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郁文生 《钓鱼》2007,(2X):22-22
鱼钩是钓具中的要件之一,不仅形状各异、大小不同,还有粗细之分。钩条的粗细通常与钩号有关,大号钩条粗,反之钩条就细。钓手们能否保持鱼钩处于良好状态,对提升中钩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大家都知道,蚯蚓饵入水后,很快就会招来小鱼闹钩。怎样才能既招来小鱼,又不闹钩,达到利用小鱼为前导进而钓获大鱼的目的呢?笔者用一个寸许长,直径不足1厘米的小塑料瓶,瓶底装上铅坠,在铅坠上部的瓶体周围,用烧红的针烫出无数个直径约1毫米的小孔,另在瓶底及瓶盖正中各烫一小孔,以使渔线从瓶底、铅坠、瓶盖的正中穿过。垂钓时,在小瓶的上部装入几条蚯蚓,钓线从瓶中穿过,在瓶底外部打一活  相似文献   

3.
鞠成伟 《钓鱼》2004,(14):21-21
同池垂钓,有人一条接一条地把鱼钓上来,有人隔三差五地也能把鱼钓上来,可有的人怎么也钓不到鱼。有的人甚至凑到别人旁边,把钩扔到人家的窝子里,那鱼也是咬人家的钩,不咬他的钩。遇到这种情况,真是有人爽歪歪,有人气鼓鼓。  相似文献   

4.
葛心仁 《钓鱼》2005,(24):45-45
今年八月一日,我和钓友们去鞍山台安县富家一鱼塘钓鱼,用尽了我所带的七八种饵料,仍未能上鱼,我沮丧至极,不小心将钩挂到树上,费了九牛二虎的劲才将钩摘下来。钩落在草丛中,当我伸出手准备拿钓钩时,却发现钩上已挂上一条黑色的树虫,因此虫丑陋又癔怪,我不想用手去拿掉。便将钩抛向水库准备把虫子甩掉,谁知挂着虫子的钩刚一入水,就被水下的鱼拽走。我一扬竿,条近150克鱼自鱼被甩上岸来,意外地发现让我惊喜不已,忙又去抓几条树虫,挂在钩上连试几次,鱼都象着魔似的抢钩。自从发现这个秘密,这种树虫便成了我出钓至胜的秘方。  相似文献   

5.
《中国钓鱼》2001,(2):54-54
挪威钩为中国钓鱼人特别推出两种创新系列:强力系列和敏捷系列。让钓钩更好地适应各种环境,多种钓法。 一种是全新的强力系列:钓条加强,钓身强度是原钩型的2倍,强劲有力,是小钩钓大鱼的首选钩种。在水库、湖泊、混种鱼种多的水面使用,更能发挥钓友勇猛钓法的神威。2000年初推出的备受欢迎的新伊势尼即是典型的强力系列钩。强力系列钩主要有强力伊势尼、强力丸 、强力  、强力  环。陆续将推出更多畅销钩型以供钓友选择。 另一种是敏捷系列:钩条细,灵敏度高,歪嘴角度大,易于上钩,钩尖锋利,钩体轻巧,弹性好,工艺精湛…  相似文献   

6.
崔德民 《垂钓》2006,6(4):19-22
串钩是把几只鱼钩绑在一条主线上制成的钩组,它的形状就像一只蜈蚣.所以有的人称它为蜈蚣钩。串钩的制作和使用要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调整。  相似文献   

7.
秦犁 《钓鱼》2007,(4S):12-13
有人问邓刚,钓鲫鱼用袖钩,钓混合鱼用什么钩?邓刚狡黠,说:“难道袖钩就不能钓大鱼?过去钓大鲫鱼都是关东,现在用新关东许多人总是不放心,嫌它钩条太细。但除了快钓罗非,我以为钩条细不是问题,而钩弯的宽窄和钩尖长度才是决定性的。”  相似文献   

8.
张炎冰 《钓鱼》2004,(7):14-15
听了许多小钩钓大鱼的故事,我相信那都是真实的,因为我也曾用O3号钩钓起过尾重37千克的鳙鱼。然而,失败十次而只有一次成功又能说明什么呢?小钩钓大鱼到底是体现了钩条强度,还是控鱼技巧发挥了作用,笔者以为钩的品质起了基本保证作用,技巧才是成功的主要因素。比如6和伊势尼,两者外形完全相同,区别只是钩条的粗细,  相似文献   

9.
飞雪轩主 《钓鱼》2005,(24):51-51
刚开始船钓的时候,以为钓组上绑的钩子越多,钓上来的鱼也就越多,于是一根线上少则绑五六个,多则七八个钩。直到和大刘前辈在河口钓鱼时才让我大开眼界,此君只用一根竿一个钩居然钓了三十斤,名列全船第一。看着他一条接一条地上鱼,而我把时间都花在绑钩、整理钓组上了.七八个钩子能不乱吗?  相似文献   

