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7 毫秒
1.
简评1937年美英关于罗斯福和平计划的秘密谈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37年罗斯福设想召开一次世界和平会议讨论有关欧洲的政治经济和裁军问题,在美国不承担任何政治义务的前提下满足德国的要求并制止特勒发动战争。但是英国2认为政治磋商应该优先于对经济绥靖和军备 任何考虑。英国的这种项解决的办法与美国希望一揽子解决问题的想法发生冲突。与此同时,英国内阁中存在着强烈怀疑美国政策的倾向,而英国首相张伯伦更是认为罗斯福的和平计划会破坏英国对德国的绥靖政策。因此美英秘密谈判最终  相似文献   

2.
20世纪20年代,美国为酝酿有利美国的战略态势,积极实施大西洋、太平洋两洋战略。在欧洲,通过“道威斯计划”、“杨格计划”,掌握赔款问题的主动权和控制权,扩大对欧洲政治、经济的影响,加强了对德国的经济渗透,为20世纪30年代德国军国主义复活奠定了经济基础;在远东,拆散英日同盟,排挤英国,打压日本,争夺远东海上霸权。美国20世纪20年代两洋战略的实施,为30年代美国利用列强矛盾,推行“中立法”,实现“行动自由”,推行绥靖政策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3.
战后初期,法国限制德国的政策与美英加速复兴德国的对外战略发生了根本性的冲突,结果法国不仅未能及时获得美授,就连国内重建急需的德国煤炭供应也远不敷需求。在内外交困的窘境中,法国不得已推出了“舒曼计划”,以退为进实现了对德国的控制。朝鲜战争爆发以后法国又被迫出台了“普利计划”,但随着朝鲜停战的实现,法国最后否决了自己提出的欧洲军计划。此时期的欧洲一体化运动说明,欧洲联合只是欧洲人实现自身民族利益的一种手段,而在跨上欧洲联合的大船以后,亦难跳出传统民族主义圈子。  相似文献   

4.
德国赔款问题是一战后重建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关键之一 ,是二十年代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欧洲以至世界霸权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欧洲和世界的政治经济有着深刻的影响。德国赔款问题经历了两次大的转折 ,第一次是鲁尔事件造成德国局势急剧变化和国际形势激烈动荡 ,导致《道威斯计划》出台 ,从经济上缓和了赔款危机 ,并使欧洲政治格局开始深刻变动。第二次是三十年代经济危机严重打击了德国 ,192 9年国联制定了《杨格计划》 ,进一步减轻了德国的赔款负担 ,撤消赔款委员会 ,把赔款问题交国际清算银行办理 ,与政治脱钩。 1932年洛桑会议决定停止向…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确立的欧洲经济战略是:极力使欧洲保持和平与稳定,以利于美国进行经济扩张。美国在1933—1940年实行的安抚、绥靖、绥靖与遏制并存的对德政策即服务于这一欧洲经济战略。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之前,美国奉行安抚政策,企图通过修正《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不公正对待来消除德国的不满情绪,进而维护欧洲的和平与稳定;从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到9月的慕尼黑危机,美国奉行绥靖政策,企图以牺牲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等小国的利益来换取欧洲和平的维持;慕尼黑会议之后,直到德国于1940年4月发动新的侵略战争之前,美国则实行绥靖与遏制并存政策,一方面继续表明自己可以接受以牺牲一些小国的利益来换取欧洲和平的维持,另一方面则试图阻止德国进一步的侵略扩张。  相似文献   

6.
白里安为解决两战之间欧洲所无法回避的德国问题、美国的经济竞争与苏联的共产主义影响而提出了欧洲联邦计划。英国因担心欧洲联合会损害国际联盟权威、引发世界区域化发展并导致英帝国瓦解,遂以其外交权谋将白里安计划置于国际联盟框架内,使之不了了之。考察英国对白里安计划的政策有助于理解二战后初期英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政策。  相似文献   

