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我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按事先备好的教案向学生提问:“小蝌蚪是用什么办法找妈妈的?”有学生说:“它一个一个问着找。”这正是我需要的答案,当我肯定他的回答时,另有一个学生答道:“小蝌蚪这样一个一个问别人来找妈妈,是最不聪明的办法!”这是我预料之外的答案。我想到学生的说法不能轻易否定,就问:“那你说小蝌蚪该用什么好办法找妈妈呢?”“现在条件先进了,小蝌蚪只要写一则《寻妈妈启事》,在电视上播放一下,不就简单了。”这时,又有学生迫不及待地举起了手:“青蛙妈妈也可以写一个《寻儿启事》,写上蝌蚪的样子和…  相似文献   

2.
第一定律     
迈克尔·多诺万看着他的空啤酒杯,感觉很无聊,而且认为他已经听得够长的了。他大声说:“要是我们想谈谈不同寻常的机器人的话,我知道曾经有一个不遵守第一定律的机器人。”这实在是太不可能的事情了,所有人都停止了谈话,转头看着多诺万。多诺万真是痛恨自己那张大嘴巴,马上转移了话题,“我昨天听说了一个好东西,”他绘声绘色地说,“那可是关于……”坐在多诺万旁边椅子上的麦克法兰说:“你的意思是你知道有个机器人会伤害人?”那当然就是不遵守第一定律的意思。“某一方面吧。”多诺万还是想避开这个话题,“我说我听说过一个关…  相似文献   

3.
我上车的时候,发现车上有一个外国人,一位叔叔正在和他交谈。我也很想说两句,可是突然,脑袋“嗡”的一下全空了,一时间无从下手。想到这个句子,可一下子组织不好语言;想到那个句子,却又不知道用哪个单词好……终于,他主动开口跟我交谈了。可是我却分辨不出他到底使用的是哪国语言,甚至一句“how old are you”都听不懂。我终于想起了一句英文,可是他又反应不过来。不过,在妈妈的帮助下,我终于和他艰难地进行起交流……我知道了他是一名法国大学生,今年24 years old,他有一个sister,今年20 years old,他要去哈尔滨、重庆等地玩。我和他很多时…  相似文献   

4.
儿子很喜欢自己动手做玩具,但是碰到困难却很容易半途而废。因此,每次和儿子一起做玩具的过程,就是母子俩斗智斗勇的过程。有一次,我们做照相机需要剪硬纸板。儿子剪起来很费力,剪着剪着就撂挑子。他先来软的:“妈妈,你帮我一下,我剪得不齐。”我故意轻描淡写地说:“没关系,一会我帮着修一下。”他看软的不行,就来硬的———他气呼呼地把剪刀一放,宣布他不干了。我说:“那要不我们就不做了?”“不行,你给我做!”“我们可是说好一起做的!”我知道他是一个信守承诺的孩子。果然,他眼泪汪汪地又拿起剪刀了,一边剪一边“威胁”我:“妈妈,你太不…  相似文献   

5.
王亚敏 《师道》2005,(12):42-42
那天晨读,我正兴致勃勃地朗读着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学生也在用心地读着他们将要学的《泉水》。这时,平时爱管“闲事”的江瑞东悄悄地走到我身边,对我轻声说:“老师,王超的大门牙要掉了。”我听后很是生气,心想:“就你多事,人家掉牙,关你什么事?”便轻声地呵斥道:“还不快去读书?”江瑞东悻悻地回到位子上。我用严厉的目光看丫一下王超周围的几个学生,他们像意识到什么.刚想张嘴说什么,又拿起书来读。我呢,又徜徉在那如诗如画的荷塘月色里……  相似文献   

6.
首先声明一下,以前的我可是个不折不扣的“白”的追随者。可现在我越来越喜欢“紫”了。那是一个初夏的下午,放学后,我到商店买了张星座卡,上面写着我的幸运色彩是——“白色、紫色”。白色,当然是我钟爱的颜色,紫色?我想起了一本书上说“喜欢紫色的女孩高雅”。我就这样一边想着,一边走着。忽然,一抹晶莹的紫在我眼前一晃,我下意识地望去,呀!是许多紫罗兰,还有一个陪伴它们的老头。那老头因我这一瞥而欣喜若狂,显然已经很久没人理他了。只见他迫不及待告诉我,紫罗兰的培植既容易又不容易,关键是捉虫。还说那虫儿是绿绿的,…  相似文献   

