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二进制”数教学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正确建立“二进制”数的概念并进一步理解“二进制”数:1.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导致了“二进制”数的出现.2.在与“十进制”数的比较中理解“二进制”数.3.关于“二进制”数的一个实例.4.“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第一册第68页。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3.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 ,能正确地数、读、写11-20各数 ;4.认识数位“个位”和“十位” ,知道10个“一”是1个“十”。教学准备 :20根小棒及橡皮筋2根 ,计数器2人1个 ,实物投影仪 ,自制课件。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 ,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 ,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 ,初步建立数…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的:1.通过作业,复习50以内的数数;知道12里面有个“十”,2个“一”;20里面有2个“十”……50里面有五个“十”,从任意一数数到50。 2.通过作业发展幼儿的思维、语言、注意、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1—33页。教学目标:1.学生能独立地数100个物体,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对计数单位“个”“十”“百”有一个感性认识。2.学生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100以内数的过程,感受100以内各数的大小和100以内各数就在我们身边。4.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各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教具学具准备:花生、棋子、小方块、糖块、小棒等各100个…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1—33页。教学目标:1.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100以内各数的过程,感受100以内各数的大小,体验100以内各数就在身边。2.学生能独立地数100个物体,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对计数单位“一(个)”“十”“百”有一个感性认识。3.培养学生数数的兴趣和估数的意识,并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注重“方法”的传授与引导。教具学具准备:课件,花生、糖果、小棒、幸运星等实物。教学过程:一、课前引入1.估算班级人数。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用到数数。你知道我…  相似文献   

6.
取数求和     
下午第三节课,初一(1)班数学兴趣小组的活动开始了.组长小明在黑板上写了如下六行六列数字:451325157510351455126511632213278320432473215323528682839282728442876285149874923494849124976493964136477643564566441649676677658764976347685767小明点出了这次活动的主题是“取数求和”.接着他从每一行中任取一个数,六行取出六个数为4513、8320、8283、6493、5645、4768,要求大家用10秒钟的时间求出这六个四位数的和.小芳心直口快,埋怨说:“时间太短了.”小婷也不满地说:“计算器也办不到吧!”小明笑了笑说:“这六个四位数的和是38022.”…  相似文献   

7.
取数求和     
下六某行班六数列学数兴字趣:小组正在开近期的心得交流会.组长小明在黑板上写了如451325157510351455126511632213278320432473215323528682839282728442876285149874925494849124976493964136477643564566441649676677658764976347685767小明点出了他写这些数的目的是“取数求和”,接着他从每一行中任取一个数,六行取出六个数为4513、8320、8283、6493、5645、4768,要求大家用10秒钟的时间求出这六个四位数的和.小芳心直口快,埋怨说:“时间太短了,这不是强人所难吗?”小婷也不满地说:“用计算器也办不到啊!”小明笑了笑说:“这六个四位数…  相似文献   

8.
课题是搭1个、2个、3个、4个、100个、2 002个(连续)正方形,分别要多少根火柴棒,独立拼一拼,数一数,并填表1:表1┌───────┬─┬─┬─┬─┬──┬───┐│搭正方形个数 │1 │2 │3 │4 │100 │2 002 │├───────┼─┼─┼─┼─┼──┼───┤│用火柴棒的根数│ │ │ │ │ │ │└───────┴─┴─┴─┴─┴──┴───┘ 巡视中发现不少同学写出了前四格的正确答案:但第五、六格大部分却空着,不知如何是好.问:“前四个格的答案是怎么得来的?”有不少同学说:“数出来的.”问:“搭100个、2 002个还能数出…  相似文献   

9.
“数字”与“数”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数学概念.“数字”即阿拉伯数字,又称“数码”,只有十个:0,1,2,3,4,5,6,7,8,9.而用这十个“数字”却可组成无穷多个“数”来.一些媒体在宣传报道中常犯这样的错误:把一个“很大的数”说成是一个“很大的数字”,甚至称之为“天文数字”.其实,在数字中,最大的莫过于9.传媒的这一失误诚然令人遗憾,但毕竟是“约定俗成”,只要大家能够意会就行,倒也无关紧要.然而,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数字”与“数”却是万万不可混淆的.数学概念是数学理论的基石,糊涂不得,马虎不得.否则,面对数学问题,不是一筹莫展,就…  相似文献   

10.
一、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1.教学重点:数位和数的组成,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教学难点:数数29——30、38——40……99——100等处的数法。 3.基础知识教学要求: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 (2)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认识个位、十位和百位的意义. (4)掌握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相似文献   

11.
"算术平均数"概念的四个理解水平及测试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算术平均数”是中学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并为社会大众广泛使用.但是,要正确、深入地理解和运用“算术平均数”并不容易.“算术平均数”概念具有4个理解水平,分别是:本义性理解水平,特异性理解水平,加权性理解水平和随机变量分布理解水平.  相似文献   

