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难忘的泼水节》一文位于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爱祖国”。编者安排这一篇传统课文,其最大的用意便是让学生体会“人民爱总理,总理爱人民,人民和总理亲如一家”这样的情感。如果课堂中没有浓情的洋溢,学生则无法走进文本,即便有字词的训练,那也只是流于表面,那种语言为情感服务的最大妙处,恐怕他们是难以体会了。  相似文献   

2.
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一组以“关爱家人”为主题的文章。读着这一组课文,学生定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温馨,更能体会到关爱家人后那幸福的感觉。教学本组课文,教师可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生一起去感受、体验,然后让学生剪贴一幅图画,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画面,表达亲情,以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培养学生爱父母、爱家人的美好情感。  相似文献   

3.
曾秀珍 《宁夏教育》2009,(11):34-34
教书20多载,我深深地体会到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一种纯朴而高尚的情感,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保障,是师生之间情感最贴切的连接点,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师爱是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爱的力量是可以创造奇迹的。要转化学生教师必须首先热爱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教师的爱是学生学习生活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教学中思想教育的渗透,应以语言文字为载体,以情感体验为手段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之中,结合《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谈谈我自己的一点肤浅做法。 教好《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关键是将学生带入文中所描述的情境中去,让他们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体会,自觉地受到教育,这种教育就渗透在语文教学之中了。 现在的小学生,对周总理缺乏了解,人民对总理有那么深厚的情感,更是不易理解。周总理去世时我也才十二岁,对总理有一定的了解,但感情上也没有老一辈理解得那么深。这是学生进入情境的难点。 怎么突破这一难点,把学生带进作者所描写的情境  相似文献   

5.
爱是人类的永恒话题,也是人类最本质的情感依托。在当代这个比较纷繁复杂的教学中,如何把握学生的情感,关爱学生,成为各大学校和教师现代教育的真谛所在。在实际的学校、班级教育教学管理中,如何关爱学生,加强学生的情感,提升班级的教学效果?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简单谈谈班主任工作中的几点体会和感悟。  相似文献   

6.
2009年6月5日下午,沸腾的西安交大校园响彻同一句话:总理好!这句蕴藏了不知多久的话是从师生员工心坎中喷发而出的,而浸入心田给人力量的,则是共和国总理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对青年学生无尽的爱.  相似文献   

7.
张国升 《成才之路》2010,(22):24-24
大发明家爱迪生说:无论何时不管怎样,我也绝对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灰心。自信心是人成长过程中情感影响最大的因素,过去我曾把爱学生理解为关心头痛脑热是爱,呵护冷暖是爱,其实这都是“妇人”的小爱,关注学生的自信心才是对学生的大爱!  相似文献   

8.
《荷塘月色》这篇文章放在必修二的第一单元开头,而这一单元的文体是写景抒情散文,教学的目的应该是引导学生鉴赏这一类散文。我的教学设想是:从读入手,先品味语言,再体会语言背后的情感。  相似文献   

9.
全国特级教师丁有宽曾经说过: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教师热爱学生的感情来源于队人民教育事业的忠诚,这是一种纯正、无私的高尚情感,也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教师无私奉献,要把“爱”洒在学生的心田里,贯穿于平凡而又艰巨的工作中。  相似文献   

10.
郝东清 《考试周刊》2012,(11):34-34
我庆幸做了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因为我感觉到了语文课中的精神力量,她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认知,更有感悟生命、放飞理想、陶冶情操的食粮。在《十里长街送总理》中释放悲情;在《我爱秋天》中憧憬大自然的美好;在《月光曲》中享受恬静和优美……我觉得,这才是有生命的语文课堂。十几年来,我一直在尝试让小学生在语文课中享受情感的熏陶,体会情感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九义六年制小学语文教学指要──第三册第八单元一、单元教学目标1.掌握23个生字及其组成的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初步培养学生按不同方位、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的能力。3.激发学生爱祖国、爱首都北京、爱故乡和爱生活的情感。二、单...  相似文献   

12.
《广玉兰》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形神兼备的优美散文,如果单从文字上分析它,课文表现了作者爱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爱广玉兰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文字背后蕴含的情趣和意象,是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逐步领悟的。本课的教学,我让学生把自己的情感注入到文字中,品味语言,发现文字背后隐藏的美好世界。一、品读广玉兰妙不可言  相似文献   

13.
苏玉华 《成才之路》2011,(20):34-34
多媒体是以一种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为特征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1.音乐的魅力以音乐渲染情境,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是理解抒情性课文的有效途径。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文章,由于所处时代不同,学生很难理解人民对总理的一片深情。  相似文献   

14.
班主任工作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都具有重大意义,班主任在教育教学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就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谈几点体会。一、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让班集体充满生机与活力"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是每一位班主任都熟知的道理。"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爱护和关心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古诗两首》中的《山行》。设计理念古诗教学,关键在于反复诵读古诗,感受古诗的意境,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为了帮助学生进入古诗《山行》的意境,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看图,图文结合,体会诗人的情感。同时,重视古诗教学中朗读的作用,让学生反复读诗,抓住诗中的关键词"爱"和"晚"组织学生多角度品读感悟,并发挥想象,进入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之中。  相似文献   

16.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讲读课文,本单元的专题是父母的爱。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母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对他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这篇课文对话很多,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心理活动描写也很生动。教学中,要让学生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逐渐理解父  相似文献   

17.
一、要具有高尚的爱的情感 一名教师,首要的心理素质是具有高尚的爱的情感。教师对学生的爱出自教师的职责,这种爱是只讲付出的不计回报的、无私的爱,是严慈相济的、神圣的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是促进教师与学生心灵与心灵沟通、情操和灵魂提升的沃土。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育人功能。所以,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更应牢记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爱,自觉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将神圣的师爱均匀地播撒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从而感染、教育、造就他们。  相似文献   

18.
教育需要爱     
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说得很形象:"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没有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是教师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的直接表现。爱学生要求教师从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既要尊生、信生,又要严格要求学生。  相似文献   

19.
一、情感导入教学是一种情感交流的活动过程,即教师的教学情感、教材隐含的情感与学生的学习情感都要达到沟通和融合。我在讲授这首诗歌时,设计了这样的导人语:“同学们!今年是1998年,是一位伟人诞辰一百周年的日子。这位伟人少年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他为人民鞠躬尽瘁,为革命日理万机,他在人民心中留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他是谁呢?”待同学的回答是“敬爱的周总理”时,教师及时在大屏幕上显示总理的遗像─—总理那端庄的仪表,那深邃的眼神立刻把90年代中学生的思绪带到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总理与人民心连心的动人情景中。所以教…  相似文献   

20.
爱心与奇迹     
盘周莲 《广西教育》2009,(31):29-29
“爱是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对学生的爱,既可以唤醒他们美好的心灵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又可以产生情感的交融,有了和谐统一的动力,教育才得到升华。多年的教育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是爱让学生学会做人,是爱让学生学会了生活,是爱让学生学会了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