7.
老纪和我     
考研前,找过几个熟悉的老师咨询,都吃了闭门羹。于是,带着有点失落的心情找到老纪,我说想考研究生,请他指导一下。老纪很不好意思地问:“你叫什么名字啦?我——不太记得你。”我说:“我是梁冬丽,二班的。”他咪咪地笑了一下,说:“哦,梁冬丽,上次你做那个作业《水浒中的农民态度》,我很满意、很高兴。”我说我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想读研,不知行不行。他说:“好吧,你想读哪间?”我说不知道。他说:“北师大好不好?  相似文献   

8.
老实地说,笔者原本是一个对小小说有成见的人。心里说:只有那么点儿字数,既要讲述故事,又要塑造人物,那怎么可能写得好?及至有一天我读了斯特林堡的《半张纸》,才知道自己是井底之蛙,少见多怪。不由得想起了毛泽东那句流传甚广的话:“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实践论》)  相似文献   

9.
邓炎 《中学生博览》2023,(24):24-25
<正>一、突然的来访“咚咚咚”,第三节课下课,一个男孩匆匆地跑到我的办公室,神色很紧张,眼睛里满是焦虑。他带着颤抖的声音对我说:“老师,我很害怕!”说着说着,眼泪溢满眼眶。“孩子,你害怕什么呢?”“我害怕一些东西,但是我又不敢说。”孩子欲言又止。“那你来找我,是你自己主动要来的,还是爸爸妈妈或其他老师让你过来的?”是主动来访还是被动来访,这很重要。“是我自己想来的。”我看时间比较仓促,他的情绪也不是很稳定,明白此刻他最需要的是安全感。“那我们预约一下时间,好吗?”  相似文献   

10.
一、从“衣服晒不干”想起的——细节的运用一个朋友从外地回来,闲聊时谈到了安沙水电站。那地方他刚去过,所以一提起便连声赞叹,眉飞色舞。说安沙水电站的确很大,说拦洪大坝也很壮观。但对我这个急切想知道水电站面貌的人来说,总觉得还隔一层。不料他又说:“水电站建成后,一里外的村子里晒衣服,一天都不会干。”我觉得心里一震。我从晒不干的衣服想到了腾起的水雾——那是好大的水雾呀!然后从  相似文献   

11.
幽默     
《教师博览》2006,(11):28-28
儿子的“孝心”史密斯在大学读书时不用功,整日贪玩,考试总是不及格。他父亲写了一封信,告诉他:“如果你能得一个优,我奖给你一辆汽车。”期末考试以后,史密斯给父亲回信:“亲爱的父亲,我决定还是考一个不及格,因为你挣钱很不容易,我不忍让你破费。”天才儿童一个小孩来到瓜园,挑了一个又大又好的瓜便询问价钱。“那要四角钱。”农夫回答。“我只有四分钱。”小孩子说。“那么,”那农夫微笑了一下,随即指着一个又小又青的瓜说,“那个瓜卖给你吧!”“好的,我就要那个瓜,”小孩子说:“不过你现在不忙把它从瓜藤上割下来,我过一两个星期再来拿…  相似文献   

12.
一个多月前的一天,孩子放学归来,一进门就兴奋地说:“我们班主任今天实行一项‘新政’,改站着发言为坐着发言。老师说今后只要他上语文课,他点着谁发言,谁坐着发言就是了。”好。好。好。我一连说了几个“好”。心想这个“改良”,也许在全国都是值得推广的。以后一连几天里,我总是问孩子你们班主任坐着发言的“新政”怎么样了?孩子总说:“我们老师总是一点哪个同学发言,哪个同学就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老师也总是说,请坐下,请坐下发言。”后来,我也懒得问了。近日,我又想起那个“坐着发言”的“新政”来,于是问:“怎么样,…  相似文献   

13.
夏天来了     
谈起夏天,脑中不由得想起了朱自清,想起朱自清就又想起了他的《荷塘月色》,想起《荷塘月色》就想起了那荷叶,那袅娜地羞涩地如刚出浴的美人的荷花,那酣眠又小睡的月光,还有那鬼似的柳树。距离上一个夏天好像还没有多长的时间,等我转过头匆匆地看了那一眼冬天和春天,再转回来,夏天就是邻家小妹俏生生地站在我面前,眼中还有一丝淡淡的微笑和独有的l睛绪。  相似文献   