12.
在生活中,近似数处处可见,大量的数都是通过取近似值得到的.我们在解数学题时,也常常用四舍五入法得到我们所需要的近似数.因此,只有理解了近似数中“精确度”的含义,才能正确、灵活地按要求取舍近似值.下面举例分析近似值取舍中的“精确度”的意义及应用.1 理解“精确度”例1 八一班的一个学生说:“我们班的小明与小亮的身高都是1.5 m”,但小明坚持说他的身高比小亮高8个“厘米”.请问:这种情况可能吗?解析:人的身高一般是一种近似数.要判断这种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2~3页。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感受100以内各数的大小;使学生能独立地数100个物体,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知道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使学生对计数单位“一(个)”、十”、百”有一个感性认识,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能力目标:体会数数方法的多样性;能运用认识的数描述、交流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数数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100以内各数就在身边。教学重点:数100以…  相似文献   

14.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人常说:“谁是我的好朋友,我们就 会像220和284一样.” 为什么“220”和“284”象征着好朋友呢? 原来220除去本身以外还有11个约数,它们是1,2,4,5,10,11, 20,22,44,55,110.这11个约数的和恰好等于284.同样,284的约数 除去它本身以外还有1,2,4,71,142,它们的和也恰好等于220.也就 是: 1+2+4+5+10+11+20+22+44+55+110=284, 1+2+4+71+142=220. 这两个数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亲相爱,形影不离.古希腊 的数学家给这样的两个数起名叫“相亲数”或“亲和数”.220和284 是人类发现的第一对“相亲数”,也是最小的一…  相似文献   

15.
数学兴趣小组组长小明宣布,这次活动的主题是“橄榄数及其性质”.小芳心直口快,抢先发问:“什么是橄榄数?难道它像一只橄榄?!”小明干脆利落地答道:“不错!你看,12345678987654321,它的各位上的数字从左到右逐渐增大(由1到9的连续自然数),到数字9时,又逐渐减小(由9到1).这个数两头小中间大,它活像一只橄榄,我们不妨称它为橄榄数.请大家写出其它的橄榄数.”同学们陆续写出如下七个橄榄数:121,12321,1234321,123454321,12345654321,1234567654321,123456787654321.“橄榄数有什么性质呢?”小娜也提出了问题.小娜话音刚落,小婷急忙说道:“老师…  相似文献   

16.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的“数一数与乘法”其特点就是让学生通过“数一数”,在数中发现“同数连加”。教学:数一数,有多少个?如左图:开始学生只会用手指着熊猫数1、2、3……15。这时教师可启发:除了一个个地数以外,还有没有数得更快更好的方法呢?随着教师的提问,学生便仔细地观察图形,积极思考,很快就得出:横着看,有1个3,2个3……5个3,共有15个。如果把每种数法列成算式,便是:5 5 5=15(个);3 3 3 3 3=15(个)。让学生观察算式,并说说两个算式中的“同数”分别是哪两个数。为了强化这种数的方法,还要让学生数下图共有多…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的知识技能目标 :1.掌握 10 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2 .初步学会比较 10 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正确运用“<”、“>”或“=”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过程性目标1.合作探究百数图的规律 ,初步感受探究的乐趣。2 .在比较大小的过程中 ,逐步培养数感。教学重点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教学难点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教学具准备电脑课件 :每组一个填写的数序卡、游戏板、计数器 2个。每个学生一对反馈卡。一、创设情境 ,直接引入。师 :小朋友们 ,你们看 ,谁来了 ?(电脑展现两个小精灵。)大家争先恐后地说 :是聪聪和明明。师 :对 ,数学王国中的…  相似文献   

18.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非.”“数”与“形”反映了事物两个方面的属性.数形结合就是把抽象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与直观的几何图形、位置关系结合起来,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即通过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相似文献   

19.
同学们也许会认为,物理和化学需要试验,而数学既无仪器也无设备,哪来的试验.其实,数学这门科学,需要观察,也需要试验.不过,与理化试验不同的是,数学是借助纸和笔在思维中进行试验.我国古代著名数学著作《孙子算经》中有一则名扬中外的“物不知数”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意思是:今有一些东西,不知其数目,三个三个一数剩两个,五个五个一数剩三个,七个七个一数剩两个,问这些东西至少有多少个?)这类问题的解法在世界数学史上极其有名,被称之为“孙子定理”或“中国剩余定理”.享誉中外的我…  相似文献   

20.
(二)训练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正确地读写多位数。会用万、亿作单位改写数和用四舍五入法截取近似数。 难点:(1)正确理解整数的一些概念。(2)掌握多位数中间有“0”的读写方法。 (三)正确认识易错概念 1.“自然数”与“整数” 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都是自然数。自然数有无限个,最小的自然数是1,没有最大的自然数。零和自然数都是整数。整数包括自然数和零,但不能说整数只包括自然数和零。 2.“数字”、“数位”和“几位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