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大家知道,一颗恒星要到生命尽头的时候,会突然变得特别的亮,这个时候这颗恒星被称为超新星。超新星诞生一般认为是由于大型恒星内核停止产生新的能量,因自身重力产生的巨大引力导致整个星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认为,行星的形成是发生在恒星形成后不久,比如像地球这样的行星就是在太阳形成后不久,剩余的尘埃在相互碰撞中形成的。但最近,科学家首次观测到,行星也有可能形成于恒星生命的末期。美国航天局利用"斯皮策"太空望远镜发现,在一颗距地球1.3万光年的脉冲星周围,围绕着由碎石组成的盘状物。这颗脉冲星的前身曾是一颗巨型恒星,大约10万年前,该恒星在超新星爆炸中坍塌,形成了现在的脉冲星。天文学家认为,这个碎石盘很有可能是恒星末期超新星爆炸后产生的,但又未被完全炸飞。这个弥漫着尘埃的碎石盘与导致地球出现的尘埃物质颇…  相似文献   

3.
正夸克的奇异组合我们知道,夸克是一种基本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夸克的不同组合形成了各种复合粒子,比如重子,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中子和质子,都包含三个夸克。另外,一个夸克和一个反夸克可以构成一个比较短命的粒子,叫做介子。除此之外,根据理论预测,夸克还可以组成更多种类的复合粒子。2015年7月,一种由5个夸克构成的新的复合粒子就意外地现身于欧洲的大型强子对撞机,这种粒子叫做"五夸克粒子"。这个重大突破意味着,应该有更多奇特的夸克组合方式正等着我们来发现。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夸克  相似文献   

4.
我们知道,质子和中子是由数种夸克组成的,其中项夸克尤其难以找到。过去,科学家只观察到了由强核力产生的顶夸克,而且都是成对出现的。根据理论,弱核力也可以产生极少量的项夸克,而且是单个的顶夸克。科学家们目前正在寻找希格斯粒子,由于单顶夸克在理论上也干扰了希格斯粒子的信号,所以识别出单顶夸克,对于寻找希格斯粒子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假设夸克是由于轻子发生分数质量转化、分数电荷转化、分数轻子数转化而形成的.夸克被色力束缚于重子之中.若提供足够的能量,就能够还原轻子由于形成束缚态夸克所转化了的分数质量、分数电荷,却形成自由态的介子.中子存在一个单位负电荷转化.负电阻元件利用多中子有机导电材料.由于电子向存在电荷转化的中子场扩散,这些电子原来的位置留下空穴,同时也存在电子对空穴的添补运动,此种材料可节能.  相似文献   

6.
黑洞无疑是一个神秘而又可怕的东西,我们知道其中的一些黑洞是由一些恒星演变而来的。其中,一些黑涮是由超新星爆炸产生的,它在爆炸时有一些物质会被抛出去,而一些物质会急剧收缩形成黑洞。那么,抛出的物质元素由于比较重,像氧和碳什么的,它们会构成新的恒星以及行星。比如,太阳是二代或三代的恒星,地球是由很重的元素构成,可以说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7.
常莉 《科技风》2013,(6):221
宇宙是怎样产生的?根据大爆炸理论,宇宙是由一个致密炽热的奇点爆炸形成。宇宙不断膨胀,根据能量与质量的关系,宇宙中的气团在引力等的作用下吸聚收缩形成星系,星系中的造星物质通过吸收周围的物质收缩形成恒星,在恒星的周围又存在着许多原行星盘,行星在此形成。至此,宇宙基本上也就演化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图景。  相似文献   

8.
黑洞无疑是一个神秘而又可怕的东西,我们知道其中的一些黑洞是由一些恒星演变而来的。其中,一些黑洞是由超新星爆炸产生的,它在爆炸时有一些物质会被抛出去,而一些物质会急剧收缩形成黑洞。那么,抛出的物质元素由于比较重,像氧和碳什么的,它们会构成新的恒星以及行星。  相似文献   

9.
徐玢 《科学中国》2006,(11):26-30
初闻超新星.大多数人可能会认为它是一种初生的恒星。然而.实际情况恰恰相反.超新星指的是恒星在“临死前”的一次剧烈爆发。这类爆发是宇宙中最为激烈的天体物理现象之一。整个爆发过程大约只持续一秒钟.但却会释放出10^44-10^48焦耳的能量。在爆发时恒星光度的变化非常明显,变化幅度超过17个星等,即增亮千万倍以10^10上,可以达到10~倍太阳光度.比一般的星系还要亮。爆发会瓦解恒星.将构成恒星的物质向整个星际空间抛射。超新星爆发的结果或是将恒星物质完全抛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大量文献,基于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力学理论,根据银心“黑洞“等观测结果,提出暗星(“黑洞”)-夸克星可能是宇宙中数倍于可见物质的暗物质的主要形态;基于琼斯假说的宇宙早期神秘的“消电离作用”作用及暗物质晕假说存在的问题,提出±e/3的夸克通过长距电磁作用与短程强相互作用构成的原始夸克星是宇宙早期的暗物质星体,其碰撞是产生恒星等可见物质之源,漩涡星系碰撞并合为一个椭圆星系可佐证之;已在γ暴941017的余晖中观测到的0.1TeV超高能γ光子,因其波长与0.1飞米级的夸克之径相符,亦佐证夸克星的暗物质星体假说。上述观点与宇宙微波背景、可见物质的元素丰度均无矛盾,但有待宇宙观测(宇宙极早期声子的探测以及2.7K是否存在于所假设的宇宙诞生之际原始夸克星形成可能释放的更高频率的辐射背景)证实或证伪。基于普朗克能标和上述宇宙学探讨的启示,提出±e/3的夸克可能是不能再分的基本粒子。  相似文献   