14.
第一定律     
迈克尔·多诺万看着他的空啤酒杯,感觉很无聊,而且认为他已经听得够长的了。他大声说:“要是我们想谈谈不同寻常的机器人的话,我知道曾经有一个不遵守第一定律的机器人。”这实在是太不可能的事情,所有人都停止了谈话,转头看着多诺万。多诺万真是痛恨自己那张大嘴巴,马上转移了话题,“我昨天听说了一个好东西,”他绘声绘色地说,“那可是关于……”坐在多诺万旁边椅子上的麦克法兰说:“你的意思是你知道有个机器人会伤害人?”那当然就是不遵守第一定律的意思。“某一方面吧。”多诺万还是想避开这个话题,“我说我听说过一个关于——”“跟我…  相似文献   

15.
儿子上实验小学时,学校要求每个孩子报一个特长班,比如小提琴、书法等。儿子喜欢下象棋.可是兴趣班里没有,只有围棋班,请的是北京棋院最好的老师。于是我想征求他的意见:“大轩,你觉得怎么样,要不先报围棋班试试?”第一节课我去看了一下。儿子听课很认真,但是他回来后很认真地对我说:“妈妈,我是真的不喜欢。”我很放松地说:“那就别去了。”儿子说:“那我们交了那么多的钱怎么办?”我对他说:“别管钱了,兴趣很重要。”那天儿子很感动。儿子从小拥有选择权,他很自由,很放松,我从不勉强他去做什么。  相似文献   

16.
一个多月前的一天,孩子放学归来,一进门就兴奋地说:“我们班主任今天实行了一项‘新政’,改站着发言为坐着发言。老师说今后只要他上语文课,他点着谁发言,谁坐着发言就是了。”好。好。好。我一连说了几个“好”。心想这个“改良”,也许在全国都是值得推广的。以后一连几天里,我总是问孩子,你们班主任坐着发言的“新政”怎么样了?孩子总说:“我们老师总是一点哪个同学发言,哪个同学就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老师也总是说,请坐下发言。”后来,我也懒得问了。近日,我又想起那个“坐着发言”的“新政”来,于是问:“怎么样,你们…  相似文献   

17.
一个多月前的一天,孩子放学归来,一进门就兴奋地说:“我们班主任今天实行一项‘新政’,改站着发言为坐着发言。老师说今后只要他上语文课,他点着谁发言,谁坐着发言就是了。”好。好。好。我一连说了几个“好”。心想这个“改良”,也许在全国都是值得推广的。以后一连几天里,我总是问孩子怎么样?你们班主任坐着发言的“新政”怎么样了?孩子总说:“我们老师一点哪个同学发言,哪个同学就总是情不自禁地站起来。老师也总是说,请坐下,请坐下发言。”后来,我也懒得问了。近日,我又想起那个“坐着发言”的“新政”来,于是问:“怎…  相似文献   

18.
看了肖老师遇到的教学事件,我想起了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多次举到的一个例子:当年于老师教《木兰诗》时,多数学生兴趣盎然,两节课下来。学生既能讲解,又能背诵。可是在课临近结束时。一位学生不以为然地说,这首诗好是好,不过都是吹牛。他的理由是:“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难道这个军队里全是傻子,全是戆大?”他又说:“你想啊,‘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相似文献   

19.
今天,教《可爱的草塘》。学了“我初见草塘”一段后,我鼓励学生:“那里的景色真是太美了,谁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将大家一起带进大草塘里,亲身领略一下它的美丽呢?”第一个学生读得很出色,我点点头:“嗯,确实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是第二个学生读得很不理想,怎么办呢?开门见山地向他指出不足之处吧,他刚才可是踊跃举手的,我可不能伤了他的自信心。我灵机一动,笑着对他说:“我们刚想要好好地欣赏一下草塘美景,可你不小心把大家带出来了。过一会儿重新送大家进去,好吗?”他会意了,略显害羞地笑了笑,重新坐回座位,认…  相似文献   

20.
王石 《小读者》2013,(7):28-28
我在哈佛遇到一个曾在万科工作过的留学生。有一天,他找我说想上《非诚勿扰》。我很吃惊:“《非诚勿扰》是找对象的一个节目,你一个哈佛的博士生上那节目想干什么?”他说他博士快毕业了,要找对象了。我说:“那哪是找对象的呀,那是一个娱乐节目,你到那儿能找到对象吗?”他举出几条理由说服了我。他说,第一,毕业之后他准备回国创业。上《非诚勿扰》一期节目是20分钟,以节目的收视率和广告费用折算,20分钟就是两百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