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课堂观察合作体研究范式下的听评课,与传统意义上的听评课有着很大的不同:听课者与授课教师间由对立、孤立的关系转变为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的合作关系,目标直接指向促进教师和听评课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听评课存在听课无合作、评课无依据、听评课无研究的症状,体现了专业性的丧失。课堂观察LICC范式从当前作为一种课堂研究的听评课存在的问题出发,坚持科学实用主义,通过对课堂的解构,倡导教师组建不同的合作体,采用类似科学观察的方法,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该范式在丰富课堂知识、改善学生课堂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在可靠性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课堂观察合作体研究范式下的听评课与传统意义上的听评课有着很大的不同:在这样的合作体研究中,听课者与授课教师间由对立、孤立的关系转变为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的合作关系,目标直接指向促进授课教师和听课者的专业发展。课堂观察合作体研究范式具有以下  相似文献   

4.
无专业主题、无专业方案、无专业思维以及课堂观察的"贵族化",导致当前听评课的整体水平仍处于"业余"状态,这是一个技术难题,更是一个文化难题。破解这个难题,需要我们对作为专业化听评课的"课堂观察"进行重新理解:课堂观察是基于主题的听评课,要根据观察目的选择好观察主题,并进行清晰地解释、分解;课堂观察是基于证据的听评课,要根据观察主题收集、整理、分析相关信息,以支持观察结论;课堂观察是基于反思的听评课,反思要对"主题"与"证据"进行一致性思考,要明白、精准、精细,要揭示现象背后的意义,要具有建设性。长期实施这种一线教师能做乐行的课堂观察,开展基于主题、证据和反思的专业化听评课,就是在建设听评课的新文化。  相似文献   

5.
孙洁梅 《人民教育》2012,(12):47-48
课堂观察是一种重要的教研方式,体现在日常的听评课活动中。然而,在学校的教研实践中,一些教研活动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深入课堂调研之后,我们发现,这是因为听评课教师和授课教师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与合作,存在不同程度的自说自  相似文献   

6.
课堂观察不同于传统的听评课活动.它需要观察者、被观察者、学生之间开展合作.才能顺利地完成整个观察活动。然而.这种合作不是形式化的.而是基于主体的意愿、可分解的任务、共享的规则、互惠的效益等四元素的真实合作。开展课堂观察就要建立一种基于四元素的专业合作共同体(即合作体)。具体而言,有以下三方面的理由可以验证建立课堂观察合作体之必需。  相似文献   

7.
听评课的现存问题和范式转型——崔允都教授答记者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的主阵地是课堂。影响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听评课制度的改革。从某种程度上说,习惯了的听评课制度严重制约着新课程的推进,制约着素质教育的落实。为此,本期全面介绍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崔允济教授与浙江省余杭高级中学关于课堂观察的合作研究成果。从课堂观察的概念、框架与课例三个方面,与读者一起分享他们将课堂观察作为一种新的听评课范式的有效探索,并希望对此感兴趣的同仁不仅能够学到关于课堂观察的本身,而且能够从中体会到这些研究者们的专业精神。  相似文献   

8.
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的主阵地是课堂。影响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听评课制度的改革。从某种程度上说,习惯了的听评课制度严重制约着新课程的推进,制约着素质教育的落实。为此,本期全面介绍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崔允济教授与浙江省余杭高级中学关于课堂观察的合作研究成果。从课堂观察的概念、框架与课例三个方面,与读者一起分享他们将课堂观察作为一种新的听评课范式的有效探索,并希望对此感兴趣的同仁不仅能够学到关于课堂观察的本身,而且能够从中体会到这些研究者们的专业精神。  相似文献   

9.
李雨泽 《文教资料》2011,(16):151-153
课堂变革是当前我国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关键,而引起课堂变革的关键因素是听课评课的改革。作者通过参与当前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听评课活动发现:当前的思想政治课的听评课存在着任务取向、思维简单和思维对立等种种现象,提出提高听评课效率的关键在于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文章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堂文化、课程性质四个方面构建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评价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0.
课堂观察LICC模式是由学生学习(Learning)、教师教学(Instruction)、课程性质(Curricu-lum)与课堂文化(Culture)四个维度构成的课堂观察的新范式。它在哲学、社会学与技术层面上对传统听评课进行了重构。本文从专业合作体、观察框架与工具、课堂观察即研究三个视角论述了LICC模式的专业性,并展望了LICC模式研究的进一步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1.
班级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最基层单位 ,负责班上全面工作的老师叫班主任。班主任工作既辛苦又光荣。  相似文献   

12.
实时课堂和非实时课堂是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两个主要渠道,是时空交互的有机统一。在对分课堂教学实践中,要切准实时课堂与非实时课堂的结合部,实现两个课堂的融通;把握实时课堂与非实时课堂的特征区别,实现两个课堂的相互渗透;突出学生主体性地位,实现实时课堂与非实时课堂的相互交融。  相似文献   

13.
阶级和阶级斗争是马克思主义者观察和分析社会政治现象的基本观点之一。当今的社会虽然不再充满阶级斗争,但阶级仍然存在,也必然存在阶级利益和阶级意识。这种阶级意识在现代条件下实现了转型和发展,斗争性的阶级意识已逐渐转变为合作性的阶层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工人阶级的"革命意识",由较多地注重革命话语转向注重建设话语。工人阶级是当代社会的建设大军,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各阶层应力求通过对话、交流、沟通、协商、妥协等方式达成整体统一的合作性的阶层意识,从而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斗。  相似文献   

14.
课堂活动与大班英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索大班英语教学环境下如何开展课堂活动。理论依据是对三对关系的认识和理解;实践方面主要是讨论对子活动和小组活动。  相似文献   

15.
建立和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切实推进班级管理正规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才能促进班级管理上一个新台阶,进而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必须建立健全班干部制度、班级积分制度、班级考核制度、班主任助理制度、班级例会制度、班级奖学金评选制度等.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传统文化教育,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借鉴"翻转课堂"模式进行教学改革十分必要。鉴于"翻转课堂"具有尊重个性、促进交流、扩大容量等优势,可以探索出一个适用于提高传统文化课程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翻转课堂模式。实践启示我们,翻转课堂不仅要真正实现以生为本、人人参与,而且对教师、教学单位以及管理部门都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7.
班级是学校最基层的组织,班级管理的好坏和学校的整个教育管理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而班级管理的关键是要建立良好的班风;班主任是学生的严师,同时也是朋友。只有对班级进行科学化、人性化的管理,对新时期的班主任工作不断进行研究和探索,树立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学生爱学习、会学习的班级氛围,才能真正树立起良好的班级形象。  相似文献   

18.
My Class     
My name is Zhao Chuanyi.I am in Class Ten Grade seven.There are 61 students in our class.And 26 are girls and 35 are boys.One is from America.Boys like football and basketball.Girls like singing and dancing.We are all  相似文献   

19.
Class Scheduling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desirability of using computer scheduling to allocate students into the activities (lectures, tutorials, practical classes) for courses requested and the possibility of integrating the scheduling into the enrolment process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