个性化的内容和服务。因此,在实施三网融合的过程中,必须同步地加强内容资源的建设,否则,就有可能发生像有些人所担心的那样"高速公路修好了,就怕没有车跑"。内容建设是个大题目,这里仅就报业的内容建设谈一点个人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朋"和"友",最早不是一个意思。"朋",在"六书"中属象形字。早期的"朋"字,像人颈上戴一朋(串)贝之形,即为贝贝字。后来省去两个人字,保留两个月字,即今之朋字。  相似文献   

18.
《高校图书馆工作》2017,(6):F0002-F0002
2017年4月初湖南省教育厅再次下发了《关于2017年全省普通高校"一校一书"阅读推广活动的通知》(湘教通[2017]119号),从4月至11月的8个月中,有40所学校开展了(不含独立学院)以"一校一书"为主题的阅读推广活动。全省高校开展"一校一书"阅读活动各项子活动600余个,校均15个,最多的为湖南大学,活动达到30个。推荐精读图书36册次。  相似文献   

19.
高旭 《中国出版》2017,(13):71-71
一个人的成功,让人钦佩;一个家族的成功,更令人赞叹。古邑寿州(安徽省寿县)的"孙氏家族",即是如此。不仅有着状元帝师的个人辉煌,而且还有着"一门三进士,五子四登科"的家族兴盛。无论怎么看,孙氏家族都称得上是中国传统意义上最为成功的世家望族之一。  相似文献   

20.
船政文化是福州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是中国近代文明史的重要篇章。闽江学院图书馆为了提供给师生学习和研究船政文化的平台以及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出建设"船政文化特色数据库"。此数据库选择方正德赛(DESI)软件组群,使用北大方正的Apabi数字资源平台进行发布。数据库的内容按资料类型分为"船政文化"相关史料、"船政文化"专著类、"船政文化"期刊论文、"船政文化"会议论文、"船政文化"学位论文、"船政文化"相关报道、"船政文化"相关网站等七种。针对数据库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数据可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