7.
美国在魏玛共和国初期赔偿危机中扮演了消极角色.美国拒绝对欧洲安全作出保证,强化了法国对安全的忧虑以及对德国推行挤压政策的决心;美国对欧洲推行非官方的经济外交,加深了法国和欧洲战后经济恢复的困难;美国坚持向欧洲国家索债,给战后初期经济困难的欧洲增添了新的负担,反过来增加了欧洲协约国、特别是法国向德国榨取苛重赔偿的压力;美国对德国赔偿干预乏力,不能阻止欧洲协约国、特别是法国在赔偿问题上的冒险行动.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美国与欧洲的关系已密不可分。但是由于战后和平安排未能实现美国领导世界的计划 ,因此 2 0年代执政的共和党政府实行了不参加国际联盟、对欧洲不承担任何政治义务的孤立主义政策。但实际上 ,为自身利益所驱使 ,美国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力量积极开展经济外交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广泛地介入世界事务。道威斯计划充分显示了2 0年代美国经济外交的运作形式及对当时国际关系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决定对无力支付巨额赔款的德国“杀鸡取卵”,出兵占领德国煤铁产地鲁尔区,结果使德法经济均遭受重大损失。对此,美国推出“道威斯计划”,决定“养鸡下蛋”,以经济手段解决问题。这一计划的实施,解决了鲁尔危机,使德国的政治局面随着经济复兴趋于安定;同时调整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并使欧洲国际关系的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马歇尔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援助欧洲的复兴计划,它成功地挽救了西欧濒于崩溃的经济,是战后美国对外政策中最成功的例子之一。美国实施这一计划不仅是为了西欧的经济复兴和美国的经济利益,而且还希望借助欧洲的经济复兴来遏制苏联,确保美国的霸权地位。与一般的经济援助计划相比,马歇尔计划首次提出了"欧洲一体化"的观念,为西欧的经济复兴指明了方向。西欧各国在马歇尔计划的促进下建立了一系列经济合作机构,为此后的西欧统一进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战后美国对第三世界国家发展援助,是美国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会随着国际形势及美国外交战略的变化而不断调整,除了现实的政治经济利益考量外,美国的主要出发点就是按照美国的标准塑造受援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发展援助体现了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恰当运用这一实力,可以很好地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并有助于加强本国的软实力;反之,则会造成国家软实力的流失。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外发展援助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突出体现在发展援助由经济领域转移到政治领域,民主援助逐渐成为美国发展援助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美苏关系的缓和,西方阵营改变了他们的东方政策,这削弱了德国在冷战中的作用,德国甚至成为美苏双方达成交易的对象。国际形势的变化需要德国调整其外交政策,打破外交孤立的局面。于是,在团结西方阵营前提下,德国努力推进欧洲一体化进程,力争在一个统一的欧洲中摆脱外交被孤立局面。在海牙会议上,德国重构欧洲一体化蓝图,使停滞的一体化车轮重新运转起来。因为,一个统一的欧洲既可以使德国摆脱对美国的过分依赖,又可以增强与东方阵营谈判的筹码,更重要的是打破了德国外交被孤立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国民外交运动的兴起,缘于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帝国主义侵华策略的改变和日本国民外交运动的影响成为该运动兴起的客观原因;伴随着民族主义浪潮的高涨,民权思想和国家主权意识的传播,又为国民外交运动的兴起在主观上奠定了心理基础和思想基础;义和团运动的教训则成为近代中国国民外交运动兴起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自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因不谙国际情形,在外交上吃亏甚大。在外国压迫和清政府自身事实上需要的情况下,清政府开始派遣驻外使节。刘锡鸿因与郭嵩焘个人关系上的特殊性,得以出使英,继而出使德,组建了中国第一个驻德使馆。在德期间,刘锡鸿虽想有所作为,但由于时代及他个人的局限,他没有做出什么突出贡献。出国后,刘锡鸿的保守思想,开始发生变化,对西方的认识 ,也变得较为具体,但仍没有跳出保守思想的藩蓠。最后,由于他与郭嵩焘矛盾的激化,加上李鸿章的极力反对,刘锡鸿被撤回国。  相似文献   

15.
作为20世纪60年代美国新左派社会运动在史学领域的反映,新左派史学与前者在指导理论上有共同的渊源。在对美国新左派史学家的学术影响方面,哲学家赫伯特·马尔库塞、社会学家查尔斯·赖特·米尔斯和历史学家威廉·阿普曼·威廉斯可以称得上是最重要的人物,正是他们分别从哲学、社会学和史学三个不同的领域为美国新左派史学家们提供了社会批判和历史研究的全新视角和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美国外交史的研究一般关注美国政府和精英人物的政策与外交思想,同时还加强了对影响政府决策诸因素的研究。国内虽有学者曾专门探讨过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但一般多侧重于概述。外交关系委员会作为美国历史最悠久、最重要的外交思想库,其政策设想一贯秉持服务于美国政府、美国国家利益的目的,并与政府建立起了长期合作关系。本文拟以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建议为背景,试图利用近些年来新解密的美国政府档案文件和相关资料,考察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在美国参加二战的战略决定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所扮演的角色,以期能对中国的外交思想库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1946年5月16日,艾德礼政府公布了解决印度问题的“内阁使团方案”。方案设计了一个中央权力比较微弱而各省享有较大自治权的联邦体制,希望既能维护印度的统一,又能满足穆斯林的自治要求。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虽然对方案没有满足自己的意愿而表示不满,但是都先后通过决议,部分地接受方案,以共同制定新的印度宪法。无论印度还是英国和美国的政治领袖都认为这是当时情况下英国政府能提出的最好方案。正确地认识这一方案的性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影响到人们对艾德礼政府的对印政策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威尔逊的国联思想产生于一战爆发后的调解外交之中.这时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特征是在保持中立的基础上对欧洲冲突实行调解.美国外交传统中的中立原则决定了威尔逊政府不准备对欧洲事务承担任何义务,但是这种调解本身又有参与解决欧洲事务的含义.这种自相矛盾的政策只能导致调解失败.在这种自相矛盾的政策中,威尔逊找到了战后国际联盟这个目标,并从泛美条约的集体安全条款找到它的基础原则.国际联盟能同时满足威尔逊既不脱离传统的孤立主义又能参与欧洲事务的双重愿望.战争形势很快迫使美国放弃中立,但是国联思想却沉淀下来成为威尔逊外交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上中国与秘鲁之间的首次建交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即1874年中秘两国签订友好条约,规定两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这不仅是历史上中秘两国之间的首次建交,而且也是中国与拉美国家的第一次建交。  相似文献   

20.
梳理中国参与世界的历程,分析影响中国参与世界的外交理念,我们发现参与行为与外交理念是相互作用的。理念的不断改变反应了中国对自身认识的变化,也体现了世界对中国的接纳程度,进而影响了中国参与世界的进程;反之,参与行为也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看法,使中国身份出现了变化,国家利益出现了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