11.
假设夸克是由于轻子发生质量盈余、分数电荷亏损(转化)、分数磁单板子亏损(转化)、分数磁偶极子亏损(转化)而形成的。夸克被色力束缚于重子之中。若提供足够的能量,就能够还原轻子由于形成束缚态夸克所转化了的分数电荷、分数磁单极子、分数磁偶极子,形成自由态的介子。中子存在一个单位负电荷转化(带一单位负虚电荷)。负电阻元件利甩多中子有机导电材料。由于一些电子被多中子旋量场空间势阱束缚,这些电子原来的位置留下空穴,同时也存在电子对空穴的添补运劝。  相似文献   

12.
问题与解答     
恒星的寿命通常有多长?——山东省滕州市第二职业高级中学 魏 永恒星的寿命长短取决于该恒星用尽其核能的速度的快慢。一般而言,质量较大的恒星消耗燃料的速度,要比质量较小的恒星来得快,发出的光也较为明亮。有些大型恒星将在几百万年内耗尽其所有的氢,反之,我们知道有些质量  相似文献   

13.
《大科技.科学之谜》2006,(2):I0002-I0002
这是艺术家画笔下的仙女座中心,一个梦幻般的圆盘,年轻的蓝色恒星环绕在星系中央一个特大质量的黑洞周围。背景恒星是典型的年老的红色恒星,在大多数星系的中心都有这样一些恒星。透过哈勃太空望远镜的分光镜观察,该星系的蓝光中包含了超过400颗恒星,这些恒星形成于2亿年前的一次爆炸。这些恒星被紧密地压缩在一块圆盘状的区域中,圆盘的直径只有1光年。在黑洞引力的控制下,恒星运动速度非常快,达到每秒钟1000千米。仙女座星系活跃的中心  相似文献   

14.
中子的寿命     
我们知道,中子是由两个下夸克和一个上夸克组成的,当其中一个下夸克转变成为上夸克时,中子会衰变成质子。在中子被发现了73年后的今天,物理学家们找到了测量粒子寿命的最精确的方法。为了精确地测出中子的衰变速度,俄罗斯彼得堡核子物理研究院的科学家们在低温条件下把中子收集  相似文献   

15.
天文学家通过哈勃太空望远在猎户座星云中发现了一个:有很多的暗物体,它这些科学镜,在猎户座星云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有很多的暗物体,它的周围围绕着尘埃盘,这些科学家们相信,这些暗物质可能就是最近形成的褐矮星。褐矮星是充满气体的物体,因为它的核心不够热,因此气体氢不能熔合而形成更重的元素,当褐矮星慢慢冷却,经过50亿年后, 便会变成不明亮的暗星;现在哈勃太空望远镜发现的褐矮星,形成只有100万年,因此还很明亮。褐矮星被称为“流产的恒星”,因为它的形成过程与恒星相似,但由于质量太小,无法在其中心产生足够的…  相似文献   

16.
物理学家现在已经获得了显示标准模型可精确地预测质量中有多少质子和中子的计算数据,该标准模型对大多数的可见宇宙粒子及它们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描述。根据一种被称作量子色动力学的标准模型理论,所谓的“胶子”将组成质子和中子的夸克结合在一起。由于这一理论预测的是质子和中子中的能量,而能量和质量是等量的,量子色动力学应该也能够预测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可是.实际上要解决量子色动力学方程是非常令人困惑难解的。一个欧洲的研究团队现在介绍了用量子色动力学来计算粒子质量的最大型的计算努力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一直以来,我们都把黑洞视为贪得无厌的饕餮。它无尽无休地将进入它势力范围的星体拽入深渊,撕成碎片。但是科学家通过对银河系中心的一个超大黑洞进行观察发现,这个家伙很可能正在孕育着恒星的新生。人们常常认为,黑洞附近的物质高速运动,恒星很难形成。然而在距离银河系中心的那个黑洞还不到一光年的轨道上,却运行着一批大质量的年轻恒星。它们是怎么起源的呢?起先,天文学家们猜测,这些大块头恒星应该是从别的地方迁移过来的。也许它们是在距离黑洞很远的星团中形成的,只是由于某种原因迁移到了黑洞周围,并且环绕它运行。但这么大块头的恒…  相似文献   

18.
黑洞是宇宙中的神秘天体,许多黑洞是由走到暮年的恒星爆炸后形成。根据一般的天文学理论,如果恒星的质量是太阳质量的8倍或更高,其死亡时就会以超新星的形式爆炸,  相似文献   

19.
易照华 《百科知识》2004,(12):22-22
夜望星空,用肉眼在恒星星座中也能看一些不是恒星的天体;在小望远镜中就更多,呈模糊状。有的是气体星云,有的是恒星集团;恒星数目不超过10的集团称为聚星,其中最少的只有两个恒星,就称为双星。星数超过10并具有物理联系的集团称为星团;其中在望远镜中能够看出是分散的,称为疏散星团;由于它们在银河系内,又称为银河星团。另一种是由  相似文献   

20.
天文学家们已经比较充分地了解了恒星和行星的秘密,但对于即不是恒星也不是行星的介于这两者之间的天体,他们觉得太陌生了,但理论上又必然存在,我们的太空中有这样的星吗?这类天体因为质量和体积都显得太小了,不能以恒星视之;但如果归为行星,那又显得太大了。这是些难以捉摸的天体,然而它们的存在——要是它们真的存在的话——对天文学理论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了解得最清楚的恒星是我们的太阳,我们也知道最大的行星是木星。太阳的质量约为木星质量的1000倍,也就是说,一般在恒星和行星之间有一个1000倍左右跨度的质量差别。太阳拥有如此大的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