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绍兴工业园区的建立,我校外来民工子女越来越多,占全校学生总数的60%。由于区域差异、受教育程度不同、家庭教育不当等,绝大部分民工子女文化基础差.学习、行为、卫生等习惯表现都较差。这给我们学校管理、班级建设、学生的健康发展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如伺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成为我们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外来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外来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自卑,人际交往障碍,放纵,焦虑等。外来民工子女存在这些心理问题,与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有密切的关系。解决这些问题应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着手,为外来学生群体创造一个健康、宜于身心全面发展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3.
我校作为一所定点接收外来民工子女就读的初中,近年来每年都接收一定数苗外来民工子女就读.为了让外来民工的子女也能像城市孩子一样享受到良好的教育,学校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把学校图书馆作为素质教育的窗口,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的职能作用,是学校为外来民工子女学生建立良好教育条件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
我校是一所农村乡镇学校,周边企业众多。近年来,外来务工人员不断增加,他们的子女也随父母一起来到这里,进入我校就读。2012学年我校学生共1450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以下简称“随迁子女”)达1155人,占学生总数的80%。这些不同年级的学生来自全国不同省市,家庭文化背景不同,语言、风俗迥异。在日常教学管理和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某些随迁子女存在不良的学习习惯。因此,加强教学管理,有效培养这些学生的学习习惯,成为我们日常教学的重点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随着退牧还草政策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农牧民搬迁到县城,同时,他们的子女也跟随而来,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教育问题。以我校为例,我们学校现在就读的外来牧民及民工子女就已经占到了在校学生的近50%。由于大多数的农牧民自身文化素质不高,从事的工作没有固定时间.很多人都没有精力和时间好好照顾孩子,所以,在这些农牧民子女...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外来民工子女就学人数逐年递增。与本地同年级孩子比较,他们的习作水平相差甚远。许多老师认为,家庭经济条件差、父母素质不高、课外学习时间不足等因素,影响了民工子女作文素养的提高。但是假使我们换一种角度审视,就会发现这些不利因素之中也蕴藏着无穷的机会,特别是蕴藏着丰富的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7.
在温州,民工子女学校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当地社会关切的焦点。通过对民工学校教育现状的调查以及对民工子女与普通城市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上的比较,结果表明,民工子女的学校教育存在就学难、学费高、学习环境差、教育公平失偏和身心欠佳等问题。藉此建议,温州各级政府要在宏观上规划规范好民工子女学校教育的各环节,温州的社会、学校和民工子女家庭则要从微观上赋予民工子女以人文关怀,从而让他们拥有舒心的学习空间,也使得民工及其子女在新温州建设中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8.
随着某地区经济的日益发达,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者流向这里。这些外来务工者的子女随着自己的家长漂泊在不同的城市之间,穿插于不同的班级之间,这些现象在小学比较多。外来打工者子女不同于一般的插班生,他们在语言、生活和学习习惯上与本地学生有着诸多的差异,文化的差异更容易产生严重的"水土不服"。在面对外来务工者子女受教育问题上,我们更应该发扬陶行知先生的平民教育思想和"博爱"精神。一、外来务工者子女学习现状1.令人担忧的学习问题大部分外来务工者子女的学习问题很多,  相似文献   

9.
<正>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生源主要是本地村小学生和外来民工子女。由于农村教育、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农村部分小学硬件设施相对落后,新的《信息技术指导纲要》和新教材对学生的基础和信息技术硬件设施有一定的要求,这就给农村中学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怎样提高基础较差的农村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使他们能适应  相似文献   

10.
吴丹 《考试周刊》2013,(57):98-99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城市。为了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化,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大多被编入公办学校。然而,由于原就读学校教材、教法、教学进度的不同,这些孩子的英语基础差异巨大,直接导致他们在学科学习尤其是英语学习中存在障碍。本文立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英语学习现状,提出相应对策,促进学生提高英语学习兴趣,最终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1.
居莉萍 《考试周刊》2011,(84):91-9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外来民工子女也跟随他们的父母来到常州,由于生活环境和教学条件与要求的不同,这些孩子很难适应我们当地的教学,给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我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看法与做法。  相似文献   

12.
【案例背景】我校是一所农村九年制一贯学校,初中部近百分之七十的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其中将近一半的学生小学阶段是在民工子弟学校就读的。由于一些客观的原因,这些学生相对公办学校的学生来说,语文基础知识较差,写作能力普遍较低,家庭教育环境相对不尽如人意。因此,丰富他们的校园生活,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大量外来民工举家迁入大城市,其子女的受教育问题成为大城市政府教育部门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广州市的个案研究表明,政府有关部门对外来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缺乏热情和积极性,在相关政策法规和管理上不到位、不完善.外来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关系到城市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城市政府应将其纳入城市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通过政策扶持和财政资助切实保障外来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利.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加快的城市化建设的进程,越来越多的进城务工人员带着他们的子女来到了城市求学.我校位于火车站附近的城乡结合部,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占到全校学生数的近七成.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与本地学生相比,大部分的外来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不甚理想,在英语学习兴趣方面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所以如何培养和保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英语学习的兴趣,切实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能力,就成了我们英语教师研究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我校的课改实验是在边实践、边总结、边改正中进行的,这与我校学生的基本状况相关。我校的生源一部分是工厂子弟,还有绝大部分是外来打工者的子女。他们的主要特点是:有少部分学生对学习不重视,学好学坏无所谓;他们的生活条件、学习环境较差,家长忙于生计,往往忽略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教育亟待提高。因此,这给政治学科的课改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几年来,通过我校师生的努力,终于探索出了一条政治学科的课改之路。  相似文献   

16.
正红莲小学是北京市第一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的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学生总数近90%。让这些学生在北京享受优质的义务教育,感受北京包容的气度与胸怀,在幼小的心里埋下"公平、平等"的种子,成长为建设和谐社会的后备军,是我校首要的责任与职责。为此,学校提出"以人为本,尊重差异,促进学校包容性发展"的发展战略,以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全面、均衡、共同发展。我校学生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家长普遍学历低,月收入偏低,学生养成教育问题突出;学生对自己的家乡了解很少,相比家乡,他们更喜欢在北京学习生活。学校还了解到,家长对首都教育寄予厚望,并希望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绍兴工业园区的建立,我校外来民工子女越来越多,占全校学生总数的60%。由于区域差异、受教育程度不同、家庭教育不当等,绝大部分民工子女文化基础差,学习、行为、卫生等习惯表现都较差。这给我们学校管理、班级建设、学生的健康发展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金德荣 《考试周刊》2011,(4):237-239
农民工兄弟已经成为无锡经济建设的一支生力军,为无锡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无可替代的重大贡献。其中有相当部分外地民工成为无锡新市民,他们的子女今后会留在无锡工作,他们的素质影响到将来无锡市民的素质和形象,影响到无锡的经济发展后劲。加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加强家—校联系,对外来务工子女个案的学习品质进行研究,以找出改善外来务工子女学习品质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9.
南京市外来务工子女学习习惯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调查南京市外来务工子女与本地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及家长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发现外来务工子女的学习习惯与本地儿童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外来务工人员对子女学习的关注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够。要改变这一现状,学校应在学生行为习惯纠偏上着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应加强外来务工人员与学校的联系,提高他们的综合教育素养,形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外来民工子女的入学人数在不断地上升,而学生的素养却在逐渐地下滑,他们的学习和各方面能力之间的差距非常的大,作为语文教师最看重的就是学生的写作能力,而外来民工子女的写作能力则非常的差,这与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的自身情况等有着很大的关系。而到底该如何提高外来民工子女的写作水平,本文就针对这一问题,从几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