10.
才力メ钩     
高兴 《中国钓鱼》2006,(2):52-52
有倒刺钩摘鱼慢,无倒刺钩跑鱼,这一直是喜欢“台钓”人的烦恼。这里为各位钓友介绍一种新型鱼钩:“才力メ钩”。这种钩钩尖无倒刺,而是采用金属压铸技术使钩尖呈扁形,取代以往的倒刺。这种钩和有倒刺钩和无倒刺钩,既不容易跑鱼,摘鱼又快。此钩系日本制作,采用高碳超强耐磨耗性钢制作,钩条细小,钩型独特,钩尖研磨,锐利度超群。此钩可钓鲫鱼等小体型鱼,也可钓鲤鱼等大体型鱼,是“台钓”高手在竞技比赛时好帮手。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德阳市东方电机厂退管科刘振东先生:我在渔具店看到有“魔力”促饥鱼饵,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买了3瓶诱鱼精和3袋特效钓饵。3月16日,到一天天有人垂钓的坑塘试用,把诱鱼精拌的大米撒了窝,正在拴鱼钩,看到窝内泛起密密的鱼星,偶尔还有大泡上冒。于是,赶紧把特效钓饵包装袋撕开,倒出一点粉状饵料,沾点塘水揉搓后穿钩。轻轻递入窝中,浮漂尚未走平,便黑漂,一扬竿,一条重约300克的鲫鱼,闪着银光“飞”上了岸。再上饵、下钩,又一条。鱼发饿,连续咬钩,频频上鱼。其他十几名钓友见状,纷纷过来问这问那,送一点“促饥”鱼饵给他们,谁用谁上鱼。那天我钓到了98条鲫鱼,回家称重23千克。17日和23日,又到另两处水域钓  相似文献   

12.
马建华 《钓鱼》2007,(4X):22-23
(三)鱼钩。目前,市场上鱼钩种类繁杂,针对性较强,这种现状造成了钓友在选择上的盲目性。应用于竞技比赛,在钓以鲫鱼为主的对象鱼时一般使用钩条细、钩锚长的袖型钩为主,在钓混养鱼情时,新关东钩型是不错的选择。但用于钓鱼情不定的野钓时却不能以此为标准,野钓时如果从既能钓上小鱼又不至于跑掉大鱼角度出发,对鱼钩的选择除了品牌要求外,小号粗钩条应该是一个标准。小号钩可以保证大小鱼都能入口,钩条粗一方面是从野生鱼吃口重,对钩子重量大小要求相对比较低方面考虑,另一方面也是从大鱼不容易拉豁鱼钩造成跑鱼方面做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中国钓鱼》2007,(2):79-79
以下获奖读者均可获得如下奖品一份:河南西华金钩渔具部提供的“红虫伴侣”(2瓶)、“空钩伴侣”(2瓶)、黑龙江:黑河鹤岗大庆“香腥卿”饵(l包)、“如意卿”饵(1包)。感谢广大读者对这次活动的热情支持和参与!勾福生刘鸣字周达罗盛勇杨成林李承民高志义褚孝渭马洪伟李万君李德平  相似文献   

14.
陈彦斌 《垂钓》2006,6(10):60-61
在黑龙江下游,四季都能钓鱼。 开江以后,最早咬钩的是嘎牙子。江里的冰排还没有完全淌尽,嘎牙子就开始咬钩了。四月末的北方依旧天冷水凉,鱼儿不喜欢动,咬钩也轻,不仔细看很难发现信号。有时钓鱼人等得实在不耐烦了,索性把钓线拽上岸来,这才发现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有一条嘎牙子咬在钩上了。  相似文献   

15.
史红方 《中国钓鱼》2005,(12):30-30
取白萝卜一段(约4厘米),使用时将一条红虫放在萝卜上,用右手食指将红虫轻轻按住,左手拿钩柄,用钩尖挂住红虫(见图1)。这样很容易把红虫挂在钩子上,因为萝卜是软的,不伤钩尖,也不会钩住手。但要注意,不要挂红虫的身体,要挂它的头。另外如果想捆扎多条红虫也很方便:将萝卜的一面用小刀切两道小槽,十字交叉(如图2),放入红线和红虫就可捆扎,十分方便。  相似文献   

16.
二、钩球球在直线接近球瓶时,其线路呈一弯曲的钩形球路。因球在直进的纵回转中会有横回转,所以对球瓶有很强的冲击力。如果掌握得法,全倒的机会就会很大。钩球的役球要点:送球的时候,大拇指在内侧,像要握手一般来放球。首先在拇指先拔出,然后是中指与无名指拔出,而且同时扭转手臂和手  相似文献   

17.
海底下长线     
徐德晋 《垂钓》2002,2(10):60-60
下线,是一种长距离的传统延线钓鱼法,被胶东沿海一带渔民经常使用。其钓具组合是:一条长约300米~500米的主线,线头留出5米~10米拴鱼钩(每隔2.5米~3米拴一把),钩系长约1.2米~1.5米。一条这样的主线可拴125把~150把钩。把这些线和钩有序地盘绕在一个上口直径60厘米~70厘米、底口直径约50厘米~60厘米的浅沿矮筐里。  相似文献   

18.
《钓鱼》2007,(4)
鱼钩是钓具中的要件之一,不仅形状各异、大小不同,还有粗细之分。钩条的粗细通常与钩号有关,大号钩条粗,反之钩条就细。钓手们能否保持鱼钩处于良好状态,对提升中钩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流水斗鱼     
李升  昕东 《垂钓》2010,(3):17-18
在我的家乡,流淌着一条蜿蜒的小河。小时候,我就喜欢到这河里钓鱼。只不过,那时的钓具和钓法简单非常:一支竹竿,一个泡沫浮子,一枚钩,扔进去看着浮子顺水漂啊漂,人便跟着走啊走,直到走出很远,无鱼咬钩,便重新回到原处,周而复始。  相似文献   

20.
子母钩,就是把一大一小两把钩拴在一条脑线上(见图),小号钩在下,大号钩在上,底钩挂上一颗花生仁、玉米粒或其他不易散化饵料,用海竿底钓。此垂钓方法在我们富宁县已得到普遍推广,我县钓鱼协会130多名会员人人会使用并皆有收获。2006年11月13日下午3时,会员王学林就是用此法在富宁县清华洞水库钓得一条20.5千克的大青鱼《中国钓鱼》杂志2007年第一期刊登了大青鱼的照片)。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子母钩的用法。一、子母钩的拴钩法子母钩适用于海竿垂钓。拴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